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斌
寧浩新作《黃金大劫案》(以下簡稱《黃金》)作為一部“喜劇、動作、冒險、劇情片”,講述的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偽滿洲國時期的東北,一個出身貧寒的小混混,無意中卷進一樁地下黨策劃的反日行動——劫取八噸黃金以阻止日本侵略者的軍火購買計劃,在一系列的機緣巧合之下,最終成為抗日英雄的故事。但是,影片在取得過億票房的同時,卻得到了觀眾毀譽不一的評價。不少觀眾批評《黃金》在故事層面達不到《瘋狂的石頭》和《瘋狂的賽車》的水準。筆者認為,《黃金》作為一次轉(zhuǎn)型之作,一方面仍然堅持了類型片的商業(yè)制作路線,以求在市場上有所斬獲,另一方面又力圖在主題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和突破,從而造成了一種商業(yè)外衣與主題內(nèi)涵奇特雜糅的景觀。這種雜糅的不成功正是造成本片受到質(zhì)疑的主要原因。
從《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開始,寧浩確立了明確的類型片制作路線,而曲折復雜的故事情節(jié)、多線敘事的精巧結(jié)構(gòu)、另類的黑色幽默風格等等,構(gòu)成了“寧氏風格”的幾大鮮明標簽。筆者認為,《黃金》依然堅持了商業(yè)片類型敘事的制作模式,這正是它在飽受質(zhì)疑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取得較高票房的重要原因。
首先,在故事層面,《黃金》努力講述了一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的傳奇冒險故事。作為新生代導演中最會講故事的人,寧浩帶領(lǐng)他的編劇團隊在《黃金》中依舊展現(xiàn)了較好的講故事能力。這個花了3年時間打磨的劇本,雖然存在一定瑕疵,但與大部分國內(nèi)電影相比仍算做得比較到位。影片監(jiān)制張一白說:“《黃金大劫案》是‘瘋狂’的升級,它延續(xù)了寧浩電影一貫的喜劇風格,情節(jié)強,節(jié)奏快,夠high,會讓觀眾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與瘋狂系列不同,《黃金》放棄了多線敘事的復雜結(jié)構(gòu),轉(zhuǎn)而采用單線敘事的方式鋪陳情節(jié),但依然保持了曲折的情節(jié)和緊張的節(jié)奏。影片出場人物眾多:混世小太歲、金鏢十三郎、滿洲第一影后、代庖神父、富家千金、日本侵略軍、偽軍局長、外國公使、神秘劇組、軍火土匪、黑心包租婆等各方勢力競相粉墨登場,對黃金虎視眈眈,演繹了一場革命歲月的熱血傳奇??傮w而言,《黃金》的故事幾乎混雜了一部商業(yè)電影應(yīng)有的所有元素: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背景,一個荒誕不經(jīng)但又可親可愛的主角,一段匪夷所思的奇遇和冒險經(jīng)歷,一個邂逅的美人和一段風花雪月的愛情。
其次,“寧氏幽默”的喜劇風格,笑點較多。在被問到哪種電影風格在中國更有市場時,寧浩曾明確表示:“我覺得我們的第一大市場肯定是喜劇”。明確意識到喜劇是商業(yè)電影的主流形態(tài)的寧浩,在《黃金》中又一次延續(xù)了自己招牌式的搞笑風格,展現(xiàn)了自己的喜劇才能。雖然與《瘋狂的石頭》相比存在一定瑕疵,但影片中各種有趣、喜感十足的人物,層出不窮的惡搞小段子,詼諧搞笑的東北方言臺詞等等,還是使得笑點不斷。在人物方面,小孩面前裝大爺、偽軍面前裝孫子的小東北,甩飛鏢卻總打不到人的金鏢十三郎,被打劫時就狂念《圣經(jīng)》的神父等,都具有喜劇效果;在臺詞方面,例如“起初是神創(chuàng)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欠磚拍啊你”、“你愛我嗎?……你怎么能在大街上問這個呢?太下流了!”等,都令人捧腹;在橋段方面,小東北為逃避日軍追捕而偽裝成“人肉十字架”,小東北用鋼叉變出玫瑰等,都令人印象深刻。此外,夸張作為一種喜劇修辭手法,在影片中得到了最大化的體現(xiàn)。在山谷劫金和片場救人等場景中,對日本侵略者的愚蠢和無能的刻畫及其喜劇效果,直接借鑒了從《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一直到《舉起手來》等影片對日本侵略者的革命英雄主義式嘲諷。
最后,寧氏電影的草根明星陣容,別具一格。依托于其扎實的劇本和強大的講故事能力,寧浩可以說是國內(nèi)商業(yè)導演中唯一一位可以不依賴大牌明星的導演。與其他導演不同,寧浩始終偏愛使用由實力派個性演員組成的強大草根陣容,并通過兩部瘋狂系列電影最終造就了獨具品牌效應(yīng)與票房號召力的演員群體,尤其是黃渤、郭濤、劉樺等人組成的明星團隊,已成為寧浩的御用演員班底,成為“寧氏風格”的鮮明標簽之一?!动偪竦氖^》中黃渤、郭濤、徐崢、劉樺等飾演的令人捧腹的盜賊、奸商角色,《瘋狂的賽車》中黃渤、戎祥、九孔、徐崢等飾演的搞笑黑幫、奸商形象,都令人過目難忘。而到了《黃金》,由雷佳音、程媛媛等新人搭配黃渤、郭濤、劉樺、范偉、陶虹等黃金配角組成的陣容,依然十分吸引眼球。尤其是新人雷佳音的表現(xiàn)可圈可點,令人驚艷,他演技渾然天成,自然不做作,把那個愛錢愛騙人卻也善良孝順,從草根成長為成熟革命者的小混混小東北演繹得比較到位,基本上做到了導演要求的“小痞子、小混混、大情圣、大英雄四合一”。
總體上看,與《瘋狂的石頭》和《瘋狂的賽車》的“荒誕喜劇”、“瘋癲喜劇”風格相比,《黃金》更像一個正劇,一個有悲有喜、亦莊亦諧的正劇,用影片宣傳方的話來說就是“大喜大悲大宣泄,有哭有笑有真情”。而這種由荒誕喜劇到正劇的轉(zhuǎn)型,主要源于革命話語與成長母題的加入。
與前兩部瘋狂系列作品相比,《黃金大劫案》在純粹的商業(yè)敘事外,增添了一種新的、更具野心的元素,那就是歷史敘事與革命奇觀。《黃金》選取1930年代的偽滿洲國時期作為故事背景,顯然具有探討嚴肅主題的想法,意在塑造一幅中國人民在外寇入侵、生死存亡的關(guān)頭從渾渾噩噩成長到自覺反抗的革命景觀。影片主角小東北,剛出場時是個十足的小混混,他打劫教堂的神父,欺負街頭的流浪小孩,在偽軍小頭目面前奴顏婢膝、稱兄道弟。在偶然獲知黃金的消息后,見錢眼開,一心想和救國會合作劫取黃金、分一杯羹,但又從內(nèi)心不愿加入救國會,自稱“不是一黨,不坐一船”。拿到黃金后,為了救父親他被迫出賣了救國會。父親死后,小東北決心為父報仇。在芳蝶等救國會成員全體犧牲后,小東北發(fā)生了徹底的轉(zhuǎn)變,在他們的墓碑前,小東北發(fā)誓:“該走的不是我們”、“命不是最重要的”,革命意識開始覺醒。最后,當小東北在大和銀行里手刃惡貫滿盈的日本侵略者頭目鳥山幸之助時,當小東北真正加入地下黨組織,為抗日和推翻偽滿洲國政權(quán)繼續(xù)斗爭時,影片宣告了一個抗日英雄的誕生。整部影片在歷史敘事與革命話語的宏大背景下,采取了一種“英雄敘事”的策略:表現(xiàn)一個原本游離于主流秩序外的邊緣人,甚至有道德缺陷的人,卷入重大歷史事件后,在大是大非面前卻能夠勇于擔當、救國救民,甚至舍生取義。
在革命話語中,寧浩置入了“成長”的主題,即一個人如何通過革命的磨難,通過親情、友情和愛情的重重考驗,通過經(jīng)歷背叛、犧牲和救贖,最終獲得對理想和信仰的堅守。寧浩認為這部電影主要談了三件事:欲望、情感和信仰,即人為財死、士為知己者死、舍生取義三個層級,以此來表現(xiàn)小東北的“成長”。影片中,小東北從最初的單純追求物質(zhì)欲望的層面,上升到與救國會成員產(chǎn)生革命情感的層面,最終到達自覺投身革命的信仰的層面?!坝楦小叛觥奔仁怯捌魅斯|北的心靈經(jīng)歷,也顯然是導演寧浩本人對“成長”這一概念的獨特理解。寧浩說:“以前我只是在談欲望,每個人都會被欲望折磨,但沒有說你應(yīng)該怎么辦。因為一個人不是只有欲望,欲望完了要談的就是情感,情感在成長的題材當中是一個很重要的題材。但是,你的一切都是為了情感嗎,也不可能,所以還得有信仰,當一個人獲得信仰,他的任務(wù)就完成了。但是從欲望到情感、信仰,這個過程一定伴隨著犧牲,你只有能犧牲掉很多東西,才能接近真理,這就是《黃金大劫案》真正要講的命題”。
革命話語與成長母題的加入,彰顯的是寧浩更高的藝術(shù)追求?!动偪竦氖^》和《瘋狂的賽車》依靠精巧的敘事與機智的幽默獲得了不錯的票房和極高的口碑,但它們都缺乏足夠的思想和內(nèi)涵,尤其是缺乏歷史與社會的文化語義。經(jīng)歷了《無人區(qū)》的歷練,寧浩顯然不愿意再簡單重復老路,“最初我們花了半年時間,寫了一個愛情故事,但寫著寫著,我自己都不太相信愛情這回事了,后來我想,過了30歲,要總結(jié)一下關(guān)于成長這件事,不想重走‘瘋狂’的那種風格,希望通過刻畫一個人物的成長史,來探討欲望、情感、信仰的問題,遂有了現(xiàn)在的這個故事”。從這個角度看,《黃金》是寧浩由創(chuàng)作的青年期走向成熟期的標志,不管這次轉(zhuǎn)型是否成功,這種實現(xiàn)自我超越的個人努力無疑值得肯定。
寧浩在采訪中自認為早年的《香火》和《青草地》是自己創(chuàng)作童年期的作品,《瘋狂的石頭》和《瘋狂的賽車》是青年期作品,而《黃金》則標志著自己的創(chuàng)作已經(jīng)進入了成熟期。正是為了展現(xiàn)自身的電影成長道路,寧浩選擇以一個嚴肅的“成長”和“革命”主題作為影片的表達訴求。然而,這樣的主題對一部商業(yè)片和類型片而言,似乎有點過于沉重了,主題過于復雜往往是商業(yè)片和類型片的最大敵人。我們不禁要問,喜劇和正劇這兩種風格的雜糅,一個類型片的模式和一個沉重主題的雜糅,是否能夠成功呢?答案是不令人樂觀的,困擾很多中國電影的娛樂訴求與革命話語的先天對立問題,在《黃金》中也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這給影片帶來了不可避免的缺憾。
首先是敘事的倉促。由于太過急切地想要表達革命話語與成長主題,造成影片中小東北從被動卷入革命到主動選擇革命之間缺乏足夠的邏輯動因。在刺殺意大利公使的戲中,小東北的目的還只是報殺父之仇,而不是革命。但在下一場戲被槍斃的那一瞬間他卻突然就明白了:“槍響的那一刻我明白了,從大清到滿洲國,有吃有喝,不怕死的也沒少見啊,有些東西比命還貴!”到影片最后,小東北更是直接加入了地下黨組織,成為真正的抗日分子。顯然,影片對一個街頭混混到一個革命義士之間發(fā)生轉(zhuǎn)變的動因闡釋比較乏力,對這種“成長”的描繪也呈現(xiàn)得缺乏厚度:救國會成員出于民族大義的冒險行動沒有能夠打動小東北,失去父親和戀人的仇恨才是促使他與日軍決一死戰(zhàn)的真正原因,最終,父親的死在影片中轉(zhuǎn)化為滿腔怒火,戀人的死則轉(zhuǎn)化為影片結(jié)尾處的一絲哀傷,今后的小東北究竟知不知亡國恨,還是一個疑問。
其次,在喜劇效果方面,機靈有余而深度不足。寧浩最擅長的殺手锏——黑色幽默,由于革命題材和成長主題的原因,也做得不甚出色。日軍入侵的時代背景,抗敵救國的嚴肅主題,使得《黃金》背上了沉重的意識形態(tài)枷鎖,無法自由地去施展本來是導演最擅長的諷刺手法,導致在幽默的深度方面遠不及當代題材的《瘋狂的石頭》。針砭時弊是諷刺喜劇的核心元素,《黃金》中的段子,史實性太強而針砭時弊匱乏,就使影片的幽默效果大打折扣,猶如隔靴搔癢,遠達不到《瘋狂的石頭》中的睿智與深刻,無法讓觀眾產(chǎn)生悠長的回味。
此外,在風格方面也出現(xiàn)了一種斷裂。影片前半部分是喜劇,后半部分是悲劇,從喜劇到悲劇的轉(zhuǎn)變有一點生硬,風格沒有達到統(tǒng)一(寧浩自認為影片的風格是“荒誕且純真”)。事實上,考慮到故事和主題的沉重對喜劇類型片風格的沖突和影響,寧浩從一開始就并不打算以現(xiàn)實主義的方式來表現(xiàn)這段上世紀30年代的抗日救國史,但是,他也無法用完全超現(xiàn)實的方式來展現(xiàn)這段歷史,因此,他只能采取一種居間的方式,即既真實又保持一段距離,既夸張又不至于荒謬的方式。寧浩說:“我希望整個影片都是有距離的、假定的,而不是太真實的感覺”,他要求演員在表演時“在小品和自然之間,不希望有真實的氣質(zhì)出現(xiàn)”,這些要求正是《黃金》中的許多場景顯得舞臺味、戲劇味過重的原因。此外,如果說喜劇是寧浩的拿手好戲的話,他對悲劇的處理則略顯生硬了,這也是金鏢十三郎死的那場戲流于煽情和做作的主要原因。
《黃金》努力地遵循了類型片的商業(yè)制作模式,同時也努力地在影片中表達了革命話語與成長母題,但卻未能將二者有效地加以融合?!饵S金》未能在類型模式與革命話語之間進行成功雜糅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要強化“革命奇觀”以突顯主人公的成長主題;另一方面,又要盡力消減“革命奇觀”以免沉重的道德包袱損害其喜劇性和娛樂性,這本來就是一對很難解決的先天矛盾。因此,《黃金》的困惑與迷茫可以說不僅僅是此部影片的問題,而是反映了當下中國商業(yè)電影創(chuàng)作中一個普遍面臨的問題,即如何在商業(yè)話語與政治話語、市場訴求與意識形態(tài)之間取得平衡?這是一個值得中國電影界認真思考的重要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