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四榮
(上海蔬菜經濟研究會會長 200333)
上海市經過幾輪“菜籃子”工程建設,成效顯著,蔬菜供應品種豐富,數(shù)量充足,質量有明顯好轉,雖然有時會有價格波動,但屬正常,都在有效可控范圍之內。目前擺在我們廣大蔬菜從業(yè)人員面前的是蔬菜品種的結構性矛盾、供求的季節(jié)性矛盾問題,一些蔬菜品種特別是綠葉菜在某個時段常常會出現(xiàn)過量與不足的矛盾。
(1)需求總量發(fā)生了變化:上海蔬菜的消費人口從600萬左右已增加到目前的2000萬左右,日均消費鮮菜量從約3000t增加到目前約1.2萬t。(2)菜源結構發(fā)生了變化:蔬菜的大市場、大流通格局已經形成,不分東西南北、不分春夏秋冬,蔬菜公司把全國各地的蔬菜源源不斷地運進上海市場,滿足上海2000萬消費群體的需求?,F(xiàn)在上海蔬菜消費市場從總量看,郊菜與客菜各占50%左右,但具體時段、具體品種郊客菜比例變化很大。(3)運營機制發(fā)生了變化:上海蔬菜經濟同其他行業(yè)經濟一樣,已從高度的計劃經濟發(fā)展到政府指導和市場運作雙軌制。(4)蔬菜生產基地的作用地位發(fā)生了變化:上海的許多蔬菜生產基地已從單純保障市場供應發(fā)展到既保障市場供應又增加菜農收入,既是蔬菜生產的基地,又是觀光、科普、現(xiàn)代化農業(yè)的示范基地。
(1)目前上海蔬菜市場上總量充足,但部分品種供應時多時少,出現(xiàn)結構性矛盾,這主要是由于突發(fā)性天氣的變化或市場信息誤導造成的。(2)保障菜農利益和保持物價穩(wěn)定之間的矛盾。(3)突發(fā)性自然災害形成的或多與或少的矛盾。(4)對蔬菜生產的期望和要求與蔬菜生產自身的矛盾。蔬菜生產目前面臨著較大困難,比如生產成本大幅度提高,勞動力后繼乏人,生產過程勞動強度大,生產者的付出和收獲不相適應等。
1959~1988年30年中,上海有4年全年蔬菜供應偏緊,1985年日平均供應0.295kg,1986年日平均供應0.305kg,1987年日平均供應0.265kg,1988年日平均供應0.265kg。
按30年共360個月分析,其中55個月偏緊。(1)1月份出現(xiàn)4次:1985年上海蔬菜的日平均供應量為0.32kg,1986年為0.31kg,1987年為0.305kg,1988年為0.27kg。 (2)2月份出現(xiàn)11次:1961年日平均供應量為0.215kg,1962年為0.25kg,1977年為0.23kg,1980 年 為 0.205kg,1981 年 為 0.27kg,1983 年 為0.27kg,1984年為0.275kg,1985年 為0.255kg,1986年為0.255kg,1987年為0.195kg,1988年為0.21kg。(3)3月份出現(xiàn)7次:1959年日平均供應量為0.165kg,1980年為0.17kg,1984年為0.25kg,1985年為 0.315kg,1986 年 為 0.28kg,1987 年 為 0.255kg,1988年為0.245kg。 (4)4月份出現(xiàn)6次:1983年日平均 供 應 量 為 0.31kg,1985年 為 0.26kg,1986年 為0.285kg,1987年為0.235kg,1988年為0.27kg。(5)5月份出現(xiàn)5次:1984年日平均供應量為0.32kg,1985年為0.26kg,1986年為0.285kg,1987年為0.235kg,1988年為0.27kg。 (6)6月份出現(xiàn)2次:1983的0.3kg,1988年的0.315kg。(7)7月份出現(xiàn)1次:1988年日平均供應量為0.29kg。(8)8月份出現(xiàn)4次:1985年日平均供應量為 0.305kg,1986 年 為0.325kg,1987年 為 0.245kg,1988年為0.255kg。 (9)9月份出現(xiàn)5次:1963年日平均0.26kg,1985年日平均0.24kg,1986年日平均0.275kg,1987年日平均0.225kg,1988年日平均0.235kg。 (10)10月份出現(xiàn)5次:1984日平均0.305kg,1985年日平均0.28kg,1986年日平均0.30kg,1987年日平均0.26kg,1988年日平均0.245kg。(11)11月份出現(xiàn)2次:1987年日平均0.30kg,1988年日平均0.285kg。 (12)12月份出現(xiàn)3次:1986年日平均0.34kg,1987年日平均0.285kg和1988年日平均0.275kg。
從上可知,蔬菜供應偏緊最多出現(xiàn)在2月份,有11次,最少在7月份,只有1次。
1959~1988年30年中,上海市蔬菜供應有5年偏多,1960年日平均供應量為0.425kg,1961年為0.47kg,1962年為0.55kg,1976年為0.445kg,1982年為0.39kg,其中1960~1962年3年自然災害,為以菜代糧時期。
按月份分析,360個月中有33個月總量過剩。(1)1月 份 出 現(xiàn) 3次 :1971年 為 0.52kg,1972年 為0.60kg,1978年為0.585kg。 (2)2月份出現(xiàn)3次:1970年為0.4kg,1971年為0.41kg,1978年為0.415kg。(3)3月份無。 (4)4月份出現(xiàn)5次:1970年為0.465kg,1971年 為0.495kg,1972年 為0.475kg,1976年 為0.52kg,1978年為0.47kg。(5)5月份出現(xiàn)5次:1960年為0.55kg,1961年為0.645kg,1962年為0.55kg,1971年為0.525kg,1976年為0.50kg。 (6)6月份出現(xiàn)2次:1978年為0.51kg,1982年為0.51kg。 (7)7月份出現(xiàn)2次:1962年為0.57kg,1977年為0.515kg。 (8)8月份出現(xiàn)1次:1976年為0.52kg。 (9)9月份出現(xiàn)1次:1961年平 均 0.625kg (10)10月 份 出 現(xiàn) 2次 :1976年 為0.505kg,1978年為0.495kg。 (11)11月份出現(xiàn)3次:1962 年 為 0.565kg,1963 年 為 0.62kg,1977 年 為0.585kg。 (12)12月份出現(xiàn)6次:1961年為0.61kg,1962 年 為 0.52kg,1963 年 為 0.507kg,1969 年 為0.505kg,1977年為0.51kg,1978年為0.515kg。
由上可知,數(shù)量過剩最多出現(xiàn)在4月份、5月份和12月份,最少出現(xiàn)在8月份和9月份。
經過幾輪“菜籃子”工程的建設和大市場、大流通格局的形成,當時出現(xiàn)供應總量過剩和偏緊的情況,現(xiàn)在已有了很大的好轉,但是由于蔬菜生產的特殊性,某時某品種出現(xiàn)緊缺或過剩的矛盾仍時常出現(xiàn),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研究新情況、落實新措施,努力保障菜農收入的穩(wěn)定提高和市場的穩(wěn)定供應。1982~1988年供應總量過剩的主要蔬菜品種有(1)青菜、小白菜、雞毛菜:1982年供應總量為31萬t,1983年為9萬t,1984年為4.1萬t,1985年為4.7萬t,1986年為17.5萬t,1987年為19.9萬t,1988年為14.5萬t。 (2)卷心菜:1982年供應總量為3.8萬t,1983年為2.1萬t,1984年為4.9萬t,1985年為2.2萬t,1986年為1.3萬t,1987年為2.1萬t。(3)其他品種較多的有番茄、雪菜、茄子、烏筍、冬瓜、大白菜等。
1963~1988年在批發(fā)市場和零售菜場過剩蔬菜返銷作飼料處理,1963年為6.3萬t,1964年為5.63萬t,1965年為11萬t,1966年為7萬t,1967年為5萬t,1968年為21.53萬t,1969年為5.5萬t,1970年為11.2萬t,1971年為14.53萬t,1972年為30萬t,1973年為7.5萬t,1974年為6萬t,1975年為7萬t,1976年為15萬t,1977年為9.5萬t,1978年為32t,1979年為28萬t,1980年為11萬t,1981年為12萬t,1982年為55萬t,1983年為18萬t,1984年為60萬t,1985年為13.5萬t,1986年為31萬t,1987年為33萬t,1988年為24萬t。占當年郊菜上市量返銷最多的有:1972年占22.3%,1978年占21.4%,1979年占22.1%,1982年占32.1%,1984年占36.5%,1986年占26.5%,1987年占30.7%,1988年占22.8%。
(1)加強基地建設,提高抗風險能力。從1987年開始“菜籃子”工程建設,到1993年的第2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到目前正實施的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基地建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2)支持菜農生產,實行返銷補貼,上海市財政通過上海蔬菜公司對返銷菜和冷藏實行補貼。1980~1988年資料顯示,上海蔬菜集團公司因此虧損,1980年虧2371萬元,1981年虧3001萬元,1982年虧5849萬元,1983年虧4581萬元,1984年虧588萬元,1985年虧4083萬元,1986年虧5691萬元,1987年虧5362萬元,1988年虧6214萬元。(3)發(fā)展大市場大流通作用。(4)“以工補農”實行返稅政策,實施風險基金補貼。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補貼3000萬元左右生產風險基金、4000萬元左右返稅政策,有力調動了菜農的積極性,穩(wěn)定了蔬菜生產基地面積。
(1)市、區(qū)縣二級政府加大了對菜農的直補政策。(2)加強了菜田基本建設,提高了抗風險能力。(3)通過安信保險公司實施的保險工作。(4)產大于銷時通過企業(yè)、菜農自身消化承受。
(1)繼續(xù)穩(wěn)定和提高菜田建設水平,充實菜田建設的內容,如先進的農業(yè)機械等。(2)加大對生產風險的保護力度,特別是加大直補力度,只有保護好生產者利益,才能從源頭上保護好消費者的利益,做到蔬菜生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3)提高對短時期個別品種價格偏低或偏高的承受能力。(4)繼續(xù)在政策上大力扶持多種形式且行之有效的產銷直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