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春
(云南省云縣人民醫(yī)院,云南 云縣 675800)
小兒腹瀉是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癥的綜合征,臨床上以大便次數(shù)增多,糞質(zhì)稀薄或如水樣為特征,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其治療方法多種多樣,筆者在多年的臨床工作中,運用民間驗方焦米茶治療86例小兒腹瀉,療效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診斷標準 所觀察病例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均具有大便次數(shù)增多,糞質(zhì)稀薄或如水樣的特征。
1.2 一般資料 全部病例均來自門診,86例病例中,男45例,女41例;年齡最大10歲,最小0.5歲,0.5~5歲52例,5~10歲34例。
1.3 中醫(yī)辨證 小兒腹瀉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癥的綜合征。由于小兒具有“稚陰稚陽”的生理特點和“易虛易實,易寒易熱”的病理特點,故常引起傷陰、傷陽等變證的發(fā)生。就其辨證要點,風(fēng)寒瀉者瀉下清稀,多泡沫,色淡黃,臭氣輕,腹部切痛,腸鳴漉漉,渴不多飲。濕熱瀉者,瀉勢急迫,便下稀薄,水分較多,色黃而臭。傷食瀉者脘腹脹痛,痛則欲瀉,瀉后痛減,大便酸臭,夾有不消化食物,噯氣酸餿,泛惡欲嘔,納呆惡食。脾虛瀉者腹瀉時輕時重,時發(fā)時止,病勢遷延,大便稀溏,色淡不臭。脾腎陽虛瀉者久瀉不止,纏綿難愈,糞質(zhì)稀薄,下利清谷,或五更作瀉,腹軟喜暖,面色晄白,精神萎靡。傷陰瀉暴瀉不止,便稀如水,色黃混濁,小便少,甚或無尿,皮膚干燥。傷陽瀉者久瀉不止,便稀如水,面色蒼白或青灰,神疲,四肢清冷,畏寒。
藥物組成:粳米10 g,茶葉3~5 g,紅糖10 g,冷饅頭10 g,傷食瀉加雞內(nèi)金,神曲;腹痛加白芍,防風(fēng);嘔吐加生姜。
使用方法:將粳米,茶葉炒焦,冷饅頭,紅糖在炭火中烤焦,置于碗中,用較小點的碗將藥物罩住,淋以開水,浸泡10 min,即可飲用,日服3次。
3.1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證療效標準》。治愈:癥狀消失,食欲恢復(fù);好轉(zhuǎn),腹瀉次數(shù)明顯減少,食欲改善;未愈:癥狀無改變。
3.2 治療結(jié)果 所有病例全部治愈,其中服藥1劑即愈者54例,服2劑告愈者32例,有效率100%。
劉某,男,1歲7個月,于2002年7月6日初診,家屬代訴1日前因飲食不節(jié),導(dǎo)致嘔吐腹瀉,日行6~7次,即給予抗菌消炎,補液治療,并要求配合中藥治療??淘\見脘腹脹痛,痛則欲瀉,瀉后痛減,大便酸臭;伴不消化食物,噯氣酸餿,泛惡欲嘔,納呆,舌苔垢膩,脈滑有力。即給予焦米茶加雞內(nèi)金10 g,神曲10 g(均烤焦)一劑治療,服藥一劑后諸癥消失,食欲恢復(fù)。告知家屬近幾日以清淡飲食為主。10余年來,其子每遇腹瀉,家屬即用焦米茶治療,均告治愈,未用任何西藥。
小兒腹瀉為臨床常見病,由于小兒具有“雅陰雅陽”的生理特點和“易虛易實,易寒易熱”的病理特點,因此各種病因均可引起腹瀉?!毒霸廊珪ば篂a》說:“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蓋胃為水谷之海,而脾主運化,使脾健胃和,則水谷腐熟,而化氣化血,以行營衛(wèi),若飲食失節(jié),起居不時,以致脾胃受傷,則水反為濕,谷反為滯,精華之氣,不能輸化,乃致合污下降,而瀉利作矣?!睂π篂a的病因病理作了論述。筆者多年來用焦米茶治療小兒泄瀉,均獲良效,尤其對飲食不節(jié)引起的泄瀉,效果尤佳。焦米茶乃民間小驗方,簡便,易操作,療效也不錯。粳米:味甘,性平,無毒。具有益氣,止煩,止渴,止瀉痢的作用。溫中,和胃氣,長肌肉,健狀筋骨,益腸胃,通血脈,調(diào)和五臟。茶葉:苦,甘,微寒,無毒。具有利小便,去痰熱,止渴,有力,悅志的功效。破熱氣,除瘴氣,利大小腸。炒煎飲,治熱毒痢疾,噤口痢。紅糖:味甘,性寒,無毒。具有和中助脾緩肝氣的作用。亦用治噤口痢。諸藥合用就可具有健胃消食,止瀉的作用,炒焦具有收澀之功。此小驗方僅供同道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