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2012·河北省青年詩人語錄

2012-12-31 00:00:00郁蔥
詩選刊 2012年10期


  今年的河北青年詩會9月21日在霸州召開。我們的河北省青年詩會已經(jīng)連續(xù)舉辦五屆了,每一屆都是一些更為年輕的面孔,每一屆青年詩會都能聽到全新的聲音,幾年下來,已經(jīng)有四百余位青年詩人參加了河北青年詩會,為河北詩歌積累了具有活力的一批年輕人,我一直覺得他們是未來河北詩壇的中堅。
  從第一屆河北青年詩會開始,每一屆詩會結束后,我都要把與會年輕詩人們的觀點整理出來,他們對詩歌各自的理解展示了河北詩歌的多元風貌,這也是我們這些年來所倡導和期待的,也成為我的一種閱讀享受。
  感謝我的青年詩友們,他們獨到的詩歌觀點豐富了我對詩歌的理解。依然有一些詩友的觀點沒有收入(包括嘉賓和輔導老師的觀點),待以后補正。其中觀點基本未作修改,但有少量刪節(jié),如有不當,由我負責。謝謝我年輕的詩友們,你們使我對詩歌有了更為深刻的體驗和感受。
  薛 梅: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一條河流。每個人就是一條河流。
  我的故鄉(xiāng)木蘭圍場,位于河北省最北部,是內(nèi)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過渡地帶,山峰層巒疊嶂,溝谷縱橫。縣內(nèi)河流很多,水淺流急,其中伊遜河和小灤河最大,屬于灤河水系。我從小生活在伊遜河畔,那里的日暮晨昏,鳥鳴林響,那窄窄又晃悠的鐵索吊橋,那挽起褲管踩水花、捉魚蝦的時光。當然,我記憶最多的還是放學后,挎著籃子在伊遜河邊捋豬毛菜,養(yǎng)好一頭肥豬,那是我過年的美夢和零花錢的獎賞。那個時候不懂詩,但我喜歡看著伊遜河冬天結冰,春天走河,夏天奔騰,秋天安靜,在四季輪回中始終如一,只為了與我相遇,懂得故鄉(xiāng)的血脈,再帶我憧憬更遠的遠方。我控制不住對這種帶有浪漫、詩意、些許憂傷感覺的喜愛,所以,我日常的閑暇時光都在那里度過。高中時和老師們一起創(chuàng)刊了文學社刊物《尖尖角》,第一首詩就是寫這條河流,寫河流上的橋。
  長大求學后,從小鎮(zhèn)來到承德市區(qū),然后工作留校,無論是單位還是家,都依偎著一條叫做武烈河的河流。這條河古稱熱河,是世界名勝古跡避暑山莊內(nèi)湖水的來源之一,是承德人的主要引用水源,是承德人的母親河。大學求學的時光,清晨,常常跑來武烈河畔背誦經(jīng)典詩詞,總感覺那詩意中的闊大邈遠、精細微顫,只有武烈河當?shù)闷涑休d與依托,心里莫名有一種敬畏和欣悅。托腮凝望河水深處的綠,詩意便鋪天蓋地而來,那青草的氣息,那明月,那明媚中的憂傷,都在這條河流里復活過,生長過。而今,武烈河上修建14道橡膠壩工程,不僅改善了城市空氣,更使這座山城有了活力和魅力,“何必江南羅綺月,請看塞北水云鄉(xiāng)”。最奇特的景觀有兩處,一是水幕電影,一是橫跨河岸東西的彩虹橋。我家就在彩虹橋下,出出進進都要與這條河流對視,內(nèi)心總涌動著說不完的情話??梢哉f,我的愛情在這里,我的夢想在這里,我的喜悅和憂傷都在這里,隨流水而淘洗、而留住,而奔走。
  曾讀過美國作家歐斯金·考德威爾的小說《溫暖的河流》,寫一個年輕人發(fā)現(xiàn)內(nèi)心深處的愛意,始終糅合著對一條溫暖河流的感覺,一直讓我動情于通篇的詩意。在北京大學作訪問學者時,迷上戴錦華老師的影視課,曾和同學租看了日本導演今村昌平的影片《赤橋下的暖流》,基本是小說《溫暖的河流》的影視再現(xiàn)。“溫暖的河流”這種帶著詩意的情懷,總讓我陷入冥想和遐思。再后來,無論再見過多少河流,甚至是冰冷的;無論走過多少路途,甚至是傷痛的,但是在我的靈魂深處,都一定是將溫暖與河流緊緊相連。
  無疑,是河流成就了我的詩思與詩緒,在文字中沉潛,并與生命同構。每當它潛滋暗長,或細流無聲,或澎湃磅礴,我總是能夠在文字中讓它寧靜下來,溫順下來,人性的寬厚與理解讓我的文字盡量站得更明凈一些,更從容有度,溫暖有容,并將緊張與悲憫都擁抱其中。
  感謝詩歌,是它讓我完成了我的記憶,也完成了我的夢想。記憶是過去的,夢想是將來的,而我是現(xiàn)在的。我就像一只穿越蒼茫的蝴蝶,在故鄉(xiāng)的河流中出走,在詩歌的長河中漫溯,敬畏著兩岸寂靜而熾熱的大地,也敬畏著神秘而遼遠的天空,更敬畏著在天空和大地之間奔跑的一切生靈。正如我在組詩《大河的記憶閃著波光·以固有的深度留駐》中寫到:“一片寧靜 一片安然/深邃的光明緩緩升起/從深處到深處/從我到我 從世界到世界”。
  是的,現(xiàn)實的河流,生命的河流,詩意的河流,溫暖的河流一直都流淌在我的心中。因為我還愛著,并深深呼吸。
  東方晨陽:詩歌對于我來說,不是生命的全部,在我的整個生命過程中,詩歌總是被生活擠到了后邊。如果給詩歌打個比方,我不愿意把詩歌比作愛人,因為我沒有能力把所有的激情和能量全部奉獻。但是我更愿意將詩歌比作情人,用血液最燙的溫度一次次接近,再接近。如果靈魂需要,便去瘋愛。
  安 咪:因為心有所惑
  因為這繁復人心 不能理解
  我將它說出來
  只求明白自身,通達世情
  奧 冬:我個人覺得,當下詩歌的問題有兩種:一是看不懂,天上一腳地下一腳,沒有意義的詞語胡亂堆積;二是太直白,完全口水,沒有韻味沒有意境沒有美感,沒有言外之意。所以自己寫詩,就盡力避免這兩點。字詞的推敲,意象的組構,氛圍的建筑,都要下大力氣,但又要做到自然、流暢,不能生硬。要用力而不顯露用力的痕跡,如孔孚對王爾碑所說:“平常心,家常語,深不可測,方為至境?!?br/>  詩,應該能讓人的心靈得到享受,讓人的靈魂得到休息,讓人的精神得到升華?,F(xiàn)代社會節(jié)奏變快,生活條件好了,生存壓力卻大了,人們在現(xiàn)實世界里忙忙碌碌,很容易使得心靈也浮躁起來。浮躁的人是得不到真正的享受、得不到真正的幸福的。詩的世界是一個寧靜的世界;詩的世界是一個美麗的世界;詩的世界是一個充滿了無限可能的世界。這就是詩歌在現(xiàn)實中的作用。
  白 靜:詩歌是用漢字標引出來的音樂,因此我認為它最美,是任何一種文學體裁的作品都無法比擬的;同時詩歌的創(chuàng)作過程就是一種快樂,因為它的靈魂就是“真、善、美”!正如王雪瑩老師說的那樣:“詩歌能把自己的心靈凈化成真”。所以,我認為詩歌是圣潔殿堂里巍然矗立的繆斯!
  記得趙云江老師在河北省第五屆青年詩會上曾經(jīng)說過的一句話:讓文字回家,讓詩歌回到自己身上。的確,詩歌就是凝結了作者對生活深切的關注和思索,透過詩歌,能讓讀者感到詩人對生活形象的觀察、清晰的思維及細膩的感受,通過詩人的心靈筆觸,在讀者與客體之間搭起橋梁,產(chǎn)生共鳴,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
  “要作詩先做人”。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做一個對生活充滿激情、心中有愛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益、懂得感恩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以心為筆、以情為墨,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美的詩歌作品。
  白水清茶:我固執(zhí)地認為詩歌是所有文體中最真誠和最純粹的。它真實地展露詩人本身對世界和生活的理解、認知、感悟,真實地表達作者內(nèi)心的快樂、疼痛、憂傷等各種感受。只有真誠地寫作才能寫出好的作品,只有真實地表達,才能獲得共鳴。很多時候我們能通過詩歌的內(nèi)容了解詩人本身的特質(zhì),作者的生活閱歷、性格特點、世界觀、人生觀都會影響詩歌的寫作,影響詩歌作品的美學特點。我相信詩歌這種文體,是可以體現(xiàn)“文如其人”這句話的。我相信所有寫詩的人的內(nèi)心都有最純凈而柔軟和對人生與世界充滿悲憫的部分,不管他從事什么職業(yè),不管他經(jīng)歷過什么。
  我想說,如果我是一株植物,詩歌就是我心靈長出的葉片,自然而然,可以茂盛,可以稀疏,但只要生長出來,他就是我身體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的思想和感情的血會流經(jīng)它。它不是堵塞心靈漏洞的物什,它是一條道路,一端是心靈,另一端是世界,我們在路上找尋感知真實的自我,找尋、發(fā)現(xiàn)、否定并肯定真實的自我,并且在通往世界的道路上承受必須的迷茫、糾結、痛苦、磨難。
  我不覺得一定是脫離社會的另類群體,相反,我認為投身社會,投身其中我們才會讓周身的觸覺真正感知世界,書寫真實的自我、真實的時代,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才能讓我們能站在更高處審度自己?!吧钍腔鹧妫姼枋呛K?。”白天我們投入生活,夜晚我們投入詩歌。
  我相信:詩人死了,詩歌還會繼續(xù)歌唱。
  揣 摩:詩用詩的語言表達:是昆侖牧場上帶著露珠的牧草,是戈壁灘上被歲月銹蝕了的礪石。
  蓋偉偉:對于我來說,詩歌就是我的愛和自由。而詩歌是什么,我一直搞不懂。我不是一個理性的人,我常憑感覺說話。
  我覺得詩歌是屬于愛的,愛就是她的呼吸;詩歌是屬于自由的,自由就是她的翅膀;詩歌是屬于美好的,美好就是她的眼睛;詩歌是屬于個性的,個性就是她的喉嚨;詩歌是屬于力量的,力量就是她的骨骼。詩歌就在那里,只等著你去傾聽和發(fā)現(xiàn)。
  耿 寧:不斷有過來人告訴我:文人創(chuàng)作是自己的事。但我意識到,剛剛起步的文人該有個圈子,文人該惺惺相惜,在圈子里,你可以給自己定位,讓自己清醒。但又不是頻繁的接觸。我還想到,作為文人,我們應該理智的對待文人的相輕,這也是一種有益的促進。不行就得學習,文人的獨立性體現(xiàn)在立體的包容,清晰的認知,其次才是基于自我閱歷,讀書、思想構建系統(tǒng)之上的個性化創(chuàng)作。
  從去年年底開始,我接觸了家鄉(xiāng)詩人韓文戈的詩歌,李南的詩歌,反復讀了幾個月,我仍然認為我沒有讀懂讀透他們的詩歌。我也開始接觸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些理論,國內(nèi)外優(yōu)秀詩人的詩歌。這是一個優(yōu)美又沉入的旅程,并會貫穿我的后半生。但愿我能成為一個詩人,但我又不奢望能成為一個詩人。我的生命理想是:做一個愛生命,更愛真理,愛廣闊的世界,又一直在邊緣的人。我會很欣慰,因為借此,我觸碰到了文學的靈魂。
  黃河若:一、詩是語言的藝術。
  詩這種東西是沒有辦法下定義的。但詩要歸類找門找派的話,詩是藝術,是語言的藝術,這個毋庸置疑。藝術門類眾多,有美術,電影,音樂,舞蹈等等之類的吧,但公認詩是眾藝術門類之金字塔的頂層磚。為什么?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詩歌是那么的神圣?我認為是詩本身所具有的內(nèi)在力量,詩整體的魅力,詩語言的魅力。不像繪畫有顏色在調(diào)配,不像電影有畫面,給人以直接的視覺沖擊。詩是由讀者的肉眼直闖其大腦心靈的壞人。我想到電影《天下無賊》片尾曲《天下無賊》的歌詞:偷心的賊。我又想到電影《月光寶盒》的臺詞:賊什么都能偷,唯有女人的心不能偷,因為偷了沒法還。所以詩人都知道,他們的心是被詩偷走了,像是初戀,像是吸毒,我和朋友私底下稱詩是毒品是海洛因。
  談戀愛,你必須真誠,如果你欺騙對方——其實也是在欺騙你自己——你是得不到好結果的。寫詩跟談戀愛一樣最基礎的就是真誠。你的詩是假的,欺騙了讀者,欺騙了對方,那么其實是這么回事,你先欺騙了你的心靈,然后再付諸行動欺騙讀者,欺騙對方,最終你除去獲得當時短暫的快樂(還不能稱作快感)之外,你還能得到什么更高層次的?所以,你得真誠。
  既然詩是語言的藝術,那么就應該有藝術的形式。你不能光著身子出門而來,雖然你的真誠讓大家看得一清二楚,但這不叫語言藝術,頂多拿相機拍下來叫人體藝術,不拿相機拍叫行為藝術?這就要提到二級語言,隱喻,詩結構等這一類技術的問題。我覺得詩的魅力就在于這些。
  另外,有一種觀點認為,詩要寫成便條。我不贊成,我覺得這事兒得認真。這是你對詩的態(tài)度問題。
  二、 詩語言的創(chuàng)新。
  這個問題跟上面談到的應該是一個問題。為了突出“創(chuàng)新”二字,所以再起一題。
  臺灣商業(yè)電影向來干不過香港電影,(某評論節(jié)目語)但最近兩年臺灣電影不僅在香港還有大陸,票房收獲大滿貫。因為魏德生,因為九把刀,正是這兩個人讓臺灣電影一雪前恥?!赌切┠晡覀円黄鹱返呐骸烦蔀榕_灣電影有史以來在香港最掙錢的一部。我們肯定不少人都看過這兩位導演的電影。我又想到了李小龍創(chuàng)新香港功夫片時候的決絕。
  回到正題,詩語言成螺旋上升發(fā)展的趨勢,這是客觀世界的整體趨勢。然而,中國新詩一百年之際,我們不能回避的問題是,仍落后于西方。這需要中國詩人的自覺。
  為中國新詩發(fā)展作出貢獻的像聞一多、徐志摩,再有“九葉派”,然后就要說到朦朧詩人,第三代詩人。確切的說第三代詩人才開始真正走進詩,走進詩藝術。80年代中期的那撥人,就是韓東、于堅他們那一批,創(chuàng)作自由大膽,突破前人、傳統(tǒng)的束縛,直接推動了中國新詩的發(fā)展——哪怕模仿的也算是受到他們的影響了。
  詩人西川這樣說:新詩的建立是在它的打破之中出現(xiàn)的,比如李白說月亮“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那么一旦我希望能夠?qū)懗觥鞍子癖P”之外的東西的時候,我覺得這同時也是一個建立。 貴在這一種重新建立。
  三、詩是人的詩,藝術是人的藝術。
  詩發(fā)展到現(xiàn)在,發(fā)展到后現(xiàn)代主義,后垮掉主義。不管好賴,都是發(fā)展,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觀來看待這個問題,所以不管好賴。
  詩應該是人的藝術,發(fā)展到今天,詩應該回到人與人之間,你與我,他與他之間。詩應該真實的反映人性,應該反映人與人之間的真實面貌,無論好壞,哪怕是性愛。我們不能繼續(xù)壓抑本我,閉口不談里比多。
  四、詩要與人的基本存在發(fā)生關系。
  有人曾經(jīng)這樣批判過新詩,說,新詩就是寫寫剛出現(xiàn)的新事物,像收音機,工廠什么的(不是原話)。其實新詩不能真是這樣,我認為,但在詩句中出現(xiàn)了收音機,出現(xiàn)了工廠,我們應該考慮考慮,這個收音機是不是這家工廠生產(chǎn)的,或某個零件是這里生產(chǎn)的,更或這個工廠是生產(chǎn)電池,電池碳芯,是維修工廠,生產(chǎn)螺絲刀的工廠。這就是說,這兩則事物之間有著某種內(nèi)在的聯(lián)系。那么,如若此,這便是成立的,更是應該鼓勵的。
  生活在今天,電子產(chǎn)品,網(wǎng)絡,方便得讓我們都說地球像個村。那么出現(xiàn)在你詩句里的媒介詞匯是什么,信鴿?可以!只能說你還停在“白玉盤”的唐朝以外,我什么都沒得說。所以為詩歌的發(fā)展和時下發(fā)生關系,我們應該學會運用現(xiàn)代詞語。
  賈 永:定義詩歌是什么,詩歌應該怎么寫,有多少意義呢。詩歌就是一種表達的方式。在詩歌的寫作中,我只對事物的存在狀態(tài)和情緒的微妙變化感興趣,我試圖揭示這種狀態(tài)或表達這種情緒。只要是詩意的,寫什么、怎么寫都無關緊要。變換一種說法,就是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說白了,無非就是讓那些沒有關聯(lián)的字、詞和句子活起來、排好隊,讓它們顯示出詩性。
  從不相信有人把詩歌說的神乎其神。我感覺,詩歌就是寫作者或賞讀者與外在存在事物和內(nèi)在自身情緒變化的相遇。一旦相遇,進入一種狀態(tài),哪怕是荒誕的,也是詩意的。對這一點,我始終堅信不疑。
  與詩歌不期相遇,但我卻一直難以捕捉住與之相遇的那個最好的點,不能完全與這個世界和自己的內(nèi)心相通。其實,所有的存在都是有意義的,由于對事物的觀察和思考膚淺,對各種狀態(tài)的發(fā)現(xiàn)和揭示只能停留在表層。在寫作詩歌中,觸動到情緒,延伸到表達,我更多地是借助于想像和回憶,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出一種氛圍和語境,首先把自己陷入其中。
  詩歌有什么好說的呢。詩歌改變不了什么,也承擔不了過多的責任。喜愛詩歌,安靜地寫作和賞讀就是了。
  李 桐:一位詩人說過:“任何一個詩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都有自己的專屬氣場”。我覺得我的氣場就是我熟悉的生活??吹?、感到、想到;生意、店面、上帝;親情、友情、愛情;真實、真人、真事;現(xiàn)場、場域、場景。當詩歌與這些“百姓婆婆媽媽過日子”的交叉感悟互相碰撞時,是最容易接近于人生命的秘密深層的,是最能體悟詩意空間余地的。每當此時,生活中的許多碎屑,經(jīng)過整合、重組,必將重新獲得詩歌的價值。
  詩于我,就像是在黑暗里,火柴劃亮的那一突然瞬間,她給了我一種好心情,從而,讓我的內(nèi)心也有火焰的燃起,那是一種更大的熱情與力量;詩于我,是振奮,是鼓舞,甚至是不安,不知所措。當語言與靈魂“狹路相逢”,淚水也會凈化,一切憂愁、疼痛都化作塵埃,飄散并消隱;詩于我,是日常探尋,是捕捉觸及,是舔噬或安撫心靈創(chuàng)痛之后才能找到的,我自己的影子。
  國學大師季羨林說過一句話;“寫作能使自己心里平靜。如果有一天我沒讀寫文章,清夜自思,便感內(nèi)疚,認為是白白地浪費了一天”。我非常認同。如果我有一段時間不寫點什么,就覺得失去了什么,日子也寡淡無味,茫然然空落落的。寫詩讓我充實、快樂。詩歌就像是一條河,緩慢而安靜地流淌,從此岸到彼岸。
  零星雨:人生是一個尋覓的過程,詩歌,就是一場美麗的遇見。宋代詞人李清照有: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慘戚戚。個中滋味,或多或少能夠代表我那時的一些心境。在醫(yī)院工作,每天不止忙碌,更要面對那么多的責任和壓力,面對紛爭與病痛,這讓我曾經(jīng)有一些迷失,找不到原來的自己。
  寫著,我就快樂著。每次寫詩,都是一次心靈的激越與飛升,都是激情與時光對壘的精彩昭示,是我在磕碰中信念堅定不猶疑的履歷表,是我數(shù)十年來理想主義者感懷的一一體現(xiàn)。
  寫詩,讓我依然走在去往“青春”的路上。撇開年齡因素,寫詩,應該說,是令“青春常駐”最可以追尋的方式。她不顯山,不露水,不露鋒芒,于靜謐的氤氳中,讓你我在追尋青春境界與青春的激越中穿行。多么好啊,我有時會不自如地被自己感動,在一所清幽的房子里,安靜與傾聽,傾聽天籟,傾聽心靈的悸動。不為歲月所折服;不被浮塵所紛擾。我還是那個做夢的青年!詩歌,就是我理想的小房子,是我紛飛的小翅膀,是我自由的靈魂,不悲戚,不嬌作,更不會自以為是。
  金培瑞:作為一種生存狀態(tài),我每天都將我的生活熔鑄成詩的形體,我甚至會將這些美麗的酮體攤開在陽光里,曬去水分和雜質(zhì),濾盡呻吟和嚎叫,其間我對詩的熱度、深度和廣度極力地把握,生怕會給別人帶來創(chuàng)傷和被撫后粗糙的質(zhì)感。
  我不在乎詩歌的“有無市場”,尤其在當今物欲橫流的時代,詩歌的不景氣顯然成了一種“時尚”,就像大躍進時期,在大放衛(wèi)星的高潮聲中,農(nóng)人會將一塊長勢良好的紅薯踩進爛泥里一樣,然后還是富有之后的勞累、饑餓和無所適從。不管詩歌的時代有無變遷,我的狀態(tài)依舊顯現(xiàn)雄渾、壯美和高傲,無論世間萬物怎樣變換它們的姿態(tài),我依然會用純情的筆書寫他們,描繪他們和歌頌他們。面對蒼穹,我要說的是詩歌絕對是一個時代最凝煉的斧頭和鐮刀,也是凌厲的閃電和雷聲。我不會用蒼涼的話語歌頌詩的繁華,我也不會用豪放的詩詞描述詩的悲苦,為文的道理,我已將它深情地嵌進我的每根神經(jīng),每條血脈和面容。
  遺憾的是在詩歌面前,很多人放下了“用筆書寫,用心體驗”,但我不愿看到這種悲觀的情緒和動作,我要在大地上尋找詩歌的營養(yǎng)和根基。
  有時,我甚至在想,身處于這個和諧的時代里,我寫詩是為了什么,我的詩行排列的背后有著怎樣的困苦?當然這個題目的難度系數(shù)是帶有加號的。寫了好幾十年的詩了,面對的總是無奈,極度的無奈以及極度無奈過后的反思。當然,有一種解釋是很對我的心思的,那就是:我喜歡。我喜歡就寫,想寫了我就要把我的思想全盤合出,我不管別人對我的看法如何,先要圖個自身痛快。想想也就這樣,我不想去改變什么,當一切都不能改變的時候,你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就行了。我驚羨于大地上的花草,每天沐浴著和煦的陽光,承著霜露,有時還要經(jīng)受狂風暴雨的洗禮,但最終還是根深葉茂,繁花似錦。遵照自己的方式活著,不去苛求任何踮著腳尖也夠不著的優(yōu)厚待遇,放下一切私心雜念,順其自然地去生活。同時,我也不尋求我的詩歌披上華麗的外衣,我只愿有一個適合于它的窠臼。
  用心用情寫好屬于我自己的那首詩,這才是我所要的。
  藍 羽:我感覺詩歌的疼痛遠遠大于快樂。當疼的淚水以詩文的方式流出后,那份恬靜又悄悄地回到了身旁。寫詩,有自我的情緒化,總是每每情緒的到來,有所觸痛,詩意的文字便流入筆端。我就是這種受情緒化指使寫作的詩歌愛好者,寫詩可以讓心靈得以釋放,也許我已戀上了這種解脫的方式,盡管有些疼,卻每每因讀到真實的自己而幸福著。
  寫詩過于情緒化,不免有些太狹隘,我想把這種狹隘歸于真實的感受。我給自己總結,我的淚水并不代表疼痛,也有幸福也有感動。每個感動的瞬間都是生命中最珍貴的回憶。
  詩把一些生活的碎片牢牢的放在了記憶中,我喜歡有感覺的文字,喜歡這個小小的王國里有自己的一份小小的歡愉。一份疼,一份真,一縷暖,一滴淚。
  當下的詩歌,我感覺陳述語言增多,抒情語言在漸漸減少,我曾陷在自己所認識的詩歌語感中難以自拔,那些輕靈的唯美的抒情語言曾是我貪戀的,如何走出去,在經(jīng)歷了一場顛覆一次沖擊后,似乎又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意外的語言曾是我的最愛,語言的意外是新注入的血液,我喜歡這個混血的新生兒。語言的意外和意外的語言不應是天敵,它們可以平行走路也可以合體,它們像是詩歌語言的雙胞胎,共存才會精彩。
  李雙雙:首先是要否定自己的詩。意象是一種調(diào)味劑,自己在意象選擇上,選擇什么方式,賦予什么內(nèi)容,感覺自己的意象選擇很有局限,不知道怎么選;文字很短,寫到一些地方戛然而止,應該如何去豐富;上學時寫文字,讀研時學過詩歌研究,聽過陳超的《打開詩歌的漂流瓶》,理論和實際寫作割裂,寫作時憋得很難受;還有寫意選擇好后,如何去豐滿自己的詩歌。
  綠 窗:寫詩于我是為了錘煉語言,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詩歌是靈魂的旅行,靈魂是有穿透力的空氣,提筆寫詩就是精神的出軌,它不是小心翼翼,而是肆無忌憚,有攻擊性、破壞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超自然力,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
  不管作詩作文,必有兩門功課要做。
  一是旅行。旅行是行走的讀書。關于《詩云南》的創(chuàng)作,就是緣于神秘的云南自然風景、多民族多民俗、又篤信宗教這樣一個詩化的國度,滄山洱海崇圣寺原始森林都是禪境,能滌去內(nèi)心的浮躁。而我,不過是與他的對話而已。這樣的寫來是輕松的、自然的流瀉,像林間花開,不刻意,不拘泥,希望能達到一種虛靜之美,像床前明月光一樣簡潔透亮。自己也像那些森林里新鮮的綠苔一樣,有點不一樣的味道了,它完全屬于綠窗的云南。
  二是讀書。讀書是凝固的旅行。讀三種書,一是古典文史哲學的陶冶;二是當代文學大家的作品;三是海外經(jīng)典作品。其實還要雜,書法、繪畫、古典音樂藝術等,都要涉獵。讀了就開竅了,讀大師的書,就會寫大師級的文字。俄羅斯文學對我的詩歌散文影響巨大,尤其是自然之父普里什文的散文,是俄羅斯語言的百草,人類心靈的本草綱目。
  視野越小,越滋生自大。旅行是最簡單的開闊,讀書是最便捷的深入,它們都是向詩歌的朝圣,是用愛和美淘洗生命。走著讀著寫著,也許就步步蓮花了。
  染 香:人生不只有快樂,人生的困惑與傷痛也同時充滿了生命本身。
  當作者的思想可以在時空之外、生命之外透析宇宙和生命的真相,他對文字的寄托也會發(fā)生變化,詩歌就會從單純的美感沖擊向縱深一層的哲學意義擴展,包括對事物內(nèi)質(zhì)深刻的認識,辯證,自我深省,和人性方面的救贖。
  清涼是心靈自由的根本,是一種性情的歸真,是純粹的靜。而靜是悟的開始,好文字是在一種安閑寧靜的心態(tài)中誕生的。
  要想把詩歌寫得較為客觀,也不能完全沉迷于一切理論,寫詩有時候需要跳出來,站在一個相對通達無礙、視野遼闊的方位,遠觀,靜觀,反觀,內(nèi)窺。當你能夠會心于佛陀拈花一笑的詩意,再去寫,詩歌就有了充分的張力,因為它是哲思的,深涵的,無盡意的。
  如 意:詩不可有矯飾如敷粉的面目。我力圖拂去語言上的積垢,同時增大情感的純度。
  時 間:詩歌,需要在意境上打動人,而場景化的描述,如何出彩,如何淡墨相宜,很多人提到了繪畫,提到了構圖,提高了深重,而對于畫法的創(chuàng)新性重視不夠,現(xiàn)在的繪畫除了常知的,對于沙畫、手撕紙畫、焊畫、羽毛畫、果實畫、實物畫等等,不斷有新的繪畫形式的出現(xiàn),此時的繪畫已不是原本的意境,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了時代感、快捷感,在這個過程中有稱贊也有否定,正因為有了爭議,才被人關注,才逐步的被推到了前沿。
  潛水鐘:我認為一個詩人,更應具備納須彌于芥子的腕力,于徑尺之內(nèi),展示大千世界,興感過去未來,蘊含無盡之意!
  戰(zhàn) 芳:好的詩歌并不停留在技巧上,越貼近心靈的詩歌越能打動人心。好詩用樸實的語言來表達心靈的吶喊,用大思想把寂寞、享受、感動和關懷表達出來,并賦予其靈魂。好詩是擦著水面而過暗流,具有海的深度,寬廣和氣場,也具有水的溫柔、體貼和特質(zhì)?!昂宦?,平凡中見不凡”是上乘之作。
  楊雅青:我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寫詩。那一行行樸素的文字都來自生命的深層,來自稍縱即逝的夢幻般的體驗和對苦難的真實感受,統(tǒng)統(tǒng)散發(fā)著血肉的氣息。
  天涯碧草:萬物都具有神性的光輝,當我們沿著詩行走近它們的時候,我們也將被光芒覆蓋,也會溫暖而明亮。
  用心書寫,把觸動我們內(nèi)心的東西變成打動心靈的文字,表達真實的自我,讓內(nèi)心深處最原始、最隱秘的情感自然地呈現(xiàn),讓我無聲地貼近你。
  自然書寫,依從事物內(nèi)部規(guī)律,不矯情、不做作,不被物化的世界所迷惑,順應自然,率性而為。
  簡單書寫,用簡單干凈的語言,清晰明朗地表達最豐富的生命體驗。其實,事物的本質(zhì)都是單純的、樸素的,除非我們的內(nèi)心不夠澄澈透明。
  寫 意:一首詩的好壞,首先在于內(nèi)容,其他所有技術手段都是為內(nèi)容服務的。打動人心,讓人肉體和心靈震顫的作品無疑是好的。
  詩歌的在場感也是我看重的,我傾向于一首好詩應該有小說一樣的內(nèi)容或者情節(jié),這樣才情感飽滿,場景強烈,才能讓一首詩有超大的容量,有不同尋常的內(nèi)涵和外延。
  還有一個就是視角。詩歌是陌生化的語言藝術,陌生化,不是指文字新奇,生僻,而應該是指視角獨特,新穎,能挖掘并使之良好呈現(xiàn)的一種構架。
  關于詩歌的意像,我更傾向于把它比作調(diào)味品,該不該放,放多少,什么時間放,那就要看“廚子”的手藝了。
  其實,我更傾向于詩歌不應該有統(tǒng)一的標準,或者說不應該有詳細的標準,教科書式的標準就像一個套子,它越詳細對寫作者勒的就越緊,越不利于詩歌的進步和發(fā)展,而且有可能形成八股文式的寫作。也不可能有一種標準能準確預見和迎合未來,詩歌標準總是滯后于詩歌的發(fā)展,一個標準可能只適合一個階段。所以,當一個很詳細的標準誕生的時候,它已經(jīng)落后了。
  我們也沒有必要拿著自己的詩歌去迎合別人的標準,去為了適應,而磨掉自己的棱角,詩人朋友們,你為了適應別人而磨掉的,或許正是未來詩歌所需要的!
  謝 虹:寫詩是因為我喜歡詩歌完成后的生活品相,是我追求精神愉悅、實現(xiàn)美好鏡像的唯一過程,讓我陶然而欣慰。面對生活,我無數(shù)次問自己:我能夠做些什么又能夠做好什么?寫詩讓我看見藏在洛克群島海域深藍中呼吸的第二個我,寫詩讓我澄明而坦然,從容而自信。經(jīng)歷許多的人和事還有不會和我們共同老去的時光終于悟得了人生沒有目的只是經(jīng)過,那么多的不肯安于先懵懂后蘇醒地煎熬著,而所有的經(jīng)過和煎熬都有一連串的痛苦和劫難在每一個路口等著你,蘇醒就煎熬出來了,懂事兒就煎熬出來了,詩歌的況味也煎熬出來了。我趴在詩歌的墻頭上,就看見了滿園子的草木花色活色生香,這真的讓我愉悅和舒服,因為喜歡風日灑然,就是這樣。
  吳素黎:詩歌表達靈魂永遠渴望的慰藉,是人類永遠美麗的福音。一、靈魂、人生、命運就在詩歌中安頓下來。人生的角度決定詩歌的尺度和高度。詩歌的功效在于安頓個體、安頓眾生,讓一顆浮躁的心慢慢平靜、大氣、遼闊,不為物不為情所累,趨向超脫的境界。二、詩歌在感性理性、精神現(xiàn)實中轉(zhuǎn)換。理性的底線在炕上,癱軟著累暈的感性。詩歌的藝術性就是遠離現(xiàn)實傾向的回歸。三、詩歌攜靈魂在儒釋道間漫步。詩歌的信仰是自由、快樂、痛癢、暢達,沒有國界,沒有宗教派別。四、詩魂的良知,就是前半生寫出個性獨立,后半生寫出謙和包容。
  詩歌的良知,就是當下活的坦蕩自然。詩歌的法則就是白天在太陽下晾曬,黑夜在星空下納涼,靈魂隨日月季節(jié)交替循環(huán)運化,永不留戀停息,只要隨性而來,就能乘興寫作,直達詩歌的靈魂深遠。一生一股真性情,滿腔儒釋道——愛詩、寫詩、賞詩——撫慰靈魂、撫慰生命——共詩羽翼,暢游美麗的山河;與詩天壽,繪就美麗的人生。
  馬漢寧:詩是對世界的藝術體驗,是對現(xiàn)在的人的異化,是對宇宙存在的異化。因此,詩當促使人的感覺向著美、善、真的至極轉(zhuǎn)移。
  南 心:詩歌是植入體內(nèi)的寂寞;詩歌是震撼心靈的勿忘我;詩歌是平凡人生舞動的零度浪漫。我以一顆孩子的心靈走向詩歌,簡單的愛,簡單的訴說,讓詩歌有感動,有震撼,有共鳴,有可以穿越心靈的美,有可以直刺心靈的痛,有詩歌相伴的日子,人生都將是美好的!
  桑 塬:詩是最純凈的生活。
  雖然我不知曉自己性情涂鴉的東西是不是詩,但我敢說最純凈的生活一定是一首詩。
  在詩歌里,我能找到一個最純凈原始的自己,那個黃土塬蓬頭垢面,喝著咸津津的河水,馬鈴薯喂養(yǎng)長大的孩子,耕過地,牧過羊,搗過鳥窩,炊煙最美,黃土地最親。夜晚安靜的時候,我還可以仰望到許多更高的事物。比如歸宿,比如靈魂……
  至此,這都是我走過的路。
  鄉(xiāng)音更濃,我相信,如若我再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詩歌定能指引我的精神世界走更遠的路。
  王曉宇:我認為寫詩應既講現(xiàn)實主義,又講藝術形象,主要要有意蘊而不要太重形式。在語言上,既繼承傳統(tǒng)語言,又吸納當下生活語言,著力吸收古典詩歌的精華。另外,一首好詩應能夠展示美好人性與闡述心靈,并且做到言有盡而意無窮。
  燕 星:寫詩始于敏銳的內(nèi)視,作綜合印象的抒寫,止于韻味悠長的沉思;詩能夠?qū)懙胶仧o窮而又晶瑩透亮且又尋不到自己的影子,可能這就是充分成熟了。
  詩的作用是:把美告訴讀者;把對歷史、世界、人生、自然的感受告訴讀者;把閃念告訴讀者;把童真告訴讀者;把特有的幻想、奇思告訴讀者。無論是抒情的、敘事的、哲理的、含蓄的、明朗的、實的、虛的、畫境的、意境的,都可以寫成詩,她是生活的真實和靈魂深處的吟唱。所以詩的存在和發(fā)展是一種必然?,F(xiàn)代社會人們思想感情日趨豐富復雜,必定要求寫詩是更加自由、不拘一格的詩意生活的表現(xiàn)形式。
  邢劍君: 詩歌的想像力是翅膀,可以讓我們飛翔,這種想像應該是新鮮的,個性化的,甚至是錯位的。更多表現(xiàn)的是詩意的闡述,如果僅僅是如實的描寫,就會使我們的詩歌很沉重,飛不起來。
  韓閩山:詩歌是詩人內(nèi)心世界的暴露,是對靈魂的喚醒。
  司志偉:在我們習慣寫新詩的今天,仍然應該操行詩歌的基本語言特性。第一,要體現(xiàn)在用高度集中的形象、以精煉的文字集中反映社會生活和表達思想情感,即詩歌的凝練性。第二,詩要遵循思想、情感的邏輯,常常由這一端跳到另一端或由過去躍到未來,超越了時間的樊離、空間的鴻溝,即詩歌的跳躍性。 第三,注重語言的節(jié)奏和詩句之間的押韻。
  我覺得如果詩歌脫離以上三大基本語言特性,詩歌就不像詩歌,詩人就難以實現(xiàn)審美理想和精神追求。
  養(yǎng)成獨立體悟的習慣,培養(yǎng)在生活和文字中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能力,讓內(nèi)心的思想、高度、境界真正走進文字里。
  好詩要以打動心靈為前提,詩人要做的就是把詩意的情趣、善意的哲思、豐滿的意境、精神的高度、崇高的境界和廣博的胸懷編織成詩句,進而推動人類的文明和進步。
  王之峰:詩是詩人生命的最高形式。詩是一個人精神的高度和靈魂的向?qū)В娛莻€人情感形而上的表達。詩對生活對社會要有所承當。詩人屬于生活而詩應錯位生活。詩要經(jīng)得起美學的考量。作為詩人應重視瞬間的感覺,熔煉理性經(jīng)驗的純粹,建造出自己的語言世界,讓每一個詞分擔詩的高貴,讓每一個意象點亮感覺的燈盞,讓詩句登上人性的臺階,這樣詩就承載宗教的悲憫與善意。
  劉華亮:詩能使我在表達中體驗到一種精神的無以類比的快感。詩,真實和美在一起;詩,純情和誠在一起。詩是有靈性的,它屬于自由的生命;詩是有感性的,它屬于美麗的靈魂。詩是痛苦的,更是快樂和幸福的隨心而動,縱情而歌。常困難,此時的詩歌是一位真正的引領者,作為一個詩人,如果沒有足夠廣闊的視野和胸懷來關注這個世界,他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詩人。人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詩品的優(yōu)劣。
  張艷徽:當一首詩成,一種酣暢的感覺便慢慢籠罩我,仿佛放下了什么,心里徹底松弛下來;也仿佛擁有了什么,靈魂一下子獲得了豐收。
  我開始依賴詩歌,而詩歌也因此激活了我內(nèi)心沉睡的部份,生活中,生命中,每一個細節(jié),每一個段落,只要我睜開眼睛,就會發(fā)現(xiàn),詩歌就站在那里。他告訴我要用心去珍惜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珍惜生命中的每時每刻,并教會我在生活的低處仰視生活,在生命的高處俯視生命。
  生活中的那些瑣碎,那些煩擾,那些為了生計的顛簸和奔波,也往往于一首詩中被消化和滌蕩。這是多么美好而又實用的一件事!詩歌,讓我洗盡鉛華,忽略外表直達內(nèi)心,讓我聞到了身上根深蒂固的黃土氣息。那種踏實,厚重,純粹,純潔,那種美,讓我心甘情愿待在詩中?;叵肴嗄?,人世間的種種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無一幸免。在某個寧靜的午后,或某個安然的夜晚,打開電腦,看著寫下的一行行文字,那些用詩歌記錄的往事,那些喜悅,那些痛會一起活生生跳出來,這讓我覺得豐盈而滿足。
  心 港:深入生活、直面人生、提示真諦。結一枚耐嚼而不晦澀的果子。
  楊國東:真情訴詩心,獨特真實的情感,慣穿于文字,深入表象,直抵人性與生命的內(nèi)核。虛與實,表與里,直與曲,無不緣自一個真字。
  張沫末:詩歌首先應該是有個性的,詩人也要有個性,個性就是和別人不一樣的品格。我們一開始是學習別人,模仿別人的,但最終還是要成就自己。成就的過程是一種文字的提升也是心靈的歷練;其次,詩歌是情感的,詩歌是一個人在自己情感世界的自由舞蹈,是綜合了所有語言修辭和心情的一種飛

扶余县| 特克斯县| 会理县| 双桥区| 梁平县| 彰武县| 泽普县| 九江市| 石泉县| 方山县| 桐柏县| 中山市| 宾川县| 翁牛特旗| 宁都县| 雅江县| 峨边| 都兰县| 巫山县| 汝南县| 都昌县| 延边| 尼木县| 商河县| 通化市| 太原市| 咸阳市| 庆元县| 永吉县| 霍城县| 焦作市| 迭部县| 交城县| 扬中市| 曲靖市| 历史| 额尔古纳市| 林芝县| 平果县| 绩溪县| 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