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由劉德華、梁家輝主演的電影《黑金》上映。影片講述的是一名臺灣黑幫首領大肆賄賂官員,企圖“漂白”從政,并競選“立委”,在與反黑專案組組長幾番較量后,他最終被繩之以法。這部“觸碰爆炸性題材”的電影正是當時臺灣“黑金政治”的寫照。
“黑道治縣” “黑金政治”是腐敗的一種特殊形式,指的是黑道與金錢全面介入政治。一方面,出身黑社會的人物利用暴力和賄選手段,控制地方政治勢力,進而取得民意代表或政府官員的位置。他們從政后,靠貪污補回在選舉中使用的資金,回饋黑道的支持。另一方面,政界人物包庇黑道人士,影響執(zhí)法公正,甚至委托黑道代為處理“白道”不便出面的事務。具體到臺灣,“黑金政治”在李登輝時期最為典型,主要表現(xiàn)為“國民黨支持,幫黑社會賄選”和“黑社會貪污,讓國民黨收錢”兩種方式。
1988年蔣經(jīng)國去世,李登輝接任臺灣地區(qū)領導人。為了獲得地方勢力的支持,他有意慫恿地方黑惡勢力、貪污腐敗分子從政,并大加提攜。這些“黑金”人物打著“民主、民意”的口號,在各地參選地方首長和民意代表,迅速形成了所謂的“臺灣地方派系”。國民黨為“贏選舉”、“保執(zhí)政”,大力吸納“地方派系”入黨,黑白勾結日甚一日。而李登輝正是勾結“黑金”人物的頭號政客。在他的統(tǒng)治下,20世紀90年代的臺灣發(fā)生了一系列震動社會的“黑金”案件。其中最駭人聽聞的是屏東縣鄭太吉案。
1990年,屏東縣黑道老大鄭太吉高票當選縣“議員”,并被選為“副議長”,1992年又被補選為“議長”。眼看鄭太吉成了屏東縣的一支新興政治力量,能夠與民進黨籍的縣長分庭抗禮,國民黨高層便吸收他加入國民黨,企圖依靠他的黑道力量從民進黨手中奪回縣長大權。在國民黨的支持下,鄭太吉橫行鄉(xiāng)里,公開叫囂“殺人無罪”,開啟了屏東縣“黑道治縣”的歷史。
1994年11月14日,由于對《民眾日報》批判“黑金”的報道不滿,鄭太吉派出10多名手下,持球棒闖入《民眾日報》屏東分社,見到男記者就用球棒打,見到女記者就扇耳光,很多記者嚇得從二樓跳窗逃命,一名懷孕6個月的女記者因此流產(chǎn)。事后,鄭太吉以“議長”身份前去探望記者,語帶玄機地說:“這歹徒的手腳好像不太利落啊?!卑讣l(fā)生后,屏東警方根本不敢辦理此案。從此,屏東縣再也找不到對鄭太吉的負面報道,即使有幾個大膽的記者想寫文章罵一罵,也會立即接到鄭太吉的警告電話:“你是不是懶得呼吸了?”
在屏東,鄭太吉有一個自幼結識的好友鐘源峰,兩人曾合伙經(jīng)營賭場,關系非常好。但1994年10月,鐘源峰與他人合伙承接一家賭場經(jīng)營,未依鄭太吉之意繳納每月20萬元的“保護費”,引發(fā)鄭太吉不滿。不久,鄭太吉親信、“縣議員”黃慶平遭到鐘源峰手下羞辱,鄭太吉覺得有失顏面,忿恨難忍,決定出手“教訓”鐘源峰。
1994年12月13日,鄭太吉帶齊人馬,來到鐘源峰經(jīng)營的“好萊塢KTV”,準備狙殺鐘源峰。誰知鐘源峰并未出現(xiàn)。鄭太吉便直接前往鐘源峰的家中。第一次按門鈴,應門的是鐘源峰的母親,鐘母佯稱鐘源峰不在家,鄭太吉等人假意離去,然后又回頭重按門鈴,這一次應門的正是鐘源峰本人。鐘源峰一開門,鄭太吉首先開槍,兩名手下又聯(lián)手補射,3人共開16槍,鐘源峰當場被打死。鐘源峰的母親在一旁苦苦哀求,但鄭太吉根本沒有理會。悲憤交加的鐘母隨后報案,指控“議長”鄭太吉殺人。但是第二天,臺灣各大報只敢報道鐘源峰被殺,卻不敢寫兇手是誰。一直拖到1995年3月,鄭太吉才因涉嫌槍擊案被捕。入獄時,他還表示后悔沒把鐘母一起殺死。2000年8月,鄭太吉在高雄監(jiān)獄被槍決,成為臺灣第一個遭槍決的地方“議長”。
“教父”當“立委” 另兩起震驚臺灣社會的“黑金”案件,分別是1997年的“關狗籠事件”和2001年的“小粘潛逃事件”。
彰化人羅福助是黑社會組織“天道盟”首任盟主,被稱為臺灣黑社會“教父”。1995年,在“立委”選舉中,這名“黑道教父”竟然擊敗眾多國民黨與民進黨的知名政治人物,當選“立委”,這在臺灣引起極大震動,也正式標志著黑道進入“中央級”機構。1996年,民進黨人認為羅福助是黑道人士,拒絕與他進行政黨協(xié)商,羅福助便在民進黨辦公大樓前痛打民進黨人邱義仁。此后,民進黨人李文忠、簡錫階、王幸男、余政憲等相繼遭到他的拳腳問候。
羅福助和民進黨交惡,這讓國民黨當局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們對羅福助的暴行一再縱容。到后來,羅福助雖然名義上是無黨籍“立委”,實際上已是國民黨的同盟。
1997年8月,民進黨“立委”廖學廣罵了羅福助一句“黑道立委”,結果,廖學廣在家中被綁架。綁匪把他挾持到山區(qū),給他戴上手銬,塞進狗籠囚禁起來,籠外還貼上一張“替天行道”的大海報。被解救出來后,廖學廣指控是羅福助干的。但警方查來查去,都只能查到綁架的是“天道盟”成員,始終無法證明羅福助本人動手把廖學廣塞進狗籠。此案便不了了之。直到2012年,羅福助被控炒作股票、逃漏稅及詐取他人土地,才被“最高法院”判刑4年。但是,當檢方前往緝拿羅福助時,卻發(fā)現(xiàn)羅福助已經(jīng)逃亡,不知去向。
彰化還有一個黑道人物粘仲仁,他綽號“小粘”,控制了當?shù)卮蟛糠稚笆瘶I(yè),1994年當選彰化縣“議員”,4年后登上“副議長”寶座,成為國民黨部署在彰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任“副議長”期間,粘仲仁在黑白兩道胡作非為,不僅向砂石業(yè)者索取保護費,還收容偷渡客,涉及多起殺人案。1997年,在一次掃黑行動中,粘仲仁被捕,被判刑20年。民進黨上臺后,2001年,粘仲仁以200萬元新臺幣交保,獲準保外就醫(yī)。出獄后,粘仲仁棄保潛逃到廈門,繼續(xù)從事恐嚇勒索、收保護費等勾當。一天凌晨,粘仲仁帶著一名同伙駕車到廈門市白鷺洲諾亞方舟夜總會索取粘仲仁帶著一名同伙駕車到廈門市白鷺洲諾亞方舟夜總會索取保護費,并向這家夜總會連開兩槍示威。由于這已是他第三次前來勒索,廈門公安干警早已在附近埋伏。粘仲仁見勢不妙,倉皇開車逃離。在公安干警的追捕下,粘仲仁車速過快,撞上電線桿,重傷身亡。
“換一個政黨上臺” 李登輝不僅慫恿“黑金政治”蔓延發(fā)展,還對國民黨內(nèi)的反黑勢力進行打壓。馬英九就因此而得罪李登輝。
1993年,馬英九就任“法務部長”。他曾長期在蔣經(jīng)國身邊工作,深受蔣經(jīng)國影響,對貪污腐敗深惡痛絕。因此一上任就大力肅貪、查賄、掃黑。
當時,馬英九看到一份資料,島內(nèi)各縣市1994年新當選的“議員”中,有幫派、管訓記錄及刑事前科者共300人,超過“議員”總數(shù)的1/3,其中甚至有涉嫌殺人者。這份資料令馬英九觸目驚心,他決定開展“掃黑”行動,以“查賄選”為首要打擊目標。在馬英九擔任“法務部長”的3年里,僅查賄選一項,便有7530人被起訴,而臺灣總共才2000多萬人口。民調(diào)顯示,民眾對馬英九“掃黑”的滿意度高達88%,很多人稱“從馬英九身上總算看到了國民黨的一線希望”。
馬英九“掃黑”得罪了國民黨內(nèi)有黑道背景的“地方派系”,引起李登輝極度不滿。1996年,李登輝撤掉馬英九“法務部長”之職。
“黑金政治”極大地損害了國民黨的執(zhí)政形象。島內(nèi)民眾徹底失去了對國民黨的信心,認為“除非換一個政黨上臺,否則不可能改變‘黑金政治’的局面”。2000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中,選民喊出了“我們只想要一個清白、安穩(wěn)的社會環(huán)境”。3月18日,選舉結果揭曉,國民黨候選人連戰(zhàn)冒雨來到競選總部,聲音哽咽地發(fā)表講話,承認自己在選舉中失敗。這次敗選意味著國民黨在臺灣地區(qū)失去執(zhí)政地位,是國民黨敗退臺灣后遭到的最沉痛打擊。正如吳敦義在一次接受專訪時所反思的那樣,“在蔣經(jīng)國時代從未聽說有‘黑金’問題,民進黨推動‘政黨輪替’時把國民黨的‘黑金’問題作為一大理由,由此可知,國民黨的‘黑金’就是在李登輝執(zhí)政的12年中最猖獗?!?br/>
巨額黨產(chǎn)糊涂賬 國民黨在臺灣執(zhí)政期間,建立了龐大的黨營企業(yè),資產(chǎn)過萬億,形成一個“超級財團”,涉及的領域包括石化、水泥、電子、電機、鋼鐵、建筑、金融、貿(mào)易、投資、文化等,無所不包。一名“立委”諷刺道:“大概除了葬儀社的生意之外,其他都被國民黨的黨營企業(yè)所涵蓋?!痹诶畹禽x時期,黨營企業(yè)成為“黑金政治”的溫床,既能提供資金幫助黑道人物競選,又能吸納黑道人物從政后從各地榨來的黑錢。
李登輝上臺后,任用自己的親信劉泰英掌管黨產(chǎn)。劉泰英在臺灣大學經(jīng)濟系讀書時,李登輝是他的老師;后來他到美國康奈爾大學求學時,李登輝又恰巧和他一起攻讀博士,成了他的同學?;氐脚_灣后,劉泰英被稱為“劉大嘴”,他曾在記者面前罵“媒體是豬、是蒼蠅”。劉泰英的生活糜爛,自稱“虔誠的佛門子弟”,卻在臺北設立了3處豪華招待所,還廣收干女兒
,他恬不知恥地說:“我在酒廊里也可以打坐、修佛?!?br/> 掌管黨產(chǎn)后,劉泰英不僅“一人得道”,成了億萬富翁,而且周圍的人也“雞犬升天”,人人發(fā)財。潤泰集團負責人尹衍梁和劉泰英是生意合伙人,劉泰英把黨營企業(yè)的10億元新臺幣捐給尹衍梁的家族醫(yī)院。臺灣商界名人見到劉泰英,尊稱他為“泰公”,組成一個政商勾結的“泰公黨”,黨產(chǎn)就在“泰公黨”人馬中間離奇地“轉來轉去”。例如,東帝士集團一塊位于臺北市林森北路的土地,開價15億元新臺幣,劉泰英卻用國民黨投管會的名義,以33億元新臺幣的高價買下;國民黨在仁愛路高級地段的一塊土地被劉泰英以90億元新臺幣的價格賣給宏盛集團,但銀行對該地塊的估價至少為120億元新臺幣。這一筆筆糊涂賬,直到李登輝下臺,才得到清算,2002年,劉泰英被捕。
拿下兩名中常委 2000年敗選后,國民黨痛定思痛,積極進行改革,力圖擺脫“地方派系”、切割“黑金政治”。
2005年8月,馬英九出任國民黨主席。在他的改革計劃中,第一要務就是改變國民黨的“黑金”形象。他用“清廉、勤政、愛民”來描述理想中的政黨,叮囑在地方選舉中勝出的國民黨籍縣市長“不要讓國民黨好不容易擦亮的招牌蒙羞”。此后,馬英九邀請縣市長到國民黨中央黨部進行“廉能宣誓”,縣市長們在孫中山遺像前舉起右手,宣誓“選舉不買票,執(zhí)政不貪污,問政不腐化”。國民黨還成立了“廉能委員會”,對縣市長實施黨內(nèi)監(jiān)督。
2009年,馬英九再次出任國民黨主席。中常委楊吉雄被指在選舉期間向選民送咸魚,另一名中常委江達隆則被檢舉送紅酒,馬英九因此取消了兩人的中常委資格。因賄選而失去中常委資格,這在國民黨歷史上尚無先例。
2010年7月,馬英九宣布成立“廉政署”?!傲稹庇腥蠊δ埽阂皇窃鰪娒C貪反貪的功效;二是防微杜漸,推動防貪工作;三是要符合民眾期待與國際潮流。民調(diào)顯示,島內(nèi)七成民眾認可成立一個專門負責肅貪的機構。
從2000年“政黨輪替”開始,12年里,馬英九幾經(jīng)努力,終于撕下了國民黨身上的“黑金政治”標簽,重樹了一個“清廉、清新”的國民黨形象。然而,“清廉防線”難修易毀,林益世案的爆發(fā)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許多臺灣人都在問:國民黨會第三次陷入腐敗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