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辨虞舜“南巡”與“江南九疑”之“疑”字解

2012-09-28 02:52:36曹定云
湖南科技學(xué)院學(xué)報 2012年11期
關(guān)鍵詞:南巡后裔司馬遷

曹定云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 考古研究所,北京 100710)

一 舜“南巡”與“葬于江南九疑”的文獻(xiàn)記載

虞舜是我國古史傳說中的重要人物,是“五帝”中最后一位“帝王”,為華夏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作出過重要貢獻(xiàn),在中華兒女的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虞舜一生有著不平凡的經(jīng)歷?!妒酚洝の宓郾炯o(jì)》載:“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五十?dāng)z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堯崩,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薄睹献印吩唬骸八瓷谥T馮,遷于負(fù)夏,卒于鳴條,東夷之人也?!薄渡袝虻洹吩疲骸八瓷饔?,三十在位,五十載陟方乃死?!?/p>

虞舜一生推行“德”政,主張以“德”治天下。帝堯在位時,南方的“三苗”不服,常與中原的炎黃部落發(fā)生沖突,故堯派兵征討,但沒有解決問題。舜即位后,開始也曾派兵征伐,成效甚微;后推行“德”政,從改變“三苗”的民風(fēng)民俗入手,使“三苗”心悅誠服。舜在“三苗”部落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舜生長在“音樂”世家,其繼父“瞽叟”就精通音律。舜即位后,詠《南風(fēng)》之歌,制“九韶”之樂,以變民風(fēng),成為推行“德”政的重要補(bǔ)充。

對于“舜之死”,文獻(xiàn)記載有不同的說法?!吨駮o(jì)年》云:“四十九年居鳴條,五十年陟?!薄摆臁本褪恰吧臁保ㄏ墒牛┑囊馑?。《尚書·堯典》亦云“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載陟方乃死”。可《史記·五帝本紀(jì)》卻云:“(舜)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薄妒酚洝返挠涊d同《孟子》、《竹書紀(jì)年》、《尚書·堯典》等記載有很大的出入,從而導(dǎo)至了幾千年來學(xué)者對這一問題的爭論。

“舜葬九疑”說見諸文獻(xiàn)。《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云:“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中?!蔽鳚h孔安國注《尚書·堯典》“五十載陟方”時云:“方,道也。舜在位五十載升道南方巡狩,崩于蒼梧之野焉。”由于舜死于南巡路上,葬于九疑,又衍生出舜的妻子和女兒長途跋涉,跳洞庭而死的動人傳說。這也有兩個不同的版本。一說是舜之二妃娥皇、女英來到洞庭。《列女傳》云:“舜陟方,死于蒼梧,二妃死于湘江之間,俗謂之湘君。”并廣為流傳著“斑竹淚”的故事。唐代文人韓愈《黃陵廟記》云:“湘旁有廟曰黃陵,自前古應(yīng)以祠堯之二女,舜之二妃者。庭前古碑?dāng)嗔逊稚⒃诘兀湮膭內(nèi)?。”偉人毛澤東著名詩句:“九嶷山上白云飛,帝子乘風(fēng)下萃薇;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泵枋龅氖恰跋婢钡膫髡f。另一說則認(rèn)為,不是二妃(娥皇、女英)死于洞庭,而是舜的第三妃北登氏。據(jù)說,北登氏是舜的第三位妻子,是舜七十歲左右時所娶。北登氏生有兩個女兒(宵明、燭光),被舜視為掌上明珠。《帝王世紀(jì)》載:“舜有三妃,元妃娥皇無子,次妃女英生商均,次妃北登氏生霄明、燭光?!彼此烙谏n梧的惡耗傳來后,北登氏和兩個女兒悲痛萬分,立即南下,行至洞庭(今湖南岳陽)時,北登氏悲痛而死,兩個女兒遙望父親哭祭,跳湖而亡?!堵肥贰ぐl(fā)揮》云:“其之巴陵(今岳陽)者,北登氏,蓋從之,故其墓在于巴陵?!标P(guān)于這一傳說,楊東晨先生有詳細(xì)記述,可以參閱[1]。傳說帝舜當(dāng)年南巡,到了今湖南湘潭韶山地方,奏了首曲子叫“虞韶”,此山因此得名,這就是湘潭“韶山?jīng)_”的來由。

二 舜“南巡”與“崩于蒼梧之野”辨

關(guān)于虞舜“南巡”與“崩于蒼梧之野”,歷史上一直存在爭議。明代李卓吾《洞庭湘妃辨》:“鳴條有蒼梧山,舜死遂葬焉。”明司馬鑾復(fù)李卓吾書云:“讀《洞庭湘妃辨》援引博而彈駁精,大快人意!今鳴條崗即在安邑,舜陵亦在安邑,以《孟子》一言斷之,確乎無疑。再考《竹書紀(jì)年》舜三十二年命夏后總師陟方岳;三十三年夏后受命于神宗;三十五年夏后征有苗;四十九年帝居鳴條;五十年陟?!薄睹献印泛汀吨駮o(jì)年》均早于《史記》,內(nèi)中并無“南巡”的記載。故清人張京俊說:“舜無南巡之事,洞庭又何以有二妃哉?”[2]28

《說苑·修文》云:“天子曰巡狩,諸侯曰述職。巡狩者,巡其所守也。”這說明“巡狩”是“天子”之事?!犊讌沧印ぱ册鳌罚骸肮耪咛熳訉⒀册?,必先告于祖禰,命史告群廟及社稷,圻內(nèi)名山大川,告者七日而遍?!庇衷疲骸八^之諸侯各待于境……有功德者,則發(fā)爵賜服,以順陽義。無功者則削黜貶退,以順陰義?!边@進(jìn)一步說明:天子(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在“巡狩”過程中,要考查各地諸侯的政績,給予獎懲。這就是說,只有“天子”(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才能“巡狩”,諸侯和大臣都不能“巡狩”。

《史記·五帝本紀(jì)》載:“堯老,使舜攝行天下事,巡狩?!贝擞涊d表明,堯讓位給舜以后,不再管事,而是讓舜去“巡狩”。堯、舜、禹三代是“禪讓”制,九十六歲的舜讓位給禹以后,亦應(yīng)當(dāng)不再管政事,而是安度晚年,“巡狩”之事,應(yīng)當(dāng)由禹去做。所以,以堯比舜,舜不會再有“南巡”之事。再者,“舜踐位三十九年,南巡狩”,此時,舜已是100歲的老人,行動十分困難,到湖廣千里迢迢,山高水長,那時的交通又極為困難:是否有車,目前沒有證據(jù);船(獨(dú)木舟)可能會有,但從山西到湖廣,陸路多,水路少,靠的是步行,一個百歲老人如何承受得了?故以情理度之,舜要“南巡”基本上是不大可能的。

關(guān)于“蒼梧之野”,《山海經(jīng)》云:“中條、桐梧,古通名,山產(chǎn)梧桐蒼玉?!贝艘馕吨Q條有“蒼梧”。《孟子·離婁下》:“(舜)卒于鳴條”,今本《竹書紀(jì)年》則云:“鳴條有蒼梧之山,帝崩,遂葬焉”。以此推之,舜“卒于鳴條”即是“死于蒼梧之野”。此“蒼梧之野”是鳴條的“蒼梧之野”,而非湖廣的“蒼梧之野”。鳴條崗,在中條山之北,柏王山之南,東起夏縣,西延臨猗的一脊黃土崗丘?!稘h征土衛(wèi)公諱皓之墓碑》稱鳴條崗“北稷山,帶涑水,面中條,如列屏障。中開廣原,為虞夏帝都所在”。因此,舜卒于鳴條,應(yīng)不存疑義。

三 洞庭“湘妃”辨

在舜南巡的傳說中,莫過于“洞庭湘妃”之動人故事了。前文已經(jīng)指出,此傳說有兩個不同的版本:一是指舜妃娥皇、女英;另一個是指舜三妃北登氏和她的兩個女兒宵明、燭光。其實(shí),這兩種傳說都是不可靠的。

第一種關(guān)于娥皇、女英之說,基本上不能成立。娥皇、女英是堯之女,據(jù)說,舜在三十一歲時娶娥皇、女英,她們的年齡起碼應(yīng)當(dāng)在二十歲前后,與舜之年齡相差充其量也就十來歲。在所謂“舜南巡”(100歲)時,娥皇、女英早已仙逝。據(jù)說,娥皇隨兒子去了陳倉(今寶雞),后來病逝就葬在陳倉?!堵肥钒l(fā)揮》載:“育既葬于陳倉,則其先去矣?!绷_萍注“育即娥皇?!稘h志》:陳倉有黃帝孫舜妻育冢?!标P(guān)于女英,其子叫“商均”,《史記·五帝本紀(jì)》云:“舜子商均亦不肖”,《正義》引譙周云:“以虞封舜子,今宋州虞成縣?!薄独ǖ刂尽罚骸坝輫?,舜后所封邑也,或云封舜子均于商,故號商均也”。其母女英隨商均生活,舜“南巡”時,早已亡故,其墓應(yīng)在“商”,根本不可能在江南洞庭。

第二種說法,是舜三妃北登氏和她的兩個女兒宵明、燭光。此說同樣經(jīng)不起“推敲”:舜在七十歲左右時,娶北登氏為妃,而且生了兩個女兒。男性在七十歲左右“結(jié)婚”,古今有之。但“結(jié)婚”后要生兩個兒女就很“罕見”了。從人的生理角度分析,女到五十,男到七十就基本停止了“生育活動”,這是一般的常識。舜在七十歲“結(jié)婚”以后,居然生下兩個女兒,“挑戰(zhàn)”人之生理極限,這在一般人的認(rèn)識上是很難通過的。況且,前面已經(jīng)指出,舜根本就無“南巡”之事,故“北登氏悲逝和二女跳湖而亡”之說,也就很難成立了。

四 關(guān)于九疑山舜陵的思考

以往關(guān)于舜之葬地的爭論中,“鳴條說”學(xué)者堅持的一個主要觀點(diǎn),就是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誤記。所指誤記的一段文字即為:“(舜)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鼻宕鷮W(xué)者張京俊在《鳴條舜陵考略》中云:“有虞帝舜之有天下,澤披萬世,其始封之邑,倦勤之都,升遐之宮,園陵之葬,皆在安邑。自《史記》一誤,后世悠謬之談,因之罔惑千古。”[2]p25司馬遷是一位嚴(yán)肅的學(xué)者,他看過不少文獻(xiàn),也親自跑過不少地方,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誤記的。他在《史記》中關(guān)于“舜葬九嶷”這段文字是否是“誤記”?確實(shí)值得認(rèn)真思考。

“舜葬江南九嶷說”在司馬遷之前就已經(jīng)存在?!渡胶=?jīng)·海內(nèi)經(jīng)》:“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中?!鼻毒鸥琛罚骸暗圩咏蒂獗变荆棵烀熨獬钣琛乓衫_兮并迎,靈之來兮如云?!鞭o中的“帝子”,即是指舜妃娥皇、女英。屈原乃戰(zhàn)國時人(約公元前340—278年),早于司馬遷約200余年。這足以說明:至少在戰(zhàn)國時代,舜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就已經(jīng)在楚地廣為流傳。

1973年12月,在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帛書中,有一幅《長沙國南部地形圖》。此圖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在該圖東部偏南之處,繪有“九嶷山”;在“九嶷山”的南面繪有一排九個圓形柱狀物,柱旁注有“帝舜”二字;九柱間的空隙處露出五幢高低不一的人字形建筑物。學(xué)者推斷:這是一幅清晰的舜帝陵廟圖。[3]p27馬王堆3號漢墓中,出有一木牘記“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字樣。這標(biāo)明該墓下葬時間是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比司馬遷誕生之年(前145年)早23年。這說明:在司馬遷誕生之前,湖南零陵九嶷山舜陵就已經(jīng)存在。因此,司馬遷在《史記》中沒有誤記。

馬王堆3號墓帛書《地形圖》的發(fā)現(xiàn),為考古工作者尋找舜廟提供了依據(jù)。從2002—2005年,湖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九嶷山瑤族鄉(xiāng)九疑洞村玉琯巖附近進(jìn)行發(fā)掘,發(fā)現(xiàn)了唐代和漢代的建筑基址,并在漢代建筑基址上,發(fā)現(xiàn)了一批排列整齊,間距一致的橢圓形柱坑及漢代建筑原始地面。[4]這應(yīng)該就是“舜廟”遺址,同《地形圖》的記載完全吻合。

九嶷山漢代舜廟遺址的發(fā)現(xiàn),是否意味著《史記》所記“舜葬江南九嶷”就成為“定論”呢?我認(rèn)為不見得,事情并非如此簡單。世間上許多事情,并非都是“非此即彼”。司馬遷距帝舜時代約2200余年,他對帝舜時代的記述比我們今天對漢代的記述基本差不多(他的時間略長一點(diǎn))。那個年代文字記載貧乏,許多事情多是口耳相傳。在一代代的口耳相傳中,有些事情難免發(fā)生變異;而且,歷史也會發(fā)生一些變化,且又無文字記錄下來。不然的話,為什么那些傳說中的領(lǐng)袖人物,例如炎帝、黃帝、堯、舜等等,其出生地和葬地都會有好多處呢?此中的原因是什么?確實(shí)值得我們認(rèn)真思考。

五 虞舜族群的后裔南遷

傳說中的“舜南巡”、“舜葬江南九嶷”等,都不可能是舜發(fā)生的歷史事實(shí)。但從歷史的長河中考查,這些“傳說”的產(chǎn)生有它的“歷史原因”,有它存在的“根據(jù)”。這個“原因”和“根據(jù)”就是虞舜族群的后裔南遷。

人們把舜稱作“虞舜”,是把他當(dāng)作“有虞氏”的首領(lǐng)。其實(shí),《孟子》說得很清楚:“舜生于諸馮,遷于負(fù)夏,卒于鳴條,東夷之人也。”這說明,舜本“東夷”之人(姚姓),后因母改嫁,隨母到了“有虞氏”(媯姓)。因其品行出眾,能力超群,逐漸成為有虞氏的首領(lǐng),并被帝堯看中,最后成為華夏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舜在原東夷族、有虞氏和后來的商族中,都享有崇高的威望。

古代居民經(jīng)常處于遷徙之中,這有自然條件的原因,也有深層次的社會變革原因。而古代居民的遷徙,一般多是集體行動,很少有單個獨(dú)自遷徙的。舜所在的氏族,其后裔中有不少向南遷徙,今分述如下:

有虞氏中的“象”(舜弟),其封地本在山西太谷,而他的后裔則遷到了湖南道縣。何光岳先生曾考證,“象有鼻是在湖南道縣的有鼻亭,那是象的后裔遷到那里”[5]?!跋蟆边@一支遷徙的時間,大約是在商末周初。楊東晨先生考證:“周武王滅紂前,先攻滅象國,部分象人退居祖先故地魯(今山東),部分南逃。今河南淅川縣南的象山、桐柏縣的象河、象河關(guān)、湖北荊門市北的象河、湖南岳陽有象骨山、象湖、臨湘縣西北的象骨山、寧鄉(xiāng)縣的溈山、溈水、道縣有象亭,均與象國余民遷經(jīng)或有人留居有關(guān)。”[5]我們根據(jù)這些地名,可以勾畫出“象”后裔南遷的足跡。

舜之直接后裔亦有南遷湖南者。元代羅泌《歷山辨》中云:“《郡國志》言:‘邑西今有地名舜田,然進(jìn)潭之益陽,岳之沅江,故梁之重華縣,有舜帝城,記亦謂是所都?!妒霎愑洝罚骸ハ嫠度?,有相思宮,望帝臺志,為二妃之跡。冷道、臨武、桂陽、藍(lán)山等處,悉有帝舜之祠。藍(lán)山更有舜水、舜鄉(xiāng)??h西十五里,與永明西十五里,皆有娥皇、女英之廟。江華太平鄉(xiāng)有舜女寺,即按黎城東南十里之廟?!淌稀度R記》:‘在縣東南,后人息舜而置廟也?!断嬷杏洝吩疲骸赜兴粗z風(fēng),人民純樸,故志猶彈五弦之琴,為漁父辭,莫不以為虞帝之居。’”[6]p116元人羅泌這段文字,是對舜后裔遷入湖南的最好描述:他們不但人來了,而且把地名(舜帝城、舜鄉(xiāng)、舜水),祖宗廟宇(帝舜祠、娥皇廟、女英廟)統(tǒng)統(tǒng)搬來了。這是舜的后裔進(jìn)入湖南的最佳證據(jù)。

商族出自“玄鳥”,“玄鳥”是“東夷”的重要一支;而“虞舜”本東夷之人。商族與有虞氏關(guān)系密切,故商族尊舜。在商代后期,尤其是在商代滅亡之后,商族大量南遷,湖南至廣西北部一帶,發(fā)現(xiàn)不少商人青銅器;廣西桂林有“虞山”,應(yīng)是舜之后裔遷居到此的結(jié)果。

六 解九疑山“疑”字義

在南遷的尊舜后裔族群中,最重要的是商族。而商族中有一支很大的氏族,即“亞燕”?!把唷弊?,過去一般都釋為“疑”;后來,我釋為“燕”,“亞燕”即殷代“燕國”。[7]今天看來,這個字仍可細(xì)分:帶“卜”字者(卜人燕的徽號)可以釋為“疑”;不帶“卜”字者仍釋為“燕”?!耙伞?、“燕”二字實(shí)際同源?!耙伞笔菍V浮安啡搜唷边@一支的氏族徽號;而“燕”則泛指“燕國”氏族族徽(見下表)。

殷代燕國族徽表

“卜人燕”這一支是殷代望族,在武丁后期,就享有很高的權(quán)力和地位。至殷代末年,可能發(fā)展到相當(dāng)龐大。周武王伐紂,殷王朝滅亡,殷代“燕國”也隨之“鳥獸散”,在這塊土地上,建立起新的諸侯國——西周匽國。殷代“燕國”的臣民,除少數(shù)仍留故土外,大部分可能逃離,其中不少遷往南方,相當(dāng)一部分,到了今天的湖廣。因他們是“卜人燕”的后裔,其族徽是“疑”,都是“疑”族的分支。由于來的分支很多,故稱“九疑”,他們所居附近之山也就叫“九疑山”。這可能是“九疑山”名號的來由。由于他們來的人很多,過去又是望族,有一定的經(jīng)濟(jì)勢力,又都崇拜“舜”,自然想到要在這里建一座“舜廟”(陵),成為眾族人祭祖之所。這可能就是“九疑山舜廟”(陵)的來由。

結(jié) 語

湖廣地區(qū)關(guān)于虞舜的傳說很多,而且都是由“舜南巡”所衍生。就歷史的真實(shí)性而言,年滿100歲的舜是不可能“南巡”的,虞舜的勢力在那個年代也不可能到達(dá)南方。但湖廣地區(qū)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虞舜傳說,這個問題的根源是虞舜族群的后裔南遷。本文用了“族群”二字,表明它不是一支,而是有很多支。他們遷徙的時間和所走的路線并不完全相同,到達(dá)湖廣的時間也不會完全一樣。在這些先后南遷的族群中,有“象”的后裔,有“舜”之直接后裔,有原東夷族中“舜”之親族,有殷代“燕國”中的后裔。他們都崇拜舜,都視舜為他們的始祖。帝舜族群的后裔南遷,不但人來了,而且風(fēng)俗習(xí)慣、風(fēng)土人情、人名、地名、祖宗廟宇統(tǒng)統(tǒng)都“搬來”了。當(dāng)然,這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是歷史的長期積淀。九疑山“舜廟”(陵)的出現(xiàn)不是偶然的,它是多支最重要的尊舜的后裔聚居于此的結(jié)果。這個時間有可能在西周初年,它距司馬遷至少有一千余年。所以,司馬遷在寫《史記》時,九疑山早就有“舜廟”(陵)。司馬遷沒有“誤記”,后來的人們也就把“九嶷山舜陵”當(dāng)成“真實(shí)的歷史”了。

九疑山虞舜帝廟無論是何種原因建造的,也無論是何時所建,它都是舜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九疑山舜帝廟的存在,是中華民族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產(chǎn)物,有其發(fā)生的原因,有它存在的根據(jù)。它是華夏民族大遷徙、大融合的產(chǎn)物。我們今天弘揚(yáng)虞舜文化,就是要繼續(xù)保護(hù)好舜廟遺址,將其作為聯(lián)系中華兒女的紐帶,研究舜文化的基地,使虞舜文化更加發(fā)揚(yáng)光大。

[1]楊東晨.帝舜家族史跡考辨[J].零陵師專學(xué)報,2002,(1):21.

[2]張京俊.鳴條舜碑考略[A].鳴條舜陵古碑錄[C].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3]高至喜.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地形圖》與舜葬九嶷的對應(yīng)及其他[A].2007年湖南永州舜文化學(xué)術(shù)討論論文集[C].又見:曹定云.論《史記》“舜葬江南九嶷”及其相關(guān)問題[A].舜文化論文集:第一輯[C].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4]何強(qiáng).印證“舜葬九嶷”的考古發(fā)掘[J].舜風(fēng),2005.原載: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08-20,(8).

[5]何光岳.東夷源流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

[6]羅泌.歷山辨[A].鳴條舜陵古碑錄[C].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7]曹定云.殷代燕國考——兼釋甲骨、金文中“燕”字[J].人文與社會,2003,(2).

猜你喜歡
南巡后裔司馬遷
北魏《南巡碑》與《南巡頌》研究
云岡研究(2023年2期)2023-12-24 21:34:08
假如司馬遷沒有《史記》
尋找恐龍后裔
專家學(xué)者為“司馬遷與《史記》研究”欄目三十周年題詞
一路向南
泰國游大事記
南都周刊(2018年8期)2018-08-29 02:06:02
人故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
《哥倫布后裔》中的歷史改寫與雜糅敘事
稀見史料與王安石后裔考——兼辨宋代筆記中相關(guān)記載之訛
論康乾南巡與蘇州劇壇
泾源县| 长顺县| 昌图县| 兴国县| 武夷山市| 汕头市| 遂川县| 商河县| 融水| 祥云县| 宁海县| 六枝特区| 永修县| 澄迈县| 新宾| 平和县| 弥勒县| 古田县| 天全县| 岐山县| 马公市| 仙居县| 钟山县| 永川市| 驻马店市| 江北区| 三明市| 淮安市| 保定市| 扶风县| 永吉县| 华坪县| 余干县| 武川县| 聂拉木县| 烟台市| 娱乐| 崇义县| 余江县| 新野县| 武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