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衛(wèi)華 金煒東 丁 云 方 峰
1.武漢市江夏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普外科,湖北武漢 430200;2.廣州軍區(qū)武漢總醫(yī)院普外科,湖北武漢 430070
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尤以中老年高發(fā)。胃癌發(fā)生是一個長期、多因素、多步驟的復雜病理過程。大量研究證實,幽門螺桿菌不僅是消化性潰瘍和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還與胃癌的發(fā)生具有密切聯(lián)系[1-2]。近年來研究表明,白介素-1β(IL-1β)作為一個潛在的致炎細胞因子,與幽門螺桿菌的致病環(huán)境密切相關,可能對胃癌的發(fā)生發(fā)展起重要作用[3]。本研究通過測定胃癌患者血清IL-1β水平的變化,旨在探討其與胃癌病變之間關系,為胃癌的臨床防治提供參考。
選擇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武漢市江夏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胃癌及慢性胃炎患者各60例,均經(jīng)胃鏡與黏膜活檢及手術和病理切片證實。胃癌組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 39~71 歲,平均(54.5±6.3)歲;其中淋巴轉移 19 例,無淋巴轉移41例;所有對象均未接受放化療;手術方式:全胃切除7例,畢羅Ⅰ式18例,畢羅Ⅱ式35例。慢性胃炎組中,男 31 例,女 29 例;年齡 41~68 歲,平均(55.1±7.2)歲。同時選擇同期我院體檢的健康者6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 34 例,女 26 例;年齡 45~67 歲,平均(56.7±5.4)歲。三組對象年齡、性別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對象均于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3 500 r/min離心15 min后分離血清,-20℃冰凍保存待查。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法(ELISA)檢測所有對象血清IL-1β水平,測定儀為美國ACL-100型血凝儀及其配套試劑,操作過程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觀察三組血清IL-1β水平,及胃癌患者手術前后IL-1β水平的動態(tài)變化。
采用SAS 8.2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血清IL-1β水平為非正態(tài)分布,以中位數(shù)(四分位數(shù))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檢驗,兩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秩和檢驗,三組IL-1β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9.70,P < 0.05)。 胃癌組患者的血清 IL-1β 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和慢性胃炎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慢性胃炎組血清IL-1β水平稍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2周,胃癌組患者血清IL-1β水平較術前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仍高于對照組(P < 0.05)。 見表1。
表1 三組血清IL-1β水平檢測結果比較[中位數(shù)(四分位數(shù))]
胃癌作為一種惡性腫瘤,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尤其中晚期胃癌患者無法得到徹底治愈,胃癌死亡占惡性腫瘤死亡的23.2%,已成為惡性腫瘤的首位死因[4]。近年來隨著細胞因子研究的不斷深入,機體免疫反應與胃癌的發(fā)生、發(fā)展的關系已備受關注[5-6]。IL-1是一種重要的炎癥介質,可通過旁分泌、內分泌和自分泌等方式實現(xiàn)免疫反應激素的作用。其中,IL-1β被認為與胃癌的關系最為密切。有研究發(fā)現(xiàn),IL-1β可能參與了炎癥反應過程,介導并發(fā)揮其病理作用,促進幽門螺桿菌相關胃癌的發(fā)生[7]。
本研究結果表明,胃癌組血清IL-1β水平明顯高于慢性胃炎組和對照組(P<0.05),而慢性胃炎組血清IL-1β水平和對照組血清中IL-1β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IL-1β對腫瘤生長具有一定促進作用,其可能與腫瘤患者體內中性粒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的殺傷作用增強有關,也可能是腫瘤細胞自分泌所致[8]。IL-1β引發(fā)胃癌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目前研究可能與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有關:①IL-1β作為一種強力前炎性細胞因子,其強烈的抑酸作用易引發(fā)全胃炎,從而增加胃萎縮及胃癌發(fā)生的危險性[9-10]。②IL-1β可能通過調節(jié)Fas抗原表達而使細胞增殖與凋亡平衡失調,從而促進胃癌的發(fā)生[11-12]。
另外,本組結果還發(fā)現(xiàn),胃癌術后血清IL-1β的水平較術前明顯下降(P<0.05),但仍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提示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在術后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從而減弱腫瘤抗原的刺激及自分泌功能,但仍應積極給予免疫增強劑增強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
綜上所述,胃癌患者的血清IL-1β水平呈高表達狀態(tài),故對其進行IL-1β檢測在評價患者機體免疫功能、腫瘤的發(fā)展進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陳鵬,于澤成.幽門螺桿菌感染、端粒酶表達與胃癌相關性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3):27-28.
[2]黃祥,楊桂芳.白介素-1β、白介素-6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關系探討[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1,24(3):354-355.
[3]Zen Q,Chen S,You Z,et al.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inhibits anoikis in head and flegksquanlous cell carcinoma cells by activation of ERK and Akt signaling independent of NKKB [J].J Biol Chem,2002,277(28):25203.
[4]孫秀娣,牧人,周有尚,等.中國胃癌死亡率20年變化情況分析及其發(fā)展趨勢預測[J].中華腫瘤學雜志,2004,26(1):4-9.
[5]馬健,劉月艷,蔡鵠,等.白細胞介素-1β與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病[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09,23(8):839-840.
[6]黃昱,李會靈,李國華.血清腫瘤標志物在胃癌診治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6,3(9):35-36.
[7]郭濤,錢家鳴,趙雩卿,等.白細胞介素-1β介導幽門螺桿菌相關胃癌發(fā)生的實驗研究[J].中華消化雜志,2008,28(4):217-220.
[8]包懷鳴,陳志榮.血清IL-6、IL-8在胃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8,11(6):839-840.
[9]邢培祥,闞士鋒,王洪春,等.IL-1β血清水平及IL-1B和IL-1受體拮抗劑基因多態(tài)性與胃癌關系探討[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08,28(5):435-439.
[10]Machado JC,Pharoah P,Sousa S,et al.Intelleukinl B and Interleukinl RN polymorphism am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gastric carcinoma[J].Gastroenterology,2001,121(4):823-829.
[11]Lazaro CA,Croager EJ,Mitchell C,et al.Establishment,characterization and long-term maintenance of cultures of human fetal hepatocytes[J].Hepatology,2003,38(5):1095-1106.
[12]馬濤,孫威.胃癌患者血清IL-1β和HGF的表達及相關性研究[J].山東醫(yī)藥,2009,49(4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