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曉 慧
(臨沂大學 美術學院,山東 臨沂 276300)
高橋手繡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制作工藝研究
徐 曉 慧
(臨沂大學 美術學院,山東 臨沂 276300)
利用田野調查方法,對高橋手繡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制作工藝流程進行了探討和分析。通過尋訪和記錄手繡傳人生存狀態(tài)及手繡工藝過程的方式,對高橋手繡訂單式加工、原材料缺乏、傳統(tǒng)手繡品類消失、手繡從業(yè)人員急劇減少的發(fā)展現(xiàn)狀,以及高橋手繡代表性品種手繡荷包的制作工藝流程即取樣、繡制、縫合、縫墜子,進行了詳細而深入的記錄、復原、分析與研究。
高橋;手繡;發(fā)展現(xiàn)狀;繡荷包;制作工藝
沂水高橋手繡是魯繡的一個分支,色彩鮮艷,風格粗放,具有典型的民間藝術特色。就知名度而言,高橋手繡雖然無法與四大名繡,甚至苗繡、湘繡等少數(shù)民族刺繡相比,但仍然具有強烈的地域藝術風格和美學精神。高橋手繡將刺繡的平面裝飾性與雕塑的三維立體感完美結合,作品造型古樸渾厚,簡潔大方,略顯夸張;同時用大紅、大綠、大紫等色彩對比,艷而不俗,生動活潑,吉祥意味濃厚,極具喜慶色彩。
高橋手繡的本土性很強,經過幾百年的發(fā)展,目前沂水的高橋手繡的分布地域仍然局限于其發(fā)源地沭水南嶺村及其鄰村沭水二村兩個村落。由于受外界干擾少,高橋手繡形成了濃郁的地方色彩,構圖簡練、樸實、勻稱、夸張、有較強的裝飾性;取材廣泛,采取寓意手法表達主題;配色明快,鮮艷熱烈;繡工精致,針腳細膩。沂水縣相關部門在高橋民間藝術之鄉(xiāng)申報報告中,對高橋手繡的產業(yè)化發(fā)展現(xiàn)狀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但是,筆者通過實地調研發(fā)現(xiàn),事實并非如此。雖然高橋鎮(zhèn)擁有“山東省民間手繡藝術之鄉(xiāng)”的稱號,也入選臨沂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是高橋手繡的發(fā)展現(xiàn)狀卻十分令人擔憂。據(jù)筆者所觀察,目前高橋手繡不但沒有形成產業(yè)化的發(fā)展,就連個體加工也零零散散,場面十分蕭條。除了筆者的自身觀察和體會外,高橋鎮(zhèn)政府文化站馮站長也表示,高橋手繡的發(fā)展現(xiàn)狀十分堪憂,目前手繡從業(yè)人員不超過20人,而且年齡普遍偏大。
目前,高橋的手繡藝人進行自由創(chuàng)作者很少,多數(shù)是訂單式加工,手繡作品的種類、題材、數(shù)量全由訂單決定。在采訪七十多歲的手繡老藝人石金桂大娘時,她正在為沂水地上王城風景區(qū)的旅游紀念品商店制作十二生肖題材的手繡荷包。這筆訂單由村里的最年輕的手繡藝人四十多歲的楊青梅大姐接到,由楊大姐、楊大姐的母親、石大娘三位共同完成。一對10 cm見方大小的生肖荷包的收購價格為20元,石大娘如果沒有其他事情,大概3~4天完成一對。楊大姐比較年輕,手指靈活,體力充沛,大概2~3天完成一對。如此,制作這種小型的手繡荷包大概每天的收入為5~10元。參照當?shù)氐纳钏?,這種收入水平僅能維持像石大娘這種有撫恤金的六七十歲的老人補貼家用,根本無法維持基本的生活。采訪的時候,楊大姐正在給某影樓制作傳統(tǒng)手繡服飾品云肩,價格能夠達到千元以上,農閑時基本可以用半個多月的時間完成。這樣計算,楊大姐當月制作手繡的收入可以達到2 000元左右,但像這種一個月內訂單很滿的情況是很少的。
總體來說,對于傳統(tǒng)手工藝而言,訂單式加工的這種制作狀態(tài)可謂有利有弊。其利在于訂單式加工能夠刺激手藝人的生產積極性,推動手工藝的傳承和發(fā)展;其弊在于訂單式加工限制了手藝人的自由創(chuàng)作,民間技藝最美的地方就在于手藝人出于內心情感需要的、具有不可重復性的自由創(chuàng)作,這種訂單式加工在一定程度上泯滅了民間技藝所蘊含的情感性和唯一性。
有很多民間手工藝消失或改良的原因在于傳統(tǒng)原材料的缺乏,如赫哲族的魚皮服,作為魚皮服面料的大馬哈魚的過度捕撈,以及用于魚皮服接縫處粘貼連接的魚膠的減少等,都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魚皮服制作數(shù)量的減少。高橋手繡也是一樣,在訪談中發(fā)現(xiàn),目前用于手繡的底布及絲線都是從南方絲織物產區(qū)蘇州、杭州等地購得。傳統(tǒng)手繡所用的絲線是由手繡藝人從市集上購得的本色絲線和天然染料,然后親手染色而成的,而現(xiàn)在他們所用的絲線竟然要從絲綢布料上拆線而得。筆者在看到石大娘從絲綢布料上拆下一根一根絲線時,一股心酸之感油然而生……與傳統(tǒng)手工染色而得的絲線相比,拆線制作的繡品的花樣顏色自然更加鮮艷奪目,但是總覺得少了些許古樸稚拙、自然可愛的神韻。
傳統(tǒng)民間手工藝消失的原因一般可以歸結為以下三種:一是原材料的消失;二是手工藝從業(yè)人員及手工技藝的消失;三是手工藝制品本身用途的消失,或者說是人們在從事相關的民俗活動或祭祀活動時,不再需要這種手工藝制品了。筆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很多傳統(tǒng)高橋手繡品類現(xiàn)在都處于瀕臨消失的境地,有的甚至已經消失了,其原因也大致可以歸為以上三種,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第三個,即某些手繡品類的用途已經消失了。以傳統(tǒng)手繡品類“門簾帶”為例,懸掛門簾帶本是魯西南地區(qū)婚禮習俗之一“掛門簾”的一個組成部分。結婚當日,新郎新娘進新房后,新娘的弟弟拿出一條門簾掛在新房的門上,門簾多是紅色或粉紅,上面繡有鴛鴦等吉祥圖案。門簾帶是門簾兩邊的飄帶,底布顏色一般為與紅色或粉紅色門簾搭配的淺綠色或淺藍色,可以由整條布帶刺繡而成,也有做成祥云、如意等小部件,分別刺繡后,再用線珠縫綴而成者。這是傳統(tǒng)婚禮習俗中所用到的門簾和門簾帶一類民俗物事,然而,在現(xiàn)代婚禮中,這些人們認為繁縟的禮節(jié)都被取消了,門簾、門簾帶等也很少出現(xiàn)在婚禮習俗的場合中。
高橋目前從事手繡的人員不到20人,而且年齡偏大,大多集中在六七十歲的年齡,41歲的楊大姐是最年輕的一位。手繡制作周期長,費時、費力,價格卻始終上不去,一件耗時7天的龍鳳手繡最高賣到20元,出去打工一天最少也得掙20~30元,所以從業(yè)人數(shù)急劇減少。民間手繡藝人周玉梅老人也為手繡技術的后繼乏人而感嘆:“俺自打19歲以來,就跟著老人學,這年輕的又跟著我學。但現(xiàn)在人家都打工去了,沒干的了,也就是些老太太做。”接受采訪的石大娘、楊大姐也有這種體會。
荷包,是高橋手繡數(shù)量最大、應用也最廣的一類繡品,高橋手繡荷包的內容、形式都十分豐富。在以前,佳節(jié)喜慶之日處處都可看見荷包,比如結婚新房之內的床帳和門簾兩側,以及箱柜上等,常常掛著或者擺放著荷包[1]。手繡荷包根據(jù)其底布裁剪形式或稱其整體造型,可以分為動物類,如十二生肖、龍鳳呈祥、戲水鴛鴦、雙飛彩蝶、對魚等;植物類,如荷葉荷花、菱角、石榴、牡丹、木瓜佛手等;器物類,如盤長、寶蓮燈、茶壺、花籃、燈籠、元寶等;幾何形類,如圓形、梅花形、五角形、菱形、扇形等。除了單雙荷包,還有一種將五至七對荷包垂直串綴并列懸掛的“門簾荷包”[2]。動物、植物等自然題材的選用,也表達了高橋人民對自然界的崇拜,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荷包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物件,一個配飾,更是民俗文化、民族精神的折射[3](圖1、圖2)。
圖1 扇面荷包Fig.1 Fanned embroidered pouch
圖2 對 魚Fig.2 A pair of fi sh
高橋手繡以精妙的繡工、活潑的針法及豐富的形象著稱。俗話說“看花容易繡花難”。手繡看似簡單,而實際制作起來工藝卻很繁瑣,所需材料有針線笸籮、剪子、戥子、針線包、線輥子、棉花、漿糊、塑料紙、復寫紙、硬板紙等。不同的刺繡品類具體工藝步驟有所不同,這里以代表性品類荷包為例,高橋手繡荷包的制作工藝流程一般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取樣指的是將提前用紙剪好的圖樣放在硬紙板上,依照圖樣剪出,一式兩份,作為荷包的基本造型定型所用(圖3)。圖樣是手繡荷包的核心技術之一,圖樣好看與否是衡量手繡制作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據(jù)石大娘回憶,過去大家都會到幾個花樣剪得好的老姊妹那里去借圖樣,有心靈手巧的還會自己創(chuàng)作出新的圖樣來。硬紙板做好后就是描圖,指的是用準備作手繡底布的絲綢或棉布將硬紙板圖樣包起來。需要把兩個剪出的硬紙板花樣對在一起,再用漿糊把絲綢或布粘在圖樣上,漿糊要涂勻,接茬處要壓緊。布料與圖樣接觸的邊緣要留出半厘米作余量,用于在圖樣的背面固定,固定的方法是將布料余量剪出許多的小口,用漿糊將布料余量牢牢地粘在圖樣背面。接下來就是用復寫紙把準備好的圖案、花樣等描到布料上,以便于接下來的繡制(圖4、圖5)。
圖3 手繪圖樣和硬紙板圖樣Fig.3 Hand painted pattern and cardboard pattern
圖4 取樣用的透明圖樣和復寫紙Fig.4 Transparent pattern and carbon copy for sampling
圖5 荷包背面針腳和包邊Fig.5 Pins and packet edge in the back of pouch
繡制是手繡最重要的工序,指的是根據(jù)需要,用不同顏色的彩線繡出描好的圖案、花樣,再把圖案、花樣以外的底子一絲不漏地繡完用以襯托圖案,也就是當?shù)厝怂^的“插(音譯)花”。這一步既費時又耗力,是影響手繡成形后效果的最關鍵步驟。高橋手繡所用的刺繡針法一般為平繡,其中,荷包所用的針法幾乎全為平繡,枕頂繡和布老虎等所用的針法相對來說豐富一些,有鎖繡、打籽繡、貼布繡等。據(jù)筆者觀察,高橋手繡在進行花樣繡制時特別喜歡用發(fā)射式的運針方法,即選中一個點作為下針點,通過發(fā)射式的運針,完成整塊圖樣的繡制。刺繡的針腳一般較長,小的花樣通過反復多次刺繡的方法使其產生類似浮雕的立體感,大的花樣則通過發(fā)射式的運針方法使其產生類似光線的動感,顯得活潑而富有生氣。另外,在一些諸如花瓣、葉子等位置的繡花時,往往會在花樣基本繡制完成后,用不同顏色的絲線在中心或邊緣處補繡幾針,這樣就使得花樣產生了漸變的感覺,使得花樣更加具有生命力,更加活色生香(圖6、圖7)。
圖6 發(fā)射式運針法繡制的金魚尾巴Fig.6 Fish tail embroidered by launch type stitch
這一步是收尾階段,即把兩個圖樣對在一起用線把接口縫合起來。為了使作品更加具有立體感,采用填充的方法,把兩個圖樣中間的空隙填充上棉花或絨線、絨毛。要求填充后的作品從表面看圓潤流暢,不能坑坑洼洼,所以,看似很簡單的一個步驟,要想做得很好看也需要非常熟練的技巧。
高橋手繡荷包一般都要有墜子作為裝飾,石大娘說,以前她們都是自己打墜子,而現(xiàn)在基本都是從小商品市場買成形的墜子。自己打的墜子可以根據(jù)荷包的色彩選用與其搭配的絲線制作,尤其是手工的五彩墜子非常漂亮。
高橋手繡的工藝看似簡單,實際上每一步對手繡者的技藝的要求都高,勾、挑、刺等指法和針法也非常復雜多變。顏色搭配要艷而不俗,針腳要細密均勻。整個過程不僅需要嫻熟的技藝,還需要極大的耐心。荷包的作者善于運用多種多樣的手法表現(xiàn)自己設想的題材,有的寫實有的浪漫有的夸張,創(chuàng)作出無數(shù)既富有裝飾趣味又帶有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的繡品來[4]。
雖然高橋手繡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色和地域文化特點,但家庭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方式,質量標準難以統(tǒng)一,價格無法體現(xiàn)產品價值等各種因素牢牢制約了高橋手繡的產業(yè)化之路,造成了高橋手繡產業(yè)發(fā)展形同雞肋的尷尬狀態(tài)。接下來應該在記錄和保護高橋手繡傳統(tǒng)制作工藝和藝術特色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其產業(yè)化發(fā)展的方式方法,這對于實現(xiàn)高橋手繡的現(xiàn)代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1] 徐曉慧,劉文永.沂蒙民間婚俗中的刺繡文化研究[J].絲綢,2011(11):50-53.XU Xiaohui, LIU Wenyong. Research on embroidery culture of Yimeng folk marriage customs and ritual[J]. Journal of Silk, 2011(11): 50-53.
[2] 李百鈞.魯西南的門簾荷包[J].裝飾,1990(3):13.LI Baijun. Curtains pouch in southwest of Shandong province[J]. Art Design, 1990(3): 13.
[3] 孫慶國,張競瓊.荷包的形制和功能變遷[J].紡織學報,2007(9):96-97.SUN Qingguo, ZHANG Jingqiong. Style, function ande volution of the pouch[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07(9): 96-97.
[4] 宮楚涵.品味女紅之巧手繡荷包[J].美術,2007(7):102-105.GONG Chuhan. Light hand embroidering pouch[J]. Arts,2007(7): 102-105.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raftsmanship of Gaoqiao hand embroidery
XU Xiao-hui
(College of Art, Linyi University, Linyi 276000, China)
This thesis discusses and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raftsmanship of Gaoqiao hand embroidery by the method of field research. Besides, by interviewing and recording the survival situation of descendants of hand embroidery and the craftsmanship, this thesis not only records, recovers,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developmental situation, which includes processing according to order, insufficient raw materials,disappearance of traditional hand embroidery varieties and sharp decrease of artisans, and the craftsmanship of embroidered pouches the representative variety of Gaoqiao Hand Embroidery, which includes sampling,embroidering, sewing up and seaming pendant.
Gaoqiao; Hand embroidery; Current situation; Embroidered pouch; Craftsmanship
J523.6
B
1001-7003(2012)06-0055-04
2012-03-06;
2012-05-07
徐曉慧(1983- ),女,講師,博士,主要從事中國服飾歷史與文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