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汀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湖南 長沙410208)
我們知道,任何一個社會群體都有屬于自己的文化,都有群體成員共同信奉和遵循的價值觀。而任何一個社會個體,都是文化的產(chǎn)物,都有自己接受和遵循的社會群體的價值觀。不同的文化,會形成不同的價值觀。文化環(huán)境對社會穩(wěn)定起著特殊作用的主要表現(xiàn)就是文化環(huán)境最終決定社會的主導價值觀,為其社會個體的社會化提供一種大家共同認可的方式。因此,社會的主導文化總要竭力優(yōu)化文化環(huán)境,以使其社會個體能夠按照社會主導價值規(guī)定的目標發(fā)展而不至于偏離。青少年始終是各種文化意識聚焦與爭奪的目標人群,因為一個國家、民族若要實現(xiàn)其自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青年一代的價值觀念如何無疑是至關重要的?!按蟊娢幕乾F(xiàn)代工業(yè)社會背景之下所產(chǎn)生的并與市場經(jīng)濟和商品社會相適應的一種市民文化,是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大眾傳媒技術的發(fā)展為支撐、按商品市場規(guī)律去運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獲得感性愉悅的日常文化形態(tài)。改革開放后尤其是90年代以來,大眾文化在中國急速膨脹,迅速壯大為與來自官方的主流文化、來自學界的精英文化構成三足鼎立之勢,并不斷向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場域急劇擴張。無論是從其市場化程度、流動范圍、受眾人數(shù),還是從對大眾的吸引力和所產(chǎn)生的娛樂性方面,大眾文化都遠遠超過其他文化?!盵1]對生活在今天的年輕一代來講,大眾文化的空前影響使它毫無疑問地成了“教化”他們成為今天的 “社會人”的教科書,成為他們價值觀形成的文化環(huán)境中最重要的環(huán)境因素。如何正確認識當代中國大眾文化對青年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并科學構建青年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課題。
本研究主要采取調查問卷和深度訪談相結合的形式,輔之以文獻研究和參與觀察。問卷調查共分兩次進行,分別為試調查和累計在半年內完成的正式調查。兩次調查都圍繞“青年價值觀”這一概念展開。試調查的地點選擇在湖南長沙某高校,問卷發(fā)放100份,收回95份。經(jīng)修改的正式調查主要是在長沙、株洲、湘潭、衡陽五個地方的高校,共發(fā)放問卷1 000份,回收854份,回收率85.4%,基本符合社會科學研究大樣本的要求。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筆者基于半開放無結構的訪談形式,從長沙某一本院校的10名在校學生那里獲得了關于大眾文化對當代青年價值觀影響狀況的更深入翔實的資料,繼而梳理出消費時代大眾文化影響下當代青年大學生價值觀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
(1)了解國際國內形勢的途徑
調查顯示,大學生“了解國際國內形勢的途徑”已經(jīng)逐漸從教師轉向了媒體。我們給出了四個選項,可以進行多項選擇。根據(jù)所選項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居第一位的是電子媒體(網(wǎng)絡、電視、廣播等),達80%,書籍和報紙的影響力也有45%,教師為12%,同輩群體30%??梢?電子媒體是當代大學生國際國內形勢最主要的來源。
(2)對國際國內政治形勢的判斷
在問及“你對中日釣魚島糾紛的看法”時,100%的大學生認為釣魚島自古就是中國領土,87%的大學生認為中國應用武力馬上收回釣魚島,13%的學生表示要慎重處理,不要陷入美日陰謀。當問及“社會主義一定能戰(zhàn)勝資本主義”時,25%的大學生對此表示不同意,47%的大學生則表示說不清。在被問及“你對當今世界,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的差別已在逐漸縮小,世界正慢慢走向大同”時,有35%的大學生認為不正確,8%的大學生同意這種觀點,有57%的大學生認為該觀點有一點道理。調查表明當代大學生肯定是愛國的,在有關國家主權尊嚴方面持堅決維護的態(tài)度。但是,不少大學生對政治問題是模糊的態(tài)度,存在著大量的 “說不清”,不明朗、搖擺不定,政治情感不穩(wěn)定,政治理論不確定。
(3)有關集體與個人
在問及如何處理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關系問題時,回答“集體利益為主兼顧個人利益”的占65%,回答“個人利益無條件服從集體利益”的占28%,回答“集體利益無條件服從個人利益”的占5%,未做回答的占2%;關于如何處理與他人關系:回答“利己但不損人”35%,“先人后己助人為樂”20%,“他人自己盡量兼顧”37%,未做回答的8%;問及“在擇業(yè)時主要考慮去向”問題時:回答“兼顧國家需要與個人興趣”52%,“到有利于發(fā)揮自己聰明才智的地方去”30%,“到經(jīng)濟收入高的地方去”8%,“服從國家需要或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僅10%??梢钥闯?在回答這樣一些有關集體、國家需要的問題時,當代大學生更偏向于個體、自我的需要,自我意識、自我實現(xiàn)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烈。部分學生甚至只關心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對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則無所謂。應該說,這種重個體輕群體、重部分輕整體、重自由輕紀律的價值觀也是對傳統(tǒng)價值觀的一種矯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就是這種價值取向會使青年大學生產(chǎn)生片面追求經(jīng)濟效益忽視國家集體利益的錯誤思想,最終國家主權意識、國防安全意識會消失殆盡,動搖對本民族文化認同,影響民族價值觀形成。
(4)有關理想、信仰、愿望等問題
對“既然已經(jīng)成為一名大學生了,你是否已經(jīng)計劃了你的未來”這個問題,回答 “有計劃并正在實施”的占38%,“想過但是還沒有進行具體規(guī)劃”的占了49%,“還沒有想過”占 13%;對作為當代大學生的你是否有信仰,回答“有”的占52%,回答 “沒有”的占40%,未做回答的占8%;當問道您的信仰是什么時,“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占40%,“佛教” 占8%,“基督教” 占2%,“無信仰” 占50%;在問及你今后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時,回答 “有一份體面安穩(wěn)的工作”占55%,“品格高尚學識淵博”30%,“家庭幸福,有理想的伴侶”15%。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在面臨巨大的就業(yè)壓力、工作后的生存壓力面前大多變得已經(jīng)只注重經(jīng)濟生活條件的提高,而對理想、信仰、未來的追求都有弱化的傾向,而我們知道,信仰和理想是個人成才的動力,它們也與價值觀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如果聽任理想淡化、信仰缺失的狀況繼續(xù)存在下去,今天的天之驕子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很快就成為物質上不再一無所有但精神上卻極度貧困的人。而一個精神極度貧乏的群體是不可能擔當建設祖國、維護祖國的大任的。
(5)有關經(jīng)濟來源及時尚消費問題
在問及日常開銷的主要來源時,回答 “父母供給”的占80%,回答 “獎學金、助學金”的占8%,回答 “勤工儉學”的占5.5%,回答 “借來的或別人贊助的”占6.5%;當問到日常生活中除了基本生活費用外的主要花費時,“買書籍報考證等發(fā)展性消費”的占28%,“上網(wǎng)”占4%,“談戀愛”占13%,“吃穿玩樂”占45%,“十分節(jié)儉,沒有其他花銷”的占10%,有的同學在這些選項里同時選了幾項,如選“談戀愛”的也同時選了 “吃穿玩樂”;在問及對時尚消費的態(tài)度時,有60%的同學表示 “只要經(jīng)濟條件允許就買”,有15%的同學選擇“如果賺到了一筆意外之財就買”,有8%的同學表示“即使經(jīng)濟條件寬余也不買”,還有17%的同學表示“買不買都無所謂”??梢?今天的大學生絕大部分是認同時尚消費的,認為時尚消費是個人社會地位、品味的象征,同時也是個人社會價值的強悍標簽。這與他們父輩強調的勤儉、內斂的價值觀有很大的差別,這有進步的一面,說明年輕人追求多彩多姿的生活,希望在生活方式上能緊跟時代潮流,渴望展示自我。但是,對這種追求如果不加引導,青年一代很容易迷失在消費主義陷阱中而不能自拔,甚至有可能為了過度消費而鋌而走險。
從上述調查現(xiàn)狀來看,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的游戲規(guī)則在促進當代大學生個人意識日趨強烈的同時,也誘發(fā)了利己主義、拜金主義意識的滋生和膨脹,大眾文化在引導人們生活方式變革時,也加劇了年輕一代享樂主義和消費主義的傾向,電子媒體、書籍報紙等大眾傳播工具使當代大學生開闊了眼界,增長了全球意識的同時,也使他們的價值觀與以往相比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當前青年大學生在價值觀上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現(xiàn)代化是一把雙刃劍,為我們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同時,我們也正在一點一滴地失去自我,失去個性。在文化工業(yè)的背景下,批量生產(chǎn)的大眾文化無法代表人的個性,在豐富多彩的流行文化中,人們一步步迷失“自我”,“從眾”心理成為工業(yè)社會最明顯的心理狀態(tài),人們害怕茫茫人海的孤獨,更渴望異質化的表現(xiàn),為得到被眾人發(fā)現(xiàn)的滿足,人們的觀點和行為都帶有一些濃厚的個人色彩和特點,強調自己所具有的獨特性。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被削弱。
消費時代大眾文化的急劇擴張消解了長期以來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一統(tǒng)江山的局面,特別是隨著國外眾多的大眾文化產(chǎn)品進入日常生活而成為大眾主要消費對象后,大眾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價值觀念、行為規(guī)范與以往相比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相當一部分的年輕群體看來,似乎只有抓住了流行時尚才能表明自己生活在大眾中,從而把自己的命運和生活投入到外在于生命的某些物和生活方式上,并造成了 “生活世界的殖民化”。而且,大眾文化的消費者不單純是消費物質,更是消費一種體驗,一種身心滿足的感覺,一種想象乃至一種生活方式。人們的消費和生活被市場上各種華麗誘人的商業(yè)廣告控制和引導著,人們的吃、穿、住、行、游、娛等感性欲望的滿足都成了消費文化的具體體現(xiàn),成為飲食文化、服飾文化、住宅裝飾裝修文化、旅游娛樂文化等。在這種語境下,人們不是從自己真切的實際需要出發(fā),而是從被制造出來的欲望、生活方式中定位自己的存在方式。在這個凸顯感官、視覺體驗的大眾文化時代,人們不再注重內在美的生成和精神生活、精神境界的提升,以往崇拜的政治型偶像、道德型偶像、神圣型偶像逐漸被各路成就型、生活型、個性化明星偶像所取代。由此導致不少大學生理想淡化,信仰缺失,對人生的理解也僅僅停留在物質欲望的滿足上,認為物質欲望的充分滿足就是人生的全部價值。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社會從某種程度上講陷入“唯經(jīng)濟論”的發(fā)展怪圈,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取向,社會公德、傳統(tǒng)美德、社會的公平正義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權力異化、金錢異化、勞動異化、體育異化、教育異化狀況嚴重,它與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官本位主義和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滋長的拜金主義相互交織,相互強化,使得我們社會的價值觀嚴重迷失。在知識與金錢、道義與利益、奉獻與索取等價值取向的焦點上,愈來愈向后者傾斜,社會主流價值逐漸被放逐到生活的邊緣。愈來愈多的大學生認為:在消費文化大肆張揚的今天,利益就是動力、“有用即是真理”,能否帶來直接利益是進行一切活動的選擇標準。
當今社會,大眾文化對青年價值觀影響巨大,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積極引導90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潘維教授在他的 《回歸民本主義,重建中國的政治價值》一文中談到:“現(xiàn)在中國最大的問題不在于文化和精神上,中國需要的是重建政治價值。所謂文化和精神,其實只是泛泛的說法,最根本的文化是政治文化,最大的精神是政治精神,……古今中西文明的核心是政治文明、政治價值觀、西方是法制加民主,中國是遠古的民本主義、今天是 `為人民服務'”。[2]這里所講的民本主義原則是執(zhí)政黨的政治哲學理念,強調人不僅僅是手段而應該永遠是目的。權力對權利的忠誠和盡責永遠是全部權力倫理的第一規(guī)范。人民群眾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主體,也是建設和享有幸福生活的主體。追求幸福,是人民的權利;造福人民,是執(zhí)政黨的責任。整個社會、政府倡導什么,支持什么,為誰服務,直接體現(xiàn)這個國家的政治價值觀,它也是青少年樹立良好價值觀的外部環(huán)境。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存在著 “人民幸福是黨和政府賜予”的錯誤認識,它導致特權官僚主義的出現(xiàn),導致錯誤的權力倫理觀念。尤其是作為社會的公職人員和公眾人物,掌握和控制著社會公共的權力和資源,理應成為公共倫理的實踐者和表率人物。如果這些外部環(huán)境不好,而只強調如何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其結果只能是“臺上十年功,臺下十分鐘”。
大眾文化對青少年價值觀造成的負面影響客觀上要求對它的發(fā)展過程必須進行調節(jié)和控制,即進行內在人文價值的提升。用“先進文化”理念來規(guī)范它、影響它、優(yōu)化它,使其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并不斷遏制它過分追逐商業(yè)化的勢頭,以及單純以肉體感官刺激來強化快感的平面化運作。并在其時尚化的運作中保留著批判的、政治的、社會的維度,以及它最初所具有的啟蒙和教化功能。同時,在大眾文化時代,先進文化要運用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以通俗直白的語言對馬克思主義于普通生命體生活的意義及價值予以深刻的揭示,展現(xiàn)人文關懷,引領普通大眾對于生活價值的感悟,并逐步向大眾日常生活當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的層面靠攏。這樣才能使普通民眾在內容上自主選擇的時候,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所吸引,從而“培養(yǎng)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提升青年一代的道德文化素質。
市場經(jīng)濟體制尤其是文化市場的興起,以及全球化浪潮的推動,各種文化觀念優(yōu)劣雜陳,交相輝映,導致部分青年一切以金錢、權力作為成功的價值衡量標準。在大眾文化影響下,部分青年在感官享樂、欲望滿足、“超現(xiàn)實”的幻象中日益感到生活的無意義和自我的無力感,以頹廢心態(tài)解構崇高精神,在迷茫中以對利的追求作為人生存在的標準,而無力叩問自己的精神境界,使自己的精神家園日漸萎縮甚至荒蕪,成為只懂技術而靈魂蒼白的“空心人”?!耙驗檎f到底,精神不但是使一個人成為人的東西,而且是使一個民族成其為人群的東西。精神不但是社會的靈魂,也是文化的靈魂。一個社會沒有靈魂,必然會走向崩潰,一種文化沒有精神,必然會逐漸枯萎?!盵3]
因此,要重塑今天青少年人文精神,還要進行大膽的教學改革。要改革目前存在的學科之間壁壘森嚴的課程體系,讓青年接受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雙重熏陶。如經(jīng)典著作經(jīng)過千百年的反復淘洗和檢驗早已被證明是人類文化的最杰出成果和人類文化的光輝范例。經(jīng)典著作的傳授和研讀,可以使學生思想純正,并能順利地通達其他知識。正如有學者所講:“近百年來美國的經(jīng)驗顯示,以經(jīng)典作為通識核心課程,是傳承文化價值的有效方法—應該為知性與理性邁向成熟的大學生所共享”。[4](P117)同時,今后的大眾文化產(chǎn)品更多的還應是在無形中宣揚和啟示人們追求科學與真理,忠誠與保衛(wèi)國家,思考人類生存的價值悖論,探尋著彼此的生命深淵,而走向一種深厚而溫暖的人文關懷的作品。
[1]黃長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文化場域與路徑選擇[J].湖北大學學報,2008,(5):26.
[2]馬 麗.要進步文化,還是要停滯文化[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3.
[3]何光滬.中國宗教改革論綱[J].東方,1994,(5):22.
[4]黃俊杰.大學理念與校長遴選[M].臺北:通識教育學會,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