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剛 天津市寶坻醫(yī)院放射科 301800
肺結核是少兒時期一種常見傳染病。本文隨機抽取我院2005-2011年經X線攝片診斷并經臨床證實的100例少年兒童肺結核,進行臨床X線表現特點分析總結、分類,旨在提高X線診斷符合率。
1.1 一般資料 100例少兒肺結核中,男70例,女30例;其中1~5歲38例,6~10歲37例,11~16歲25例。癥狀與體征:發(fā)熱70例,咳嗽55例,盜汗40例,疲乏無力17例,消瘦12例。
1.2 設備與方法 100例患者均使用GE X線機攝片取常規(guī)胸部平片,采用站立后前位或仰臥前后位,部分患者加攝左或右側位片。
2.1 X線表現與分型 100例患者中原發(fā)綜合征43例,占43%。X線表現為片狀或帶狀浸潤陰影28例,占65.12%;表現為雙極啞鈴陰影15例,占34.88%。而支氣管淋巴結結核57例,占57%,其中炎癥型43例,占75.44%,腫瘤型14例,占24.56%。X線表現為肺門后或縱隔旁片團狀,結節(jié)狀陰影。并伴有鈣化硬結灶存在,呈不規(guī)則、邊緣銳利的陰影,孤立或集結分布。100例中合并有肺不張、肺炎、胸膜炎7例,引起血行播散型肺結核6例。
2.2 病灶分布 在100例原發(fā)綜合征的大片狀浸潤型和支氣管淋巴結結核的炎癥型占的比率大,且右肺發(fā)生結核比例高于左肺,上野多于下野。支氣管淋巴結結核受侵也是右肺多于左肺,與文獻報道相似。
原發(fā)性肺結核好發(fā)于兒童,尤其是小兒由于其組織器官對結核桿菌比較敏感,多從空氣中吸入帶結核桿菌的塵?;蝻w沫而發(fā)病。原發(fā)綜合征由原發(fā)病灶、引流的淋巴管炎及淋巴結炎三部分構成。原發(fā)病灶肺泡局限性實變形成的結核性的肉芽腫,感染后2~6周病灶周圍肺泡有反應性滲出改變稱為病灶周圍炎,是機體初次接觸結核桿菌的變態(tài)反應,可涉及整個肺段或肺葉,很像肺炎,本文有5例。原發(fā)病灶于酪樣壞死較少見,不易形成空洞,本文100例中尚未發(fā)現。但原發(fā)病灶可產生血行播散,本文中有6例發(fā)展為粟粒型肺結核,伴胸膜改變4例。原發(fā)病灶好發(fā)于上葉前段,中葉或下葉上部,這是因為結核桿菌從氣道感染,因此病灶主要分布在肺通氣最大的部位[1,2]。原發(fā)灶愈合可完全吸收,但有32%原發(fā)灶留下不同程度纖維化或鈣化灶。
支氣管淋巴結結核是原發(fā)綜合征演變過程中的一種形式。原發(fā)病灶被吸收,而肺門區(qū)淋巴結內病變未吸收或仍在進展,為目前原發(fā)性肺結核的常見類型。機體免疫力高的患者常見淋巴結干酪樣壞死所構成的結核性肉芽腫,愈合過程中為淋巴結先縮小,然后纖維化、鈣化。在鈣化的淋巴結內仍有結核桿菌存在[3,4]。本組部分患兒淋巴結結核臨床治愈后又出現了復發(fā)。淋巴周圍伴變態(tài)反應性炎癥者為炎癥型。淋巴結周圍炎吸收后呈球形或半球形陰影,邊界清楚為腫瘤型。
兒童肺結核須與由一般細菌性感染或病毒引起融合成片或節(jié)段性肺炎鑒別。特別是支氣管肺炎,X線表現有時很相似,應結合臨床體征,結核菌素試驗,血常規(guī)檢查來判定。肺炎通過治療一般半個月病灶消散,無肺門淋巴結鈣化。支氣管淋巴結結核須與淋巴瘤鑒別,前者病變多為單側,化驗檢查白細胞一般正常,后者肺門淋巴結腫大常為雙側。白細胞化驗異常。支氣管淋巴結核、肺門和縱隔淋巴結結核性病變是原發(fā)綜合征的組成部分。其顯示和照片技術、投照體位相關:兒童多數腫大的淋巴結位置偏向內側,常受到縱隔、心臟、脊柱及胸骨的遮蓋而不易顯示[5],由于肺門正常結構復雜,兒童發(fā)育階段的特點,呼吸控制差,影響照片質量。特別是仰臥胸片造成縱隔增寬,而不能完全顯示肺門病變,加照側位片很重要。側位可顯示氣管分叉隆突下組淋巴結腫大,對肺門腫大的淋巴結及靠近肺門區(qū)的原發(fā)病灶也可顯示。必要時可做胸部CT掃描,有利于發(fā)現肺門及縱隔腫大的淋巴結或結核增殖灶。本文中的部分患者結合臨床加照了胸部側位片或做了CT掃描才能明確診斷。少兒肺結核的X線表現雖無過多的特異性,但密切反映了肺部的病理改變,通常體征與胸部X線表現可不一致,即胸部X線改變多,而體征少。部分患者臨床體征可不明顯或無異常,而X線征象異常,此時不能輕易放棄肺結核的診斷。
[1] 李果珍.臨床CT診斷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306.
[2] 王慶國,陸鵬社.58例小兒肺結核X線征象分析〔J〕.現代醫(yī)用影像學,2007,(4):167-169.
[3] 孔慶得.臨床X線診斷手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649.
[4] 聶懷蓮.小兒肺結核誤診16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9):2130-2131.
[5] 上海第一醫(yī)學院《X線診斷學》編寫組.X線診斷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