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宗強
云南省騰沖縣人民醫(yī)院,云南 騰沖 679100
筆者于2009年7月-2011年6月運用自擬降脂散治療高脂血癥患者50例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96例患者均選自本院門診及住院患者,將96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50例,對照組46例。其中治療組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齡為 (60.20 ±2.35)歲,平均病程 (5.40±2.31)年,對照組男31例,女15例,平均年齡為 (61.20 ±2.13) 歲,平均病程 (4.40±2.35)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2006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的標準。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年版)制定。
2.1 治療組 采用自擬降脂散治療,處方:三七500g,葛根500g,生山楂 500g,丹參 500g,澤瀉 200g,決明子250g,天麻300g,茯苓250g,上述藥共研為末,溫水吞服,每日三次,一次20g。
2.2 對照組 予力平脂,200mg qd,進餐時服用。6周為一療程。
3.1 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前后的臨床療效及血脂變化。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資料使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配對t檢驗。
4.1 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年版)
4.2 治療結果
4.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2組血脂水平均較前下降,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1)。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治療組較對照組下降明顯,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表2 血脂變化比較
高脂血癥,在中醫(yī)無獨立病名,多把本病歸為“肥胖”、“頭痛”、“眩暈”等范疇。病因屬于“痰濁”、“血瘀”等,明·王肯堂《證治準繩》中:“夫人飲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不行,故百病由淤血多”。高脂血癥所引起的一系列癥狀,與肝、心、脾、腎各臟功能失調有關,更與心、腎陰陽不足,以致血脈淤阻有密切聯(lián)系。自擬降脂散中三七:《本草匯言》:味甘微苦,性平,無毒。入肝、胃、大腸經(jīng)。 《玉揪藥解》:和營止血,通脈行瘀,行瘀血而斂新血;葛根:味甘微辛,氣清香,性涼,主入脾胃經(jīng)。有解熱生津之功效?,F(xiàn)代研究葛根水煎劑、醇浸膏、總黃酮和葛根素均有明顯的擴張冠狀血管的作用,能使冠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降低;生山楂:散瘀血,消食積;丹參:苦,微溫。入心、肝經(jīng)。活血祛瘀;澤瀉:《本經(jīng)》:味甘,寒?!独坠谥扑幮越狻罚喝氚螂?、腎、三焦、小腸四經(jīng)。《別錄》:補虛損五勞,除五臟痞滿,起陰氣,止泄精、消渴、淋瀝,逐膀胱、三焦停水;決明子:苦甘,涼。入肝、腎經(jīng)。清肝,明目,利水,通便;天麻:甘,平。入肝經(jīng)。《本草匯言》:主頭風,頭痛,頭暈虛旋,風痰;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化痰。綜合全方,自擬降脂散具有祛瘀活血、健脾化痰、調和陰陽之作用。經(jīng)過臨床觀察在規(guī)律用藥后高脂血癥能得到一定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