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芳
高中物理自制教具的有效利用與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
陳 芳
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由于物理實驗教學生動、直觀、有趣、具有探究性等優(yōu)勢,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等方面有著優(yōu)越的條件。演示實驗在教學中被廣泛應用。教材的實驗設計及操作方法雖然經過反復驗證,但實際操作中仍可以進行改進。實驗改進本身就是在想象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創(chuàng)新。通過改進實驗,常??梢栽鰪娧菔緦嶒灥男Ч?,為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提供更為鮮明直觀的感性材料,吸引學生進入創(chuàng)新的殿堂,并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提出開發(fā)實驗室的課程資源,倡導利用日常器具做實驗。實驗室的課程資源不僅限于實驗室的現有設備,學生身邊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實驗室資源。利用日常器具做實驗,不但具有簡便直觀等優(yōu)點,而且有利于學生動手,發(fā)展學生的實驗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下面以我校自制的4套演示實驗教具為例,闡述一下自制教具在物理課堂上的有效利用與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由于靜電知識比較抽象,加上文科學生對物理課程缺乏興趣,因此教師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到生動、有趣的實驗現象,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物理過程,豐富感性認識,活躍課堂氣氛,還能達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但是文科教材選修1—1第一章第三節(jié)中模擬避雷針作用實驗沒有現成的實驗教具,為解決教具的問題,我們自制教具“尖端放電1”(如圖1所示),用于對比演示尖端容易放電而球形帶電體不容易放電的實驗現象,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只有在雷電天氣才能出現的放電現象。“尖端放電2”(如圖2所示)可以進一步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圖1 尖端放電1
在理科教材選修3—1第一章第七節(jié)中沒有避雷針原理演示實驗,教師利用日常器具自制教具“尖端放電1”進行演示,學生會觀察到十分明顯的尖端火花放電現象,并聽到“嗤嗤”聲,接著又在“尖端放電2”裝置中觀察到旋轉風車的放電現象,這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在選修3—5第十六章第五節(jié)反沖運動這節(jié)課中,再次演示“尖端放電2”實驗裝置,同一個實驗在電學和力學兩部分知識中出現,不但能使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整合,而且起到一個示范作用,從而學生不依賴課本,敢于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進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目的。
尖端放電裝置制作材料:鋁板、絕緣黃色玻璃鋼管、鐵絲、絕緣支腳、接線柱、螺母、螺釘、絕緣木板、銅絲、泡沫球、絕緣支架(帶小磁針)。這些材料在我們的身邊很容易找到,而且制作方法很簡單。
“尖端放電1”的制作過程:
用鋼鋸加工鋁板,用電鉆在鋁板上打孔,切割絕緣玻璃鋼管。截取2根等長的鐵絲,鐵絲的一端套扣,另一端一根磨為尖端,一根固定金屬小球,用螺母把鐵絲固定在下面的鋁板上,然后在下面的鋁板上安裝3個絕緣底座,用2根絕緣玻璃鋼管通過螺釘把2個鋁板固定起來,最后在上下鋁板上各安裝一個接線柱(如圖1所示)。
“尖端放電2”制作過程
用專用工具加工鋁板,用電鉆在2根絕緣玻璃鋼管一端切割出約2 mm寬、2 cm深的窄縫,把沒有窄縫的一端用木塞安裝到絕緣木板上,最后把鋁板插到窄縫上,并用螺釘固定。在帶絕緣支座的小磁針的頂端固定4根等長的銅絲,并彎成對稱的風車形狀,在2根銅絲上安2個絕緣泡沫小球。圖3和圖4裝置即為“尖端放電2”演示教具的組裝圖。
圖3 電風車
圖4 可動極板
制作教具時讓學生積極參與,合作交流,有利于學生動手,發(fā)展學生的實驗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究能力。例如在增加演示實驗“尖端放電2”的可見度時出現了一些問題,由于銅絲太細,演示實驗的可見度特別差。為解決這一問題,參與制作的學生和教師想出一系列的解決辦法:在制作過程中,先把電風車(如圖3所示)做大一些,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風車轉動效果很差。后來把電風車制作的小一些轉動效果很好,但是在遠處觀察效果很差。為解決這一問題,把電風車放在實物展臺上,可是由于火花放電的影響,實物展臺自動關閉。最后想到把兩個泡沫小球固定到兩根銅絲上,以增加可見度。兩塊鋁板開始時平行放置,但由于坐在前排兩側的學生觀察不到火花放電現象,因此兩塊鋁板改造成可以調整角度的喇叭口狀,以保證盡可能多的學生都能觀察到實驗現象。通過這一思考,學生的探究能力大大提高。
錢臨照教授曾說過:“在物理實驗中,如果能自己設計一個新方法來闡明這個實驗的物理概念,這個新設計的實驗,不管如何粗糙,亦應當受到鼓勵,因為其中有新思想在里面,表現了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弊灾平叹咝枰浞终{動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下面兩個小實驗是教師設計制作的兩個演示實驗,器材很容易獲得,實驗步驟簡單,實驗現象明顯直觀,具有可操作性。
安培力實驗—轉動的磁鐵
實驗器材:5號電池一節(jié)、鐵釘一根、圓柱形強磁鐵一個、導線一根。
實驗過程:按圖5所示連接電路,導線上端固定在電池的正極,下端輕輕接觸到強磁鐵上。
實驗現象:強磁鐵快速旋轉。
靜電實驗—電容器充放電
實驗器材:電容器、學生電源、鋁箔紙。
實驗過程:用一個標稱值為50 μF的電容器在學生電源上充電,然后用電容器的兩極直接接觸鋁箔紙(如圖6所示)。
實驗現象:電容器兩極剛接觸鋁箔紙就出現火花放電現象。
圖5
圖6
轉動的磁鐵實驗為《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安培力》這節(jié)課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部分,通過讓學生動手實驗,小組分析討論,從實驗中分析、歸納、總結、研究磁鐵轉動的原因,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驗猜想、實驗驗證、探究規(guī)律的學習當中?!半娙萜鞒浞烹姟保瑐鹘y(tǒng)的實驗需要利用靈敏電流表才能觀察到電容器的充放電現象,而作為演示實驗,教室后面的學生有可能觀察不到電流表指針的變化。把這個實驗改成火花放電現象,既能夠看到火花,又能夠聽到“嗤嗤”聲。實驗的小小改進,使物理課教學生動有趣,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此坪唵蔚膬蓚€小實驗,需要充分調動教師的豐富想象力,而且特別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動手操作實驗。
實驗是物理課程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落實物理課程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也是課程改革的重要資源。運用自制教具完成實驗,讓學生參與自制教具過程,可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并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 [S].2003.
[2] 喬際平,李小林.中學物理課堂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011-10-31
陳芳,本科,中教一級。
北京市延慶縣第五中學。
圖2 尖端放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