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殷 毅
CCS遠東防火試驗中心是我國唯一被國際海事組織列入認可名單的試驗室。
金秋時節(jié),中國船級社(CCS)捷報頻傳,繼推出全球首部《綠色船舶規(guī)范》和協(xié)調共同結構規(guī)范(HCSR)計算軟件后,近日,作為我國唯一被國際海事組織列入認可名單的試驗室,CCS遠東防火試驗中心(FEFTC)又順利完成一批船用地板材料的煙氣和毒性試驗和船用L3級塑料管耐火試驗。至此,CCS已具備了2012年7月1日生效的IMO《2010國際耐火試驗程序應用規(guī)則》所要求的全部試驗能力。這一系列舉動,向海事界充分展示了CCS科研規(guī)范能力的巨大提升,為中國船舶工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增添了強勁助力。
如今,大風大浪以至暗礁冰山都已不再是船舶安全的最大威脅,而“火”才是船舶安全的致命殺手。船舶結構防火是船舶消防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確保人命財產最主要的一道屏障。為此,國際海事組織(IMO)在《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SOLAS公約)中明確規(guī)定:不同失火危險處所之間的艙壁(包括甲板)要有相應的隔熱和耐火完整性即防火分隔,其目的是將火災遏制在火源處所內,并出臺了相應的試驗方法。因此,船用防火分隔產品必須滿足SOLAS公約規(guī)定,這也對防火艙壁(包括甲板)的試驗方法和試驗設備提出了嚴格要求。
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船舶工業(yè)還沒有自己的防火試驗中心,國內船舶配套企業(yè)有需求也只能“望洋興嘆”。當時的耐火甲板、艙壁、門、窗、擋火閘、貫穿件、天花板、襯板等結構耐火試驗和船舶不燃性結構材料、低播性飾面材料等耐火試驗,只能到歐美等發(fā)達國家的試驗室去做。這些船舶配套產品漂洋過海有諸多不便,或者國家斥巨資從國外成套引進,成本巨大,嚴重束縛了中國造船業(yè)的發(fā)展。
作為國家船檢主力軍,為中國造船和航運提供技術服務與保障,是CCS從誕生之日即承載起的國家使命。1989年,CCS決定建立“耐火材料和結構試驗室”,對外使用“遠東防火試驗中心”名稱。
說起防火試驗中心名稱里的“遠東”二字,CCS上海規(guī)范所所長楊忠民不無感慨:1978年到1989年,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了第一個10年,CCS管理層高瞻遠矚,開始思考在滿足中國船舶配套業(yè)需求的基礎上,服務東南亞市場的問題。“遠東”二字正是“立足中國面向遠東”構想的具體體現(xiàn)。
防火試驗中心在當時的中國還是空白,即使造船已迅速崛起的日本和韓國,也尚在改建與完善之中。1988年試驗中心成立前一年,經國內外調研,CCS決定建造亞洲一流的試驗中心,從英國FCC和DSR公司引進了采用煤氣加熱、電腦控制爐溫和自動采集數(shù)據(jù)的船陸兩用的耐火結構設備。該設備能夠精確按照IMO和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所規(guī)定的耐火試驗“時間-溫度”曲線自動控制爐內溫度,并具有自動化連續(xù)采集試驗數(shù)據(jù)的功能;能對試樣同時進行加載和變形監(jiān)測,還能模擬石油平臺發(fā)生碳氫化合物火災時的“時間-溫度”曲線進行耐火試驗的特殊功能。同時,爐內溫度均勻,試樣不接觸火焰,完全符合IMO和ISO的有關要求。這套試驗爐是當時我國唯一的全自動耐火結構試驗爐。
作為第三方公正性試驗鑒定機構,試驗中心功能是對船用防火材料和防火結構產品按照IMO、ISO等要求進行各類標準耐火試驗,為國內外客戶出具國際上認可的試驗報告,為委托方和制造商取得主管機關產品認可提供技術證明。然而,試驗中心成立伊始,沒有資質證書,所以不能出具實驗報告和技術證明,甚至技術人員對如何使用設備做耐火試驗,如何出具試驗報告和提供技術證明,均缺乏足夠的專業(yè)水準。正是在這種狀況下,試驗中心老一輩技術人員克服了種種困難,鉆研技術、反復摸索,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
1992年,成立不久的試驗中心在英國Warrington Fire Research Centre的技術指導下,轟轟烈烈開展起了依照BS標準進行的船用和陸用耐火結構產品試驗。一時間,臺灣、香港、新加坡等東南亞客商紛至沓來。僅1993年一年,即進行了各類結構耐火試驗100多爐。試驗中心在整個東南亞地區(qū)聲名鵲起。
1995年11月,試驗中心自主研制的“飾面材料表面燃燒性試驗裝置”以及“材料不燃性試驗裝置”通過了專家組的鑒定驗收。至此,試驗中心具備了按IMO標準程序開展“耐火試驗—結構材料不燃性試驗”和“經改進的艙壁、天花板和甲板的飾面材料的表面可燃性耐火試驗”的試驗能力,具備了IMO所制定的《國際耐火試驗程序應用規(guī)則》(FTP規(guī)則)中所列的11項耐火試驗程序中的最主要的5項試驗能力。
試驗中心主任翁雪江介紹,這5項試驗能力的具備,極大鼓勵了國內一些船舶配套廠生產耐火材料和結構產品的積極性,為我國建造出口船、檢驗船用耐火結構產品提供了科學的試驗檢測手段,為耐火結構產品的國有化夯實了基礎,為我國船舶工業(yè)迎接FTP規(guī)則實施做了充分準備。
1996年6月,CCS遠東防火試驗中心通過了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的計量認證審核,獲得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頒發(fā)的合格證書,這一切表明CCS遠東防火試驗中心已破繭成蝶。
2000年,按照上海市政府關于燃氣轉換工程的要求試驗中心完成了耐火試驗爐的天然氣轉換;2001年,試驗中心通過了國家實驗室認可委員會的認證,獲得其頒發(fā)的CNAL證書和國家質檢總局的計量認證證書,其試驗能力和資質得到了國際上的普遍認可。
進入新世紀,中國造船業(yè)進入加速發(fā)展的快車道。國內船舶配套企業(yè)對耐火試驗的需求與日劇增。如何滿足中國船舶配套業(yè)的需求,全面提升CCS科研規(guī)范能力和服務水平,成為擺在CCS面前的重要課題。
CCS高層審時度勢,考慮到原試驗中心已開始受環(huán)保要求和場地窄小的制約,幾經努力,于2005年在上海奉賢化工分區(qū)成立上??蒲性囼炛行摹0徇w后的試驗中心如虎添翼,試驗能力進一步提升,掀開了耐火試驗的新篇章。首例按照IMO FTP規(guī)則中“防火門控制裝置的試驗”要求進行的防火門控制裝置耐火試驗的成功,以及ISO“煙氣及毒性試驗”問題的解決,使試驗中心在IMO FTP規(guī)則領域的試驗能力擴大到了7項。
2012年7月1日生效的IMO《2010 FTP規(guī)則》中規(guī)定的實驗項目有11項,其中包括不燃性、煙氣和毒性、A級與B級和F級分隔、防火門控制裝置、表面可燃性、垂直懸掛紡織品和薄膜、軟墊家具、床上用品、高速船阻火材料、高速船阻火分隔等?,F(xiàn)有的試驗能力已經適應不了國內造船業(yè)的迅猛發(fā)展,以低煙低毒材料為代表的試驗檢測需求也與日劇增。能否滿足IMO《2010 FTP規(guī)則》要求,達到實驗所要求的能力,是對試驗中心“成色”的一種考驗。對此,CCS非常重視,本著“技術立社”之策略,在原有試驗能力的基礎上,不斷拓展試驗能力,健全FTP規(guī)則試驗項目。自2010年始,CCS開展著手覆蓋FTP規(guī)則的全部11個檢測試驗項目的研究,經國內外技術調研和市場調查、項目策劃、招標采購、試驗室基建等一系列工作,到了今年7月,CCS防火試驗能力已覆蓋FTP規(guī)則的全部11個部分,此外,還覆蓋了IMO關于注水塑料管道的耐火性能試驗和ISO關于材料燃燒熱值的測定試驗等項目。
目前試驗中心出具的試驗報告已被ABS、BV 、DNV、GL、LR、NK、CCS等各家船級社所接受。
技術標準對相關領域和行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它既可以發(fā)揮引導和促進作用,也可以起到限制和壓縮發(fā)展空間的作用。近年來,歐美一些發(fā)達國家一直在標準舞臺表現(xiàn)活躍。而對中國這個造船和航運大國而言,在標準制定上能否有更多話語權至關重要。
CCS作為中國船檢的主力軍,一方面為國內船舶工業(yè)發(fā)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和支持,發(fā)揮著獨一無二的技術保障作用;同時,CCS作為國際船級社協(xié)會(IACS)的成員,是國際船舶標準的制定者與執(zhí)行者,承擔著代表國家在參與國際海事事務中捍衛(wèi)國家相關根本利益的光榮使命。所以,在防火領域,開展科研項目,跟蹤中國在IMO海上安全委員會消防分委會(FP)以及國際船級社協(xié)會法定工作組在防火材料與耐火結構標準制定,參與跟蹤研究IMO與IACS相關規(guī)則和決議,在制定標準的國際舞臺提升我國話語權,為CCS和我國船舶與海洋工程制定船舶消防規(guī)范、提供試驗依據(jù)和技術支持,是CCS的重要職責之一。
翁雪江介紹,自2005年始,試驗中心已連續(xù)五年參加了由CCS組團的IMO FP分委會會議;全程參與了IMO FP分委會的“FTP規(guī)則全面審議工作”議題審議;參加了會間通信工作組等工作。并結合議題積極開展防火試驗研究工作,其眾多成果得到了會間通信工作組的采納。其中“B級襯板和天花板試驗方法的改進”的研究成果,即對FTP規(guī)則修改建議“為了在試驗中方便對開花板進行完整性觀察,構芯上應該設置一定數(shù)量的觀察看孔,觀察孔的位置應便于對開花板的拼縫進行觀察和測量。觀察孔一般應采用礦棉隔熱板封閉,但是需要進行完整性觀察時除外”被寫進新生效的《2010 FTP規(guī)則》中;同時被寫進規(guī)則的還有關于“修改試驗室內環(huán)境溫度” 、“不燃性試驗的時間間隔”以及“擋火閘試樣的尺寸界定合理化”的建議等等。
結合IMO研究熱點和試驗實踐,CCS開展規(guī)范編制研究。其承擔的《機電消防救生設備替代設計與布置》、《艙口蓋等非標準試驗方法研究》、《船舶艙室火災危險性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艦艇內裝材料安全性技術要求》、《船舶消防法定要求實施指南》、《船舶防火結構中非鋼質材料復合結構耐火試驗研究》等課題,均填補了我國耐火試驗領域的空白。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CCS正是因為擁有了眾多像試驗中心這樣的科研力量,才使得 CCS有能力代表中國參與更多的國際海事事務,發(fā)表中國的聲音和主張,爭取更多的利益,展示中國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