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慶云 宋山龍
自訴狀要合乎規(guī)范
文/潘慶云 宋山龍
本刊在《咬文嚼字》雜志主編郝銘鑒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在上海政法學院宋山龍先生的鼎力相助下,開設了“法言咀嚼”欄目。其初衷就是通過對法律文書、涉法報道等法律文字作品的咀嚼,以規(guī)范法律語言,普及法律常識和探究法理內(nèi)涵,推進法治社會的建設。
本刊開辦此欄目是法律文化宣傳工作的一種嘗試。在此實踐中,懇望得到司法戰(zhàn)線同仁和廣大讀者的理解、支持和幫助,歡迎大家為本欄目提供各類法律文書以供咀嚼。文書反芻
這份刑事自訴狀的要素基本具備,格式大體規(guī)范,語句還算通順。事實部分敘述得比較清楚,將自訴人和被告人之間的關(guān)系,被告人犯罪的時間、地點、目的、手段、行為過程及后果都作了相應的敘述。理由部分能概括被告人的犯罪事實,指出其違法性和社會危害性。最后,自訴人引用法律條文要求法院依法懲處,顯得順理成章,符合邏輯和事理。
但是,這份刑事自訴狀還存在一些明顯的失誤和欠缺,使該訴狀不夠?qū)I(yè)。
1.事實不夠明晰,證據(jù)不夠充分
(1)“對我進行打罵”、“借故毒打我”等表述,缺乏具體情節(jié),比如:如何“打罵”、“借”的是什么“故”、如何“毒打”等都沒有具體表述,很難作為指控被告人犯罪的事實和依據(jù)。
(2)自訴狀先后提到趙某、朱某、李老師和殷某等四名證人,但是都沒有寫明他們的確切住址,有的甚至連姓名都沒有寫全,不符合自訴狀證據(jù)表述的要求。
(3)訴狀中稱“199×年8月,……事經(jīng)法院處理,……”卻沒有寫明法院的全稱及處理的確切結(jié)果,也沒有提供相關(guān)的書面證據(jù)。
(4)“再次逃到外地以夫妻名義非法同居長達一年余,……”“外地”究竟是何地,應寫明具體地點,并提供證據(jù)來源,以便有效指控被告人的罪行。
2.案由定性不當,援引法條欠妥
(1)該訴狀在案由、理由和指控中均以“妨礙婚姻家庭罪”的類罪名定性,這是不恰當?shù)?。在當時施行的刑法中,確有“妨礙婚姻家庭罪”罪種。但是,在其下的“第一百八十條”明文規(guī)定有“重婚罪”(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jié)婚的),應直接以重婚罪定性。在之后的《刑法修正案》中,已撤銷“妨礙婚姻家庭罪”罪種,而將“第二百五十八條重婚罪”置于“侵犯公民人身權(quán)利,民主權(quán)利罪”的罪種之下,如引自修改后,則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2)援引法條缺乏針對性。訴狀中所引用的關(guān)于暴力干涉婚姻和虐待家庭成員等法律條文,即便在當時也不適用于本案。只要保留第一百八十條(修訂后的第二百五十八條)有關(guān)重婚罪的條款即可,因為本案被告人的行為符合重婚罪的構(gòu)成要件。
3.稱謂混亂,不合事理
(1)在訴狀正文中,對第一被告人的稱呼相當混亂,有“林松”、“我愛人林松”、“我愛人”、“林”等等。在本案中,雙方當事人的感情已完全破裂,訴狀中還以“我愛人”相稱,不合當時的語境。在訴狀中,應以“自訴人”、“被告人林松”等貫串全文,使行文莊重、準確、統(tǒng)一。
(2)“被告人張琴以我愛人是她表叔為由,繼續(xù)與林松通奸”,這一表述不合邏輯與常理,可以修改為“被告人張琴以被告人林松是其表叔為名,頻繁來往行繼續(xù)通奸之實”。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
刑事自訴狀往往由該案件的自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含代理律師)書寫。如果由自訴人寫,那就要了解刑事自訴狀的內(nèi)容和寫作要求。
1.首部和尾部
(1)首部:①文書名稱,直書“刑事自訴狀”;②自訴人、被告人:寫明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籍貫、職業(yè)和住址。
(2)尾部:①寫明送達的法院名稱;②在右下方由自訴人簽名或蓋章,并注明年月日;③附項:寫明本狀副本幾份及其他。
2.正文
(1)案由和訴訟請求:①案由:準確具體地寫明罪名;②訴訟請求:訴訟請求要明確提出,但不要過于具體。
(2)犯罪事實和證據(jù):①犯罪事實:被告人犯罪時間、地點、動機、目的、手段、行為過程、危害結(jié)果,被告人事后的態(tài)度等。要突出重點、詳略分明;②證據(jù):物證要寫明具體事物的名稱和件數(shù);證人姓名要準確無誤,住址要具體詳細;證據(jù)來源和取證方式要合理合法,一一交代清楚。事實和證據(jù)是正文的重點所在。
(3)理由和法律根據(jù):①理由要與犯罪事實相一致,不能出現(xiàn)前后矛盾或脫節(jié)現(xiàn)象;②根據(jù)法律所援引法律條款要準確、具體、完整、有序。
3.注意事項
(1)注意刑事案件中自訴案件與公訴案件的區(qū)別。如果案情比較復雜,需要立案偵查的刑事案件,應當由檢察院提起公訴。
(2)刑事自訴案附帶民事訴訟的,民事賠償請求必須分開寫。所提出的請求要明確具體,不要含糊其詞。
(3)參考法律文書的寫作要求和相關(guān)例文,就可以寫出符合基本要求的刑事自訴狀。
法律用語釋辨
指刑事自訴案件起訴用的訴狀。所謂刑事自訴案件,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被害人(或單位)有證據(jù)證明;二是被告人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財產(chǎn)權(quán)利,應當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三是公安機關(guān)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并已經(jīng)作出書面決定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定程序,向有管轄權(quán)的人民法院控訴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要求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為此而遞交的訴訟文書稱為刑事自訴狀。
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告訴才處理。根據(jù)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告訴才處理的案件共有四種:即刑法分則第二百四十六條第1款規(guī)定的侮辱、誹謗案,第二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第二百六十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虐待案和第二百七十條規(guī)定的侵占他人財物案。這四種案件的犯罪情節(jié)比較輕,案情都比較簡單,一般不需要偵查即可查清案件事實,所以適宜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因此,它們往往都是刑事自訴案件,需要以直接遞交刑事自訴狀的程序提起訴訟。
舉證責任是指刑事訴訟中有關(guān)機關(guān)、當事人所負有的向法院提供證據(jù),以說明其訴訟主張成立的責任。如果負有舉證責任的一方?jīng)]有完全承擔這個責任,它的訴訟主張就不會被法院接受,將承擔敗訴的法律后果。
在自訴案件中,自訴人是自訴案件的原告,對于提起自訴的案件,他有責任提供證據(jù)予以證明。如果自訴人對主要事實表述不清,或者沒有足夠的證據(jù),法院則不會受理。法院受理案件后,經(jīng)審查罪證不足,可以令自訴人提出補充證據(jù)。如果自訴人提不出補充證據(jù),法院應當說服自訴人撤回自訴,或者裁定駁回自訴。
被告人是被追究刑事責任的人,一般情況下不承擔舉證責任,但享有辯護權(quán)利。如果令被告人承擔舉證責任,將有可能導致對被告人的“有罪推定”。在公訴案件中,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公訴機關(guān),公訴機關(guān)的代表——公訴人負有舉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