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條哥”劉洪安,今年32歲,在河北省保定市賣早點。小時候家里窮,唯一的夢想就是能夠走出大山。2008年,因為長期租住在陰暗潮濕的宿舍里,他患上了強直性脊柱炎,每日遭受病痛的折磨,生活舉步維艱。
2010年病好些后,他和愛人開始經(jīng)營早餐生意,賣油條和豆腐腦,剛開始炸油條的時候他也曾經(jīng)重復(fù)用油,雖然知道隔夜重炸的油不好,但不知道危害到底有多大。2010年春節(jié),他從中央電視臺10頻道的《健康之路》看到專家講反復(fù)用油的害處和怎樣健康安全用油,他如獲至寶,炸東西剩下的油把最上面一層清的油瓢出來,利用余溫炸成花椒油、辣椒油,黑油底扔掉,既不浪費還安全。春節(jié)后,他開始每天炸油條用新油,并在招牌上打出了“關(guān)注健康、做良心早點,安全用油、杜絕復(fù)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牌子。
剛開始這樣做,他心里有些忐忑,擔(dān)心成本增加會虧本,他每天倒掉三四斤油,每月?lián)p失四五百塊錢,但是他堅持誠信經(jīng)營,明碼標價,別人賣4塊錢一斤,他賣5塊錢一斤,沒想到的是雖然成本增加了,價格上漲了,來吃早餐的人卻越來越多,多的時候有三四十人同時排隊,有大爺騎兩三公里自行車排隊等一個多小時買油條,有大媽帶著孫子每天都來買,有外國朋友吃完了還買兩袋打包帶走,還有好多人通過口口相傳,慕名來買油條。
【素材積累與運用】
這些誰都可以做,就看他愿不愿意做,“油條哥”現(xiàn)在做的只是一件普通、正常的小事,那就是用良心經(jīng)營,他認為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不能做對不起別人的事,只要你講良心、講誠信,顧客就能看得到,付出就能有回報,這就是他的從業(yè)準則。
夸一個“油條哥”之所以成為良心哥,不是說他把油條給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了什么“高精尖”,而是說他不用這種過夜復(fù)炸的方式去炸油條,這是本,是底線。過去有很多人不斷突破底線,現(xiàn)在我們就要重新建立底線。通過宣傳樹立楷模,可以讓很多人不去想做壞事,但是僅有不想是不夠的,如何制定規(guī)則和嚴格執(zhí)行,讓人不敢和不能做壞事,才是食品安全最重要的保障。
市場經(jīng)濟下,小到個體戶大到著名的企業(yè)要想獲得顧客的認可和青睞,既要有做“百年老店”的雄心,也要有從“一勺油”做起的耐心。
【適用話題】良心 誠信 食品安全 付出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