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的楊尚東,不久前登上了各大網站的財經頭條,起因是他的一條微博:“EMBA價格與價值的偏離,讓其走入了一個‘不求最好,但求最貴’的奢侈品迷途。這與當下人們的浮躁心態(tài)也不無關系,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EMBA被看作是身份的象征,就像一個皮包上打上了LV的商標就身價倍增一樣?!?br/> “EMBA奢侈品化”的概念并不新鮮,但從北京大學EMBA高級研修班的實際項目執(zhí)行者楊尚東口中說出,還是引起了不少關注。
成本雖高,利潤也不少 EMBA全稱為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直譯為高層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由芝加哥大學管理學院首創(chuàng)。EMBA的實質是一種具有學位的在職培訓,對升至公司中上層而又無MBA學位的管理人員很有意義。讀EMBA的學員一般由公司推薦,利用業(yè)余時間集中上課,課程內容將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緊密結合。
2002年7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批準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32所高等院校開展EMBA學位教育,并在招生、錄取和培養(yǎng)方式等方面賦予培養(yǎng)院校較大自主權。
此外,我國還有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和長江商學院(CKGSB)兩家“體制外”商學院開辦了EMBA課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成立于1994年11月,由中國政府與歐盟共同創(chuàng)辦。長江商學院成立于2002年11月,由李嘉誠基金會捐資創(chuàng)辦。
環(huán)球人物雜志:目前國內EMBA學費是什么情況?
楊尚東:長江商學院62.8萬元,北大53.8萬元,清華56萬元。EMBA一般上16次課,一個月一次,每次4天。換句話說,上一天課要花費近萬元。
環(huán)球人物雜志:這樣的高價有沒有政策依據或收費標準?成本真的高嗎?
楊尚東:全國MBA專業(yè)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建議,EMBA學費在20萬元左右。國內老師講一天課的課酬是2000—3000美元(1美元約合6.35元人民幣),國外知名教授一天的課酬是5000美元,講座是1萬元人民幣/3小時,另外還要負擔老師的酒店、機票等費用。從國外購買教學案例,約合人民幣5元/篇/人次;場地租金平均每天1600元人民幣;學員茶點費平均每天30—50元/人;另外還有拓展訓練、實習、實踐考察、工作人員費用等等,算下來一個合格的EMBA項目,每個學員的平均成本不低于10萬元。
近兩年,一些學??紤]到直接從國外購買的教學案例不完全適合中國國情,開始自主研究開發(fā)案例,增加原創(chuàng)性課程的比例,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各大商學院的品牌價值也是提高學費的重要因素。
盡管成本不低,但各大商學院的EMBA都屬賺錢項目,而且賺得不少。不過具體利潤有多少,還是商業(yè)秘密。
環(huán)球人物雜志:選擇上EMBA的大多是什么人?
楊尚東:主要是三類人:政府公職人員、國企高管以及身家超過10億元的民營企業(yè)老板。
環(huán)球人物雜志:對政府職員和國企高管來說,這么高的學費負擔得起嗎?
楊尚東:當然不是他們自己買單,單位都能報銷。
環(huán)球人物雜志: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EMBA定價水平如何?
楊尚東:臺灣大學2012
BzuSwRj3Nt8yWG+YIi2Y2lszJwEBooKL0KlWwnqYamk=年EMBA學費約合人民幣18萬元,臺大EMBA在師資、課程、學校品牌、硬件條件等方面都不亞于大陸名校;歐美最頂級商學院的EMBA,學費也不超過15萬美元,也就是不到100萬元人民幣。
EMBA成了“吃喝”MBA 2009年以來,國內EMBA進入膨脹期,學費飆升、門檻降低。EMBA畢業(yè)生們也因為庸俗化、圈子化、社會責任感缺失而飽受媒體詬病。有人為中國EMBA總結了“3E”,認為EMBA是Expensive(昂貴)的MBA;Easy(容易)的MBA;Eat(吃吃喝喝)的MBA。某商學院EMBA學員、TCL集團首席戰(zhàn)略官尉遲道坤曾感慨:“當商學院演變成脫離教育本質的社交平臺,注定是一群戲子的鬧??!”
中歐商學院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認為,國內商學院趨向社交化、娛樂化,有其制度土壤。“在中國,政府權力較大,有人覺得只要搞定一個政府關系就能發(fā)一筆財。許多企業(yè)家心浮氣躁,無心向學,讀EMBA只是想往頭上套一個方便交際的光環(huán)?!?br/> 環(huán)球人物雜志:為什么說EMBA是Eat(吃吃喝喝)的MBA?
楊尚東:一次EMBA課程,4天基本上是這樣的:周三晚上報道,吃飯、喝酒、唱歌,直到深夜。周四白天上課,晚上接著吃飯、喝酒、唱歌,基本上就是三部曲,一直到周日晚上。稱之為吃吃喝喝一點都不為過。
環(huán)球人物雜志:怎么理解EMBA的Easy(容易)?
楊尚東:在中國上EMBA的門檻非常低,商學院最大程度地享有招生自主權及靈活度。首先EMBA可以繞過MBA聯(lián)考和GMAT、托福、雅思等英文考試;其次,商學院里的民營企業(yè)家學員,70%達不到國家要求的本科學歷,許多學員不會說英文,有的連普通話都說得磕磕巴巴。但只要交得起錢,都能拿到學位。
環(huán)球人物雜志:EMBA門檻低,含金量也不算高,這些人為什么還要讀?
楊尚東:在中國,EMBA不僅僅意味著一個學位,還意味著人脈。學員要與老師和其他學員搞好關系,把他們變成自己的朋友,這樣企業(yè)的下一步發(fā)展便有了更多機會。
很多商學院在其招生簡章上,寫著“國家部委領導、院士授課”等字樣,企業(yè)家們對這樣的信息格外敏感。有一個EMBA學員曾經跟我說,我的項目要靠政府審批才能通過,花不到100萬上個EMBA,就能接觸到政府高官,跟他們搞好關系,讓我的項目進展更順利,這錢花得值。
環(huán)球人物雜志:上一個EMBA真的能搞定官員、推進項目嗎?
楊尚東:我覺得不現(xiàn)實。你想,我們上大學的時候,上一學期課都未必能跟老師混熟,更何況這些政府官員給EMBA上課一般只有半天到一天。即使認識了這些政府官員,你的項目就能順利通過了?沒那么簡單。商學院打官員牌,充其量只是一個噱頭。
環(huán)球人物雜志:除了結識政府官員,學員報名EMBA還有哪些動機?
楊尚東:很多企業(yè)家學員是想結識其他企業(yè)家,可以進行融資、合作。還有一些個例,我遇過一個喪偶的老爺子,不缺錢,就缺一個能交流的精神伴侶,于是報了EMBA,想找個高端女朋友。他一上課就不停打聽都有哪些女學員、年齡多大、有沒有男朋友等等。
環(huán)球人物雜志:國外的EMBA教育也有社交平臺的功能嗎?
楊尚東:國外EMBA也講究社交圈子,但主要是在探討課程中的問題和交流觀點的基礎上,建立聯(lián)系交朋友。國內情況有些異化了,只看身家和背景。
研修班學費高,門檻更低 環(huán)球人物雜志:除了EMBA,很多大學還開設了EMBA研修班。在百度搜索“EMBA研修班”,有235萬條結果,幾乎全是各大學的招生廣告,包括北大、清華、南開大學、中山大學等名校。EMBA研修班和EMBA有什么不同?
楊尚東:除了沒有學位,其他都一樣。但學費方面,研修班有可能更高,因為針對性更強,入學的門檻也更低。
環(huán)球人物雜志:研修班怎么招生?
楊尚東:這種班通常會有個好聽的名字,如“總裁高級研修班”,很多企業(yè)高管都上過。這些研修班的生財之道比較敏感,比如,一個大學的美容高級研修班,會吸引很多美容院老板沖著大學的牌子報名。這個課程和一家美容產品企業(yè)合作,所有的成本由企業(yè)負擔。課程的內容之一,是參觀贊助企業(yè),并將該企業(yè)作為案例研究。贊助企業(yè)還會有代表來一起上課,與美容院老板結交,使自己的產品成為美容院的推銷產品。這種模式在大部分商學院中都存在。
環(huán)球人物雜志:所有的研修班都是這種營銷模式嗎?
楊尚東:還有第二種模式。如果你在某家銀行存款超過500萬,被銀行認定為VIP客戶,銀行為了留住你,會和高校商學院合作,成立企業(yè)家賢內助研修班、企業(yè)家接班人高級研修班、國學養(yǎng)生班等,專門為你和你的親人服務。這些研修班的目的是用親情包圍VIP客戶,把客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還有更可怕的模式。比如我是房地產商,我贊助這個班級,要求學員必須是我指定的人——某城市土地管理局、規(guī)劃局以及銀行負責審批的關鍵人物等。而我——房地產商混跡在班級中,和這些人建立關系。這種班級就可能成為官商勾結的溫床。
未來趨勢必須回歸管理實踐 2000年,楊尚東還在中國人民大學工商管理專業(yè)學習的時候,就對創(chuàng)業(yè)產生了濃厚興趣。他向父母要了10萬元學費用于創(chuàng)業(yè),但由于缺乏經驗、不懂市場,不到一年就陷入困境。
2002年,他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結果遭遇了法律問題,以賠錢告終;第三次,他開了茶店,完全找不到門道,因失去興趣而放棄了;第四次,他總結失敗經驗,開辦了創(chuàng)業(yè)學院,卻被合伙人背叛,失去了公司控制權,還背上了近200萬元的債務……
四次失敗的創(chuàng)業(yè)經驗,讓楊尚東一度認為,創(chuàng)業(yè)前應接受EMBA這樣的教育,學習正確的管理理念。而在后來的實踐中,他發(fā)現(xiàn)并非如此。
環(huán)球人物雜志:EMBA學員能從課程中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嗎?
楊尚東:中國EMBA課堂上的所謂大師,甚至沒有幾個在一線做過企業(yè)家。他們能把理論講得天花亂墜,但如果請教他們實際問題,他們也不懂。這樣的EMBA教育根本是無用的,因為理論跟實際完全是兩碼事。
美國名校如哈佛商學院、耶魯商學院,只有MBA,不設EMBA,僅提供沒有學位的繼續(xù)教育課程或針對具體領域的在職MBA。而在中國,EMBA卻大放異彩,被默認比MBA更高檔。
我強烈建議大學生一定要在有了工作實踐之后再去創(chuàng)業(yè)。同樣的,企業(yè)家有實際問題,一定要找比自己更強大的企業(yè)家去請教,而不是一有問題就去上EMBA或者總裁研修班。
環(huán)球人物雜志:EMBA教育應該使學員如何受益?
楊尚東:真正的EMBA不應該是技術上的教育,而是企業(yè)文化、思想的教育,應該是讓人學會一種企業(yè)理念。技術上的教育可以復制,而企業(yè)理念是無法復制的,更多的是精神的傳承。
環(huán)球人物雜志:你是說中國EMBA教育的方向發(fā)生了偏差,正確的方向應該是怎樣的?
楊尚東:目前很多商學院已經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了。我最近接觸到一個商學院,開始注重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比如一期EMBA招生30人,把這30人所在的企業(yè)作為學習研討案例,每人都去這30個企業(yè)研究,之后把自己對企業(yè)的調研結果寫成戰(zhàn)略分析報告,在課堂上討論。這相當于30個人調研了30個企業(yè),而且每個學員的企業(yè)都在其中,在學習中解決了問題,既不會無病呻吟,也不會藥不對癥,還能提煉出企業(yè)精神的內涵。這樣的方式會逐漸成為EMBA教育的趨勢和方向。
編輯:孫夏力 美編:黃浩 圖編:傅聰 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