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錦慧,師 楊,葛紅蓮,賴 穎
(周口師范學院生命科學系,河南周口466001)
致病性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人類常見的病原菌,常引起人類多種嚴重感染。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為茄科植物白英的全草,俗稱白毛藤,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等功效[1]。通常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中草藥在體外大多顯示一定的抗菌活性,本試驗以白英為材料,研究其對2種常見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為進一步開發(fā)該中草藥資源提供科學的參考資料。
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牛肉膏,蛋白胨,瓊脂培養(yǎng)基等。
1.2.1 菌懸液的配制及稀釋
用接種環(huán)從活化后的斜面菌種上刮少量菌,加入100mL無菌生理鹽水中,震搖5min,制成均勻的菌懸液。用微量移液器吸取菌懸液1mL,用生理鹽水以10倍稀釋法稀釋5個梯度,并對每個稀釋度的菌懸液進行平板菌落計數(shù)以獲得合適稀釋度(本試驗用于測定抑菌圈大小的合適菌體密度為104cfu/mL)。每個稀釋度設3次重復。
1.2.2 中草藥白英提取液的制備及藥液稀釋
準確稱取供試中草藥白英100g,加水400 mL,浸泡30min,文火加熱煮沸1h,用紗布過濾后得提取液。濾渣用4倍水量煎煮2次后棄去,將3次所得濾液混合并濃縮到100mL(即提取液原液質量濃度為1g/mL),調節(jié)pH為7.2,121℃高壓蒸汽滅菌20min后,4℃保存?zhèn)溆谩?/p>
藥液稀釋采用倍比稀釋法[2],稀釋后得到500 mg/mL,250mg/mL,125mg/mL,62.5mg/mL, 31.25mg/mL,15.625mg/mL的藥液。
1.2.3 抑菌圈大小的測定
抑菌圈的測定采用濾紙片擴散法[3]。將普通濾紙用打孔器打成直徑為6mm的濾紙片,經(jīng)121℃,20min高壓滅菌后放入干燥箱內干燥。將干燥后的濾紙片一部分放入不同濃度的藥液中浸泡1 h制成藥敏紙片備用,另一部分放入無菌水中浸泡做空白對照。在超凈工作臺上將滅菌后的培養(yǎng)基倒平板,分別取菌體密度104cfu/mL的菌懸液0.2 mL均勻涂布于各平板上,待30min后,用無菌鑷子夾取備好的濾紙片緊貼在含菌培養(yǎng)基表面,每皿等距貼2片(1片是空白對照)。每種濃度設3個重復。將平板倒置于37℃下培養(yǎng)24h后取出,用卡尺測量抑菌圈直徑。
體外抑菌定性結果的判定標準[4]:抑菌圈直徑小于10mm的為耐藥(-),10~15mm的為中度敏感(+),15mm以上的為高度敏感(++)。
不同稀釋度的菌懸液對應的菌體密度調查結果見表1。由于本試驗用于測定抑菌圈大小的合適菌體密度為104cfu/mL,所以由表1可知,大腸桿菌菌液和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液的合適稀釋度為10-3。
表1 菌懸液稀釋度與菌體密度的統(tǒng)計結果
不同質量濃度的白英藥液對大腸桿菌抑菌圈直徑測定結果及差異顯著性分析見表2。表2顯示,與對照相比,不同質量濃度的白英藥液對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質量濃度越大,抑菌圈直徑越大,抑菌效果越好。質量濃度不大于31.25mg/mL時,對大腸桿菌表現(xiàn)中度敏感,不小于62.5mg/ mL時,對大腸桿菌表現(xiàn)高度敏感。不同質量濃度藥液之間抑菌圈直徑差異顯著。
表2 白英抑制大腸桿菌的抑菌圈直徑統(tǒng)計結果
不同質量濃度的白英藥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徑測定結果及差異顯著性分析見表3。表3顯示,藥液質量濃度不小于250mg/mL時,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受到抑制,對白英表現(xiàn)中度敏感,質量濃度不大于125mg/mL時,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現(xiàn)出耐藥性。不同質量濃度藥液之間抑菌圈直徑差異顯著。
表3 白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徑統(tǒng)計結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白英提取物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體外抑制作用,對大腸桿菌的抑制效果好于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同質量濃度藥液之間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徑均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
白英作為我國傳統(tǒng)中藥材,具有抗腫瘤、抗過敏、抗炎、護肝、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在現(xiàn)代臨床上有著廣泛的應用。目前,現(xiàn)代化學和藥理研究已部分闡明了其化學成分和臨床應用之間的聯(lián)系,本研究結果表明白英對2種常見致病菌有抑制作用,這可能與白英中所含的甾體生物堿如番茄烯胺等密切相關。但是,白英還有很多活性成分仍未被確定,很多藥理研究的作用機制尚不明確,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同一種中草藥,其成分受提取方法的影響,本試驗利用的是白英水提物,以水溶液作溶劑可能影響到一些溶于有機溶劑的有效抑菌成分的提取,從而影響抑菌試驗結果,對其不同的提取方法,有待于深入探討。
[1]吳婉瑩,高志剛,李云谷,等.白英和歐白英的化學成分與藥理活性[J].國外醫(yī)藥.植物藥分冊,2001,16(6): 245.
[2]鄭鈞鏞.藥物微生物及檢驗技術[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5:351-352.
[3]沈關心.微生物與免疫學[M].北京:衛(wèi)生出版社, 2003:310.
[4]馬保文,周偌林,歐守珍.介紹一種快速細菌藥敏試驗方法[J].海南醫(yī)學,1994,5(2):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