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心路獨舞
美國有高考嗎?籠統(tǒng)地講有的。申請美國大學的時候,考生常常需要提供標準考試的成績,這個簡稱SAT的考試是由美國四千多所大學組成的美國大學委員會委托教育測試服務機構ETS(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定期舉辦的。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講,美國是沒有高考的,這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第一,SAT考試不是一錘子買賣。國內的高考一年一次,如果考得不好,要么屈身差一些的學校,要么來年再考。美國的SAT考試一年會舉行幾次,比如說申請2013年秋季入學的話,就可以選擇2012年5月、6月、10月、11月、12月和2013年的1月、3月參加考試;如果對自己一次考試的分數(shù)不滿意的話,還可以接著考下去。所申請的大學不同,對SAT的要求也不一樣,有的學校要求提供所有的SAT分數(shù)進行全面評估,有的學校只要求提供最高的分數(shù),所以考試的壓力相對小。但若短時間內兩次考試的分數(shù)差別巨大,有時會引起考試委員對考生的質疑。這是題外話。
第二,SAT成績不是錄取的唯一標準。由于美國實行聯(lián)邦制,每個州和郡縣都有自主決定其教育政策的權力,因此,不僅不同州的高中之間有差別,就是同一州的不同高中也會有所不同。這便造成了學生起點上的差異,但這并不能代表學生潛在能力上有差異,因此絕大多數(shù)美國大學只把SAT成績作為錄取時參考因素的一部分,還要參看學生高中在校的平均成績、老師的評語、課外活動(包括體育和文藝專長)、社區(qū)活動和志愿者經歷等。雖然很多學校仍將SAT作為粗略篩選的起始標準,但是近年來圍繞著SAT的重要性、準確性,尤其是必要性的爭議很大,有的學校甚至取消了對于SAT成績的要求。
美國教育學家對SAT的指責主要集中在它對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不公平性上。下面這張圖是1995年SAT成績和家長受教育程度的關聯(lián)。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出:家長受教育程度越高,孩子SAT成績越高;白人(紅線)、亞洲和太平洋島國(藍線)的人成績遠遠高于黑人(紫線),中間的綠線代表墨西哥裔。
而下面這張圖是1995年SAT成績和家庭收入的關系:家庭收入越高,SAT成績越高,而種族背景的影響是一致的。
所以,批評家們指責SAT的出題偏向白人和富人,甚至還挑出考題的實例證實這是只有富人才有機會見識的文字和經歷,從而造成了對其他群體的不公平,沒有真正測試出一個學生潛在的能力。鑒于此,近些年來,一些文科學校開始呼吁在入學申請時不再要求SAT成績,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加州大學校長Richard Atkinson在2001年的呼吁,直接導致了美國大學委員會2005年對考試的再次改革。
美國目前已經有將近800所四年制大學不再把SAT成績作為入學要求,其中最著名的學校是全美排名前30位左右的北卡羅來納州的Wake Forest University 和馬薩諸塞州的Smith College。
那么,既然SAT成績只是影響錄取的一部分因素,一些學校甚至不作要求,美國大學是怎么錄取的呢?
美國的大學不是統(tǒng)一招生,而是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自由申請不同的學校。每個學校要求的申請材料和基本條件也不同,不同學校錄取與否互相之間也沒有影響,所以一個學生經常同時被幾所學校錄取,最后再全面權衡各種因素,決定去哪所學校。沒被錄取也沒關系,美國的社區(qū)大學是人人都可以上的。
盡管大學之間會有不同,但也有一些共同點。下面是常見的美國學校要求學生提供的申請材料。
1.申請表
多數(shù)學校的申請表可以在網上填寫,也可以在紙上填寫。一些學校允許學生使用通用的申請表,填寫一次可以分送不同的學校。這個申請表保證了錄取委員會能將考生的申請材料、畢業(yè)高中寄來的成績單、推薦信、SAT考試機構寄來的分數(shù)等統(tǒng)一起來。
2.高中成績單
這個成績單由就讀的高中直接寄到所申請大學的錄取委員會,成績單上列有申請人選過的課程和獲得的分數(shù)。錄取委員會會考核申請人的總分和隨時間進步的情況。
3.SAT分數(shù)
盡管有各種爭議,但目前多數(shù)學校還是要求提供SAT分數(shù)。錄取委員會用這個分數(shù)粗略評估申請人是否可以順利完成該大學的學習。
4.推薦信
推薦信一般由指導老師或任課老師來填寫,要求包括認識被推薦人多長時間、怎么認識的和對被推薦人能力和品質的全面評價。
5.聲明或者散文
這是申請材料中最難做最花時間的,也是極重要的一部分。正是這一部分讓申請人有機會在錄取委員會面前留下與眾不同的印象,從而脫穎而出,直至被錄取。
6.面試
不是所有學校本科的錄取都要求面試,但研究生錄取則一定會面試。面試很關鍵,因為在美國是十分看重一個人的人際關系能力的。申請人最好還要準備幾個有特點的問題去問面試官,從而留下有想法、愛動腦筋的好印象。
錄取委員會收到學生的申請后,首先看申請人高中時的平均分數(shù)GPA和標準考試SAT的分數(shù),只要滿足基本要求便可被考慮入圍。然后綜合權衡申請人的社區(qū)服務經歷、體育或文藝專長、散文里表現(xiàn)出的價值觀念等來作出決定。一般來說,美國大學更喜歡錄取在俱樂部和各項活動中活躍、能夠積極參與校園和社區(qū)活動的學生。盡管如此,美國大學最看重的還是申請人的學術能力,這些從申請人高中的GPA、成績排名、課程種類、課程的難度深度、推薦信等很容易獲得。
總之,美國大學錄取學生時希望有一個完美的結局:不僅希望錄取那些有潛力的學生,更希望學生在校和畢業(yè)以后的成功經歷會對學校的長遠發(fā)展起到更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