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重官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么痛快。葉傾城有本書叫《不要臉要趁早》,說得更加直白。因為年輕,一切都有機會,一切還能重來。年輕不是罪,但恃年輕而任意而為,便是罪了。
“世上沒有后悔藥,有錢難買早知道”,對于藥家鑫來說,他雖然年紀輕輕,雖然內心了然,雖然聲淚懺悔,只可惜他是藤蔓,不是嫩草,無法趁早,也沒有“亡羊補牢,猶未為晚”的機會。
“臨崖勒馬收韁晚,船到江心補漏遲。”對于藥家鑫這條小船而言,一切已經塵埃落定,每個人都可以發(fā)出“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嘆息??墒菍τ谡麄€社會這條大船來說,依然還是塵土飛揚,我們不能不警惕地發(fā)出“補漏要趁早”的呼吁。如果不清除“藥家鑫事件”的生存土壤,必定是“殺了藥家鑫,還有后來人”,“一個藥家鑫倒下去了,千百個李家鑫、馮家鑫站起來”,類似的悲劇還會前赴后繼地重演。這絕不是什么危言聳聽,因為前有“我爸是李剛”之車鑒,后有“上海留學生九刀刺母”之覆轍。
美國學者威爾遜和凱林提出過一個“破窗效應”定律:任何一種不良現象的存在,都在傳遞一種信息,這種信息會導致不良現象的無限擴展。他們做過一個著名試驗來證明他們的觀點:兩輛完全相同的汽車,一輛完好無損地放在雜亂的貧民區(qū),另一輛捅破天窗放在中產社區(qū),結果放在壞社區(qū)的車輛安然無恙,放在好社區(qū)的破損汽車當天被人偷走。再把那輛好汽車的車窗弄破,幾小時后也丟失了。這個定律告訴我們,阻止壞的東西更壞,并阻止其無限蔓延的辦法就是趁早修補破損,而不是僅僅將其詛咒得更壞?;馑幖姻伟讣纳鐣幱埃钪匾氖潜M可能地找到其產生的根源,而不是再用我們的所謂理性無休止爭論案件本身,宣泄、放大“蕓蕓看客”的個人情緒和觀感,演變成全民的嗜血狂歡。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比绻乱粋€殘忍的事件需要在一年后才會出現,藥家鑫案無疑會在這一年里被人遺忘。但可悲可怕之處在于,我們完全無法預知這樣的事情會在什么時候再出現,也許半年后,也許一年后,也許就在明天……如果補漏工作一直擱置,不趁早啟動,即便我們不會時刻生活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們也實實在在時刻生活在這樣的陰影中!它就像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沉甸甸地倒懸在我們的頭頂,劍柄卻只有一根馬鬃系著,沒有人知道它什么時候掉下來,但它隨時都可能掉下來。
點評:
藥家鑫案件成為本文貫穿始終的素材,被反復提及,反復闡釋,但評析角度一再變更,方便讀者透視事件的重大影響,有力彰顯了主題。
技法小結:
1.積累內涵豐富的鮮活素材。優(yōu)秀的高考作文,總是不露痕跡地從杰出的思想家、淵博的學問家、人生的指導者、社會的引領者等角度,通過閱卷者樂于接受的語言文字,點撥做人的技巧,揭示人生的智慧,發(fā)現生活的真相,推動社會的進步。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媒體最新發(fā)現時積累這種內涵豐富的素材。當然也可以是從全新的角度解讀常規(guī)素材。有不少同學深入研讀某一名人的傳記,無論什么作文,都以該名人的事跡為素材,實踐證明效果良好。
2.站在圣賢的角度進行多維解讀??梢月撓胂嚓P的名人名言、諺語俗話、格言警句去切入,結合時代特點去深入挖掘素材中的真善美的因素,或者從反面剖析其假惡丑的因素,進而總結出為人為文之道,把作文和為人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