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潔,劉朝暉
(廣東農(nóng)工商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7)
聽力理解能力是語言實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英語學習者進行會話交流的基礎,而且是獲取英語知識的重要途徑,有助于促進讀、寫等能力的提高。在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聽力理解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然而在當前的實際教學中,聽力仍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學生聽力水平不盡人意,很多學生在聽力課中被動地聽,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聽力訓練費時低效,聽力理解能力很難取得突破性的提高。因此,分析影響英語聽力因素并進行對策探討以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1.語言因素
(1)語音。語音是語言交流的載體,是聽力理解的基礎,也是影響聽力水平的直接原因。語音知識扎實有助于聽力理解的準確分析。相反,語音知識不扎實往往導致聽力障礙。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受母語、方言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存在發(fā)音問題,造成聽力理解困難。不少學生從來未接受過系統(tǒng)的語音訓練,或者在初學時沒有重視語音訓練,結(jié)果是到了大學的學習階段還不了解基本的語音知識,對重讀、弱讀、爆破、連讀、同化、省音等知之甚少。聽力是個辨音的過程,正確辨音是聽力理解的基礎。不了解基本的語音規(guī)律意味著在聽力中辨音能力弱。常有這樣的情況,學生因缺乏語音辨別能力,很容易混淆了讀音相同或相近的詞,如把win聽成了one,把plane聽成了play,把doctor聽成了daughter。此外,不少學生即使掌握了單詞的準確發(fā)音,當遇到連讀、爆破、同化等情況時,也聽不懂材料的表達??傊瑴蚀_的發(fā)音,正確的語調(diào)是聽力理解的直接因素。
(2)詞匯。詞匯量會影響聽力效果,因為詞匯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著聽力材料的輸入。豐富的詞匯量是聽力理解的基礎因素。詞匯量不足,在聽的過程遇到生詞的幾率就高,過多的生詞直接制約著聽力理解的提高。尤其是缺乏常用詞匯,會直接影響學生對聽力材料的整體把握。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詞匯量決定了聽力理解的水平。
(3)語法。語法是理解語義的基礎。語法知識的欠缺也會影響聽力理解,因為句子結(jié)構(gòu)不了解的話,則無法理解句意。英語中有很多復合句,如果分不清主句和重句,即使認識句子中的每個單詞,學生也無法聽懂句子的含義。另外,英語語法中的虛擬語氣、動詞時態(tài)、倒裝等也會影響聽力中對句意的理解。如果不具備基本的語法知識,學生在閱讀中都很難理解句子,而在特定的聽力語境中則會更難聽懂句子。所以語法知識也是制約聽力理解能力提高的因素之一。
2.非語言因素
(1)缺乏文化背景知識。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的文化產(chǎn)生不同的語言背景。文化背景知識對聽力也會有一定的影響。英語作為一門外語,承載著許多西方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宗教信仰。如果缺乏對西方政治、經(jīng)濟、文化、風俗、地理等背景知識的了解,學生則很難理解話語的深層含義。在英語聽力訓練時,學生因沒有西方文化知識的儲備,常常用中國的文化背景去理解西方的語言環(huán)境,導致了即便聽力材料中沒有生詞,學生似乎聽到了句子中的所有單詞,但是卻沒有真正理解話語中的內(nèi)涵。所以不熟悉聽力材料的主題或背景知識也會影響聽力的理解水平。
(2)心理因素。人的心理因素包括學生的興趣、注意力、學習情緒和態(tài)度、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雖然這些非智力因素不是學習過程的直接介入者,但對學習的效果起促進和抑制作用。在聽力過程中,如果學生能以放松、積極、主動、充滿信心的狀態(tài)去聽,則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聽力水平。相反,如果學生總擔心聽不懂或不能正確答題而產(chǎn)生緊張、焦慮、畏懼的情緒,則會產(chǎn)生心理壓力,導致信心不足,最終影響聽力水平正常發(fā)揮。
(3)不良的聽力習慣。聽力的主要目的是達到對聽力材料句子、篇章等的綜合理解。提高聽力理解能力不僅要求聽者具有良好的語言基礎,還需要掌握有效的聽力方法和技巧。有些學生經(jīng)常進行聽力訓練,卻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他們在聽的過程總是試圖聽懂每個單詞、句子的含義。一旦遇到生詞、難句便停下來,思緒停留在一兩個單詞上,結(jié)果聽的節(jié)奏跟不上接下來的內(nèi)容,錯過了抓關(guān)鍵詞,掌握大意的機會,致使全篇聽不懂。還有學生習慣把聽到的每個句子翻譯成中文來理解聽力材料,結(jié)果跟不上說話人的速度,影響了下文信息的輸入,導致聽到只有零散的個別單詞或短語,無法對文章思想總體把握、綜合理解。
1.注重學生語音訓練
英語聽力理解能力依賴于語音規(guī)則和語音規(guī)律。針對學生的語音問題,教師可在課堂進行有針對性的語音訓練,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發(fā)音,幫助學生掌握單詞的發(fā)音規(guī)則及單詞在句子中的讀音規(guī)則。要求學生模仿發(fā)音標準、語速適中的聽力材料的語音、語調(diào)。在模仿的基礎上,選取語速、內(nèi)容、風格不同的聽力材料進行訓練,使學生適應不同語速語調(diào),提高語音的敏感性,在特定的英語聽力語境中能及時并準確辨別語音。
2.加強語法知識,擴大詞匯量
聽力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一定的詞匯量和語法知識。擴大詞匯量對聽力水平的提高極為重要,所以在日常學習中,學生要通過大量閱讀,不斷增加詞匯量的積累,注意一詞多義及特殊習語的用法;重視語法知識,掌握語法規(guī)則,從而提高聽力材料語義理解的準確性。
3.增加西方文化背景知識的輸入
語言與文化緊密相連。不同的國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而語言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受文化的影響,具有其獨特性,所以了解西方國家文化背景是必不可少的。充分了解西方文化知識有助于提高聽力理解能力,因為中西文化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很多英語在西方文化中呈現(xiàn)的是通俗易懂的特有事物,但一旦離開了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放在中國的文化里卻讓人不知所云。學生受本族文化思維的影響而又缺乏西方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在英語聽力過程中則很難用西方文化的視角去理解英語的特定含義,造成了聽力障礙。為此,教師在教學中,在傳授語言的同時,要介紹文化背景知識,為學生推薦相關(guān)的讀物,讓學生樹立文化意識,增強學生對文化差異的了解,避免因缺乏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而造成的聽力理解障礙。
4.克服心理障礙
在聽力過程中,常常有學生過于緊張而產(chǎn)生焦慮情緒,影響了聽音效果,因為焦慮情緒會降低聽辨能力和記憶力。因此,教師在進行聽力訓練時,應創(chuàng)設輕松、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環(huán)境,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消除緊張情緒,緩解焦慮感而減少心理因素對聽力材料輸入和理解的抑制狀態(tài),增強聽懂的信心。同時,教師可適時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聽力材料,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引導學生養(yǎng)成用英語思維進行聽力理解,做到用英語聽,用英語理解。除此,教師應遵循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由淺到深,由簡單到復雜,由基礎到綜合,使學生逐步適應聽力狀態(tài),建立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形成聽力學習的良好循環(huán)。
5.培養(yǎng)良好的聽力習慣
聽力理解的過程要求聽者有良好的聽力習慣,在聽音的同時運用預測、猜測、推斷等技巧對聽力材料的語義理解。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重視聽力技能的傳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力習慣。在聽力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加強學生預測能力,根據(jù)已知信息,調(diào)動已存儲相關(guān)信息預測聽力內(nèi)容的后續(xù)信息。其次,在聽力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加強捕捉要點和關(guān)鍵詞的能力,訓練學生學會辨析主次信息,在聽的過程中合理分配注意力,對信息進行正確篩選,抓住要點,排除冗余信息的干擾,合理利用次要信息判斷并歸納文章大意的能力,從而提高聽力效率。此外,學生要在訓練中學會借助聽力材料的關(guān)鍵詞,說話人的語氣、語調(diào),挖掘材料中的隱含信息,比如推斷說話人之間的關(guān)系,說話人的意圖、態(tài)度等。
大學英語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要求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心理因素等綜合提升。這決定了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語言基礎能力訓練,幫助學生克服影響聽力理解的心理因素,培養(yǎng)他們樹立文化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聽力習慣。同時,學生應積極主動加強聽力訓練,學會熟練運用聽力技巧,提高英語聽力水平。
[1]Strevens,P.Listening and Speaking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2]鄧炎昌.語言與文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1.
[3]黃柳芳.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聽力影響因素及其教學策略[J].柳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8,(3).
[4]戴俊霞,陳宗倫.當代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M].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出版社,2008.
[5]丁小蕾.影響聽力理解的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J].海外英語,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