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歡(西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四川綿陽621010)
音位學理論對日語輔音發(fā)音的指導
——以幾個易錯的輔音發(fā)音為中心*
何歡
(西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四川綿陽621010)
作為發(fā)展迅速的第二大語種,日語的語音教學至今大都仍采用音節(jié)模仿式的教學法,不利于學習者突破母語等的干擾習得地道的日語。本文主要以中國學習者普遍存有疑問的輔音的送氣音和不送氣音為例,以音位學理論為基礎,探討如何對傳統(tǒng)語音教學做出調整的課題,試為教學者提供參考。
音位;日語輔音;發(fā)音
近年來,日語業(yè)已發(fā)展為繼英語之后的第二大外語語種,各高校學習日語的人數(shù)不斷攀升。除了日語專業(yè)的學生之外,二外、公外日語學習者的人數(shù)也在迅速增加。作為一名從事日語基礎教學的教師,在教學中常常遇到學生求教日語語音方面的問題。其中區(qū)分不出清濁音的問題是最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也是日語語音階段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不可避免的問題。
日語輔音中有清音和濁音的對立,盡管只有か、さ、た、は行的清音有相對應的濁音,但學生在初學階段往往把位于詞句中間或末尾的清音讀成或者聽成濁音。如:
造成以上錯誤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傳統(tǒng)的日語語音教授方式。教師在講授清音和濁音的假名時,通常先講述各個假名的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特點,然后示范發(fā)音或放音頻材料讓學生進行跟讀練習。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容易用母語中類似的音去替代初學的外語的發(fā)音,產生語言的負遷移。但如果在講解時導入音位理論,則可以使學生對漢語與日語中類似發(fā)音的區(qū)別更明了,避免錯誤的發(fā)生。
要用音位理論對語音教學進行指導,首先需要弄清楚日語中涉及到音位理論的幾個概念。漢語中“音素”,日語叫“単音”(たんおん),是指從語音角度來分解的最小的語音單位。如ほ[ho]這個假名的發(fā)音可以分出[h]和[o]兩個音,這兩個音都不能再分了,是最小的語音單位,也就是音素。
漢語中的“音位”,日語叫“音素”(おんそ、phoneme),是“一定語言中使用的、能夠區(qū)別意義的最小的語音單位?!?廣辭苑)如こ(子)[k‘o]―ご(五)[go]這兩個詞之所以能夠辨義,是因為/k‘/(1)和/g/是不同的音位。日語音位的數(shù)量,有學者認為是23個(2),也有學者認為是21個(沒有把/n/,/c/列入其中)。在實際的語言中,某一個音位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往往有一個或幾個音位變體。盡管這些音位變體的發(fā)音不相同,但不具備區(qū)別詞義的功能,所以仍然看做是同一音位。以日語中的特殊音節(jié)撥音ん(音素標記為[N])為例,原則上撥音不單獨發(fā)音,根據撥音后續(xù)的音節(jié),它主要有[m]、[n]和[n]三種音位變體。通常,后續(xù)ま、ば、ぱ行音時,[N]發(fā)音為[m],如[本場][homba]、[天命][temmei]等;后續(xù)か、が、は行音時,[N]發(fā)音為[n],如[日本語][nihonno]、如[漫畫][manna]等;其余場合[N]發(fā)[n]的音。不管哪一種音位變體,寫出的假名都是撥音ん。而在漢語中,[m]、[n]和[n]就不屬于音位變體,這三個音具有區(qū)別詞義的作用。
輔音音位中也存在音位變體。我們以有清濁對立的、容易發(fā)生錯誤的か、さ、た、は幾行的輔音為例做一個總結。一般日語初學者的共識是,日語中以清濁對立的輔音,清音位于詞頭的時候通常要送氣,位于詞中或詞尾的時候通常不送氣。所以有很多學生在讀或者說日語的時候把位于詞中或詞尾的清輔音發(fā)成類似于漢語中的不送氣音。如此發(fā)音,不僅會令基礎還不扎實的學生更加搞不清這個音到底是不是濁音,也會讓以日語為母語的人認為不標準、不地道。在目前諸多高校使用的日語專業(yè)教材《新編日語》(修訂本,2009)上有如下說明:發(fā)行た清音時,輔音不振動聲帶,而發(fā)た行濁音時,輔音是振動聲帶的。即把聲帶振動與否作為區(qū)分清音和濁音的標志,這也是傳統(tǒng)音位學的一個區(qū)分標準。不過這一區(qū)分標準對于初學者而言太抽象,如果是自己讀還可以遵循這一原則來區(qū)分,但是對于聽別人說的可操作性就弱了。針對這些問題,引入音位理論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我們要明確,“從音系角度看,日語清輔音的送氣不是區(qū)別性特征,而是語音性特征”,即不具備區(qū)別詞義的作用。這與漢語中送氣音和不送氣音的對立能夠起到區(qū)分詞義的作用是不同的。所以用漢語的不送氣音來等同理解日語的濁音肯定是不恰當?shù)摹?/p>
既然輔音的送氣與否不作為區(qū)別詞義的標準,那么就允許在實際發(fā)音中產生各種音位變體。由于個人發(fā)音習慣、方言等的影響,作為位于詞首的清音,也不一定總是送氣。經常看日本影視節(jié)目的人應該能聽出有的日本人會把“天気”[てんき]念成[でんき]。容易產生錯誤的幾行的清輔音的音位變體,具體如下:
か行清輔音音位/k/有不送氣音[k]和送氣音[k‘]兩個音位變體。這兩個音位變體使用于不同的語境,不具備區(qū)別詞義的作用。一般而言,位于單詞中間或末尾以及促音后面會出現(xiàn)不送氣的[k],如:あかい(赤い)[akai]、まっか(真っ赤)[makka]。也有一些特殊情況,當用吃驚的語氣發(fā)あか(赤)這個詞時,會發(fā)成送氣音的[ak‘a]。
か行假名重疊組成單詞或放在敬語接頭詞后時會出現(xiàn)送氣的[k‘],如:きかい(機會)[k‘ik‘ai]、おかあさん(お母さん)[ok‘a:saN]。
さ行清輔音音位/s/有[s]和[f]兩個音位變體。
當/s/在/i,i:,j/前面時發(fā)[f]。如:じてんしゃ(自転車)[jitenfA],しいか(詩歌)[fi:kA]。其他語境下發(fā)[s]。
た行清輔音音位/t/有[t]、[t‘]、[ts]和[tf]四個音位變體。
位于詞中或詞尾以及促音后時,發(fā)[t]。如:あした(明日)[afita],かって(勝手)[katte]。
位于詞首或與同行假名た、て、と重疊時發(fā)[t‘]。如:おととし(一昨年)[ot‘ot‘ofi],たい(鯛)[t‘ai]。
假名つ的長短音中輔音音位/t/發(fā)[ts],假名ち的長短音中輔音音位/t/發(fā)[tf]。
は行容易發(fā)音不準確的是其濁音和半濁音的發(fā)音。經常聽到念成送氣音的はっぴゃく、にっぽん。需要注意的是,輔音音位/p/有不送氣的[p]和送氣的[p‘]兩個音位變體。在促音和撥音后面應該發(fā)不送氣的[p],如:さんぽ(散歩)[sam po],ろっぴゃく(六百)[roppyaku]。其他語境下發(fā)送氣的[p‘],如ポイント[p‘ointo]。
[1]天沼寧,大坪―夫,水谷修.日本語音聲學[M].くろしお出版,1984.
[2]王韞佳,上官雪娜.日本學習者對漢語普通話不送氣/送氣輔音的加工[J].世界漢語教學,2004,(3).
[3]陳長茂.試談日語的音素、音位和音位變體[J].日語學習與研究,1987,(4).
[4]祝玉深.關于日語語音教學模式的探討[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7,(4).
H01
A
1006-5342(2012)04-0061-02
2011-12-25
2010年度西南科技大學教改項目(21910xn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