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俄國代議制機構嬗變的歷史考評*

2012-12-09 02:32趙紀梅
關鍵詞:國家杜馬杜馬蘇維埃

趙紀梅

[山東師范大學,濟南 250014]

俄國代議制機構嬗變的歷史考評*

趙紀梅

[山東師范大學,濟南 250014]

俄國;代議制;蘇維埃;國家杜馬;民主制度

自20世紀以來,俄國代議制機構經歷了從國家杜馬到蘇維埃,再從蘇維埃到國家杜馬的兩度更替。與舊國家杜馬和蘇維埃相比,重建的國家杜馬雖然具有一定的歷史進步性,但俄羅斯仍沒有因此而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制度。在代議制機構的嬗變過程中,影響變革的因素很多,其中,前代議機構地位和功能的衰微、領導者政治理念的不同和俄國特殊的國情特征是促使嬗變發(fā)生的主要原因。蘇維埃取代國家杜馬后又被國家杜馬所取代的歷史啟示我們,代議制機構的有效運作有賴于制度建設的加強、政治文化的培育,以及借鑒吸收人類政治文明成果基礎上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自20世紀初以來,俄國代議制機構經歷了從國家杜馬到蘇維埃再到國家杜馬的歷史演變。這一演變過程所體現的不僅僅是國家杜馬與蘇維埃之間的制度轉換,在更深層的意義上,它代表的是不同的民主理念在俄國政治現代化進程中的嬗變??疾爝@一嬗變的過程,探尋這一嬗變的機理,對于我們從中吸取教訓,推進政治文明建設的健康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一、俄國代議制機構嬗變的歷史軌跡

(一)國家杜馬——蘇維埃——國家杜馬

自伊凡四世建立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以來,俄國一直在強化專制統(tǒng)治。在這期間,雖然曾經設置過各種各樣的議會式機構,如全俄縉紳會議、國務會議等,但所有這些機構都只不過是從屬于沙皇的純粹咨詢性的擺設和工具。直到20世紀初,俄國才出現了具有現代議會特征的代表機關——國家杜馬。這是俄國君主專制與憲政訴求之間長期斗爭的結果。以1905年10月17日宣言為標志,擁有立法權的國家杜馬正式建立。到1917年二月革命前,俄國一共經歷了四屆杜馬。國家杜馬的設立是俄國由沙皇專制制度向民主制度過渡的里程碑,具有極大的進步意義。但受俄國專制和集權的歷史傳統(tǒng)以及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力量相對軟弱的現實條件的影響,它仍然保留了許多封建殘余,沒有起到真正的立憲作用。

國家杜馬誕生的同時,另外一種組織形式——蘇維埃也出現了。蘇維埃最早是1905年工人在組織罷工的過程中為協調行動而自發(fā)成立的。隨著革命的發(fā)展,這一組織不再只是一般意義上的罷工委員會,而是成為革命政權機關,甚至在某些方面發(fā)揮著類似政府的作用。在1917年的二月革命中,蘇維埃再次出現。此時的蘇維埃不僅在數量和規(guī)模上迅速擴大,而且權力也越來越大。二月革命后,由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主導的蘇維埃自愿交出權力,承認臨時政府的合法性,自己只對臨時政府起監(jiān)督作用。俄國出現了兩個政權并存的特殊局面。列寧認為:“這種‘交織’是不能長久保持下去的。一國之內決不能有兩個政權。其中必有一個要化為烏有?!保?](P41)他提出了“全部政權歸蘇維埃”,“不給臨時政府任何支持”的口號。之后,布爾什維克在蘇維埃中逐漸占據多數,蘇維埃成為布爾什維克主導下的奪權機關。10月25日,臨時政府被推翻,新政權建立。1918年1月,立憲會議解散。作為新政權之政治基礎的蘇維埃成為俄國唯一的國家權力機關。

從1917年到1991年,蘇維埃存在了74年。在這段時間里,它并沒有像最初設想的那樣發(fā)揮作用。尤其是斯大林當政之后,蘇維埃成為一個在形式上極為重要但實質上作用甚微的代議機關。在政權運作中,蘇維埃最基本的立法權被大大削弱,本應由蘇維埃審議的法律草案主要由黨中央機關和黨領導下的政府部門制定。憲法賦予蘇維埃組織政府和監(jiān)督政府的權力也被黨中央剝奪,它與其他機關一樣成為聽命于黨的“執(zhí)行機構”??傊?,蘇維埃完全蛻化為民主的象征物和黨的行為合法化的表決器。長此以往,就逐漸失去了人們的熱情、信賴和支持。在戈爾巴喬夫時期引進的西方民主制度的沖擊下,蘇維埃陷入極端被動的境地,最終被廢棄。前蘇聯解體后,俄羅斯成為繼承國。從1991年到1993年,俄羅斯的代議機構仍然沿用之前的名稱,即俄聯邦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構俄聯邦最高蘇維埃。但此時的蘇維埃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蘇維埃,只是俄羅斯議會制度下的代議機關。1993年,在立法權與行政權的爭斗中,葉利欽動用軍事力量占領了議會大廈,隨即宣布廢除俄羅斯的蘇維埃制度,建立新的聯邦會議。聯邦會議由國家杜馬(下院)和聯邦委員會 (上院)組成,行使國家的立法和監(jiān)督職能,是俄羅斯聯邦國家的代表和立法機關。俄國的代議制機構在70多年后重新恢復為國家杜馬。

(二)從舊國家杜馬到新國家杜馬:歷史回歸還是涅槃新生

國家杜馬的重新出現,使人們很自然地聯想到俄國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國家杜馬。新舊杜馬之間既有實質性的區(qū)別,也存在相似之處。相較于舊杜馬,新杜馬的設立具有一定的歷史進步性,它并不是對舊杜馬的簡單回歸。但這種進步性是有限的,并不意味著西方式的議會民主在俄國得到了完全的新生。

新國家杜馬與舊國家杜馬相比較,其不同之處體現在:第一,新國家杜馬是當代世界性民主潮流的產物。20世紀初,推動杜馬設立的自由主義思潮雖然在俄國政治生活中占據一席之地,但與占支配地位的專制主義和皇權主義相比,仍然處于附屬地位。而到70年代中期,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世界政治領域興起了一股聲勢浩大的民主化浪潮。受這一潮流的影響,新自由主義思潮在俄國逐漸泛起,并在戈爾巴喬夫執(zhí)政的后期成為俄國社會的主流思想。國家杜馬的重新設立就是這一政治思潮的產物。新舊國家杜馬建立時的社會背景的不同對它們未來的發(fā)展命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第二,新國家杜馬設立后,代議制度的基本框架在俄國得以確立。1906年頒布的《國家根本法》雖然明確了國務會議、國家杜馬和沙皇三者間的權限,但在權力的具體運作中并沒有實現真正的分權。國家杜馬既不是人民代表機構,也不是西方式的議會,只是形式上的立法機構,沙皇仍然保留最高專制權。俄國政治制度在根本上仍然是君主專制制度。1993年,隨著俄羅斯新憲法和一系列相關法律的出臺,以國家杜馬為核心的議會民主制的政治框架基本成形。盡管總統(tǒng)的權力遠遠大于杜馬,但國家杜馬作為最高立法機構的職能已在實質上得到發(fā)揮,運作程序也逐漸步入正軌??偨y(tǒng)有解散杜馬的權力,但解散條件被嚴格限制。事實上,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盡管杜馬中的反對派與總統(tǒng)經常對立,卻從未被解散過。第三,新國家杜馬的地位和職能也有了實質性的變化。沙俄晚期的國家杜馬不僅權力微弱,而且在政權結構中處于被動地位,如國家的立法主動權控制在沙皇政府手里,杜馬只有被動的否決權;任免官員的權力完全屬于沙皇等。新國家杜馬的權限雖然依舊弱于總統(tǒng),但地位和職能有了變化。它掌握了立法主動權,總統(tǒng)只有被動的否決權;擁有部分官員的任免權和批準權;有權提出罷免乃至彈劾總統(tǒng)的指控,盡管條件苛刻,程序繁瑣。新舊杜馬之間的這些差異性實際上體現了新杜馬相較于舊杜馬的進步性,表明新杜馬并不是對舊杜馬的簡單回歸。

新舊國家杜馬之間存在差異性的同時,擁有更多的相似性。第一,二者存在的社會環(huán)境相似。在經濟方面,20世紀末期與初期相比較,俄國都存在政府過度干預導致市場經濟發(fā)育不足的現象。市場經濟不成熟阻礙著市場主體的自由、平等、權利和契約意識的產生,從而制約著政治民主的發(fā)展。在政治方面,俄國自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以來就形成了“強國家—弱社會”的模式。這種模式直接導致民意代表機關的蠃弱和民眾對代表機關的漠視。雖然蘇聯解體后,市民社會開始浮現并與國家相分離,但在“強國理念”成為執(zhí)政方針后,國家重新成為控制社會生活的全部力量。在文化方面,崇尚強權專制是俄國由來已久的文化傳統(tǒng)。在俄羅斯人看來,只有國家的強大才有一切,而只有集中于中央而強悍的權力,才能有國家的強大和繁榮。在歷史上,沙皇被當作救世主,而在今天國家領導人則被看作是俄羅斯的“拯救者”。第二,二者具有的權限相似。與西方議會相比,國家杜馬的權力十分有限。法律規(guī)定舊國家杜馬擁有立法權、行政監(jiān)督權和財政預算權,但同時又規(guī)定任何法律不經皇帝的批準不能生效,按皇上圣旨編入草案的收支計劃項目不得取消或更改??梢姡瑖叶篷R的建立并沒有改變沙皇專制的實質。重新設立的國家杜馬的權力依然十分有限。按照憲法規(guī)定,新國家杜馬擁有立法權、監(jiān)督權、彈劾罷免權,以及對總統(tǒng)提出的政府總理人選的批準權和對政府的不信任案權等權力。但杜馬通過的法律,要經過聯邦委員會的審議,總統(tǒng)有權加以否決;杜馬若三次拒絕通過總統(tǒng)提名的總理,或兩次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議案,總統(tǒng)有權解散國家杜馬;杜馬彈劾總統(tǒng)的程序既復雜又艱難,彈劾幾乎不可能。第三,二者發(fā)揮的作用相似。議會是公民通過選舉自己的代表行使國家權力的重要形式。它通過立法權反映各種利益,調節(jié)各種矛盾沖突;通過質詢權監(jiān)督行政機關的行為,遏制行政權力的無限膨脹,從而維護分權與制衡的憲政體制。然而,由于權力有限,新舊國家杜馬所發(fā)揮的作用都不突出。沙俄時期的第一、二屆國家杜馬的成立安撫了資產階級自由主義者,吸引了廣大農民及其他階層民眾,但很快由于革命性主張觸及了沙皇的根本利益而被解散。隨后的第三、四屆國家杜馬雖然通過了許多有益法案,但完全受制于沙皇政府,成為沙皇專制制度的一部分。新時期的國家杜馬沒有反映各階層的利益,而是成為各種政治勢力爭權奪利的舞臺。杜馬本身不僅無法制衡總統(tǒng)的權力,而且?guī)缀跛械幕顒佣际苤朴诳偨y(tǒng)。這種局面導致俄羅斯的“三權分立”逐漸化為“三權合一”,總統(tǒng)大權在握,而杜馬成為總統(tǒng)的附庸。新舊國家杜馬之間的這些相似之處意味著議會民主制的重建并沒有使俄羅斯走上真正的民主發(fā)展道路。

(三)從蘇維埃到國家杜馬:是不是民主的進步

前蘇聯的解體不僅意味著社會主義在前蘇聯的失落,而且意味著蘇維埃制度的重挫。重建的國家杜馬在某些具體的制度規(guī)程上優(yōu)于蘇維埃,但其所體現的理念和精神并沒有超越蘇維埃。俄羅斯在形式上具備了憲政民主的雛形,但仍然沒有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制度。

國家杜馬建立后,在若干制度規(guī)則的設置上要比蘇維埃規(guī)范、健全得多。前蘇聯時期的蘇維埃不允許有反對派的存在,今天的國家杜馬不僅有反對黨,而且從未采用剝奪權利的手段來排斥反對派;蘇維埃直至1936年才實現城鄉(xiāng)之間在投票權上的完全平等,但資產階級仍被剝奪選舉權,而國家杜馬則實行全民平等一人一票的普選制;蘇維埃實行兼職代表制,影響了蘇維埃的有效運作,而國家杜馬實行專職代表制,有益于杜馬議事職能的發(fā)揮。國家杜馬與蘇維埃的這些不同體現了國家杜馬在機制和功能設置上優(yōu)于蘇維埃的一面,但在更深的層面上,蘇維埃所體現的先進理念和精神是具有西方議會性質的國家杜馬完全不能企及的。西方資產階級最初是打著“人民主權”的旗號利用議會爭取自身權利的。但實質上當時議會所代表的并非全體勞動人民的利益,而只有資產階級的利益。如今的國家杜馬實際代表的也不是全體民眾的利益。與此不同,蘇維埃本身就是勞動群眾的創(chuàng)造。它的存在激發(fā)了無產階級主體意識的覺醒,表達了人民群眾完全有權利、有能力管理自己國家的精神。在人類歷史上,從來都是處于被壓迫地位的勞動階級第一次成為國家的主人。蘇維埃所顯示的這種主權在民的理念和精神是西方議會制度不能企及的。由于蘇維埃出現的時間相對較短,不像西方議會那樣經過了長時間的演化,因而在機制、功能和操作上表現得極不完備和極不成熟,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蘇維埃的歷史地位和深刻意義。

從民主政治發(fā)展的現實來看,當前俄羅斯的議會民主正步入正軌,多黨體制得到鞏固,三權分立的憲政制度模式基本得以確立。政治規(guī)則的穩(wěn)定性使得俄羅斯政治發(fā)展的總體趨勢具有可預測性。這一切對于俄羅斯而言都是本質性的變化和不小的進步。但俄羅斯實行西方式的民主是在市場經濟沒有充分發(fā)育、政治生活沒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倉促進行的。盡管建立了議會式的代表機構,實行了直接的總統(tǒng)選舉,有了合法的反對派,但是至今仍然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西方式民主制度。首先,缺乏真正的權力制衡機制。國家杜馬名義上有監(jiān)督總統(tǒng)的權限,但實際上只是一個清談館和名利場,并不具備實質上的監(jiān)督權。杜馬作用的缺失導致了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權之間的嚴重失衡,總統(tǒng)權力超越于社會各種政治力量之上。其次,缺乏完善的政黨制度。目前俄羅斯雖然有許多黨派,但沒有一個能夠在改革中起決定作用的真正意義上的執(zhí)政黨。得到總統(tǒng)大力支持的杜馬第一大黨“統(tǒng)一俄羅斯”黨也不是這樣的力量。它缺乏群眾基礎,難以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其多數黨的地位是通過在杜馬中的政治運作形成的,而不是在選舉中獲得的。再次,缺乏真正的民主選舉。盡管俄羅斯實行了杜馬選舉和總統(tǒng)選舉,但在權勢的操控下,選舉失去了民主性和真實性。選舉結果要么弄虛作假,要么沒有任何懸念。最后,缺乏民主政治文化。俄羅斯深受專制主義傳統(tǒng)的影響,缺乏分享權力的文化信仰。人民期待的是能夠帶領俄羅斯重塑大國形象的強權領袖,而不是權力制衡和民主法治。總之,俄羅斯曾經為了擺脫蘇共中央的集權統(tǒng)治廢除了蘇維埃制度,而現在卻又面臨著新的總統(tǒng)集權。

二、俄國代議制機構嬗變的內在原因

從資本主義性質的國家杜馬到社會主義性質的蘇維埃,最終又恢復為國家杜馬,俄國代議制機構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里發(fā)生了兩次根本性的變革。本文認為,促使這些變革發(fā)生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前代議機構地位和功能的衰微

作為國家政治制度的核心,代議機構的運作狀態(tài)是衡量國家民主發(fā)展程度的主要標志。20世紀初期的國家杜馬和后期的蘇維埃運轉失靈,不能滿足當時政治發(fā)展的需求,因而不可避免地被新的代議機構取代。

20世紀初,沙皇設立國家杜馬的真實意圖并不是為了實行憲政改革,而是為了緩解因人民革命而引發(fā)的政權危機。因此,國家杜馬的地位和功能十分微弱。一旦杜馬的活動觸及到了沙皇的根本利益,就會遭到沙皇的壓制,甚至解散。1917年二月革命爆發(fā)時,國家杜馬本與此沒有直接關系,但沙皇的第一反應就是解散杜馬。杜馬解散后成立的國家杜馬臨時委員會革命性并不強。委員中除了社會革命黨人克倫斯基和孟什維克社會民主黨人齊赫澤之外,其余的都是反對革命者。他們并不愿以革命的名義奪取政權,而是試圖用和平方式維持秩序。雖然革命事態(tài)迫使國家杜馬擔負起了領導起義的任務,但真正握有實權的是與臨時委員會同日成立的另外一個權力機構——工兵代表蘇維埃。蘇維埃一成立就建立了糧食委員會,有權沒收一切官方和公共儲備的面粉,負責安排衛(wèi)戍部隊和首都居民的食品供應;中止了舊政權對國家財政資金的支配,并對這些資金實行監(jiān)督;發(fā)布了給彼得格勒軍區(qū)衛(wèi)戍部隊的命令,明確規(guī)定部隊必須服從蘇維埃,而對于國家杜馬軍事委員會的命令,只有在它同蘇維埃的決定不矛盾的情況下才能執(zhí)行。不難看出,蘇維埃已經成為真正的人民代表機關,掌握著實際的權力;而國家杜馬臨時委員會只擁有名義上的地位和權力。這種狀態(tài)一直持續(xù)于整個臨時政府執(zhí)政時期。當時,杜馬臨時委員會雖然是政府權力機關,掌握了最高權力,但卻缺乏行使權力的力量。真正的武裝力量控制在蘇維埃手中。臨時政府第一任主席李沃夫曾說:“臨時政府有權無力,而工人代表蘇維埃卻有力無權?!保?](P179)在 “有權無力”的國家杜馬和 “有力無權”的蘇維埃的斗爭中,誰勝誰負是意料中的事情。可見,國家杜馬的孱弱無力是它被取代的重要因素。

新制度建立后,蘇維埃也遭遇了與國家杜馬同樣的命運。按照列寧的設想,蘇維埃應該是國家權力的核心,不僅擁有立法權,而且擁有執(zhí)法權和監(jiān)督權;黨應該在蘇維埃內活動,通過綱領和組織領導蘇維埃。但在現實中,蘇維埃逐漸偏離了軌道。國家權力日益集中于黨中央,蘇維埃則從最高權力中樞變成了黨的附屬物。列寧晚年曾設想把國家政權歸還蘇維埃,加強蘇維埃的監(jiān)督和制衡功能,但卻沒有來得及付諸實施。斯大林確立了最高蘇維埃制,規(guī)定最高蘇維埃是擁有全權的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和立法機關;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都由它產生并對它負責。蘇維埃制度在形式上臻于完美。但是,這些規(guī)定都止于理論,流于形式,沒有在制度設置和實際操作中體現出來。蘇維埃最終被虛置化。黨代替蘇維埃成了事實上的最高權力機關,而蘇維埃的立法權則被大大削弱,制衡機制全面弱化。之后的蘇聯領導人只是在斯大林業(yè)已確立的蘇維埃制度基本框架之上對其進行了修補和完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蘇維埃的境況。戈爾巴喬夫改革的本意在于重新發(fā)揮蘇維埃的作用和功能,但事與愿違,改革逐漸偏離了方向。蘇維埃不僅沒有被激活,反而被一步步地擠出了俄國的政治舞臺。由此可見,蘇維埃長期處于無權地位,功能日益退縮,是其最終被廢棄的重要原因。

(二)領導者政治理念的不同

國家政治生活中發(fā)生的重大變革,不僅與經濟結構、階級結構和社會結構有關,而且與國家領導者在政治生活中發(fā)揮的引領作用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影響俄國代議制機構嬗變的諸因素中,擁有不同政治理念的國家領導者是一個關鍵性的要素。甚至可以說,它是俄國代議制機構嬗變的直接推動力量。

20世紀初,俄國新興資產階級把西方式的資本主義道路作為孜孜以求的目標。當時以設立國家杜馬為主要內容的立憲運動在很大程度上是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思想的勝利。與此不同,走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道路是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人的共同理想。列寧認為,即使是最民主的資產階級共和國在本質上也是資產階級鎮(zhèn)壓勞動人民的工具,所謂的普選和議會都不過是一種外在形式,絲毫不能改變階級統(tǒng)治的實質。他仔細考察了資產階級民主的結構,認為在許多細節(jié)方面,如居住年限、性別、代表機構的辦事手續(xù)、行使集會權的實際障礙等等,都存在對民主的重重限制。這些限制看似微小,但加在一起,就把窮人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1](P189~190)列寧理想中的民主制度是巴黎公社式的民主。在這樣的民主制度里,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國家官員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隨時可以撤換,只領取相當于工人的工資;立法權和行政權統(tǒng)一于實干的而不是議會式的機構;人民群眾直接參與國家管理,實行廣泛的社會自治。蘇維埃的出現使列寧找到了實現這一新型民主制度的載體。他認為“由人民完全獨立地創(chuàng)造出來的蘇維埃,是一種任何一個國家的民主制都無法與之相比的民主制形式”。[3](P242)當時,孟什維克、社會革命黨等都只把蘇維埃當作革命的自治機關,認為國家政權機關應該是議會或立憲會議。但列寧堅定地認為“工人代表蘇維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1](P15)在列寧的正確領導和科學決策下,布爾什維克奪取了政權,蘇維埃成為新政權的組織基礎。應該說,列寧對社會主義的追求和對蘇維埃的認定是蘇維埃能夠取代議會成為俄國代議制機關的直接因素。

戈爾巴喬夫執(zhí)政時期,在批判和否定斯大林社會主義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理論,認為斯大林時期的社會主義嚴重變形,成為一種毫無人性的制度,而“我們要的是這樣一種社會主義,它清除了以前各個時期的積垢和曲解,然而卻繼承了產生于我們學說奠基人的創(chuàng)造思想、靠人民的勞動和努力而實現、反映人民的希望和宿愿的一切優(yōu)秀的東西。”[4](P96)戈爾巴喬夫的社會主義理念呈現出過分道德化和倫理化的傾向,這種色彩使得斯大林時期形成的政治經濟體制遭到了徹底的否定和批判。他認為,對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不應該采取完善的方式,而必須進行根本的改革。這一改革“應立足于另一些意識形態(tài)觀點,其基礎就是社會民主思想”。[5](P38)起初,戈爾巴喬夫主要是從民主與社會主義的關系入手,用列寧的蘇維埃民主理論指導民主化改革。改革的主要意圖在于恢復蘇維埃在國家政權機構中的全權地位。但隨著以“全人類價值”為核心的“新思維”成為指導蘇聯改革的普遍準則,戈爾巴喬夫的政治理念逐漸轉向了西方民主觀。他不僅認為民主和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而且極度贊賞議會民主制在西方國家政治生活中的良好成效。在這些觀念指導下,他大幅度引進西方政治準則,把蘇維埃變成人民代表大會下常設的國家權力機關,試圖把議會制和蘇維埃制結合起來;改革選舉制度,實行所謂的“自由選舉”;又引進多黨制和總統(tǒng)制,逐漸實現了由蘇維埃制向議會制再向總統(tǒng)制的過渡。前蘇聯解體后執(zhí)掌俄羅斯的葉利欽,本來就是自由主義政治勢力的代表,主張全面學習和照搬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文明,移植自由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模式,走徹底的西方資本主義道路。因此,具有西方議會性質的國家杜馬在其當政期間得以恢復是理所當然之事。

(三)俄國特殊的國情特征

不管是社會主義理念主導下的蘇維埃,還是資本主義理念主導下的國家杜馬,都沒有掌握真正的權力,無法發(fā)揮正常的作用。這與俄羅斯特殊的發(fā)展歷史、民族傳統(tǒng)、價值取向等國情特征有著莫大的關系。長期以來,俄羅斯國家是以擁有遼闊疆域和眾多民族的龐大帝國的形式存在的。帝國的特質決定了俄國只能走一條以集權為特征的社會發(fā)展道路。因為只有依靠高度集權的政治制度才能整合各種社會力量,只有對社會的全部人力和物力實行全面控制才能有效掌握資源,只有長期保持強大的軍事力量才能維持帝國的存在和擴張。這些因素嚴重阻礙了俄國的發(fā)展,使得俄國的經濟水平長期落后于歐洲國家。落后的經濟和高度集權的帝國環(huán)境不僅難以催生出自己的民主理論,也缺乏適宜民主思想生長的土壤和環(huán)境。即便是從他國引入先進的民主理論,也會在移植過程中變形走樣。俄國代議制機構嬗變的根源即在于此。

蘇維埃最初源于俄國工人階級自發(fā)的本能創(chuàng)造。但當它成為俄國的代議制機關時,就已經不再是原發(fā)形態(tài)上的蘇維埃了,而是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人按照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未來社會政體的設想和巴黎公社的經驗構建起來的新型民主制度。因此,嚴格意義上說,蘇維埃民主并不是俄國本土生長的理論,而是產生于西方的馬克思主義與俄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社會主義政體的設想是基于未來的理想社會而不是現實中的國家。在未來社會,生產力高度發(fā)達,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對立消失,人人都能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現實社會與此相比還有著相當大的差距。列寧曾說,偉大的社會主義者在預見共產主義高級階段到來時“所設想的前提,既不是現在的勞動生產率,也不是現在的庸人”。[1](P198)然而,落后制度與先進資本主義之間的激烈矛盾和戰(zhàn)爭的特殊環(huán)境最終促發(fā)了俄國革命,催生了蘇維埃新政權。蘇維埃制度設立時,俄國仍然是一個小生產占主導地位的極端落后的國家??梢韵胂?,在這樣一個經濟落后、專制色彩濃厚、人民文化水平低下的國家里,依照馬克思恩格斯的設想建立起來的蘇維埃是無法按照既定規(guī)則正常運轉的。在實踐中,它不可避免地會脫離軌道,發(fā)生嬗變。

杜馬在俄國歷史上自古就有,但真正具有現代議會性質的國家杜馬卻不是產自俄國的土壤,而是移植于西方的民主理論。西方國家的議會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逐漸成長起來的。發(fā)達的市場經濟、成熟的市民社會和壯大的資產階級為議會民主制的發(fā)展提供了必需的基礎條件。但是,無論是20世紀初期還是20世紀末期的俄國社會都不具備這樣的條件。20世紀初期的俄國是一個沙皇專制的國家。資本主義雖然出現,但發(fā)展緩慢,力量弱小。沙皇設立國家杜馬的目的只不過是要“力求盡速制止嚴重危及國祚之動蕩”,[6](P1)而不是真心實意想要進行憲政改革。如此的設立初衷和生存環(huán)境,決定了國家杜馬很難成為西方意義上的議會。前蘇聯時期俄國的國情特征并沒有發(fā)生根本的改變。它實行全面的計劃經濟和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國家對經濟與社會的控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帝國意識和大國情結仍然是俄羅斯民族最根深蒂固的政治文化心理。在這樣的政治環(huán)境下重新恢復的國家杜馬,由于缺乏適宜的民主土壤而無法像西方議會那樣真正發(fā)揮自己的作用??梢姡韲厥獾臍v史傳統(tǒng)和政治經濟條件決定了俄羅斯民主建設的曲折性和長期性。

三、俄國代議制機構嬗變的歷史教訓

在俄國政治現代化的進程中,代議制機構的兩次更替有著深刻的歷史寓意。尤其是代表廣大人民利益的蘇維埃在歷經70余年風雨后被國家杜馬所代替,其中隱含的經驗教訓更加值得人們深思。

(一)加強制度建設,確保代議制機構功能的正常發(fā)揮。

任何一種權力機制,不管在理論上設想的多么完美,只要在實踐中被束之高閣,就是毫無用處的。前蘇聯時期的蘇維埃體制在理論和形式上都趨于精致和完善,但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制度設置,一直處于無權狀態(tài)。可見,加強制度建設是確保代議制機構有效運作的關鍵。首先,要構建科學的黨政關系體制。在蘇維埃政權體系中,包括蘇維埃在內的整個新制度都是黨通過武裝斗爭奪取政權后創(chuàng)建的,因此政黨與代議機構之間的關系比較特殊,也比較模糊。在理論上,蘇維埃高于黨,是擁有立法權、執(zhí)法權和監(jiān)督權的全權機構。在實踐中,黨卻高于蘇維埃,是事實上的權力中樞。這種狀況導致蘇維埃長期無所作為。要改變這種狀態(tài),就要從制度上規(guī)范黨政關系,包括規(guī)范黨政之間總的領導方式、程序和手段,規(guī)范黨與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之間的具體關系,規(guī)范黨在政府過程中的運作模式,等等??茖W規(guī)范黨政關系是代議制機構能夠正常發(fā)揮作用的前提。其次,要加強代議機構內部制度的建設。在前蘇聯時期,蘇維埃自身系統(tǒng)從形式上看起來比較完備,從代表的選舉和罷免、會議的舉行到各種常設委員會的工作,都有精致化的設計,但這些設計都流于形式,最終招致人民群眾的冷淡和反感。要使代議機關真正成為代表人民意志的權力機關,取決于代議機構內部制度形式的進一步完善,尤其是代議制的程序構建。程序是保障民主實質的關鍵。如果沒有明確而具體的正當程序,再好的制度也只是一紙空文,無法運作。因此,構建公正有效而具體的程序是代議機構自身建設的重點。再次,要加強權力制衡制度的建設。在前蘇聯歷史上,權力制衡機制始終沒能有效建立起來,這是造成權力高度集中于黨、立法機關處于依附狀態(tài)、司法機關無法獨立的重要原因,也是蘇維埃制度失敗留下的重要教訓。權力制衡機制不是單一的措施,而是一整套互相配合、互相協調的制度體系。其中,建立起立法機構的權威至關重要。只有立法機構擁有真正的權力才能行使對行政權的監(jiān)督和制約功能,才能建立起一個成熟的法治社會。

(二)培育相應的政治文化,創(chuàng)造代議制有效運作的基礎條件。

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的更替必然受到社會經濟文化程度與社會意識等因素的制約。20世紀以來,俄國政治制度的變革是由革命、政變或武力征服等引起的強制性的制度變遷,變革后形成的新制度大都移植于外國的政治思想或制度實踐。在強制性制度變遷和移植的過程中,政治制度在形式上會發(fā)生明顯的變動,但文化層面上衍生的包括習俗、傳統(tǒng)、行為準則與價值觀念等精神品質卻難以改變。俄羅斯傳統(tǒng)政治文化的最大特點是專制主義色彩濃厚,與之相對應的是“臣民文化”,崇尚權威和被動接受專制政治成為人們的思維習慣。這種政治文化對俄羅斯的政治民主化進程構成了巨大挑戰(zhàn)。它造成了先進政治制度與傳統(tǒng)思想觀念與思維方式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成為蘇維埃制度最終失敗和議會制度在俄國走樣變形的重要原因?!俺钦挝幕軌蛑我粋€民主的系統(tǒng),不然,這個系統(tǒng)成功的機會是很渺茫的。”[7](P586)因此,要使良好民主制度的功效真正在俄羅斯實現,必須培育和構建民主的政治文化。為此,要大力發(fā)展市場經濟,培養(yǎng)公民的主體意識、參與意識、權利意識、平等意識和法治意識;全面提高社會經濟文化程度和社會意識,特別是廣大人民的知識水平、政治覺悟、價值觀念與民主行為能力,具體要培養(yǎng)公民的政治參與熱情,樹立服從合法權威、遵守法律的意識,以及培養(yǎng)尊重和容忍不同意見的精神;在傳統(tǒng)政治文化的影響下,由政治精英主導俄羅斯的狀況沒有發(fā)生根本改變,民主政治文化的構建還要依靠政治精英的支持。

(三)借鑒和汲取人類政治文明的積極成果,推進代議制改革和創(chuàng)新。

制度一旦確立后就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的特征,甚而漸趨凝固性,然后會逐漸喪失生命力。只有不斷有意識地進行改革更新,才能維持自身的生機和活力,適應發(fā)展的社會和人的需要。在制度改革和創(chuàng)新過程中,要順應人類文明進步的潮流和趨勢,以包容和開放的態(tài)度對待人類文明的積極成果,并大膽吸收和借鑒。代議制度也不例外。蘇維埃制度建立后,對資產階級議會制度采取了盲目排斥的態(tài)度,留下了深刻的教訓。事實上,議會制度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它是資產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具有階級色彩;另一方面,作為一種權力運作機制,它又是人類社會長期進化的結果,是人類政治智慧和經驗的結晶,屬于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因此,蘇維埃與議會制度之間的關系應該是批判與借鑒并存的雙重關系。從意識形態(tài)的意義上說,雙方代表著不同階級的利益,蘇維埃制度是資產階級制度的批判者和否定者;而從人類文明成果的意義上說,由于俄國缺乏民主傳統(tǒng),蘇維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又是議會制度的借鑒者。實踐證明,蘇維埃制度沒有處理好它與議會制度之間的關系,過于注重意識形態(tài)的批判,忽視了繼承與借鑒。從斯大林到勃列日涅夫的相當長時期內,蘇聯一方面對西方民主采取了全盤否定的態(tài)度,另一方面無限夸大民主建設的成就,把處于起步階段的民主視為最高的民主、徹底的民主,堵塞了對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的汲取和借鑒之路。后來的戈爾巴喬夫則從一個極端轉到了另一個極端,喪失了對蘇維埃的信心,試圖把西方民主照搬到蘇聯,結果造成了蘇維埃政權的瓦解。積極借鑒和汲取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絕不能簡單照搬別國的政治制度模式,這是蘇維埃制度的失敗給我們留下的深刻教訓。

[1]列寧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蘇]阿·阿夫托爾漢諾夫.蘇共野史:上卷[M].晨曦,李蔭寰,關益譯.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

[3]列寧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堯凌珊編.蘇共第十九次全國代表會議文件和評論[C].北京:新華出版社,1988.

[5]李興耕等編.前車之鑒:俄羅斯關于蘇聯劇變問題的各種觀點綜述[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6][俄]謝·尤·維特.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續(xù)集[M].北京:新華出版社,1985.

[7][美]阿爾蒙德,維巴.公民文化——五國的政治態(tài)度和民主[M].馬殿君,等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D52

A

1671-7511(2012)01-0078-08

2011-01-06

趙紀梅,女,山東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濰坊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講師。

* 本文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創(chuàng)新價值研究”(09YJA710047)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袁亞軍

猜你喜歡
國家杜馬杜馬蘇維埃
就這樣吧
一只貓登記參加俄國家杜馬選舉
川陜蘇維埃銅幣偽品現狀分析
論列寧的社會主義國家治理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候選人之規(guī)定
戈爾巴喬夫民主化改革失敗原因之我見
沙俄第一屆國家杜馬解散原因解析
弄巧成拙
龙江县| 冕宁县| 成安县| 汽车| 阿克| 达孜县| 芜湖市| 贺兰县| 汉川市| 大兴区| 驻马店市| 万全县| 济源市| 香格里拉县| 偃师市| 阿拉善盟| 尉氏县| 沐川县| 凯里市| 通江县| 贵阳市| 额敏县| 津南区| 华坪县| 东源县| 湖南省| 桦南县| 赤城县| 合江县| 辽阳市| 新源县| 安阳县| 时尚| 泌阳县| 隆德县| 海安县| 石屏县| 富蕴县| 洛隆县| 甘谷县| 高碑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