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的西南角上有這么一片土地,從高空俯瞰,它群山環(huán)繞,綠意盎然;這片土地除了山,還是山,除了水,還是山。
這片土地,就是貴州。有朋友這樣描述貴州:走在路上,你放眼望去永遠看不到三公里之外的風景。因為這片土地太不平坦,道路也是上上下下,彎彎繞繞,道路兩旁的房屋,大都依山而建,順勢而造。
2012年的初夏,我有機會再次來到貴州,領略這片土地的神秘與詩意。
山水貴州
每一個去過貴州的人,回來后都對那里的山與水念念不忘。山,是貴州剛毅的輪廓,水是貴州溫柔的肌膚。
貴州地貌屬于中國西南部高原山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全省地貌可大致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嶂,綿延縱橫,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婁山斜貫北境,中南部苗嶺橫亙,東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西部烏蒙山高聳入云。
貴州的山,不僅多,而且奇。那里層巒疊嶂的山間,遍布著喀斯特溶洞,可謂“無山不洞,無洞不奇”。據(jù)統(tǒng)計,貴州的喀斯特地貌面積達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 %,境內巖溶分布范圍廣泛,形態(tài)類型齊全,地域分布明顯,構成一種特殊的巖溶生態(tài)系統(tǒng)。
貴州的水依附于山,蜿蜒于深峽幽谷,與山天然生就,原始古樸,給這個山區(qū)省份增添了幾分嫵媚。貴州河流處在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上游交錯地帶,有69個縣屬長江防護林保護區(qū)范圍,是長江、珠江上游地區(qū)的重要生態(tài)屏障。全省水系順地勢由西部、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分流。
苗嶺是長江和珠江兩流域的分水嶺,苗嶺以北屬長江流域,主要河流有烏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舞陽河、錦江、松桃河、松坎河、牛欄江、橫江等。苗嶺以南屬珠江流域,主要河流有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都柳江、打狗河等。
貴州河流的山區(qū)性特征明顯,大多數(shù)的河流上游,河谷開闊,水流平緩,水量??;中游河谷束放相間,水流湍急;下游河谷深切狹窄,水量大,水力資源豐富。據(jù)統(tǒng)計,貴州水能資源蘊藏量為1874.5萬千瓦,居全國第六位,占全國總量的4.4% ,特別是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開發(fā)條件優(yōu)越。
山、水、林、洞交相輝映、渾然一體,使整個貴州組成了一個迷人的“天然公園”。境內自然風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態(tài),溶洞景觀絢麗多彩,野生動物奇妙無窮,文化和革命遺跡聞名遐邇。聞名世界的黃果樹瀑布、龍宮、赤水、織金洞、馬嶺河峽谷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和銅仁梵凈山、茂蘭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威寧草海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猶如一串串璀璨的寶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以遵義會址和紅軍四渡赤水遺跡為代表的舉世聞名的紅軍長征文化,讓人駐足憑吊,追思緬懷。多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濃郁神秘的民族風情,以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宜人氣候,使貴州成為理想的旅游觀光和避暑勝地,荔波喀斯特水上森林和赤水丹霞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行走在貴州高原上,總有一種別樣的感受,仿佛旅途在空間中轉換,也似在時光里穿梭。
人文貴州
在中華文化悠久的歷史長河中,貴州總是不時濺起片片晶瑩的浪花。
據(jù)考證,貴州省是古人類的發(fā)祥地之一。在黔西縣的觀音洞,發(fā)現(xiàn)了原始人使用過的石器,是長江以南地區(qū)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貴州普定縣發(fā)現(xiàn)的“穿洞文化”遺址,提供了1.6萬年前人類祖先在此生息的證據(jù),被譽為“亞洲文明之燈”。
從文獻記錄來看,貴州的建置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時期。春秋時期,貴州境內部族林立,著名的有牂牁國。戰(zhàn)國后期,夜郎國在此興起。公元前25年,夜郎國滅,郡縣制在夜郎地區(qū)最后確立。
“貴州”之名,始于宋朝。公元974年,土著首領普貴以控制的矩州歸順,宋朝在敕書中有:“惟爾貴州,遠在要荒”一語,這是以貴州之名稱此地區(qū)的最早記載。明朝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設置貴州承宣布政使,正式建制為省,以貴州為省名,并從此沿用。
歷史穿越時空,源遠流長,沉淀了貴州獨特的歷史文化,哺育了世代的貴州兒女。文化貴州涵蓋了遠古代史前文化,以及后來的夜郎文化、黔中文化、沙灘文化、長征文化、多民族文化……在這片土地上,僅近現(xiàn)代的文化名士便燦若群星。如著名學者、詩人、書畫家楊龍友,周漁潢,李端棻,黎庶昌,姚茫父,當代外國文化研究奠基人、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謝六逸,中國鄉(xiāng)土文化代表人物、著名作家蹇先艾,著名書法家、文史學家陳恒安,著名畫家宋吟可、謝孝思,著名書法家蕭嫻等。從貴陽走出的王若飛、黃齊生等革命先烈,為中華紅色文化增添了厚重的一筆。
貴州還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漢族外,這里居住著48個民族,各民族歷史悠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和習俗。貴州各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濃郁的民族風情猶如醇美的茅臺酒令人心醉,每年五彩繽紛的民族節(jié)日達1000多個。貴州少數(shù)民族粗獷豪放、熱情質樸、豐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各具特色,成為貴州民族風情和民間藝術百花園中的奇葩。侗家鼓樓和風雨橋、苗族吊腳樓、布依石頭寨;精湛的銀飾花帶、綺麗的挑花蠟染、多彩的民族服裝;八音坐唱、侗族大歌、儺戲歌舞、蘆笙銅鼓;壯觀的斗牛大賽,驚險的上刀梯、下火海,都令人嘖嘖稱贊,心儀不已。
改革開放以來,貴州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文化產品市場不斷繁榮,文化生活日漸豐富,對外文化交流頻繁。文化與政治經(jīng)濟相交融,在社會進步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貴陽大劇院、貴陽交響樂團、貴陽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各有千秋,魅力獨具,成為文化貴州的地標?!笆濉遍_局以來,第九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生態(tài)文明貴陽會議、全國民營企業(yè)助推貴州發(fā)展大會等高端會議成功舉辦,展示了貴州的文化底蘊與博大胸襟。
沒有歷史積累的文化是“化而不文”,沒有現(xiàn)實活力的文化是“文而不化”。既要傳承過去,又要開拓創(chuàng)新。連綿的貴州文化讓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感到,我們既如此相似,又是那么的迥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