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士華
不能輸在這樣那樣的“起跑線”,如此說法現(xiàn)今人們絕不陌生。
而通常提及孩子們不能輸?shù)摹捌鹋芫€”,大多指向智商的培養(yǎng),其他方面似乎不大關注,比如,學習素養(yǎng)的修煉。許多家長就因為忽視了這些因素,讓孩子在學習上敗下陣來。
一個朋友告訴我這樣一件事,他兒子考上北京一所名牌大學后,他的一位親戚對自己的孩子也有了信心,這位親戚告訴他,自己的孩子聰明,也要考取這所大學,言談之中,不無自負。
看來朋友的那位親戚,是把信心建立在孩子的聰明上了。都是看著一起長起來的,你的孩子還沒有我的孩子聰明呢?你的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學,我的孩子為什么就考不上?
朋友沒說什么,心里卻覺得有些不靠譜。朋友的感覺是有依據(jù)的,他說,親戚的那個孩子,雖說并不笨,但學習基礎打得不好,初中時的學習成績就不佳,上高中后,已經(jīng)與其他孩子拉開了很大距離;而且性格浮躁,不夠踏實,情商稍差。
果不其然,后來,這個聰明孩子高考分數(shù)居然沒有達到大專的錄取線。
看來,聰明并非萬能。
這就要說到孩子們學習素養(yǎng)的修煉問題了。
教育專家們把學習素養(yǎng)基本劃分為學習意識、學習技能、學習方法和學習品質(zhì)四大要素。學習意識,一般指學生頭腦對學習的一種心理活動,表現(xiàn)為學習的興趣、求知欲、習慣和心態(tài)等;學習技能,是學生伴隨學習而產(chǎn)生的技巧、能力等,表現(xiàn)為操作技能、實驗技能、信息技能和創(chuàng)造技能等;學習方法,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積累的具體策略和方法,表現(xiàn)為思維方法、認知方法和應用方法等;學習品質(zhì),一般指學習的理想、德行等,表現(xiàn)為學習態(tài)度、情感、意志和精神等。我以為這些遠比聰明重要。
有些人看到別人家孩子學習好、或在孩子之間作比較的時候,往往多注重于表面,沒看到隱蔽在人家身上的這些良好的學習素養(yǎng),忽略了人家這些隱性的優(yōu)點,因而助長了自己盲目的驕傲情緒。
如果說,比起聰明這條明顯的“起跑線”,學習素養(yǎng)看似是一條隱蔽的“起跑線”,可它無疑顯得尤為重要。
大凡不想讓孩子輸在學習“起跑線”的家長,或許更應在這方面引導好孩子。
莊子講過一個故事,說有位叫梓慶的人,他削刻木頭做成的鐻(古代的一種樂器,夾置鐘旁,為猛獸形),非常漂亮,被人們驚為鬼斧神工。魯侯召見他,問他其中的奧妙。他答道:我哪有什么訣竅。我就是在做這個鐻之前,要齋戒來靜養(yǎng)心思。齋戒三天,不再懷有慶賀、賞賜、獲取爵位和俸祿的思想;齋戒五天,不再心存非議、夸譽、技巧或笨拙的雜念;齋戒七天,已不為外物所動仿佛忘掉了自己的四肢和形體……這時候才開始選料、制作……
孩子們的學習又何嘗不是這樣。要想學習好,就得先培養(yǎng)定力,排除雜念,讓心踏實起來。
由此說開去,就是大人們,要想在這樣那樣的“起跑線”上不落人后,僅靠聰明也往往無濟于事,甚至有時聰明大發(fā)了,反倒會誤了事。也許“聰明反被聰明誤”這句話,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記住這個道理,就不能忘了莊子講過的那個鬼斧神工的故事。
責任編輯:戚本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