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9月3日文章,原題:中國第一“表哥” 第五塊名表剛被揭發(fā)時,楊達才還面不改色地稱這些都是以合法收入購買的。豈料,威力強大的中國網民群體隨即拋出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塊名表在他手腕上輪番登場的照片。名表數字最終停在“十一”。隔天,陜西省紀委宣布將對楊的問題進行“深入調查”。
楊達才因在陜西特大交通事故現場露出微笑引發(fā)輿論討伐,直到他消失在大眾視線中,前后僅5天。有網民預測楊可能成為下一個周久耕。2008年12月南京市江寧區(qū)房產局的處級官員周久耕被人肉搜索出抽“天價煙”、戴4塊名表、駕名車的照片。兩個月后周被當地紀委立案調查,后被裁定受賄罪成立。
周的兩個月與楊的5天,這是2008年與2012年相比網上輿論引發(fā)紀委對官員啟動調查所需要的時間差。
周抽“天價煙”曝光后,南京市紀委最初還表示,相關部門不會調查,因為“網絡消息不可靠!”到月底輿論壓力洶涌,名表名車先后被挖掘,周才被免職。楊是否會成為第二個周?正式調查前不宜做有罪推定,但他宣稱買過5塊表,這個回答不誠實。僅這一點,就已讓其個人誠信蒙上污點,足以讓紀檢部門對他采取行動。
到了此時,包括楊達才及眾多中國官員也許應意識到,短短幾年內中國的社會氛圍、民眾對官員誠信的要求、對腐敗與瑕疵的容忍度,都已大有改變。在這個環(huán)境下,高層對于官員的保護隨民意而調整,也完全是意料中的事。
在兇猛輿論壓力下,一個官員從被爆不誠信到被調查,現在只需要5天時間。這根本上得力于互聯網的發(fā)達與信息流通。中國的有識之士一直努力打造一個現代化并體現“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而“當家做主”的意愿及條件———掌握必要的知識信息,從沒像現在這么好。雖然目前民意力量還很薄弱,但或許一種中國式民主正在網絡上曲折、緩慢萌芽。從這個角度說,參與社會言說、愿逐步放寬言論尺度的官員,是推進民族進步、走向現代化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網絡與言論的變化,也因此讓人充滿期待與想象?!ㄗ髡唔n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