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馬少華
關于賈島“推敲”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
那天,賈島騎著一頭驢,邊走邊作詩,當作到“鳥宿池邊樹”時,不知道下一句是“僧推月下門”好,還是“僧敲月下門”好,那頭驢可能也受了主人的感染,神情恍惚中竟然撞到了京兆尹韓愈的車隊。
這個故事最早出現(xiàn)在五代十國時期的何光遠的《鑒戒錄》中,后世的文人更是將它發(fā)揚光大。但遺憾的是,跟歷史上大多數(shù)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故事一樣,這個故事的可信度也不是很高。
首先,韓愈任京兆尹的時候已經(jīng)是晚年,當了不到一年時間就去世了,而且在這最后的一年里還兼任御史大夫,后來又相繼調(diào)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忙得不得了,應該沒多少心情去談詩論道。
再者,其實在歷史上賈島跟韓愈很早就認識了。據(jù)考證,韓愈在河南當?shù)胤焦俚臅r候,賈島就經(jīng)常跟他來往。后來老韓去了京城,小賈也跟著到了京城,在當時的京城文人圈里兩人一直都是好朋友。所以,這個故事也就失去了發(fā)生的背景。
那么,何光遠記錄的這個故事因何而來呢?事實上,這個故事雖然有虛構的地方,但也是有原型的。
比何光遠早了幾十年的唐末有個人叫王定保,編過一本《唐摭言》,專門記載唐代文人雅士的軼事。在這本書里,就記載了這個故事的原型。不過,跟這個溫馨的故事相比,故事的原型就顯得有點殘酷了。
故事仍然是從賈島騎驢作詩開始的,不過這次的詩不是“僧敲月下門”,而是“落葉滿長安”。賈島作了這句詩后,怎么也想不出來該用哪句詩來配它。這時,小賈的驢突然不識時務地撞到了京兆尹的車隊。
這次的京兆尹是當時有名的大權臣劉棲楚。這劉棲楚可不像老韓那么好說話,當即叫人把小賈綁了起來,送到大牢里關了一晚上。
這就是現(xiàn)實中的“撞車”事件,沒有那么多的溫馨,有的只是赤裸裸的殘酷。
更讓人感到殘酷的是,其實小賈跟這位劉大人也是很早就認識的,甚至可以說是布衣之交。當年劉棲楚外出為官時,賈島還聲情并茂地作了一首詩《寄劉棲楚》,說等你哪天回來了,咱哥兒倆再一起把酒言歡,談詩論道。
可惜的是,人家不會再跟你談詩論道了,甚至都不會正眼瞧你。
這兩個版本一個溫馨,一個殘酷,到底該信哪個呢?其實北宋的歐陽修已經(jīng)幫我們作出了選擇。在編撰《新唐書》時,一向以嚴謹著稱的歐陽修是這樣寫的:“當其苦吟,雖逢值公卿貴人,皆不之覺也。一日見京兆尹,跨驢不避,呼詰之,久乃得釋?!?/p>
有正史作參考,想必大家已經(jīng)不必再為這個頭疼了。但事實卻是,1000多年來,知道第一個版本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而知道第二個版本的人卻少得可憐。這是為什么呢?
這就牽涉到另一個話題了:我們的歷史是由誰創(chuàng)造出來的?
你可以說是帝王將相,也可以說是勞苦大眾,但有一個事實你不能忽略,那就是:所有的歷史都是由文人記錄下來的,所有的文學作品、市井話本、民間故事,也都是由文人有選擇地加工過的。也就是說,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幾乎所有的文字資料,都不可避免地站在了文人的立場上。
回到賈島的這個故事。人們之所以選擇第一個版本而忽略第二個,其實正是表達了文人的愿望。類似的典型例子還有“三顧茅廬”,雖然知道它是假的,但我們?nèi)匀辉敢馊ハ嘈潘?、傳播它,因為它表達的是文人被尊重、被重視、被重用的愿望。
所以,賈島故事的第一個版本能一直流傳下來也就不難理解了。不光是文人在推崇,老百姓也都很認可,因為它讓人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溫暖。
當然,第二個版本也告訴我們一個教訓:駕駛時千萬要集中精神,因為你遇到劉棲楚的幾率要遠遠大于遇到韓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