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到了一定的數(shù)量級,年齡到了一定的歲數(shù),這時就有一個問題時時襲擾心頭:“辛辛苦苦、節(jié)衣縮食一輩子搜集的收藏品,如何才能落個兩全齊美的歸宿?”
對于這個問題,我早就說過“我們耗財費力的收藏最終的下場,一定是便宜了一個不相干的收破爛的!”這話雖然略顯調侃,卻是實情,不然世界上就不會有所謂“撿漏”這個詞了。
我這話僅是對我自身的情況而言,對于大收藏家、中收藏家們來說不存在這個問題,他們有能力成為收藏家,就有能力處理好藏品的善后。像我這樣的收藏愛好者,情況就截然不同了。我跟女兒說我的這些書刊值多少多少錢,這本值多少,那本值多少,她根本不感興趣,反而冒出這么一句“要不您自己現(xiàn)在就賣,要讓我以后賣,我才不跟他們費話呢,叫門口收廢品的1萬塊錢全拉走!”
最近有兩位作家把自己的收藏拿出來拍賣,拍得了很多的錢。一位是非常有名望的董橋,一位是藏書家黃俊東,兩位都久居香港,都是七十歲上下的“準老人”。按照現(xiàn)代人的壽命標準,七十歲尚沒到“料理后事”的最后關頭,但是董黃兩位怎么就舍得出賣自己心愛的藏品呢?尤其是董橋,上拍的多為精絕之品(也正是這個原因,賣了4000萬元),聽說后續(xù)還要上拍。我開玩笑,寫文章寫一輩子也沒使董橋成為“億萬富翁”,倒是收藏與拍賣成全了他。黃俊東的情況有所不同,黃先生拿出來的藏書,看來并未傷筋動骨,而且聽說是拍賣公司老板(黃的老友)動員他,他才拿出來些些捧捧場。
我亂猜啊,“及身散之”的董橋有幾種考慮:一,不放心自己的后人會處理好自己的收藏,干脆自己動手;二,收藏的志趣(品種)發(fā)生了巨大轉變;三,湊足一筆大款子,報名參加“宇宙航行”。美國億萬富翁比格羅的太空旅行夢想需要花費2000萬美元。
不管人家的動機是什么,我感覺將古人教導我們的“及身散之”改變?yōu)楝F(xiàn)代觀念的“及身享之”,換一種玩法,享受另外一種全新的生活,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
與“及身散之”相反的例子有不少,最新的一個是季羨林藏書的拍賣。
雖然拍出了1600萬元的高價,可是背后的故事有多少是不能拿到桌面上來的?我很贊成馬未都經(jīng)常引用的卡內基的一句話“帶著巨大的財富死去是一種恥辱!”就算我們的收藏遠不及大收藏家們,那就更應該執(zhí)行股市里的名言“落袋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