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齊光, 劉林山, 張玉華
(1.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北京100142; 2.裝備學院 裝備采辦系,北京101416)
近年來,美軍為不斷適應國內外新形勢及采辦環(huán)境的變化,國防部先后修訂《聯(lián)邦采辦條例》及《美軍合 同 定 價 參 考 指 南》[1],頒 布《2009年 武器系統(tǒng)采辦改革法》[2]等法律、法規(guī),進一步完善了武器裝備價格形成機制,建立了獎懲分明、激勵與約束并存的武器裝備定價機制,為控制武器裝備合同價格,調動承包商積極性,提升武器裝備科技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目前,美軍武器裝備激勵約束定價主要包括3種機制,即成本激勵約束定價、技術激勵約束定價和進度激勵約束定價。在武器裝備激勵約束定價時,軍方會綜合考慮3種激勵約束因素的影響程度,分別計算出上述3種機制的激勵約束利潤,再進行加權得出武器裝備的全部激勵約束利潤。一般情況下,成本激勵約束定價的加權值為30%、技術激勵約束定價的加權值為40%、進度激勵約束定價的加權值為30%[3]。
根據(jù)《聯(lián)邦采辦條例》和《聯(lián)邦采辦條例國防部補充條例》的規(guī)定,成本激勵約束定價適用于固定價格加固定獎勵金合同、成本加獎勵金合同等成本激勵性合同[4]。下面以一個案例來說明使用成本激勵約束定價方法的主要步驟和內容。
1)測算目標成本、成本上限和成本下限。在武器裝備立項論證時,軍方根據(jù)武器裝備建設的經(jīng)費投入,使用類推法、參數(shù)法和工程法等方法,對武器裝備目標成本、成本上限和成本下限等進行測算,作為過程成本控制和價格確定的依據(jù)。在本案例中,軍方測算的目標成本、成本上限和成本下限見表1。
表1 裝備成本的預測值 萬美元
2)測算目標利潤、利潤上限和利潤下限。在武器裝備立項論證時,軍方根據(jù)目標成本、成本上限和成本下限,使用結構性的利潤分析方法——“加權準則法”,對武器裝備目標利潤、利潤上限和利潤下限等進行測算。在本案例中,軍方測算的目標利潤為10萬美元,利潤上限為15萬美元,利潤下限為1萬美元。
3)計算低于目標成本的分攤比例。在武器裝備目標成本、成本上限和成本下限,以及武器裝備目標利潤、利潤上限和利潤下限測算后,美軍利用以下公式計算低于目標成本的分攤比例。
承包商分攤的成本風險比率為
式中:SCU為承包商分攤的成本風險比率;PT為目標利潤;PU為利潤上限;CT為目標成本;CD為成本下限。
軍方分攤的成本風險比率為
4)計算高于目標成本的分攤比例。在計算低于目標成本的分攤比例的同時,美軍使用下列公式計算高于目標成本的分攤比例。
承包商分攤的成本風險比率為
式中:SCO為承包商分攤的成本風險的比率;PD為利潤下限;CU為成本上限。
軍方分攤的成本風險比率為
5)確定最終價格。假定經(jīng)軍方確定的承包商的最終實際成本為131萬美元,高于目標成本(100萬美元)。根據(jù)上述計算,高于目標成本的軍方和承包商的成本激勵約束分攤比例為70/30,武器裝備目標利潤為10萬美元。設CA為承包商的激勵約束成本;CF為最終實際成本。
承包商的激勵約束成本為
承包商獲得的實際利潤為
確定裝備最終價格為
上例說明了當承包商的最終實際成本超過成本上限時所承受的風險損失。
根據(jù)《聯(lián)邦采辦條例》和《聯(lián)邦采辦條例國防部補充條例》的規(guī)定,技術激勵約束定價一般適用于特別重要武器裝備的研制合同和生產(chǎn)合同。
在對裝備利潤進行分析時,承包商因履行合同而帶來的風險需要以利潤的形式給予一定的經(jīng)濟補償。承包商履約合同風險分為技術風險、管理風險和成本控制風險3種,其中補償技術風險的利潤最高[5]。
1)確定承包商履約風險的加權數(shù)。軍方根據(jù)承包商3項履約風險對完成合同的相對重要程度確定加權數(shù),且加權數(shù)之和為100%。通常,軍方確定的技術風險、管理風險和成本控制風險的加權數(shù)分別為40%、20%和40%。
2)計算技術風險利潤系數(shù)。在計算技術風險利潤系數(shù)前,軍方要確定技術風險利潤值。根據(jù)規(guī)定,技術風險利潤值的范圍為2%~6%,標準值為4%。表2為技術風險利潤值的判斷標準。
表2 技術風險利潤值的判斷標準
3)計算技術風險綜合分配值。技術風險綜合分配值是一個加權平均值,由分配給技術風險的加權數(shù)和利潤系數(shù)決定,其計算公式為
4)確定技術風險利潤計算基數(shù)。技術風險利潤計算基數(shù)為項目目標成本扣除管理費用后的成本。
5)計算技術風險利潤。在計算技術風險利潤時,軍方用技術風險利潤計算基數(shù)乘以技術風險綜合分配值得出。
根據(jù)《聯(lián)邦采辦條例》和《聯(lián)邦采辦條例國防部補充條例》的規(guī)定,美軍在武器裝備激勵約束定價時通常還使用進度激勵約束定價方法[6]。
在武器裝備進度激勵約束定價時,軍方通常根據(jù)承包商的“遵守計劃進度情況”(加權數(shù)值為40%)、“對預期的進度推遲所采取措施”(加權數(shù)值為30%)、“計劃維持情況”等進行激勵約束定價(加權數(shù)值為30%)。進度激勵約束定價的判斷標準見表3。
表3 進度激勵約束定價的判斷標準
目前,美軍采用“以成本激勵約束定價為主,技術和進度激勵約束定價為輔”的武器裝備激勵約束定價方式。在綜合考慮各項權重比例的基礎上,按照加權比例算出承包商的最終利潤。這種靈活的裝備定價模式有利于督促承包商壓縮成本、提高技術使用效率,提升產(chǎn)品質量。近而使得對于上述方面做得較好的承包商可享受豐厚的激勵約束利潤,相反,對于上述方面做得較差的承包商可能面臨的是負收益。
一是政策發(fā)布統(tǒng)一。美軍實行三軍統(tǒng)一的價格政策,包括《美國法典》《美國聯(lián)邦采辦條例》以及《聯(lián)邦采辦條例國防部補充條例》《國防部財務管理條例》等法規(guī)的相關規(guī)定,要求全軍統(tǒng)一遵循[7]。
二是基礎數(shù)據(jù)統(tǒng)一。美軍已建立可供三軍使用的“國防系統(tǒng)成本績效數(shù)據(jù)庫”“使用與保障費用可視化與管理”等價格信息系統(tǒng),為各軍種進行成本估算、成本審查,進行激勵約束定價提供統(tǒng)一的數(shù)據(jù)支撐[8]。
三是估算方法統(tǒng)一。美軍根據(jù)各類裝備的特點,開發(fā)了一系列裝備全壽命成本分析模型、價格分析軟件和評估工具,供各軍種在估算成本和價格時使用;制定了《合同定價參考指南》,規(guī)范了全軍統(tǒng)一的成本估算方法,如類推法、參數(shù)法、工程法等,供各軍種在進行成本分析時使用。
美軍的裝備價格方案一般都是由項目辦公室提出,但是國防部、軍種都設有獨立的價格分析審查機構,對項目辦公室提交的價格方案進行審查監(jiān)督。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求承包商和項目辦公室必須進行成本差異分析,即評估完成工作的預算成本和實際成本之間的差異。在此基礎上,確定對于承包商的激勵約束利潤,進而形成裝備的最終價格。這種有獨立的審查機構進行監(jiān)督的獎酬評價體系不僅有利于軍方掌握裝備的定價權,而且增強了承包商獎勵與懲罰的透明度,具有公眾的信服力。
按照《關于進一步推進軍品價格工作改革的指導意見》的要求,為積極推進我軍武器裝備價格改革工作,破解武器裝備價格生成機制難題,建立與市場經(jīng)濟相適應的武器裝備價格工作程序和方法,真正發(fā)揮我軍作為武器裝備市場主體的地位作用,制定一套符合我軍實際的武器裝備激勵約束定價機制顯得尤為必要且緊迫。筆者認為,可以在以下方面進行思考與探索。
購置目標價格論證是武器裝備價格形成機制中的最前端工作,也是武器裝備激勵約束定價的基本依據(jù)。目前,我軍已開展了武器裝備購置目標價格的論證工作,但由于論證方法不夠科學、程序不夠規(guī)范、要求不夠明確,購置目標價格往往不夠準確,影響了武器裝備的定價工作。基于此,在武器裝備立項綜合論證階段,軍兵種裝備部和總部分管有關裝備的部門要組織論證單位,根據(jù)作戰(zhàn)任務需求、經(jīng)濟承受能力等,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系統(tǒng)分析方法,綜合考慮影響裝備價格的各種因素,提出武器裝備購置目標價格、目標成本、目標利潤以及成本超支或節(jié)約的分攤比例,并在與承研承制單位簽訂合同時予以確認。
成本過程控制是武器裝備價格形成機制中的最中間環(huán)節(jié),也是防止武器裝備成本超支的重要措施[9]。目前,我軍只在部分武器裝備研制中開展成本過程控制工作,但由于控制方法比較粗放、程序不夠規(guī)范、要求不夠明確、結果利用率較低,成本過程控制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目的,影響了武器裝備的定價工作?;诖?,軍方要加強成本過程監(jiān)控,開展經(jīng)濟性評審。具體地說,一是軍方要要求承研承制單位建立完善成本管理體系和定期成本報告制度;二是在武器裝備研制過程中,軍方要定期以及在武器裝備研制技術方案、工程研制轉階段等重大節(jié)點,對武器裝備成本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成本過程控制的具體措施;三是在設計定型審查時,軍方要要求承研承制單位開展價格工程和成本分析,并在《價值工程與成本分析報告》中詳細說明目標成本設計與控制情況及購置目標價格實現(xiàn)情況。
合理確定成本節(jié)約或超支的激勵約束比例,是武器裝備激勵約束定價重要環(huán)節(jié)[10]。在購置目標價格論證時,軍方和承研承制單位要根據(jù)武器裝備投入規(guī)模、技術含量、研制生產(chǎn)周期等合理確定成本節(jié)約或超支的激勵約束比例。對于投入大、技術含量高、研制生產(chǎn)周期長的武器裝備,采用較高的成本節(jié)約或超支的激勵約束比例;對于投入少、技術含量低、研制生產(chǎn)周期短的武器裝備,采用較低的成本節(jié)約或超支的激勵約束比例。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深入發(fā)展和裝備采購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武器裝備定價機制的出發(fā)點應盡快從計劃經(jīng)濟轉向市場經(jīng)濟,逐步貼近市場競爭主體需要。特別是當前“十二五”開局時期,軍品價格制度改革已進入關鍵階段,作為“四個機制”中的激勵約束機制更應提到突出地位,使得軍品價格制度改革真正落到實處。美軍現(xiàn)行的激勵約束定價機制較好地協(xié)調了軍方與承包商之間的關系,有效避免了價格發(fā)生扭曲,提高了裝備經(jīng)費的使用效益。應進一步借鑒美國等世界軍事強國相關領域的先進做法與經(jīng)驗,結合我軍當前體制機制的實際,制定出一套行而有效的武器裝備激勵約束定價機制。
(
)
[1]Department of Defense.The defense federal acquisition regulation supplement[EB/OL].[2012-01-05].http://www.fed eralregister.gov/defense-federal-acquisition.
[2]US Code.Weapon systems acquition reform act of 2009[EB/OL].[2012-01-05].http://www.ndia.org/Advocacy/Policypublication.Resurces/Documents/WSARA-Public-Law-111-23.pdf.
[3]Department of Defense.Quantitative techniques for contract pricing[EB/OL].[2012-01-05].http://acc.dau.mil/Commu nityBrowser.aspx?id=379474.
[4]Department of Defense.Advance issues in contract pricing[EB/OL].[2011-03-13].http://acc.dau.mil/Community Browser.aspx?id=379476.
[5]RAND.Pitfalls in calculating cost growth from selected acqusition report[EB/OL].[2012-01-05].http://130.154.3.8/content/dam/rand/pubs/notes/2005/N3136.pdf.
[6]GAO-07-1134SP cost assessment guide:best practices for estimating and managing program costs[EB/OL].[2012-01-05].http://www.gao.gov/assets/80/76981.pdf.
[7]Defense Acquisition University.Defense acquisition guidebook[EB/OL].[2012-01-05].http://dag.dau.mil.
[8]MUHAMED A.Project cost management in practice[EB/OL].[2012-01-05].http://profjayredo.com/STI_AC_12.pdf.
[9]張國珍,劉平.裝備價格學[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4:375-378.
[10]李鳴.裝備采購經(jīng)濟問題分析[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9: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