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是學生個人經驗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習數學、提高數學素養(yǎng)的重要基礎?!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fā)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這就讓數學基本活動經驗逐漸地成為數學教育和研究的熱點。那么,學生需要積累什么樣的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呢?我們又要怎樣引導學生積累有效的數學經驗呢?以下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的幾點做法。
一、積累什么樣的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學生們的生活經驗應該是形成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基礎。很多數學知識都來源于生活,像購物、看鐘表、知道方位等,這些經驗的獲得都需要學生在實踐中獲得。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多設計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數學,這樣有利于促進學生更快、更好地獲得數學基本經驗。
還有間接的數學基本經驗也是學生需要積累的。在數學課堂上,我們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激發(fā)他們的興趣,鼓勵他們有意識地去積累一些間接的數學基本活動經驗,讓他們在歡快的氣氛中積累經驗,他們會更加樂意。
二、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策略
經驗具有連續(xù)性和交互性,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它們彼此積極主動地結合,同樣也是衡量經驗的教育意義和價值的標準。當然,這兩條原則也需要我們努力地去探尋,讓它們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經驗的主線。
1.關注經驗間的銜接
每一種經驗都會有些地方來自于以往的經驗,它也會改變以后經驗的性質。所以說,經驗會有一定的連續(xù)性。因此,我們在教學時,要考慮到學生經驗的起點在哪兒,如何巧妙地與以往經驗相銜接。還要考慮到這些活動能為學生留下哪些更有價值的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怎樣才能為他們未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教《積的變化規(guī)律》時,學生對于規(guī)律已經有了一些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觀察算式,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我只需要適時地給予提問,讓他們根據問題猜想,之后再去驗證,最后得出結論,這些就是學生已有的活動經驗。但是在驗證過程中,學生多數只會關注算式的形式,并沒有通過計算去驗證。這時,就要向學生指出,學習數學需要有嚴謹的態(tài)度,以此來培養(yǎng)他們實事求是的學習態(tài)度。同時,這樣的教學也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經驗鏈。
2.關注錯誤的傾向
每一種經驗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更多經驗的獲得,因此,經驗也有可能朝錯誤的方向發(fā)展。所以,我們要及時關注學生經驗的動態(tài)生成。例如,在教《認識三角形》時,我在課前給每一位學生發(fā)了4根小棒,它們分別長4厘米、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我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哪幾根小棒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讓他們自己去領悟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在學生進行操作活動時,有一些學生沒有深入地思考,他們就在比劃,換了好幾種方式,才能圍成三角形。這時,我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進行演示,以此來加深他們的理解。我又從錯誤經驗入手,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使他們慢慢形成正確的活動經驗。這樣既可以讓他們自己悟出正確的方法,又能使他們形成認真踏實的學習態(tài)度。
3.關注情感的連續(xù)性
每一個人在學習新的知識,產生新的經驗時,都會有不同的情感傾向,使得他們比較容易或者比較難于達到這個或那個目的,這種現象也會對后來的經驗獲得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數學活動經驗的教學中,我們要在題材選擇與安排上多花些心思。我們要選取一些符合學生數學心理及知識水平的內容,并在教學設計上,要做到難易適中,讓學生有足夠的信心去完成任務。當然,也要給予適當的表揚,讓學生在獲取經驗的過程中也獲得滿足,以此來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4.情境是經驗形成的場域
經驗的形成與當時的情境有一定的關系。環(huán)境是可以影響經驗的形成的。因此,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他們在情境中形成數學的基本經驗,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情境要具有趣味性
把數學活動置于有趣的情境中,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的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共同參與,從而保證他們獲得經驗的有效性。例如,在教《軸對稱圖形》時,在學生第一次認識對稱的特征時,我說:“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做剪紙游戲可以嗎?”學生聽了立刻興奮起來。在第二次認識了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并展示了漂亮的剪紙圖案之后,我對學生說:“你們看了之后,是否也能創(chuàng)造出美麗的軸對稱圖形呢?”學生的熱情再次被我激起。在經歷了兩次剪紙過程之后,學生從無意創(chuàng)作到有意識的創(chuàng)作,他們的興趣一直保持著。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很容易把活動經驗轉化成知識經驗,并牢牢掌握了本節(jié)課所要教學的內容。
(2)情境要具有思考性
活動情境需要具有思考性,要能夠拓展學生的思考空間,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證學生創(chuàng)造性活動經驗的形成。例如,在教學《用計算器探索規(guī)律》時,我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猜想、驗證……得出變化規(guī)律之后,再對教學內容進行處理,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思考空間。我問他們:“你們猜一猜,乘法算式中的因數和積可能存在哪些規(guī)律呢?可以用剛才的方法去驗證自己的想法嗎?”這個問題具有挑戰(zhàn)性,學生要學會運用,就要把剛才的活動經驗延伸到后續(xù)的學習中。讓他們自己通過驗證,對乘法算式中的因數和積的規(guī)律有一個更加完整的認識與把握。
(3)情境要具有現實性
學習要具有真實性,我們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活動經驗結合起來,使他們能夠獲取具有現實性的經驗。例如,在學習《圓形覆蓋現象中的規(guī)律》時,我們可以把教材中框數字之和換成生活中買電影票的情境。我拿出10張連號的電影票,提問:如果兩位同學要坐在一起,可以找出多少種情況?通過這樣的方式,把學生置于買票的情境中,讓他們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他們會更加容易理解這些規(guī)律。通過處理好生活與活動經驗的轉換關系,還能讓他們體會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總之,學生基本數學活動經驗需要在活動化的課堂中生成。我們要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動手、思考、交流,通過刺激各種感官,讓他們在數學活動中獲得基本活動經驗,發(fā)展數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