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文學批評的反思與重建——關于“重估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的討論

2012-12-17 14:15何言宏
當代作家評論 2012年3期
關鍵詞:重估人民出版社當代文學

何言宏

這些年來,我經(jīng)常會聽到人們關于文學批評的種種不滿,批評的諸多痼疾和它的某些惡習積重難返,幾乎使得批評的意義與它的價值,還有它的最為基本的公信力,都已經(jīng)變得非??梢?但是在另一方面,由于文學批評在一個民族和一個時代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別是在文學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所應具有的重要功能,人們對它又矚望甚多,希望它不僅能夠振衰起弊,自身獲得健康的發(fā)展,還更希望它能對我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文化生活發(fā)生積極有力的實質性影響,所以人們在對它表達種種不滿的同時,又經(jīng)常地對它進行嚴肅認真的檢討與反思,希望能重新建立和達到正?;蚶硐氲呐u狀態(tài)。二○一一年,《遼寧日報》繼二○一○年成功進行了一場“重估中國當代文學價值”的大規(guī)模討論后,又很成功地進行了“重估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的討論。討論從二○一一年一月十日起,一直到同年七月二十二日結束,為期逾半年,先后邀請和參與的人員既有雷達、南帆、丁帆、孫郁、陳眾議、張光芒、王彬彬、郜元寶、肖鷹、陳曉明、林賢治、王曉明等文學批評家,也有國內重要的文學批評刊物《文藝研究》和《當代作家評論》的主編方寧與林建法,還有作家如閻連科、陸天明等人,及高等院校作為文學批評后備力量的青年學子,刊出的專題性訪談竟有二十萬字,而且很快又結集出版。①丁宗皓主編:《重估中國當代文學批評》,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在我的印象中,一份省委的機關報而能對文學批評問題如此重視并且又很成功地開展如此規(guī)模的討論,其所呈現(xiàn)出來的學術性、純粹性,以及討論空間的生動與開闊,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應該說是絕無僅有的。特別是,這場討論對當下中國的文學批評進行了相當全面與系統(tǒng)的檢討與反思,很多問題都得到了具體和深刻的揭示,其對文學批評的歷史性重建,也提出了很多極有價值的思考與建議。

實際上,《遼寧日報》的這場討論之所以能取得很大的成功,是因為它有一個很好的起點。就在討論開始前的二○一○年十二月,由遼寧省委宣傳部主辦、《當代作家評論》雜志社承辦的“文學批評:反思與重建”學術研討會在沈陽召開,與會學者和批評家們均都提交了很有分量的論文,對當代中國文學批評的諸多方面進行了相當深入的討論,這便為實際上是承接了這次會議的“重估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的討論奠定了堅實的學術基礎,也確立和保證了后者值得贊賞的學術品格。①這組文章主要為雷達的《真正透徹的批評聲音為何總難出現(xiàn)》、南帆的《批評如何判斷?》、吳俊的《文學的權利博弈》、陳曉明的《當代文學批評:問題與挑戰(zhàn)》、方寧的《無法回避的問題》、朱立元的《從文學的人學維度談起》、孟繁華的《“我們還沒有抓住最好的東西”》、丁宗皓的《文學批評大眾化是否可能?》、趙慧平的《反思與重建:文學批評的重大課題》和程光煒的《文學批評瑣談》,《當代作家評論》2011年第2期。

作為一種系統(tǒng)性的整體反思,“重估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的討論(以下簡稱“重估”)不僅對當下中國文學批評的基本狀況有所把握,更是對文學批評的批評環(huán)境、批評格局、批評制度、批評倫理、批評主體、批評立場、批評精神和批評方式,等等,進行了具體深入的討論,其所涉及的方面相當之多。

當下批評的基本狀況,幾乎每一位接受訪談的批評家都很關注,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論及,總體上都表現(xiàn)出嚴重的不滿,其中以雷達的意見最有代表性。在批評史的視野中,雷達對當下中國文學批評的基本狀況提出了非常嚴厲的批評,認為“在中國,很少有哪一時期的文學批評像今天這樣尷尬、無奈、軟弱、被動”,“現(xiàn)在,我們每天都會看到新的作品大量涌現(xiàn),批評家們在各地的各種媒體上發(fā)表著不同的聲音。同時,在大學校園里也有不少的碩士、博士在研究著各類當代作家作品。僅就從業(yè)者之眾,數(shù)量、口號、名詞、新術語之繁而言,當前的文學批評不僅堪稱繁榮,簡直多得要過剩了”,但“從思想深度、精神資源、理論概括力、創(chuàng)新意識、審美判斷力等等方面而言,富有主體精神的、有個性風采的、有影響力的評論卻十分罕見。反而那些被動的,跟在現(xiàn)象后面亦步亦趨的,或者迎合型的、克隆型的文章卻很多。批評的乏力和影響力的喪失,批評的自由精神的喪失,以及批評方式的單調、乏味、呆板,這一切使得貌似繁榮的文學批評更像是一場場文字的虛假狂歡,最終導致批評失去了鮮活、銳利、博學、深刻的身影”。這與作家們對文學批評“陳詞濫調、雷語連篇、矯飾浮夸、玄虛空洞、隔靴搔癢、艱深晦澀、不痛不癢”①丁宗皓主編:《重估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第80、6-7、183-184、25、167、186 頁,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之類的評價基本一致。在雷達看來,如此不堪的批評現(xiàn)狀,其實根源于社會生活中公信力的缺失,很難以文學自身或幾個批評家個人的職業(yè)精神來挽回,其前景,無疑顯得非常悲觀。②丁宗皓主編:《重估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第80、6-7、183-184、25、167、186 頁,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

在文學批評的很多具體問題,如批評環(huán)境問題上,很多討論者也都不約而同地進行了反思。除了雷達,他認為文學批評所處的是一個“誠信缺失,懷疑永恒的大環(huán)境”外,這方面談得較多的,還有林賢治、丁帆與林建法。這場討論關于林賢治的專訪題目就是《文學批評環(huán)境問題是首要的》,足以見出在文學批評問題上林賢治的思考重點。林賢治認為,文學批評實際上是整個社會文化批評的一個分支和一個方面,環(huán)境問題看似外圍,但其實對批評的各種重要問題都有非常直接的影響,只是對批評環(huán)境的問題并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只有營造出一個好的環(huán)境,才能真正辨析問題,找到方向,而要“營造真正健康的批評氛圍,首先不允許其他力量的介入;再就是沒有商業(yè)性質的東西。批評不能雇傭”。在林賢治的思路中,衡量批評環(huán)境之健康與否的核心標志,就是是否能夠允許批評的獨立和批評的自由。③丁宗皓主編:《重估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第80、6-7、183-184、25、167、186 頁,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在丁帆看來,自一九九○年以來,文學批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就不斷遭到消費文化的破壞,二○○○年以來,這種破壞愈演愈烈。他說:“所謂新世紀的文學批評,我總結了十一條亂象。從表層結構上來說,出現(xiàn)亂象有其客觀原因,即整個文化語境的復雜性。但是,我認為,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批評家‘倒戈’了,倒向了消費文化。他們不是媚俗,就是媚官、媚權,或者,媚金錢。市場是一個無形的手,市場體制帶來的種種利益,致使這些批評家十分清楚地看到了消費文化的魅力,所以才出現(xiàn)了文學批評的種種怪現(xiàn)象。”④丁宗皓主編:《重估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第80、6-7、183-184、25、167、186 頁,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而與林賢治和丁帆的思路不同的是,林建法在指出批評環(huán)境的嚴峻性的同時,則更具實踐性地提出了“文學生態(tài)平衡”的概念,并且以自身的編輯實踐和編輯理念現(xiàn)身說法,指出他在《當代作家評論》的編輯實踐中固守與堅持的,就是要為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和杰出的批評家、為真正的文學批評營造健康的批評環(huán)境和搭建理想的批評平臺,以此來維護和優(yōu)化文學的生態(tài)平衡。⑤這幾年來,林建法曾多次對目前國內的一些文學評獎直言批評,認為“恰恰是現(xiàn)在的文學評獎把批評環(huán)境給搞壞了。根據(jù)非文學標準而評選出來的作品,混淆了大眾的視聽,降低了他們的分辨能力,也對作家造成了不良影響,甚至對批評家也具有負面效應”,毫無疑問,他對批評環(huán)境的批評與反思要更加具體和更加切實。⑥

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特別是新世紀以來,文學批評的基本格局一直為人們所關注。在這場討論中,它也是一個焦點性的問題,只是在不同的討論者那里,對于批評格局的把握方式略有差異。比如雷達,他把當下中國的文學批評分為專業(yè)批評、媒體批評和學院批評。而丁帆,則將批評劃分為“印象派”和“學院派”兩大陣營。不管人們作怎樣的分類,在當下中國的批評格局中,“學院派”或“學院批評”都是其中最為突出的方面,無論是在從業(yè)人員還是在實際影響上,都應該是其中的主體性力量。比較而言,我更贊同丁帆的把握方式。這是因為在雷達的把握方式中,專業(yè)批評與學院批評被作為迥然有異的兩種類型,而在實際上,批評的專業(yè)性,恰正是學院批評所經(jīng)常聲稱與追求的,對于某種片面與狹隘的所謂“專業(yè)性”的追求,正是導致學院批評問題重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這樣的意義上,我們最好還是不要以“專業(yè)”來相對于“學院”,以免造成討論時的混亂。至于雷達所說的“專業(yè)批評”與“媒體批評”,正可以被丁帆教授所說的“印象派”所概括。

在丁帆看來,學院派與印象派各有優(yōu)長,但也各自存在著突出的問題。他所認可的學院批評家“既有價值立場,又有對作品敏銳的感悟,同時也具備文學史意識,這樣的批評家不多,比例極小。在學院派批評家中占據(jù)絕大多數(shù)的是那些價值立場模糊,對西方理論生搬硬套的批評家,這是此類批評家的可悲之處”。而他指的印象派批評家,則是那些在作協(xié)、文聯(lián)工作的批評家,當然也包括自由職業(yè)批評家?!斑@類批評家,長處是對作品的感悟比較深,寫出來的文學批評是有生命溫度的。如果說學院派批評家中大多數(shù)人用解剖僵尸的方式去解析作品,那么印象派批評家對作家作品的分析,則是有感悟、有溫度的。同時,他們對作家作品以及文學現(xiàn)象的批評和評論比較迅速、及時。他們的缺點在于,批評文章的天馬行空,大量作品還沒有細讀,上來就寫文章,于是只能憑借印象,憑借所謂的批評經(jīng)驗直接套到作家作品上去,甚至發(fā)展到不看作品只看內容簡介,就長篇大論地發(fā)表自己對作品的看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善于察言觀色、見風使舵,惟上的特征很明顯。”他認為印象派批評家還往往缺乏文學史意識,他認為“一部作品不能孤立地去考察它,而應當放在文學史的長河中來分析,這樣才會有參照系。在這方面,學院派批評家做得更好些”。①丁宗皓主編:《重估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第30-31、97、37、60 頁,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在我看來,丁帆對于學院派批評和印象派批評的如上把握非常準確,也非常中肯。由于這些年來學院批評一直在批評格局中占有主導性的地位,它的問題也引人矚目,所以在這場討論中,像雷達、孫郁、王彬彬、陳眾議、郜元寶、肖鷹、林賢治等批評家和接受訪談與調查的作家、學生與讀者們都以不同的方式對學院批評提出了批評。比如郜元寶,他用“作家去勢,學者橫行”來概括文學批評的“學術偏至”,認為目前“文學衰微,學術取得了更大的發(fā)言權,各種學術理論、概念范疇乃至學術話語普遍流行,覆蓋社會,甚至滲進日常生活,媒體充斥著以學術名義教訓、引導、恫嚇普通人的假先知,與此同時,卻普遍視文學為無物”。在他看來,批評家接觸學術問題,不是為了炫耀博學,不是放棄文學而躲進學術殿堂,更不是為了披上學術的華服,而應該是為了更好地把深奧玄遠、繁難沉重的學術問題還原為直接感性的文學性問題來把握,好讓更多的讀者一道參與,讓更多的人在文學批評的領地取得對社會人生的發(fā)言權,過度學術化的批評,本質就是放棄文學。②丁宗皓主編:《重估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第30-31、97、37、60 頁,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而孫郁,他甚至用“無法忍受”來表達自己對學院批評弊病的不滿。在談到文學批評的存在問題時,孫郁指出:“目前批評的問題還包括學院化的知識操作。學院派話語用來研究經(jīng)典作家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要研究當代作家就存在問題了。學院派話語的特點是程式化、模式化,與當下鮮活的生活和作家鮮活的文本之間存在著距離。這套話語寫出來的文章,讀起來不親切,把本來生動的文本變得不生動了”,③丁宗皓主編:《重估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第30-31、97、37、60 頁,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這與王彬彬所揭示的“學院體制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使文學批評變成一種純技術性的行為”完全一致。④丁宗皓主編:《重估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第30-31、97、37、60 頁,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

在這場討論中,有一個問題被大家屢屢談及,那就是文學批評的批評倫理問題。所謂的批評倫理,實際上就是作為批評主體的批評家與作為批評對象的文藝作品和文學藝術家間的倫理關系,還包括批評家和有關媒體(批評刊物、大眾媒體)、批評家和批評制度、批評家和批評家間的復雜關系,在更加通常和狹義的層面上,主要就是指批評家與批評對象之間的關系問題。在健康和正常的批評倫理中,批評的基本原則就是“文學”,“文學”是批評家批評對象的唯一標準。但這些年來,由于批評環(huán)境、批評制度及批評家主體自身等方面的復雜原因,批評倫理卻出現(xiàn)了嚴重問題。在很多批評家的批評實踐中,攙雜了太多的對金錢、權力和人情等方面的算計與考慮,不負責任的盲目吹捧甚囂塵上,對于這一點,王彬彬在這場討論中談得最多,也最為集中與明確。他認為:“對于作家來說,最大的尊重就是準確地說出他的獨特創(chuàng)造,準確地指出他固有的缺陷和毛病。胡亂吹捧的結果是使真正應該被肯定的也沒有得到肯定。我們今天的文壇,無論是好的創(chuàng)作還是差的創(chuàng)作,批評家都沒有對其作出徹底的解讀,而文學批評滋生出來的各種問題,最終傷害的是文學本身。”①丁宗皓主編:《重估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第66頁,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在王彬彬的理念中,“文學本身”是文學批評最應關切的方面,以此作為價值標準的批評倫理,才是真正理想與純粹的批評倫理。

文學批評的價值標準,也是這場討論的重要問題。價值標準的喪失、混亂和模糊被認為是目前中國文學批評的突出病癥。在對中國人民大學青年學子們的調查中,有近八成的人認為當下中國的文學批評沒有呈現(xiàn)出應有的價值標準。在接受專訪的批評家中,以丁帆對文學批評的價值標準問題強調得最多,也最突出。人性的、美學的和歷史的價值標準,為他的批評實踐所一貫堅持,而價值立場的退卻被他認為是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學的核心病癥與問題。在這場討論中,他一再強調堅守人類恒定的價值標準是批評家所應有的基本素質,也是評價文學批評之好壞的根本尺度。他認為在一九九〇年代以來,我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批評在價值觀方面出現(xiàn)了“整體性的叛變”,這種叛變的重要表征,就是他所一再指出的文學創(chuàng)作與文學批評的媚官、媚俗、媚錢與媚權。在記者的“專訪”中有一段這樣的文字——“二○○九年到二○一一年,記者曾經(jīng)多次采訪丁帆,雖然每一次采訪所涉及的內容各有側重,但是,最后總會回到‘價值標準’的問題上來”,這足以見出他對價值標準問題的注重。②王研:《必須建構第三種批評模式》,丁宗皓主編:《重估中國當代文學批評》,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

在我們這個表面上看來價值多元實則混亂的時代,文學批評的價值堅守實際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啟蒙的意義。所以在討論中,方寧才認為“中國優(yōu)秀的學者需要去做這樣的事情,需要到大眾當中去,用自己的理論,用自己出色的見解去引領大眾,使大眾形成有價值的審美觀。那些仍舊深居在書齋里的批評家們,應該要有所擔當。誰都可以偷懶,但是批評家、學者卻不可以。越是學術地位高的學者,越是著名的批評家,越應該面對這些問題,從關注世俗社會、世俗藝術做起,發(fā)出批評的聲音,身為學者和批評家,不僅要有學術擔當,更要有社會擔當”。

作為一場歷時較長、規(guī)模宏大且參與者眾的學術討論,在人們對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的“重估”實踐中,除了如上所述的諸多問題,另外像批評家的精神人格建設、批評方法的選擇和對中西方批評理論資源的借鑒與運用、網(wǎng)絡批評的優(yōu)長與不足、批評文體的存在問題,特別是當下中國的文學評獎問題,等等,也為參與者多所涉及,并且進行了多方面的反思。在這些豐富深入的反思基礎上,文學批評的未來重建,也很自然地為大家所關切。

在對文學批評的未來重建問題上,這場討論在很深刻地揭示出當下中國的文學批評在批評環(huán)境、批評格局、批評倫理及學院批評的嚴重局限和價值立場的缺失等種種問題時,都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的方案和重新建立批評秩序與批評模式的有關意見,但在此外,有兩種意見我以為非常重要:

其一,就是對文本批評的強調。長期以來,由于學院批評及其相應的所謂學術評價標準(很多其實是非學術和反學術的——筆者注)如對轉載率、引用率等方面的片面強調,導致了我們的文學批評往往偏重于對一些宏觀問題和中觀問題的所謂研究,不僅使對作家作品的批評與研究遭到忽視,更是忽視了批評家與研究者文學感受力的養(yǎng)成與發(fā)掘,出現(xiàn)了很多文學博士與文學教授能夠寫出洋洋萬言的高頭講章和一部又一部的所謂學術專著,實際上連最基本的文學感受力都毫不具備,寫不出一篇像樣的作家作品評論,從而在實質上也決定了那些宏觀和中觀的所謂學術研究的虛妄與可笑。所以在這場討論中,注重文本、閱讀文本、尊重作家們具體的文學創(chuàng)作,從而使批評建立在可靠的文本閱讀的基礎上,幾乎成了每一個參與者的大聲疾呼。比如林建法,就曾以自己的編輯實踐為例這樣說過:“批評常常被質疑過于空泛,其主要原因是,有些批評家不閱讀作品就發(fā)表評論。無論是寫批評文章還是辦雜志,閱讀作品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主編,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凡是在《當代作家評論》發(fā)表的評論文章,當中涉及的作品,我都讀過。這一點很重要。一部作品是否值得評論必須通過閱讀來判斷?!雹俣∽陴┲骶?《重估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第168、59、37、56、174 頁,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正是因為將自己的編輯實踐建立在幾十年如一日的對于大量作品認真閱讀的基礎上,《當代作家評論》及其所發(fā)表的文學批評文字才能夠不斷地對中國文學持續(xù)產生實質性的影響,成為中國文學界舉足輕重的理論批評刊物。實際上,像林建法一樣,孫郁、王彬彬、郜元寶和張光芒等人同樣對作品的閱讀非常重視,強調批評家對文學文本的鑒賞力和感受力,認為“文學批評始終應該是從批評家對作品的藝術感受出發(fā)”,②丁宗皓主編:《重估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第168、59、37、56、174 頁,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昂玫奈膶W批評第一要看是否有鑒賞力。批評家如果在審美方面沒有感覺的話,那么他的批評至少有一半是站不住腳的。這是第一要素”。③丁宗皓主編:《重估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第168、59、37、56、174 頁,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就如同張光芒所指出的:“作家要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別人不能發(fā)現(xiàn)的東西,批評家則要從文本中發(fā)現(xiàn)一般讀者無法讀出的東西,通過對文本的解讀和批評,站在作品與生活的關系上,站在作品與人的心靈的關系上,站在現(xiàn)實和未來的交接點上,指出文本的局限和意義?!雹芏∽陴┲骶?《重估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第168、59、37、56、174 頁,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所以在談到對于文學批評的期望時,作家閻連科才同樣很熱切地呼吁批評家們應該重視作家研究,認為回歸創(chuàng)作,深入到具體文本,這才是我們的批評所應堅守的重要責任。⑤

其二,就是建立中國文學批評理論體系的自覺與倡導?,F(xiàn)代以來,中國的文學批評一直受到西方的強大影響,一九八○年代以后,西方現(xiàn)代文學理論批評方法與批評觀念則更是以加速度的方式颶風一般登陸中國,非常深刻地影響了我們的批評實踐,但在同時,很多人對這樣的影響也詬病頗多,這次“重估”,非常自然地涉及到了這個問題。我很高興地看到,我們的批評家們在正視和反思西方理論對我們的負面影響時,并沒有簡單化地一味否定西方理論的價值,而是都以開放的眼光著眼于未來,在文學批評的未來重建的視野與關切中,積極倡導中國文學批評理論的自覺建立,認為在全球化時代的歷史背景下,建立中國自己的文學批評理論恰逢其時。這方面,以陳眾議的觀點最為明確。作為主要從事外國文學研究、諳熟西方批評理論的知名學者,陳眾議在對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批評史和批評現(xiàn)狀以及西方現(xiàn)當代文學批評理論的問題與局限深入思考的基礎上,認為在今天“中國的批評家已經(jīng)可以置身在全球化語境下的信息平臺上,與世界范圍內的批評家站在同一個平面上思考問題”,現(xiàn)在正是建構中國自己的文學批評理論體系的成熟時機——“屬于我們的時候到了,屬于中國批評家的時候到了!”這樣的倡導與鼓勵,不禁使我想起李澤厚關于在當今時代中國哲學應該“登場”了的展望與倡導,①李澤厚、劉緒源:《該中國哲學登場了?》,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令人感到無比地振奮和鼓舞。而在關于如何建立中國自己的文學批評理論體系的問題上,陳眾議也進一步提出了自己的構想。在此問題上,他尤其強調對于中國自身批評理論傳統(tǒng)和對現(xiàn)代西方包括蘇俄批評理論遺產的繼承,認為這是我們絕不能忽視的重要資源。而在批評界以突出的理論性著稱的南帆和陳曉明,對此卻又有另外的意見。陳曉明認為,目前我們的批評界對于西方文藝批評理論的學習和研究,看似范圍很廣,各種學說都有涉獵,實際上在研究深度上非常不足:“我們這些年一直是這里學一點,那里學一點,東抓一下,西抓一下,很多研究仍然停留在似是而非的水平?!币虼怂J為要建立中國自身本土化的文學批評理論體系,時機可能還不太成熟。不過,他非常強調文學批評對文本的研究,強調“要從文本中生發(fā)出理論來”,②丁宗皓主編:《重估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第124-126、19-20頁,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這和南帆的強調文學批評應該在注重文學實踐與新的中國現(xiàn)實之間的社會歷史聯(lián)系中生發(fā)和拓展出我們的理論意識一樣,③丁宗皓主編:《重估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第124-126、19-20頁,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實際上已經(jīng)是在討論如何知難而進地逐步建立起我們的批評理論,只是作為多年以來一直從事文學批評工作的他們兩位,可能更加意識到批評理論體系建設的艱難與復雜。但不管是像他們這樣取一種審慎的態(tài)度,還是像陳眾議這樣相對地感到急迫與樂觀,雖然一定是任重道遠,文學批評的理論意識無疑都應該是每一位批評家的充分自覺。

應該說,基本上是從這一場討論開始之初,我就一直在想,對于當代中國的文學批評乃至于文化建設來說,這場討論到底具有怎樣的意義?一方面,它自然是“文學批評的遼寧聲音”,④張江:《堅守文化使命 推動文藝創(chuàng)新》,《當代作家評論》2012年第1期;丁宗皓主編:《重估中國當代文學批評》,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體現(xiàn)了遼寧省對文學批評的高度重視和它在文學批評方面巨大的號召力、凝聚力與影響力;另一方面,在更加宏闊和更加深遠的歷史文化背景中,我以為在中國當代文學史、文化史和文學批評史上,這場討論創(chuàng)造性地形成和開啟了一種典范性的先例,即由來自不同階層、具有不同的社會文化身份和持有不同觀點與立場的多方面人士,以一種健康積極和開放包容的文化心態(tài),在開放性的公共空間自由言說,深入討論某種公共性的文學文化問題,以努力尋找文化啟示與文化共識。在這樣的意義上,我自然希望這樣的討論不僅在遼寧,同時也將在其他省份以至于整個社會較為經(jīng)常地展開,若能如此,對于我們的文化進步和我們這個民族健康積極的文化心態(tài)和開放自由的文化性格的養(yǎng)成,無疑都將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猜你喜歡
重估人民出版社當代文學
網(wǎng)絡化時代的“經(jīng)典重估”:評《經(jīng)典重估與西方文學研究方法創(chuàng)新》
蓄勢中的西藏當代文學——西藏和平解放70年以來文學成就
我可以咬你一口嗎
中國當代文學經(jīng)典建構的海外因素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如何認識中國當代文學?
大國崛起語境下國產電影中的中國夢表達
我國居民消費率的重新估算
抉擇
文學自覺與當代文學發(fā)展趨勢——從昭通作家群說開去
重庆市| 红原县| 香河县| 于田县| 汝城县| 乌鲁木齐县| 德化县| 屯昌县| 探索| 马公市| 阿拉善左旗| 新津县| 武胜县| 昌都县| 印江| 双牌县| 福建省| 五河县| 平顺县| 津南区| 潮州市| 三明市| 罗平县| 绥中县| 武隆县| 泗阳县| 色达县| 长岭县| 绵竹市| 枣强县| 英德市| 乌苏市| 彭泽县| 遂宁市| 乌审旗| 台前县| 会理县| 通海县| 沂水县| 义乌市| 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