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曉東
臨床針對PHN(帶狀皰疹后神經(jīng)痛)的治療主要是給予有效的止痛,若病例存在明顯的帶狀皰疹癥狀但并未出現(xiàn)PHN癥狀則應及早預防,而在出現(xiàn)PHN癥狀后多選擇綜合療法給予病癥控制[1]。加巴噴丁是一種主要用于抗癲癇的衍生物合成制劑,英文簡稱GBP,有專家通過實驗指出,此藥能夠顯著的緩解PHN的病情,同時耐受性較為理想,可用于提高病患的生活質量[2]。我院為PHN病例進行藥物治療,本文以其中的48例為對比分析對象,探討加巴噴丁的療效及藥理作用。
1.1 一般資料 我院為PHN病例進行藥物治療,以其中的48例為對比分析對象,癥狀表征主要為神經(jīng)異常感覺和疼痛,前者包括刺癢、麻木等,后者是皮損區(qū)的局部感覺,可為刀割樣感受也可為針刺樣感受。年齡41~74歲,平均62.8歲,女18例,男30例。最短病程為30 d,最長病程為1.8年。VAS值(疼痛視覺評價)大于7分,對治療藥物無禁忌反應,初期使用曲馬多等藥物未獲得良好的療效。將隨機選出的24例設定為阻滯組,平均61.9歲;將剩余的24例設定為GBP組,均齡63.0歲,兩組符合對比分析組間資料要求。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使用曲馬多及阿米替林,劑量分別為0.1 g和0.025 g。阻滯組使用神經(jīng)阻滯藥,根據(jù)皮損區(qū)位置選擇阻滯方法及使用劑量。在100 ml的混合阻滯劑中含有彌可保、曲安奈德、利多卡因及布比卡因的劑量分別為2.5 mg、0.2 g、0.25 g、0.125 g,溶劑為0.9%氯化鈉溶液。每7 日注射1次,療程為42 d。GBP組使用神經(jīng)阻滯藥(藥品及劑量同上)及加巴噴丁(0.1 g/粒),首日劑量為3粒/次,睡前使用,其后的兩日以同等劑量服用2次,維持2 d后以同等劑量服用3次,不再增加服用次數(shù),療程為42 d。對比不同時間的VAS值(疼痛視覺評價)。
療程結束后所有病例的VAS值均減小,兩組相比,GBP組在不同時間的減小差值均較阻滯組大(P<0.05),有顯著差異性,見表1。
表1 不同時間VAS值對比(±s,分)
表1 不同時間VAS值對比(±s,分)
療程結束GBP組 7.27±0.69 4.63±0.57 3.44±0.62 2.09±0.41 1.1組別 治療前 用藥7日 用藥14日 用藥28日4±0.36阻滯組 7.28±0.83 4.99±0.84 3.97±0.64 3.16±0.42 2.82±0.45
臨床多選擇使用神經(jīng)阻滯藥控制PHN癥狀,根據(jù)皮損區(qū)位置選擇不同的神經(jīng),通過抑制其產(chǎn)生傳入、傳出沖動而達到止痛的效果。此方法主要適用于病癥持續(xù)發(fā)作超過1年的病例[1],操作簡單且不會產(chǎn)生嚴重的用藥不適。加巴噴丁是一種主要用于抗癲癇的新型衍生物合成制劑,同以往臨床上常用的卡馬西平相比,此藥的鎮(zhèn)痛效果更佳,尤其是針對病理性神經(jīng)疼痛[3],且不會產(chǎn)生嚴重的用藥不適。有學者單獨使用此藥進行PHN止痛,發(fā)現(xiàn)該藥在一般情況下僅能得到30%左右的止痛效果,有時甚至僅為7.5%,因此,建議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2]。本文療程結束后所有病例的VAS值均減小,GBP組在用藥7日的VAS值為(4.63±0.57)分,與治療前(7.27±0.69)分相比下降幅度較大,說明同時使用神經(jīng)阻滯藥及加巴噴丁可快速止痛;GBP組在療程結束的VAS值為(1.14±0.36)分,而阻滯組為(2.82±0.45)分,GBP組的差值較阻滯組大,說明同時使用神經(jīng)阻滯藥及加巴噴丁可加強神經(jīng)阻滯藥的止痛效果。
[1] 譚憲湖,譚冠先,何睿林,等.加巴噴丁聯(lián)合神經(jīng)阻滯治療老年頭面部帶狀皰疹后神經(jīng)痛.臨床麻醉學雜志,2009,25(17):26-28.
[2] 魯文莉,李冬雪,李文勝,等.加巴噴丁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jīng)痛臨床觀察.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14(13):127-128.
[3] 龔志毅,葉鐵虎,郝絨絨,等.加巴噴丁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jīng)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09,14(9):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