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金波
他自信自己10年畫的東西趕上有的人一輩子畫的
大土三陽,本名李曉輝,中國當代著名畫家,1980年代畢業(yè)于南京藝術學院,并獲得藝術專業(yè)碩士學位。曾師從劉海粟等大師,經受過嚴格的科班訓練,著有《五代宋元中國山水畫論》《中國畫之筆墨五韻》《硯邊隨錄》《論中國山水的傳承和發(fā)展》等著作及論文。其作品既有深厚的傳統(tǒng)功力,又有獨特的自家面貌,代表了當代中國山水畫的最高成就,被譽為“中國當代十大家”之一?,F(xiàn)為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研究員
其人其事
大土三陽本人及其畫作受到大家一致的熱捧,是近年來才有的事,此前在美術界內很難見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身影。這匹藝術黑馬的橫空躍出所引起的震驚和轟動是不言而喻的,他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一個個驚嘆,一陣陣眩暈,更多的是一個個問號。他成功的秘訣何在?他有什么樣的不同于常人的藝術歷程?他為何偏偏選擇樹木和雪景作為自己的主攻對象?他的筆墨五韻在畫論方面到底有什么樣的理論貢獻等等,不一而足。
大土三陽自敘出身書香門第,而且是名門望族。父親則是舊時文人,滿腹經綸,通曉三國語言。家學淵源讓自己少年時在文化、藝術修養(yǎng)方面就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六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繪畫。
這種家族榮耀感給了大土三陽先生一種使命感,一種潛在的精神動力。而兄妹6人,其中四人搞美術,一人是作家,這樣一種得天獨厚的家庭氛圍無疑給了先生很好的藝術熏陶和影響。但這樣的家庭背景,卻并沒有帶給他很順利的從藝之路。
大土三陽說:卻相反,兒時由于家庭子女多,生活極其困難。15歲不到,被下放到江蘇東??h生產建設兵團,一干就是10年。這10年間,道不盡的艱難和辛酸,但是我從沒有停止過畫畫,無論寒冬還是酷暑,都是在別人中午休息和周末時,走幾十里路到周邊村子畫農民頭像、畫速寫……這樣的日子直到我頂替父親回到家鄉(xiāng)才結束。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個人要取得事業(yè)上的成功,客觀因素固然重要,但起決定因素的還是主觀方面的不懈努力。他的勤奮、刻苦沒有白費,終于有了這樣一次機會:
24歲那年,是當時高考的最后年限,也是上蒼給的唯一一次高考機會,我以專業(yè)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南京藝術學院,當時的老師、同學都特別震驚我的基本功為什么那么扎實。可以說,今天我的藝術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得益于我以前所讀的書、所受的磨難及對社會的思考……這些磨難和閱歷造就了我,克服人生的艱難,堅持不解的奮斗才是我走的路。
機遇總是眷戀有準備的人。一個人能吃得了別人不能吃的苦,耐得住別人不能忍耐的寂寞,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他不成功誰能成功?“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大土三陽先生就是極好的范本。
大土三陽先生說自己從藝已經50多年了,幾十年如一日,每天都要伏案作畫10多個小時,長年累月,從未間斷過。為此,他曾動過兩次眼科手術。這種艱辛和刻苦恐怕是大多人都不能及的。他自信自己10年畫的東西趕上有的人一輩子畫的,這種勤奮和刻苦使他不斷開拓了一個又一個新的藝術境界。
轉益多師
大土三陽先生是詩、書、畫均達到很高造詣的學者型山水畫家,其山水畫代表了當代中國山水畫的最高成就,是當之無愧的藝術大家。大家之“大”在氣魄,在格局,在境界。欲達到這種大氣魄大格局大境界,一要天分,二要勤奮刻苦,三要多讀書,除此之外,還有轉益多師。
大土三陽先生求學南京藝術學院期間,曾是劉海粟大師的門生,但他從不自矜于此。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大土三陽先生心知肚明此點:要想在繪畫藝術方面取得更高的成就,專注于一家是遠遠不夠的,老師的領路只是為了讓自己更好地窺探到藝術的堂奧。于是,他取法乎上,師法古人,向上追溯到隋唐宋元明清諸賢。在這里,李成、王蒙、黃公望、郭熙等都是他追摹的對象。他說,李成光寫生的稿件就達三萬多份,這種治學精神給了他特別大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是精神上的。大土三陽先生幾十年如一日伏案作畫,這種勤奮刻苦的努力不能不說沒有李成的影子。王蒙對大土先生的影響是最大的,這種影響主要是藝術層面的。大土先生在繪畫技藝方面取法、借鑒王蒙的甚多……
師承傳統(tǒng),融會創(chuàng)新,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有自家面貌,才是要達到的境界。采摘百花,目的是要釀造出甜蜜來,而不是為了自己觀賞,更不是為了向人炫耀自己的擁有。杜甫曾云“轉益多師是汝師”,任何人的長處都可以拿來進行研習、臨摹,并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轉化,從而成為自己的東西。師法古人,向現(xiàn)實中有成就的人學習,作為畫家,更應該向自然學習。師法造化,這才是最高的學習境界。
一次去裝裱自己的繪畫作品,一邊開車,一邊就觀看沿途的那些樹木,覺得自己的樹木畫水平已經達到了很高的造詣,但是比起自然界的這些樹木來,還是相差很多。由此悟到,師法自然,追求人文自然的和諧,才能使自己的繪畫達到更高的境界,更上一層樓。
行成于思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边@是韓愈《勸學解》的話,是引用度極高的一段名言。大土三陽先生毅力堅強,幾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付出了遠遠超出常人很多倍的刻苦努力,在“業(yè)”方面已然完全達到韓愈所言的“精”的程度。這是實踐的一面。在勤苦作畫的同時,他還隨時把自己對繪畫對藝術對人生對自然等的感悟形諸筆端,并將之理論化、系統(tǒng)化。《中國畫之筆墨五韻》《硯邊隨錄》就是他理論收獲,對豐富中國的傳統(tǒng)畫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尤其是“筆墨五韻”,更是一個創(chuàng)獲。
大土三陽自述:最大的感悟就是,我領悟到山水畫的對立互為關系,即我提出的筆墨五韻的學術主張。這一點與謝赫的“六法”是有根本區(qū)別的?!傲ā奔兇庵v技術,而我說的是藝術表現(xiàn)的根本規(guī)律,也就是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
又自述,其實我所有的作品就是對這個問題的回應。關于“神韻”,我認為如宇宙之主宰,人生命之根本,畫之統(tǒng)帥,畫若無神,無從及他。二謂“氣韻”,及畫之靈動生氣,是在混淪中流轉于整幅畫中的神元之氣,是神的行走之律。三謂“線韻”,它不是簡單的直線、聚點成線等等、而是指有生命的韻律之線,是表達生命、表達物象的載體。線不光有粗細、曲直、剛柔之分,有輕重緩急、粗細勁柔、長短曲直之分,有時綿里藏針,有時鋒芒外漏。我認為線是中國繪畫的本源,它有別于西方用塊面和色彩來造型,這可以說是我對中國繪畫的理解和歸納總結。
墨有濃淡、厚稀、塊面大小之別,它也是有韻律的,簡單說就是濃淡干濕、積皴渲染形成的對比性組合關系;“點韻”,它就像敲擊鋼琴時跳動的音符有其高低節(jié)律:輕重、緩急、枯澀、濃淡規(guī)則或不規(guī)則之別,這里,“神”是靈魂,“氣”是旋律,“線”是綱領,“點”是節(jié)奏,“墨”是血肉,我提出的中國畫“五韻”說就是一首交響樂,它們反映在繪畫上,就是借助所表達的物象勾勒出內心的情境和意蘊。點、線、墨、神、氣在畫面中有機地結合、運用,對立互為、對立統(tǒng)一,這就是中國畫的規(guī)律。
大土三陽先生取得如此高的藝術成就,除了歸功于個人的不懈努力外,善于總結藝術經驗,使之理論化,系統(tǒng)化,也是一個方面。實踐出真知,理論反過來又對實踐進行有效的指導,使藝術活動在自覺的軌道上運行。這是我們對大土三陽先生的藝術活動軌跡所作的大致勾勒。
責任編輯 全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