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wèi)強
(廣西師范大學雁山校區(qū)外國語學院,廣西桂林 541006)
20世紀80年代及以后,隨著認知科學的發(fā)展,隱喻的研究出現了向認知的轉向,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于概念隱喻理論(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和概念整合理論(Blending Theory)的提出。20世紀90年代中期由美國學者??寺櫍℅ills Fauconnier)與特納(Mark 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論,也稱合成理論,相當引人注目。國內相關研究者運用概念整合理論從不同角度對英語教學進行了解釋,但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概念整合理論進行解讀的研究不多見。很多研究單從詞匯或者習語或者委婉語等角度進行分析,缺乏對整個英語閱讀教學闡釋的完整性。
閱讀是人們運用語言和各種已有經驗知識獲取信息的過程,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這一過程對學習外語的人來說,會因其母語與外語在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而產生理解偏差,因此如何在學習的過程中糾正一些普遍性、規(guī)律性的錯誤,正確理解閱讀的內容,長期以來是外語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各種現代化傳播工具的高速發(fā)展對閱讀的方式及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先對概念整合理論作出簡介,然后又梳理了三種基本的英語閱讀模式,最后嘗試運用概念整合理論對英語閱讀教學從詞匯、習語和諺語、語篇由點到面全面進行解讀。
概念整合理論是??寺櫤吞丶{在心理空間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新的意義構建理論,它是對心理空間理論的發(fā)展和完善。概念整合理論的核心思想是將概念整合看作人類的一種普遍的、基本的認知方式,概念整合是將來自不同認知域的組織框架結合起來的一系列的認知活動。
簡而言之,概念整合可以建立相互映射的心理空間網絡,并以各種方式整合成新的空間網絡。基本的概念整合網絡包含四個心理空間:兩個輸入空間、一個類屬空間和一個整合空間。兩個輸入空間的共有結構及其共有的抽象組織框架被投射到第三個空間即類屬空間里。而兩個輸入空間之間也可以通過跨空間的部分映現、匹配并有選擇地投射到第四個空間,即合成空間里。并形成兩個輸入空間所不具備的層創(chuàng)結構(emergent structure),且可以把這一結構映現回到其他空間。這樣,四個 空間通過投射相互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個概念整合網絡。(Fauconnier&Turner 1994)
基本的概念整合網絡有四種:簡單網絡、鏡像網絡、單域網絡和雙域網絡。
認知運作主要在合成空間的層創(chuàng)結構中進行。層創(chuàng)結構是一個其他空間所沒有的新結構,它是概念整合的核心部分,也是形成新概念的結構。合成空間中的層創(chuàng)結構主要進行以下三種整合運作 (??寺?,特納1998):
(一)組合(composition)是三個過程中最簡單的。它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輸入空間投射組合起來并在輸入空間之間形成以前不存在的新關系。
(二)完善(completion),它借助背景圖式知識、認知和文化模式,組合結構從輸入空間投射到合成空間,在合成空間中使被激活的模式不斷完善。也就是說,當部分映射投射到合成空間時,可能會激活相關的概念結構圖式;或者當合成空間中的結構與人腦記憶中的信息相匹配時,一些隱性信息就會被自動地激活。
(三)擴展(elaboration)是指合成空間中的結構可以擴展,即:根據它自身的層創(chuàng)邏輯(emergent logic)在合成空間中進行認知運作,運用人的想象力可以根據層創(chuàng)結構對細節(jié)進行無限的擴展。
Fauconnier&Turner(1998:133-188)提出五條概念合成約束的最優(yōu)化原則,在這些原則下,合成才能最有效地運行。這五條優(yōu)化原則為:一是整合原則,整合空間必須是嚴密的場。二是構造原則,整合空間內各因素之間的關系與輸入空間內相應關系應該一致。三是網絡原則,整合空間與輸入空間連接緊密,輸入空間中的因素可在整合空間里找到自己的對應成分。四是解包原則,整合本身應能使理解者還原,重構輸入空間、跨空間映射、類屬空間以及所有這些空間之間的連接網絡。五是理據原則,一個因素出現在復合空間中,它必須有充分的理由。
??寺櫟母拍钫峡臻g模式能從簡單的空間結構揭示意義構建過程的動態(tài)性,闡釋了語言意義“在線”生成的空間機理,對動態(tài)的、隨機的、模糊的思維認知活動都具有說服力和闡釋力,可以用來解釋多種語言現象。
英語閱讀是學習英語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遇到的困難主要有這么幾點:首先是生詞和陌生短語,生詞和陌生短語過多,會破壞學生閱讀的連續(xù)性和抑制興趣,是英語閱讀學習過程中第一個攔路虎;其次是英語文化氣息極強的習語和諺語等,對于作為外語學習的學生來說,沒有對外國文化的切身體會,所以在碰到這些極為地道的習語和諺語時,往往成了睜眼瞎;最后就是隱喻性較強的英語文章,由于篇章中充滿著意象和不確定性,學生在閱讀完這類文章后,常常是一知半解,如霧里看花,朦朦朧朧。無論詞匯和短語,習語和諺語,還是篇章,它們在歷史長河中,都帶上了一定文化隱喻性。而概念整合是人類的一種基本認知方式,其在概念隱喻的基礎上進一步優(yōu)化,對隱喻有很強的解釋力。我們正可以利用這一點把它運用在閱讀教學中,使學生掌握這一理論的運作機制,對英語閱讀中遇到的這些困難作出相應的解釋。
英語詞匯的產生和發(fā)展具有隱喻性。隱喻是詞義擴展、變化和引申的重要手段,也是英語新詞產生的重要方式。因此,英語詞匯和短語學習中的教與學不是簡單地對其字面意義進行解讀的過程,而是輸入信息與學習者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在動態(tài)中互相整合的過程。概念整合是人們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的一種認知過程,起著意義構建、重組的作用。英語詞匯的習得這一認知過程就是通過日積月累的概念輸入和整合中完成的。在教學中,英語教師可以根據概念整合理論來分析詞匯的語義構建機制,幫助學生厘清詞義之間的隱喻關系。
例如:The audience in the seats craned forward to look at her.句中“crane”一詞本來是指“l(fā)arge long-necked wading bird of marshes and plain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出自WorldNet),也就是這個詞本身的輸入空間。在短語“crane forward”(向前伸著脖子)中,使人聯想到另一個一個具體的場景,這個場景也就提供另一個輸入空間,兩個輸入空間經過整合后,與“鶴”有關的背景知識被激活,從而產生了新的意義,生成復合空間。于是這里的“crane”就突破了原來的詞義和詞性,但仍然有“長頸鶴”的一般意義。這些含義就構成了整合后的空間意義“像鶴一樣伸著脖子看”。這樣,整合后的“crane”在語法上由原來的名詞成為動詞,概念上就形成了一個栩栩如生的畫面:大家都crane forward(伸長著脖子看)去看她。因此,在熟悉概念整合理論后,學習者無須記住單詞所有含義,而可以從基本含義出發(fā),根據概念整合認知模式進行推導,這樣學習起來會事半功倍。
研究概念整合理論的認知機制,為的是把它的運作機制和基本原理運用到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去,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概念整合能力來提高詞匯學習效率,擴大詞匯量。因而,在詞匯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展開認知聯想,激活他們的背景圖式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概念整合能力,使他們能正確認識詞語后面的隱含意義。
在英語學習中,單個的詞匯可以運用概念整合來學習,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而在語境中,我們碰到的更多是一些固定搭配和詞組,他們往往帶有濃厚的文化色彩,這樣的組合或者搭配,其意義都遠遠超出了字面意義。這就需要學習者能將輸入信息與頭腦中已有的知識進行“在線”動態(tài)整合,通過積極地思維活動對所接受的文字符號進行分析、合成,結合語境知識實現對意義的重構。以短語“couch potato”為例,從語法角度看,這個詞組屬于N+N結構,兩個詞互相依賴,互為中心,不能看成是couch修飾potato(筆者之見)。經過分解和整合后,獲得了這個短語概念和結構的合成意義,即輸入空間1“potato on the couch”與輸入空間2“整天賴在沙發(fā)上看電視的人(像土豆一樣圓圓胖胖的)”相映射,其概念意義投射到相應的背景文化知識中,從而整合出其層創(chuàng)意義:電視迷,懶蟲等。
與漢語相似,英語語言中存在大量的介詞和副詞,這些介詞、副詞與動詞組合后產生新的意義,但與其本身的意義還有相當的聯系。從介詞和副詞的認知著手,這些詞在整個語篇的理解中起著十分重要作用,它們的意義通過概念整合理論機制的運作也可以得到更好的解釋。
因此在語言教與學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準確而牢固地掌握詞匯的概念意義,熟悉語法句法的概念結構,更要發(fā)揮想象力,并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關聯語言及其語境、文化等背景知識,進行動態(tài)整合以推理出語言的深層內涵意義。
認知語言學認為:“隱喻是日常語言中隨處可見的現象,它在本質上是認知的,不是辭格,不是簡單的語言的產物,更確切地說它是一種通過語言表現出來的思維方式,我們賴以進行的思考和行動的日常概念系統(tǒng),在實質上是隱喻性的?!保↙akoff&Johnson 1980:3-27)同樣,習語和諺語也不例外。
習語(idioms)是某一語言在使用過程中所形成的獨特的固定的表達方式,其蘊含的意義往往不能從句子中單個詞或詞組的意思推測而得。英語習語一般具有三個明顯的語義特征:語言整體性、結構凝固性和不可替代性。
諺語(proverbs)是意義相對完整的固定句子,是語言中一種重要的熟語。大部分諺語是人民經驗的結晶,是語言的花朵。(王德春 2003)
關于習語和諺語的區(qū)別,從語法上講,英語習語的主要形式有詞、詞組、短語、句子等,而且以短語和詞組居多,例如:on the rocks(觸礁,破產等),kick the bucket(一命嗚呼)等,而且在英語里沒有成語這個說法,漢語里的成語也正對應著idioms。而諺語則是相對完整的固定句子,例如: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知工作不玩耍,杰克變成大傻瓜)等。限于篇幅,本文不再多作此方面的討論。
英語習語和諺語一般既有字面意義,又有比喻意義。但由于英語習語和諺語的意義在很多情況下無法從字面上看出來,學生往往在學習英語習語和諺語時望文生義,使得諺語學習成為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概念整合理論揭示了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時人腦對信息的綜合處理的運作機制,與認知科學等其他領域的成果多有共通之處。因此,它也可以用來討論人們在解讀英語習語和諺語時的相關心理機制,即人們在閱讀習語和諺語時如何通過這些精煉的語言來領悟其內在的深層含義。利用概念整合理論的心理空間模式,通過分析其中的投射和映射,經過組合、完善和發(fā)展的運行規(guī)則,可以將諺語中所蘊含的概念意義重新整合、建構,從而構成新的意義。
英語習語也是由四種基本網絡構建而成,此處選擇鏡像網絡模式構建的習語作為例子,來分析在教學中如何利用概念整合的理論來掌握習語。鏡像型涉及所有的心理空間,包括兩個輸入空間、類屬空間以及合成空間,都具有相同的組織框架。鏡像型概念整合模式是人類認知過程中比較簡單的一種模式。例如:
That depends on whether you’rea man or a mouse!
在上例習語的概念整合過程中,各個空間共享相同的的組織框架,即“一個人會怎樣處理困難”。在第一個輸入空間里,勇敢的人面對困難時會迎難而上,不畏艱險;在第二個輸入空間里,懦弱的人面對困難時臨陣退縮,膽小如鼠。通過選擇性投射,兩個輸入空間的元素在合成空間中一一對應,形成新的組合,“勇敢的人”和“退縮的人”,“勇敢無畏”和“膽小如鼠”等。因此合成空間的結構為人們面對困難時要么像男子漢一樣迎難而上,要么像老鼠一樣膽小懦弱,進而構建出了習語“a man or a mouse”的心理空間表征圖式。再來看概念整合理論在諺語中的運用:
Sorrow is laughter’s daughter.
在理解這個諺語時,人們首先會構建出心理輸入空間一,即母親和女兒這種人際關系。在心理輸入空間二里,則是歡樂和悲傷這兩種抽象情感的表現,它們之間的關系就如同母女之間的關系一樣緊緊相連。兩個輸入空間中相似的信息結構又映射到第三個空間,從而產生了類屬空間,其中包含著母親孕育女兒、悲傷蘊含快樂等因素。然后,這兩個輸入空間中的元素有選擇地映射到第四個空間,即合成空間。如此通過概念整合理論的三個運做方式組合、完善、擴展,最后形成一種新的關系即歡樂好像母親,悲傷如同女兒,這樣構建出了諺語所要蘊涵的意義:悲傷和歡樂密不可分。
英語習語和諺語來源于英語文化以下幾方面:圣經故事、寓言故事、歷史典故、古希臘羅馬神話、風俗習慣、文學著作以及現實生活等。英語習語和諺語體現了英語文化的精髓,因此具有一定的內涵和深度。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具有較大難度,但是英語習語和諺語并非深不可測,高不可攀,因為它們都是英語文化的映像,只要對于英語文化有了足夠的了解和認識,這一問題也就迎刃而解。概念整合理論較好的解釋了習語和諺語的含義。在特定的語境之下,教師要鼓勵學生學習具體語境具體分析,并引導學生進行即時處理,將輸入空間中各種因素相互融合,產生層創(chuàng)意義,從而對習語有更深刻更準確的理解。
語篇是一個語義單位,一個語段能否稱得上語篇,主要看它是否算得上一個有意義的連貫的整體。語言學習的目的是提高集聽、說、讀、寫為一體的實踐運用能力,所以,外語教學絕不是僅僅對零散的詞匯、短語或句子進行學習,而應更傾向于提高語篇閱讀和分析的能力。概念整合理論使以語篇為單位的教學成為可能。概念整合理論中的合成空間是一個動態(tài)的組合空間,其中產生的層創(chuàng)結構在語義上可以組合、完善和擴展,由此產生人類高層次的、復雜的心理活動,從而進行適時的意義構建,形成連貫的語篇。這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更全面的進行語言學習,以達到全面理解語篇的最終目的。
例如:As he spoke,so lightly,tapping the end of his cigarette against the ashtray,she felt the strange beast that had slumbered so long within her bosom stir,stretch itself,yawn,prick up its ears,and suddenly bound to its feet,and fix its long,hungry stare upon those far away places. (唐志芳 2011)
在讀完這段話后,人們會首先構建出第一個輸入空間:一頭巨大的怪獸在蟄伏了好長一段時間后,從冬眠中醒來,它伸展四肢,打了一個哈欠,耳朵也撲棱地豎起來,突然它站在地上不動了,帶著它饑渴的眼神,久久地盯著遠方;第二個輸入空間給我們的信息是:這個女人產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動。認知過程中要不斷地對重要的關系進行壓縮以構建并理解意義,所以,基于認知的壓縮原則,類屬空間為“通過一個動物的行為來展示一個人的心理活動”。 隨著認知的進一步拓展,新的對應關系借助于已有的經驗世界,對新的層創(chuàng)空間的框架結構加以完善,整合構建了合成空間。因為這是單域型的網絡整合模型,因此,合成空間只包含“空間感知”的框架組織,經過認知的再加工實現了概念整合的擴展,比如依據網絡原則、關聯原則等所進行的認知運作。最終,通過輸入空間的映射與框架組合,以及合成空間的組合、完善與擴展,最終形成“這個女人對男人情感的復蘇(萌發(fā)),并充滿欲望?!?/p>
將概念整合理論運用到語篇教學中,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隱喻的含義,啟發(fā)我們發(fā)現不同事物之間前所未有的相似性,不斷激發(fā)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增加了學習過程的趣味性,不斷提高對各種因素之間聯系的能力,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對隱喻的理解深度,形成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生動活潑的教學局面。從而更透徹地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理解文章的主題含義。
英語閱讀教學不是簡單地對語言的字面信息進行解碼的過程,而是新輸入信息與學習者頭腦中已有的經驗知識“在線”交互的過程。學習者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認知活動對所接受文字符號進行分析、歸納、整合,最終實現意義重構。英語習得過程就是在不斷的概念輸入和整合中完成的。
通過對詞匯習得中概念整合的認知,可以把它的運作機制推廣到整個英語閱讀教學中去,從而提高學生語言的理解能力。第一,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開發(fā)學生的語言概念空間,提高他們的概念整合能力。第二,詞匯在發(fā)展過程中帶上了文化隱喻性,可以利用詞匯教學拓展學生在文化概念方面的知識面,把原語文化中特有的知識和本族語文化進行整合、構建,實現知識文化的擴展和創(chuàng)新。第三,擴大學生的經驗常識概念圖式,即人類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常識。譬如Worm,desktop,Virus等,它們是各具特征的計算機領域的詞語。這些類比性的詞語隱喻激活了儲存在讀者記憶中的概念圖式,如desktop,它是一種方形的、表面平整的的工具,可以用來學習、工作和就餐等特點,這些特點和計算機的桌面可以一目了然地擺放快捷方式等特征相結合,就形成了它的另一個含義:計算機桌面。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和學都要發(fā)揮主動性,注重創(chuàng)造性,改變傳統(tǒng)的傳授一強化一記憶教學模式,調動雙邊或者多邊積極性,充分運用心理空間理論和概念整合理論的激活和連接功能。教師知識的傳授要有體系,以便于學生心理空間的連接,打破原有的概念圖式,形成新的空間和新的平衡。教師要有能力從具體的范式中揭示出背后的思想方法,把具體概念化,從而利于學生概念網絡的整合,最后還要使整合的知識網絡再化抽象為具體。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錯誤糾正時的正確態(tài)度。錯誤很可能促使學生達到“新的平衡”,要因勢利導,促成“質變”。另外,教學要因人、事、地不同而采用不同方法,明確每一個學生的思維差異,對癥下藥。
作為人類的一種基本的認知方式,概念整合是人們進行思維和活動,尤其是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活動時的一種認知過程,因此又被看作是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之一。可惜的是,長期的生物進化桎梏了我們的思維敏感度,使我們不能更直接、更深入地探討人類的這一認知本質。正如海明威的“冰山理論”所說的一樣:人們所能夠看到的海面上的冰山只是它的一角,而它僅占冰山整個體積的十分之一,冰山的大部分都隱藏在海面以下,因此這些隱藏的部分只能通過人的猜測、想象才能被感知。因此,福克聶和特納認為,深藏在海面以下的,也就是我們所沒有意識到的人類思維方式,才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部分。概念整合理論的研究目標在于揭示人類表層的思維能力背后所隱藏的,即后臺認知的東西。(Fauconnier&Turner 2002:34)
概念整合理論強調了意義的概念整合過程具有動態(tài)性和創(chuàng)新性,啟發(fā)我們以語義、概念為出發(fā)點,透過語言的形式挖掘語義結構,通過其運作機制進一步開發(fā)我們的認知,對隱喻意義的理解具有較強的解釋力,對英語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實踐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語言作為一個整體來掌握,指導學生積極利用自己的概念整合理論認知機制擴大詞匯量,通過聯系英語文化來學習英語習語,培養(yǎng)語篇分析能力,理解隱喻背后的深層意義??傊瑥娀拍钫弦庾R,培養(yǎng)隱喻的認知思維,應切實與英語閱讀學習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準確理解隱喻性語言的能力。
Fauconnier,G.(1994).Mental Spaces: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auconnier,Gilles&Mark Turner(1998).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J].Cognitive Science(22).
Fauconnier,G.&M.Turner(2002).The Way We Think: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New York:Basic Books.
Lakoff G.&M.Johnson(1980).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
Newmark Peter(1982).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Pergamon Press.
蔡華(2006).翻譯研究的回歸——評《名家名論名譯》[J].上海翻譯。
金圣華(2011).齊向譯道行 [M].商務印書館(2)。
李福印(2008).認知語言學概論 [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唐志芳(2011).概念整合理論對英語專業(yè)教學的啟示[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5)。
王德春(2003).漢英諺語與文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趙穎(2010).當代西方翻譯理論導讀 [M].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