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偉 王鳴駿 杜壽高 章璐璐 李佳靜
(南京工業(yè)大學體育部 江蘇南京 210009)
江蘇省第17屆運動會武術套路(高校部)比賽成績對比分析
呂偉 王鳴駿 杜壽高 章璐璐 李佳靜
(南京工業(yè)大學體育部 江蘇南京 210009)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現(xiàn)場觀察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對江蘇省第17屆運動會武術套路(高校部)比賽成績進行比較分析,剖析江蘇省高校武術套路運動開展的現(xiàn)狀。提出了定期舉行高校之間的武術比賽或交流;增設集體項目;舉辦高校教師教練員培訓班;改善運動隊的各項待遇,提高訓練積極性等對策,為提高江蘇省高校武術套路運動的整體水平提供參考。
武術套路 成績 分析
江蘇省第17屆運動會武術套路(高校部)比賽于2010年4月10~11日在蘇州大學舉行。來自全省18所本科院校的109名運動員參加了12個項目的比賽,決出了各單項和團體前8名。通過比賽不僅推動了高校武術運動的不斷發(fā)展,同時也基本反映出了我省高校武術運動開展的現(xiàn)狀。本文通過對本次比賽有關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比較,分析江蘇省高校武術運動開展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提出相應對策,為武術運動在高校中的普及與推廣提供參考。
江蘇省第17屆運動會武術套路(高校部)比賽各參賽隊伍及比賽成績。
2.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有關武術套路運動的研究文獻和資料,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表1 江蘇省第17屆運動會高水平組高校獎牌分布和名次總分
表2 江蘇省第17屆運動會普通組高校獎牌分布情況和名次總分
2.2.2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對比賽的數(shù)據從運動員人數(shù)、獎牌數(shù)量、各個組別的成績、運動員的動作難度等方面進行統(tǒng)計。
2.2.3 現(xiàn)場調查法
觀摩了本屆比賽的各場次比賽,并對部分參賽隊及有關專家進行調查訪問,取得第一手的資料和比賽信息。
江蘇省共有本科類院校45所,參加本次比賽的高校有18所,占總數(shù)的40%。其中10所高校來自南京地區(qū),占所有參賽隊的55.56%。本次比賽每所學校男女運動員可各報4人,實際報名參賽的人數(shù)只有109人,其中男運動員61人,占總數(shù)的55.96%,女運動員48人,占總數(shù)的44.04%,有的學校只報了兩名運動員。因此,總的來說,本次比賽參賽單位和參賽人數(shù)還是相對較少。從中也可以看出,院校之間、地區(qū)之間在武術套路運動的開展和參賽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出現(xiàn)了各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的現(xiàn)象,也導致了我省高校武術運動整體水平不高狀況。
江蘇省高校之間的武術比賽只有4年一次的省運會。在比賽中,大部分運動員對規(guī)則的理解甚少,很多運動員在學校只進行了簡單的訓練,動作規(guī)格和演練水平都較差,更不用說完成難度動作了,這與缺乏比賽和交流也有著很大的關系。
通過與參賽隊教練員訪談后發(fā)現(xiàn),由于比賽對教師教練員的職稱申報及待遇都沒影響,教練員對比賽成績并不看重。加上大部分高校教師都是利用業(yè)余時間帶隊訓練,不僅費時間費精力,且課酬低,極大影響了教練員訓練積極性。此外,普通生參加比賽的條件也低,也影響他們的積極性。從只有18所高校參加本次比賽也能看出,目前高校開展武術競賽還缺乏一種激勵機制。
表3 男女槍術最后得分平均分及標準差統(tǒng)計表
本次比賽分高水平組和普通組,分別設金牌、銀牌、銅牌各12塊。從表1、表2可知,獲得金牌的參賽單位共8支,占總參賽單位的44.44%,其中蘇州大學獲得7枚金牌,占高水平組金牌總數(shù)的58.33%,獎牌占總獎牌數(shù)的44.44%。總分是同組第二名揚州大學的185.88%,同組第三名南京農業(yè)大學的243.08%;南京大學獲得7枚金牌,占普通組金牌總數(shù)的58.33%,獎牌占總獎牌數(shù)的44.44%。總分是同組第二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193.33%,是同組第三名鹽城工學院278.85%。上述數(shù)據表明,我省高校武術套路運動水平發(fā)展極不均勻。
以槍術為例,兩組難度得分相差1.48分,說明普通生運動員在動作難度的完成上還存在著很大差距。由于武術項目本身的特點,大多普通生只在上大學后接觸武術,對動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還有一定的困難。訓練時間有限,使之訓練的系統(tǒng)性大打折扣。此外,從現(xiàn)場比賽的情況來看,由于高水平組運動員大部分都參加過省內外大賽,經驗比較豐富,在動作質量、演練水平和動作難度上占絕對優(yōu)勢。反觀普通組運動員大都是臨時組隊的,突擊訓練。因此,專項能力較差,動作質量一般,臨場經驗不足,這些都是導致專項技術明顯差距的主要原因。
武術項目在江蘇省高校的發(fā)展存在著開展學校少、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普通生運動隊隊伍組建的臨時性及訓練不全面性、高校之間缺乏定期的比賽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地阻礙了武術運動在高校中的發(fā)展。
4.2.1 定期舉行高校之間的武術比賽或交流
建議有關職能部門針對這種情況,給予適當?shù)恼邇A斜和支持,定期舉行高校之間的比賽或交流,使我省更多的高校能夠參與到武術比賽中來,促進我省高校武術套路運動水平的整體提高。
4.2.2 增設集體項目
集體項目可以為更多的大學生提供參與武術比賽的機會。如增設男子6人太極拳和女子6人太極劍等集體項目,可以吸引更多大學進行武術訓練,為他們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的機會,這些必將促進高校武術運動的普及與推廣。
4.2.3 制定科學化的訓練目標
大學生運動員業(yè)余選手,訓練是在業(yè)余時間進行的。因此,制定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合理安排訓練時間,就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難度動作要根據大學生運動員的自身素質條件有選擇性進行聯(lián)系,以提高大學生運動員完成動作難度的水平和質量。同時,還要注重加強普通生運動員的賽前心理訓練,克服因賽前緊張而引起水平發(fā)揮不穩(wěn)定狀態(tài),達到最佳競技狀態(tài)。
4.2.4 抓好高校武術運動的普及與推廣工作
抓好高校武術運動的普及與推廣工作,對提高我省全民健身計劃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各高校應重視武術專項課和選項課教學,發(fā)揮學校武術社團或武術俱樂部的作用,培養(yǎng)大批學生武術運動骨干,大力開展學校武術運動,從而促進武術運動的普及與推廣。
4.2.5 舉辦高校教師教練員培訓班
定期舉辦高校教師教練員培訓班,不僅為高校教師之間的交流提供平臺,而且有利于高校教師了解武術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及發(fā)展方向,有利于提高教師教練員的專業(yè)技術及訓練水平,有利于武術項目在高校中的深入普及與推廣。
4.2.6 改善運動隊的各項待遇,提高訓練積極性
學校要加大對武術運動隊的資金投入,及早組隊,改變有比賽才臨時組建的不足。要改善教師教練員的待遇,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訓練中,同時也要提高學生運動員的各項待遇,激發(fā)他們訓練積極性與主動性,有利于高校武術運動競技水平的提高。
[1]馬憶本.從2004年“華夏杯”全國健美操錦標賽六人操項目成績看南京體院競技健美操的發(fā)展與對策[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
[2]曲潤杰.從比賽成績分析我國競技散打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4(1).
G852.3
A
2095-2813(2012)12(c)-0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