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星,梅雪雄
動態(tài)瑞士球練習對游泳運動員軀干核心區(qū)肌群AEMG激活程度的影響
陳潔星,梅雪雄
目的:研究動態(tài)瑞士球練習對游泳運動員軀干核心區(qū)4個主要肌群的刺激強度,旨在為游泳運動員的瑞士球練習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jù)。方法:選擇10名男子一級游泳運動員為受試對象。利用BIOPAC-MP150多導生理儀,對受試者在24種動態(tài)瑞士球練習中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豎脊肌和多裂肌這4個肌群進行表面肌電測試,計算各受試肌群的AEMG值。通過聚類將24種瑞士球練習分為4類,在平面直角坐標圖上繪制各類瑞士球練習中各肌群的AEMG值圖形并計算圖形面積。結果:第1類是以腹外斜肌和豎脊肌為主導發(fā)力的練習;第2類是以豎脊肌主導發(fā)力的練習;第3類是以腹直肌和腹外斜肌為主導發(fā)力的練習;第4類是以豎脊肌和多裂肌為主導發(fā)力的練習。結論:24種瑞士球練習對軀干核心區(qū)4個肌群的AEMG值分別都在10%~50%左右,均屬于中、低負荷強度的練習;運用坐標圖面積計算法可以計算出瑞士球動作對軀干肌群的總刺激強度,能夠簡單并直觀地表現(xiàn)出各動作對軀干肌群的刺激情況;與水中技術動作聯(lián)系的緊密性以及無固定支撐是瑞士球練習應用于游泳運動的核心特征,運動員與教練員可以遵從訓練原則,通過多種手段將瑞士球練習合理應用于游泳專項訓練中。
游泳;運動員;瑞士球;軀干;肌群;AEMG值
從解剖學的角度來看,人體的核心區(qū)肌群是指附著在腰椎、骨盆和髖關節(jié)等骨骼上的肌肉,包括33對肌肉和1塊肌肉[14]。軀干核心區(qū)肌群是指位于膈肌和骨盆之間的肌群,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豎脊肌和多裂肌等23對肌肉和1塊肌肉。游泳是一項在水中的全身性運動,水中的不穩(wěn)定支撐環(huán)境要求運動員不斷調整身體姿勢以達到相對平衡。軀干核心區(qū)肌群的作用是使軀干保持某種固定姿勢,以利于保持身體的平衡和穩(wěn)定,使身體呈良好的流線型,減小水的阻力;同時,也可以為四肢肌肉提供穩(wěn)固的發(fā)力點,有利于發(fā)揮更大的力量,提高運動成績[21]。因此,軀干核心區(qū)的肌群能力對于游泳運動員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瑞士球是一種采用PVC塑料材料結構富有彈性的球。人體通過坐在球上、撐在球上、俯臥在球上以及仰臥在球上等各種形式使球發(fā)生形變,從而使人體能在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進行身體運動。也正因為具有這種類似水中的不穩(wěn)定支撐的特點,瑞士球練習被國內、外游泳運動員所廣泛采用。但現(xiàn)階段,關于游泳運動員瑞士球訓練的研究集中于理論探討[1,9,11,16],相關的科學依據(jù)較少。另一方面,部分研究者認為,瑞士球練習并不比其他非穩(wěn)定練習如墊上練習有更大的優(yōu)勢[6,41]。造成以上分歧的原因主要是針對瑞士球練習負荷的研究匱乏,導致運動隊在進行訓練或者是康復治療時對瑞士球訓練的負荷缺乏科學依據(jù)。因此,研究瑞士球練習對相關肌群的刺激強度對于科學地進行核心穩(wěn)定力量訓練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本文旨在研究瑞士球練習對游泳運動員軀干核心區(qū)4個主要肌群的刺激強度,通過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上繪制肌電數(shù)據(jù)圖形并計算圖形面積的方法來衡量瑞士球練習對軀干肌群的總刺激程度,將瑞士球練習強度直觀化。
本文主要研究動態(tài)瑞士球練習對游泳運動員軀干核心區(qū)肌群的激活程度。選擇福建師范大學高水平運動隊和運動訓練專業(yè)10名一級游泳運動員(年齡20.30±2.26歲,身高181.20±5.45cm,體重76.10±6.48kg,游泳訓練年限≥12年)為測試對象,所有受試者均自愿配合參加本次實驗。測試前運動員相關肌群無損傷史,正式實驗前24h內無劇烈運動。選取受試者身體右側的腹直肌(右側腹直肌第二肌腹隆起處)、腹外斜?。ㄓ覀纫赶屡c乳頭的下延長線之間,與腹直肌第二肌腹隆起的橫向延長線的交界處)、豎脊?。═12-L1位段右側豎脊肌隆起處)和多裂肌(L5-S1脊椎右側多裂肌隆起處)4塊位于人體軀干部位表面的核心區(qū)肌群。其他核心區(qū)肌群由于位于皮膚深層,無法用表面肌電技術進行探測。測試所選取的肌群部位明顯,功能性強,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通過觀察海軍游泳隊、八一游泳隊、美國游泳隊以及日本游泳隊等的訓練視頻,從眾多的動態(tài)瑞士球練習方法中選取了比較常用的24種。練習方法按球與人體的相對位置分為6類:肩頸部在球上、腰背部在球上、腹部在球上、腿部在球上、腳部在球上以及手部在球上(表1)。
1.3.1 腹直肌和腹外斜肌AEMGmax測量
腹直肌和腹外斜肌的AEMGmax測試由自行設計,在按摩床上進行。首先,用塑料捆扎帶把4根游泳拉力帶牢固地捆成一條,一頭系于按摩床下的橫桿下,另一頭通過按摩床放置頭部的洞口,系于綁在受試者胸圍的皮帶的后部。為了保證受試時皮帶不會因為做起身動作被拉扯移位,在左、右兩肩處分別綁上2根皮帶,穿過胸圍皮帶,加固胸部的皮帶位置。腿部用高強度橡膠帶固定。由于背部系著4根高強度橡皮拉力,受試者一般起身最高至45°左右。起身至最高點時堅持5s,一共測試3次,每次休息3min,取AEMG最大的一組數(shù)據(jù)。腹外斜肌的AEMGmax測量方法同腹直肌測量類似。將系于按摩床下橫桿上的橡皮拉力系于按摩床下右側橫桿上,系在胸部的皮帶一端移至右側。測試開始時,受試者盡全力朝左45°方向起身。左側起身測試完后,測試右側起身動作;橡皮拉力綁至按摩床右側,測試步驟同左起身。對比左、右兩側起身時腹外斜肌肌群的AEMG,取AEMG最大的一組數(shù)據(jù)。
1.3.2 豎脊肌和多裂肌AEMGmax測量
豎脊肌和多裂肌的AEMGmax在按摩床上進行,采用上半身懸空做后起身的方式。肌電電極片貼于受試者右側豎脊肌(T12-L1)和多裂?。↙5-S1)隆起處上。使用兩根橡皮拉力,每根拉力前后對接成圈,綁在按摩床床腳處。測試時受試者左、右手各抓住橡皮拉力抱頭,用盡全力做后起身,堅持5s,一共測試3次,每次休息3min,取AEMG值最大的一組數(shù)據(jù)。
1.3.3 瑞士球練習的動作要求
測試前1周每位受試者都經過2~3次的瑞士球動作培訓,每次1h,均在晚上。培訓采用1對1的形式,由筆者本人負責培訓。因為受試對象均為高水平游泳運動員,入學前在各自的省游泳隊都有進行過瑞士球練習,對瑞士球動作的學習能力較強。經過培訓,受試者在正式實驗前均能正確掌握瑞士球練習動作。正式測試時,將電極片貼在選定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豎脊肌和多裂肌上,記錄每個動作過程中的肌電信號。每種瑞士球練習完成1組6次動作。如果6次動作期間有1次動作不符合標準即重新測試。為了使每個動作在同一時間,按照同一節(jié)奏進行,選用電子節(jié)拍器,把節(jié)奏調成1次/2s,動作頻率為每1個/4s完整動作,即每2個節(jié)拍完成1個完整動作。選取各組動作的AEMG值的平均值作為該瑞士球動作的AEMG實測值。如果是軀干左右側不對稱動作,如肩頸球上雙臂胸前伸直左右體轉,則分2次測試左右兩側肌肉的肌電,左側體轉測試完后,再測試右側體轉。
表1 本研究24種瑞士球練習方法一覽表Table 1 24-Style Swiss Ball Exercises
1.3.4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美國BIOPAC-MP150生理信號記錄儀處理肌電信號。采用雙電極采集表面肌電信號,電極中心的間距為2cm,采集頻率為1 000Hz,濾波50~500Hz。采用Acknowledge 4.1軟件將采集后的肌電信號進行平均振幅AEMG處理。在測試中,將攝像機與電腦通過Express card相連接后,將Acknowledge 4.1軟件與攝像機設置后進行同步實時錄像,用作后期肌電數(shù)據(jù)處理。選取肌電平均振幅(AEMG)為測試指標,平均振幅是反映肌肉在同一時間內,肌肉放電幅值的平均值,用來考察肌肉的運動強度。
1.3.5 數(shù)理統(tǒng)計
采用Excel 2010和SPSS 17.0軟件進行相關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以腹直肌、腹外斜肌、豎脊肌和多裂肌最大振幅(AEMGmax)為依據(jù),對各練習中各肌群的AEMG信號進行標準化處理,作為肌肉的激活程度,以減少被試之間的個體差異。標準化AEMG值公式(激活強度)=AEMG實測值/AEMGmax×100%[6]。然后,以24種瑞士球練習對各肌群刺激的總AEMG為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進行快速聚類分析,將24種練習分為4類。采用平面直角坐標繪制AEMG值圖形,以-Y軸代表腹直肌、Y軸為腹外斜肌、-X軸為多裂肌、X軸為豎脊肌,將各肌群的AEMG值在平面直角坐標軸上標點并連線為四邊形(圖1)。最后按以下公式計算圖形面積,用圖形面積值表示各動作對軀干四肌群的總刺激強度值:
圖形面積值
以代表豎脊肌的X軸為例。當豎脊肌的AEMG值增大時,X軸上的點向右移動從而將使得圖形面積相應增大。反之,如果是-X軸,AEMG增大時-X軸上的點向左移動。
將10名受試者在24種瑞士球練習中對各肌群的AEMG刺激強度的平均值進行快速聚類分析,將24種練習分為4類,表2為聚類后各類的最終類中心值。采用繪制直角坐標圖圖形的方法,將各類中的各個動作在同一坐標圖上繪制圖形,最后采用各類的最終類中心值繪制出該類的坐標圖圖形,通過觀察圖形得出該類練習的特點。
第1類瑞士球練習分別是球上側身起(右側起;201)、腰背部在球上仰臥起坐(202)、側臥直腿舉球(406)、俯撐雙腳在球上提臀伸膝(504)、跪姿肘推球(601)和側臥在球上肘推球(右側;602)6種。圖2的左側圖形是6種練習動作在坐標圖上的分布,可以看出,動作201(右)在豎脊肌上的值較其他動作大,動作601在腹直肌上的值較大,但所有的圖形都圍繞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圖2的右側圖形是用該類動作的中心值繪制而成的,可以清楚地看出,該類動作在坐標圖上呈菱形形態(tài),右角稍外偏,說明該類動作是以腹外斜肌和豎脊肌主導發(fā)力。
表2 本研究聚類后各類的最終類中心值一覽表Table 2 Final Cluster Centers (%)
圖2 本研究第1類瑞士球練習分析示意圖Figure 2. The First Category Ball Exercises
采用坐標圖面積計算法來計算各個動作圖形在坐標圖上圍成的面積(表3)??梢钥闯觯擃愔信琶?的練習就包含了全部3種側身瑞士球練習。動作406側臥直腿舉球的AEMG面積最高,該動作與后2個動作最大的不同點在于是用腿部夾球進行運動,說明在該類動作中,側身且用腿部運動對軀干的總體刺激較強。動作602側臥球上肘推球(右側)和201球上側身起(右側起)的面積值十分相近。兩種動作異同點是瑞士球在人體的位置,相同點在于同屬于腿部固定和側身運動,說明有這2種特征的瑞士球練習,其軀干AEMG面積值相近。動作602側臥肘推球是從動作601跪姿肘推球的動作結構中分解出來的練習。從表3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動作601的AEMG面積值小于動作602,這可能是由于動作602是側臥推球,而動作601是兩肘推球,相較之下,用一側肘來控制人體運動難度更大,需要動員更多的肌群。動作504俯撐雙腳球上提臀伸膝和202腰背部在球上仰臥起坐的值極其相近,但這2種動作在運動形式上無明顯的共同點。
第2類瑞士球練習包括了7種瑞士球練習動作,肩頸在球上左右滾肩(101)、肩頸在球上左右側轉(左轉;102)、肩頸在球上屈伸髖(103)、球上側身起(左側;201)、腰背部在球上單腿上舉(右腿;203)、仰臥雙腿在球上轉髖(401)以及側臥在球上肘推球(左側;602)。圖3顯示,在該類動作中,動作401的圖形最小,處在其他動作圍成的圖形之內;動作203右、201左和103的豎脊肌肌群的值較大。取該類肌群的中心值繪坐標圖(圖3右圖)。與第1類動作圖形相比,第2類圖形在豎脊肌方向的延伸較大,腹部肌群較小,多裂肌無顯著變化,整體呈現(xiàn)出扁狀菱形,說明該動作是以豎脊肌為主導發(fā)力的練習。
表3 本研究第1類瑞士球練習各動作圖形面積值一覽表Table 3 The Graphics Area of the First Category Ball Exercises
圖3 本研究第2類瑞士球練習分析示意圖Figure 3. The Second Category Ball Exercises
表4為各個動作圖形在直角坐標圖上圍成的面積值。從這9個動作的圖形面積值中可以看出,該類動作的刺激強度低于第1類動作。動作602側臥在球上肘推球(左側)、動作102肩頸在球上左右側轉(左轉)和動作103肩頸在球上屈伸髖這3種動作的圖形面積值相近,但只有動作103是屬于對稱類動作,而前2種屬于側身類運動,在用作訓練時應結合參考左、右側的不同AEMG值。動作101肩頸在球上左右滾肩、動作201球上側身起(左側)和203腰背部在球上單腿上舉(右腿)的值相近。根據(jù)實驗過程中受試者的反饋,動作101屬于難度較低的瑞士球練習,對于專業(yè)游泳運動員來說較容易掌握。動作203右和201左同屬于腰背在球上的一側運動,前者是是對對側肌群的刺激較大,而后者對同側肌群的刺激較大。動作401仰臥雙腿球上轉髖的面積值是所有4類動作中最低的,且根據(jù)受試者反饋,該動作的動作難度也是最低??v觀4類中各動作的面積值可以發(fā)現(xiàn),第2類練習的AEMG面積值最低,說明該類練習對軀干肌群的刺激強度較低,較適合在運動恢復期和康復訓練中運用。
第3類練習包括俯撐兩腿球上轉髖(402)、腿在球上俯撐上下打腿(403)、仰臥雙腳夾球上舉(404)、仰臥雙腳夾球轉動(405)、腳背在球上俯撐屈伸髖(501)和手球上俯臥撐(603)6種動作。圖4為第3類瑞士球練習的坐標圖,圖形從整體上呈現(xiàn)出上下長、左右窄的菱形狀,說明該類動作的主要特點是以腹部的腹直肌肌群和腹外斜肌肌群為主導發(fā)力。與前2類動作相比,該類動作的針對性更強,對肌肉的刺激強度更大。
表4 本研究第2類瑞士球練習各動作圖形面積值一覽表Table 4 The Graphics Area of the Second Category Ball Exercises
圖4 本研究第3類瑞士球練習分析示意圖Figure 4. The Third Category Ball Exercises
表5為各動作圖形在直角坐標圖上圍成的圖形面積值。動作603手球上俯臥撐的值最高,說明在以腹部肌群為主導發(fā)力的第3類練習中,動作603對軀干的刺激強度最大。動作405仰臥雙腳夾球轉動這個動作是從動作404仰臥雙腳夾球上舉中發(fā)展而來的,動作404與405右這2種練習的圖形面積值相差不大,說明這2種練習對肌群的刺激強度相近,在運動訓練中可以交替運用。動作403腿在球上俯撐上下打腿動作是運用瑞士球模仿自由泳陸上打腿的練習,在游泳訓練中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從表5中的數(shù)值可以看出,動作403的值屬于中上水平。動作501腳背在球上俯撐屈伸髖與動作402俯撐兩腿球上轉髖的圖形面積值相近,2種動作的相同點在于都是俯撐姿勢的動作,不同在于前者的瑞士球著重在腳背處,后者的瑞士球在夾在小腿處。根據(jù)受試者的反饋,受試者完成動作402普遍認為該動作較難,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喘氣現(xiàn)象,但該動作所體現(xiàn)的數(shù)值屬于中下水平。由此可以認為,該動作對軀干肌群的刺激強度不高,可能是由于雙臂支撐導致受試者感覺疲勞。
表5 本研究第3類練習各動作圖形面積值一覽表Table 5 The Graphics Area of the Third Category Ball Exercises
第4類瑞士球練習包括肩頸在球上左右側轉(右轉;102)、肩頸在球上左右側滾(104)、腰背部在球上單腿上舉(左腿;203)、腹部在球上后起身(301)、腹部在球上對側手腿上舉(302)、腹部在球上兩腿上舉(303)、仰臥雙腳在球上屈伸膝(動態(tài)橋式;502)、仰臥雙腳在球上支撐抬臀(503)以及墻上手滾球(604)9種動作。圖5為第4類瑞士球練習的坐標圖,與第3類的圖形相反,第4類練習的圖形呈現(xiàn)出兩端長中間扁的形態(tài),說明腰背部的豎脊肌和多裂肌是主要的發(fā)力肌群。
圖5 本研究第4類瑞士球練習分析示意圖Figure 5. The Fourth Category Ball Exercises
表6為各動作圖形在直角坐標圖上圍成的面積值。動作604墻上手滾球在該類動作中的值最高,結合分析其他滾球類動作如側臥在球上肘推球(右)的值和跪姿肘推球的值,可以看出,滾球類的動作對測試肌群都有著較強的刺激強度。動作104肩頸在球上左右側滾動作,左側滾動作的圖形面積值為1 769,比右側滾的1 550多了219個數(shù)值,說明左側滾動作對4塊肌群的刺激強度要大于右側滾動作。動作503仰臥雙腳在球上支撐抬臀和動作301腹部在球上后起身的圖形面積值相近,但兩種動作在運動形式、瑞士球位置、人體支撐點上都不相同點。動作503與動作502在運動時的體位都屬于肩頸著地,雙腳球上,且動作503的動作幅度要小于動作502,但是經過計算,運動幅度較小的503對4個肌群的刺激強度要大于502。動作302腹部在球上對側手腿上舉的左、右側動作值差別較小,與動作502相比,前者為俯臥后者為仰臥,表現(xiàn)出體位不同而數(shù)值相近的特點。動作102肩頸在球上左右側轉的右轉動作的值為1 395,比在第二類的左轉動作的數(shù)值大了169;有著類似情況的是動作203腰背部在球上單腿上舉的左腿上舉,比同在第2類的右腿上舉動作的值高了103,說明本類中的動作102右和203左對4個肌群的刺激強度要高于同在第2類的對側動作。動作303腹部在球上兩腿上舉的值雖然排在該類動作的最后,但是,1 114的值也說明了該動作對4個肌群有著較高的刺激強度。
表6 本研究第4類瑞士球練習各動作圖形面積值一覽表Table 6 The Graphics Area of the Fourth Category Ball Exercises
游泳是一項水中進行的運動,游泳的游進過程需要不斷地保持軀干在水中運動時的相對平衡,提高游泳運動員軀干核心區(qū)肌群的協(xié)調能力和力量水平有利于優(yōu)化運動員上下肢的動作節(jié)奏和能量消耗。瑞士球練習是游泳運動員提高軀干核心區(qū)肌群力量的一種重要的專項訓練手段與方法之一,其在陸地上營造出的不穩(wěn)定支撐環(huán)境,在運動過程中能夠迫使軀干的大、小肌群參與運動,強化脊柱和骨盆在運動中的穩(wěn)定性,提高軀干核心區(qū)部位的肌群控制力和平衡穩(wěn)定性。瑞士球練習在游泳運動中的基本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
第1個重要特征就是無固定支撐。游泳時,人處于水中的無固定支撐狀態(tài),因此,在陸上練習中模擬水中的無固定支撐環(huán)境是游泳訓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Vera-Garcia等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瑞士球上完成仰臥起坐時,瑞士球的不穩(wěn)定支撐使得相關肌群的肌電值反應高于固定支撐[42]。這可能與神經系統(tǒng)對核心穩(wěn)定狀態(tài)的調節(jié)有關,神經系統(tǒng)會通過運動前期的預興奮反射性提高參與肌肉的力量。另一種是在運動過程中通過肌梭和腱梭反饋式調整肌肉的力量并協(xié)調不同肌肉之間的用力[14]。在類似水中的不穩(wěn)定支撐環(huán)境下,運動員通過神經系統(tǒng)預興奮相關肌群,調整軀干的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并通過軀干狀態(tài)的反饋來促使神經系統(tǒng)調整肌肉活動。這就使得在維持動作的穩(wěn)定與平衡過程中,神經系統(tǒng)需要不間斷地調動相關肌群參與運動,這與游泳時人體的肌肉運動方式相契合。
第2個特征是與水中技術動作聯(lián)系的緊密性,是指運用瑞士球結合水中技術訓練的動作特點,從而設計與游泳動作聯(lián)系緊密的瑞士球練習。例如,101肩頸在球上左右滾肩、102肩頸在球上左右側轉和203腰背在球上單腿上舉這3個動作與在水中的仰泳左右側轉打腿、單臂上舉仰泳腿等仰泳體位練習聯(lián)系緊密;動作401腿在球上俯撐上下打腿高度模仿了水中的自由泳打腿;動作501腳背在球上俯撐屈伸髖與601跪姿肘推球就分別與蛙泳的收腿動作和伸手動作十分相像;動作301腹部在球上后起身是下肢在無固定支撐狀態(tài)下做后起動作,模仿蝶泳推水后的上半身出水動作。
第3個特征是中低負荷強度。本研究的受試者在24種瑞士球動作測試中的AEMG平均值范圍在10%~50%左右(動作頻率為每1個/4s完整動作),可以認為,所選取的動作均為中低強度的練習。一方面,軀干部位的腰肌和豎脊肌等肌群在運動訓練中易產生疲勞,腰部韌帶拉傷和腰椎間盤突出是專業(yè)游泳運動員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4],避免不必要的腰背部運動損傷能夠保證運動訓練的延續(xù)性;另一方面,采用大負荷或超負荷的力量訓練是造成游泳運動員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17],近幾年來此類練習并不再提倡使用。相比之下,中低負荷強度、刺激時間較長的瑞士球練習更貼近游泳運動的肌群用力特點,在避免運動損傷的同時,可以防止因大負荷力量訓練而產生“肌肉塊”,造成運動員身體流線型的破壞。
第一,基于動作難度的漸進性原則。在瑞士球練習中,影響肌群刺激強度的因素包括關節(jié)屈伸角度、體位姿勢、動作順序、動作幅度、持續(xù)時間等,破壞或干擾以上任何一個因素都可能造成與預期不符的運動效果。因此,掌握正確的練習動作是達到訓練目標的前提。在瑞士球訓練中,動態(tài)瑞士球動作較之靜態(tài)瑞士球動作難度更大,建議應以靜態(tài)體位作為適應性訓練,而后依據(jù)各動作對相應肌群的AEMG值刺激強度大小,依次選擇相應的動態(tài)性練習。
第二,適宜負荷原則。瑞士球訓練中的適宜負荷原則是指根據(jù)運動員的機體狀態(tài)、運動能力,并結合練習動作的刺激強度、刺激范圍等特點,為合理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而在訓練中制訂相應量度的負荷強度。
第三,區(qū)別對待原則。在練習過程中,應根據(jù)運動員特點、不同專項、訓練狀態(tài)、身體素質等因素有區(qū)別地選擇相應的練習動作,安排適宜的負荷強度,如根據(jù)運動員的專項不同選擇練習、根據(jù)運動員的訓練狀態(tài)選擇相應的練習、根據(jù)不同的身體素質有針對性的選擇適合的練習等。
1.24種瑞士球練習對軀干核心區(qū)4個肌群的AEMG值分別都在10%~50%左右,均屬于中、低負荷強度的練習。
2.經過快速聚類分析將24種瑞士球練習分為4類:第1類是以腹外斜肌和豎脊肌為主導發(fā)力的練習;第2類是以豎脊肌主導發(fā)力的練習;第3類是以腹直肌和腹外斜肌為主導發(fā)力的練習;第4類是以豎脊肌和多裂肌為主導發(fā)力的練習。
3.運用坐標圖面積計算法可以計算出各種瑞士球練習動作對軀干肌群的總刺激強度,能夠簡單并直觀地表現(xiàn)出各類動作對軀干肌群的總刺激情況,教練員或運動員可以根據(jù)圖形面積值選擇適宜的練習,以提高軀干核心區(qū)肌群力量訓練的針對性。
4.與水中技術動作聯(lián)系的緊密性以及無固定支撐是瑞士球練習應用于游泳運動的核心特征,運動員與教練員應遵從動作難度的漸進性、運動強度的適宜性、運動個體的區(qū)別性等原則,將瑞士球練習合理應用于游泳專項訓練中。
5.瑞士球練習的不穩(wěn)定支撐環(huán)境實現(xiàn)了游泳運動員在陸上訓練時對水中環(huán)境的模擬。將瑞士球練習貫穿于游泳運動員的陸上訓練,開發(fā)與游泳專項聯(lián)系緊密的專項瑞士球練習動作。培養(yǎng)教練員和運動員對瑞士球動作圖形的應用能力,充分發(fā)揮瑞士球練習的優(yōu)勢,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我國競技游泳運動的訓練手段與方法。
[1]柴健,陶旼,高捷.瑞士球在游泳運動員“核心部位”訓練中的應用[J].游泳,2009,(4):40-41.
[2]陳謙,楊紅春,王健.不同負荷水平頸部肌肉等長收縮的平均肌電變化特征[J].浙江體育科學,2010,32(5):91-95.
[3]陳謙.sEMG技術在頸部肌肉活動評價中的應用[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2):226-228.
[4]方銀.我國優(yōu)秀游泳運動員損傷特征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5]范年春,陸愛云.優(yōu)秀自由泳運動員水槽游泳技術及其肌電個案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35(1):73-78.
[6]胡斌,吳飛,田丹丹,等.24種瑞士球練習對腰部豎脊肌和多裂肌激活程度的影響[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0,29(5):525-529.
[7]胡秀娟,安江紅.競技武術套路“旋風腳720°+馬步”動作的肌電特征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9,29(6):83-86.
[8]霍興華,薛亮,徐剛.柔道運動員投技中大外刈技術的表面肌電分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0,25(3):267-269.
[9]郭慧.核心力量訓練在游泳訓練實踐中的應用問題[J].浙江體育科學,2010,32(1):38-40.
[10]郭建龍.跳深時下肢肌肉的表面積分肌電值及其平均功率頻率值的變化特征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7,23(6):68-71.
[11]李躍敏,賀曉初.花樣游泳運動體能訓練方法初探[J].體育與科學,2010,31(5):86-89.
[12]李世明.肌電測量技術的應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41):149-151.
[13]李玉章.不同振動模式中小腿肌肉的誘發(fā)激活特征比較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0,25(4):336-339.
[14]黎涌明,于洪軍,資薇,等.論核心力量及其在競技體育中的訓練——起源·問題·發(fā)展[J].體育科學,2008,28(4):19-29.
[15]黎涌明,曹春梅,陳小平.非穩(wěn)定支撐面上自由負重練習的肌電分析[J].體育科學,2012,32(6):39-43.
[16]羅端芬.游泳核心力量訓練的研究[J].游泳季刊,2008,(1):1-5.
[17]劉明輝,雷薌生,黃力生,等.我國高水平游泳運動員運動損傷特點[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1,20(2):210-211.
[18]劉國雄.談摩托艇駕駛的核心力量訓練[J].湖北體育科技,2009,28(5):619-621.
[19]柳愛蓮,李建鋼,王永明,等.PNF牽伸練習對自行車運動員力量及EMG參數(shù)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3):123-125.
[20]孟獻峰,馮嘉.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女子短跑運動員競技能力的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9,25(4):66-67.
[21]梅雪雄.游泳(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1.
[22]沈志祥,屠其雷,劉翠鮮.瑞士球運動治療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和肌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9,24(12):1103-1105.
[23]盛浩明.我國優(yōu)秀男子手槍速射運動員射擊技術的肌電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8):1067-1072.
[24]田進,周家穎.跳深著地階段下肢所測肌肉的表面肌電活動特征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9,26(3):341-345.
[25]孫有平,隋新梅,錢風雷,等.基于sEMG的男子旋轉推鉛球運動員單支撐階段肌肉用力特征研究[J].體育科學,2010,30(1):44-45.
[26]孫太華.不同方式引體動作肌肉工作特征的比較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5):129-131.
[27]王健.sEMG信號分析及其應用研究進展[J].體育科學,2000,20(4):56-60.
[28]王雪強,戴敏輝,馮顏,等.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用于慢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0,25(8):756-759.
[29]王嶸,熊發(fā)州,白幕煒,等.不同身體姿勢與運動節(jié)奏對男子游泳選手腹直肌訓練效果影響的肌電特征分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1,26(1):90-92.
[30]吳紀饒.腹直肌表面肌電圖的研究[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1,15(1):62-66.
[31]楊錫讓,傅浩堅.運動生理學進展—置疑與思考[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
[32]于志剛,王利.我國男子網(wǎng)球運動員發(fā)球技術動作的肌電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20(5):86-89.
[33]于紅妍,王衛(wèi)星,蔡皿.我國優(yōu)秀競走運動員核心肌群功能性特征及其對技術的影響[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0,25(5):378-380.
[34]鄭楠,王美娟.武術套路核心力量訓練方法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26(1):75-79.
[35]張秀麗,劉卉,劉學貞.國家隊射箭運動員動作技術的肌電特性[J].中國體育科技,2007,43(6):71-74.
[36]張原.400m跑下肢肌電活動規(guī)律探討[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42(6):84-87.
[37]BETüL S,MUTLU C,F(xiàn)EZA K.Effects of Swiss-Ball core strength training on strength,endurance,flexibility,and balance in sedentary women[J].J Strength Cond Res,2010,24(11):3032-3040.
[38]BEHM D G,LEONARD A M,YOUNG W B,et al.Trunk muscle electromyographic activity with unstable and unilateral exercises[J].J Strength Cond Res,2005,19(1):193-201.
[39]COMFORT P,PEARSON S J,MATHER D.Electromyographical comparison of trunk muscle activity during isometric trunk and dynamic strengthening exercises[J].J Strength Cond Res,2011,25(1):149-151.
[40]GREGORY J,LEHMAN B,MACMILLAN,et al.Shoulder muscle EMG activity during push up variations on and off a Swiss ball[J].Dyn Med,2006,(5):7.
[41]URIBE B P,COBURN J W,BROWN L E.Muscle activation when performing the chest press and shoulder press on a stable bench vs.a Swiss ball[J].J Strength Cond Res,2010,24(4):1028-1033.
[42]VERA-GARCIA F J,GRENIER S G,MCGILL S M.Abdominal muscle response during Curl-ups on both stable and labile surfaces[J].Phys Ther,2000,80(6):564-569.
[43]WM M P,IMTIAZ D.Electromyographic analysis of upper body,lower body,and abdominal muscles during advanced Swiss ball exercises[J].J Strength Cond Res,2010,24(6):1537-1545.
The Effect of AEMG Activation on Swimmer’s Trunk Core Muscle Group in Dynamic Swiss Exercises
CHEN Jie-xing,MEI Xue-xiong
The study is to test and analysis the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in 24-style of dynamic Swiss ball exercises,for study the stimulation intensity of four major trunk muscle of swimming athlete in Swiss ball practice.The expectation of the study is to provide some valuable reference to swimming athlete's Swiss ball exercises.10healthy National 1-level swimming athletes volunteer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Use BIOPAC-MP150physical instrument to test the subjects`abdominal muscle,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 muscle,erector spinae muscles and Multifidus muscle in 24-style Swiss ball exercises,calculating the muscle AEMG value of subjects.Through the cluster,24-style Swiss ball exercises ar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draw on each type of Swiss ball exercises in the graphics in plane right angle coordinate by using the AEMG data,the results is that the first category of exercises is turn to the little more 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 muscle and erector spinae muscles leading with the power of exercises;The second category of exercises is turn to the little more erector spinae muscles leading with the power of exercises;The third category of exercises is turn to the abdominal muscle and 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 muscle as the major leading with the power of exercises;The fourth category of exercises is turn to the erector spinae muscles and Multifidus muscle as the major leading with the power of exercises.The Conclusions is that 24-style Swiss ball exercises to the trunk’s core four muscle group of AEMG value are in 10%~50%,all belong to a low load strength of practice;using the method of plane right angle coordinate to figure area computation can calculate the stimulus strength value of trunk muscle group of Swiss ball exercises,can simply and intuitively showing the trunk muscle stimulus values on Swiss ball exercises.The coaches and athletes can accord the graphics area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value practice used in training;The key characteristic of Swiss ball used in swimming,is that Swiss ball can connect closely with swimming technical and provide no fixed environment similar likes water.Athletes and coaches shall obey the training principle,through diverse of means let Swiss ball exercises become more reasonable to adapt the swimming training.
swim;athlete;swissball;trunk;muscles;AEMGvalue
1000-677X(2012)10-0056-08
2012-08-08;
2012-09-29
陳潔星(1987-),男,福建福州人,助教,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游泳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Tel:(0591)83438876,E-mail:chenjiexing@fjnu.edu.cn;梅雪雄(1955-),男,浙江錦寧人,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游泳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Tel:(0591)22868273,E-mail:meixuexiong@126.com。
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福建福州350108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xiàn)uzhou 350108,China.
G804.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