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末 清華大學心理系
本研究的假設(shè)是建立在知覺是組塊的形式加工的基礎(chǔ)之上的,于是探討在句子中的一個四字詞語中含有一個錯別字,對句子的閱讀速度是否產(chǎn)生影響。國外有對英語單詞中的某個字母替換成錯別字母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被試大部分意識不到錯別字的存在,且不會影響句子的閱讀。本實驗考查了中文漢字中,這種現(xiàn)象是否存在。本實驗讓被試閱讀含有錯別字的文字,快速閱讀且理解句子含義即按鍵,考查不含有錯別字及含有不同類別的錯別字對被試閱讀速度的影響。本實驗將錯別字分為3個類別:字形相近、讀音相近及語義相近。共15個句子,每句14字,包含一個四字詞語,每個類別5句,其中3句有錯別字,2句沒有錯別字。實驗結(jié)果顯示,當被試閱讀含有錯別字的文字時的閱讀速度和閱讀不含有錯別字的文字時的閱讀速度之間無顯著差異;而在閱讀含有不同類別的錯別字時,被試的閱讀速度有顯著性差異:語義相近錯別字句子的閱讀時間大于讀音相近錯別字句子的閱讀時間,均大于字形相近錯別字句子的閱讀時間。說明知覺是以組塊的形式進行加工的,不同感覺通道的加工也會對錯別字的加工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