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中是蔣介石的心腹。他明知蔣終必失敗,但卻忠心耿耿。蔣介石對張治中也不薄?!颁翜畱?zhàn)”后,張屢遞辭呈,蔣不批。最后準了還要他先履新(大本營管理部部長)后再走。抗戰(zhàn)中的長沙文夕大火,給長沙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蔣寬恕了張,槍斃了長沙警備司令酆悌等三人,只給張一個“革職留任”的處分。1949年,蔣介石發(fā)表元旦文告,宣布下野,準備和談。張治中處境尷尬,特務毛森聲言:“準備用手槍對付他!”張治中擬返回西北。蔣介石再三挽留:“我既然決定下野,以后就要談和,你怎么能走?你應該聽我的話!”
張治中的機要秘書余湛邦說:“(他)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復雜人物。他的主要矛盾在于:一方面和中共有長期密切的關系,另一方面又與蔣介石血肉難分;既一貫主張聯(lián)俄聯(lián)共,又同時為國民黨右派政治路線出力;政治上既有自己的主觀愿望與實踐,又無法擺脫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桎梏”。
張治中任侍從室主任多年,素有“君勞臣憂,君辱臣死”封建思想的他,竭力為蔣排憂解難,化解矛盾,可謂鞍前馬后。有人說張唯蔣命是從,是蔣的“灶下婢”。但張治中說:“在蔣的面前肯說話和敢說話的人很少,在軍人當中,我算是最肯也是最敢說話的一個了?!?/p>
蔣介石喜歡大權獨攬。全國軍事學校校長他要統(tǒng)兼,還兼過中央大學校長、教育部部長、行政院長。令人發(fā)笑的是,抗戰(zhàn)時因戰(zhàn)爭需要設一個“交通運輸統(tǒng)制局”,人事部門請示局長人選時,蔣在簽呈上大筆一揮:“自兼”。張治中見了很不以為然,不客氣地簽上一條:“這個運輸統(tǒng)制局,以最高統(tǒng)帥兼任,實在不成體制,可由何總長兼之?!笔Y無言以駁,批了一個大大的“可”字。蔣介石一度還兼四川省主席,張治中與陳布雷都認為不可,向其直陳利弊,蔣介石還是兼了,實在名不正,理不順,以致鬧到張治中、陳布雷要“同盟罷工”的地步,蔣才被迫辭了。
張治中對蔣介石的指令,有時“陽奉陰違”,有時“越俎代庖”,也敢擔當。一些級別不大的官員的任免,他代蔣批示,不勞蔣費神,蔣也不問。蔣介石性情急躁,好沖動。一次外出,蔣介石見4個人坐一輛軍用三輪車,車上坐著一個穿便服的。蔣介石下令“把那個人抓來!”侍從副官奉命辦了。蔣介石批示:“將那個搭三輪車的人槍斃!”副官請示張怎么辦。張治中說:“我負責任,把那張批示交給我吧?!睆堉沃性谑Y介石的批示后加上一批:“此人有無死罪,應交軍法執(zhí)行總監(jiān)部依法審訊。”他同時電告軍法總監(jiān)說:“這不過是委員長一時動了氣,非了得的事,關幾天就夠了,有什么事我負責任?!?/p>
蔣介石對張治中的“偏共”心中有數(shù)。在國共談判中,國共雙方為整編后保留軍隊的數(shù)字問題論爭激烈。張治中向蔣介石匯報時,坦率地提出自己的意見,蔣介石不悅,兩人爭得面紅耳赤,相持不下。馬歇爾剛好進來,見此大愕:“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蔣介石忿忿然地說:“我正在同共產(chǎn)黨的代表談判!”張治中忙向翻譯示意,不可直譯,雜以他語,遮掩而過。此事一時成為內(nèi)部人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