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超蓉
(上海市普陀區(qū)中醫(yī)醫(yī)院 上海200062)
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在我國,因腦卒中死亡每年在130萬人左右[1]。隨著腦梗死研究的深入,一些已知的腦梗死危險因子并不能完全解釋腦梗死的發(fā)生,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臟病及吸煙酗酒已是公認并且可以干預的危險因子,但高血壓、糖尿病等傳統(tǒng)危險因素僅能解釋1/3腦卒中事件。近年來,隨著檢測水平的提高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增高是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同型半胱氨酸血癥(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現(xiàn)已成為腦梗死研究的一個新熱點[2]?,F(xiàn)將近十年來HHcy與腦梗死的相關研究綜述如下。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種含巰基的氨基酸,它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謝過程中一個重要的中間產物,在體內由甲硫氨酸轉甲基后生成。Hcy有3條代謝途徑:(1)在蛋氨酸合成酶的作用下,以維生素B12為輔助因子,其在N5,N10-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MTHFR)催化下,重新合成蛋氨酸。(2)在胱硫醚-β合成酶(CBS)催化下,維生素B6作為輔助因子,與絲氨酸縮合形成胱硫醚,進一步在γ-胱硫醚催化下分解為胱氨酸和α-丁酸酮酸。(3)釋放到細胞外基質。同型半胱氨酸在體內主要以還原型、胱氨酸(氧化型)、高半胱氨酸-高半胱氨酸及高半胱氨酸-胱氨酸二硫化物混合氧化型等形式存在,在血漿中有游離和蛋白結合體兩種,前者占20%,后者占80%,所有這些形式都統(tǒng)稱為總Hcy。
2.1 內皮毒性作用 高濃度的Hcy可引起內皮細胞損傷,并且破壞血管壁彈力層和膠原纖維,使內皮細胞的形態(tài)和功能發(fā)生改變,結果有助于動脈粥樣硬化及血栓的形成。機制可能是:(1)通過產生一系列活性氧中間產物(超氧化陰離子自由基、過氧化物、羥基等)抑制NO的合成并促進其降解,從而使NO介導的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明顯受損[3]。(2)Hcy升高可抑制內皮細胞生長。(3)內皮細胞表型發(fā)生改變,干擾纖溶酶原激活物的結合位點[4]。(4)改變內皮細胞的基因表達,誘導細胞凋亡。
2.2 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 HHcy刺激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和膠原合成,促進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增加,加速動脈粥樣硬化;也可通過促進平滑肌細胞DNA的合成,刺激動脈平滑肌細胞過度生長、老化、組織纖維化[5],干擾血管平滑肌細胞的正常功能,最終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2.3 影響凝血功能[6]HHcy抑制蛋白C活性和血栓調節(jié)蛋白表達,增加V、Ⅻ活性,降低內皮細胞抗凝作用;干擾內皮細胞硫酸乙酰肝素合成,從而減弱抗凝血酶-Ⅲ的抗凝作用等;可誘導內皮細胞產生和激活凝血因子并且抑制抗凝物質的表達。HHcy破壞機體凝血和纖溶之間的平衡[7],使機體處于血栓前狀態(tài)。HHcy還能增強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和組織因子的活性,激活凝血因子V、XQ等。
2.4 影響脂質代謝 HHcy加速LDL-C氧化,削弱HDL-C的保護作用,可誘導單核細胞轉變?yōu)榕菽毎龠M氧化修飾的LDL在泡沫細胞中堆積。HHcy還能增強脂蛋白(α)與纖維蛋白的親和力,抑制纖溶酶原與纖維蛋白之間的結合[8]。
凡能夠影響Hcy合成及代謝途徑的因素,均可導致血漿Hcy的升高。MTHFR、蛋氨酸合成酶(MS)、CBS等的缺陷或葉酸、維生素B12和維生素B6的缺乏都可引起HHcy。Hcy代謝相關酶-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C677T純合子突變可致Hcy升高,發(fā)生腦梗死,尤其受到基因研究者的關注。國內外均有學者對MTHFR基因突變與腦血管病之間的關系進行過研究,但得出的結論卻頗具爭議。王利軍等[9]對中青年腦梗死患者MTHFR C677T基因型與血漿Hcy進行檢查,與正常者的比較結果顯示,腦梗死患者的MTHFR基因純合子和雜合子突變率、T等位基因頻率及tHcy異常率均明顯升高(P<0.05或<0.01);由此提出HHcy是中國中青年人群腦梗死發(fā)病的重要獨立危險因素,而MTHFR基因C677T位點突變可能是HHcy的重要遺傳因素。但葉輝等[10]的研究表明,血漿Hcy升高確實在腦卒中發(fā)生中起重要作用,但MTHFR基因C677T突變與Hcy水平無明顯關系,且其與腦卒中發(fā)生無相關性。黃一寧等[11]認為純合子MTHFR基因型比雜合子個體Hcy高,Hcy和缺血性卒中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但MTHFR基因型與卒中間無明顯相關性。
由于血漿Hcy受環(huán)境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因此單純MTHFR基因C677T位點突變對腦卒中發(fā)生的影響不大,國外研究也有相似的結果。Lalouschek等[4]研究了96例腦卒中患者及96例正常者,發(fā)現(xiàn)前者血漿Hcy明顯高于后者,但二者的MTHFR C677T突變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國內外的臨床研究表明,HHcy是腦卒中發(fā)生、復發(fā)和風險增加的獨立危險因素,血漿Hcy水平可反映腦卒中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12]。有研究表明,血漿Hcy每升高5 μmol/L,腦卒中風險增加59%;Hcy降低3 μmol/L,腦卒中風險降低約24%。2003年,由北京阜外醫(yī)院牽頭的“中國腦卒中多中心病例對照研究”,包括天壇醫(yī)院、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醫(yī)院等7家臨床研究中心參與,共納入卒中患者1 823例,研究結果表明,HHcy與中國人腦卒中密切相關。
阮少川等[13]將152例急性卒中患者按照TOAST分型分為心源性腦栓塞組12例,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58例,腔隙性腦梗死54例,其他以及原因不明的腦梗死28例。所有病例均在發(fā)病時間一周內測定血漿Hcy濃度。檢測結果示各組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異無顯著性(P>0.05),說明Hcy在缺血性卒中的各個亞型中均升高。孫寄等[14]為探討HHcy與中青年腦梗死的關系,選擇急性腦梗死患者40例,并與健康體檢者40例作對照,結果顯示青年腦梗死組Hcy水平高于正常對照組,而葉酸、維生素B12水平則低于正常對照組(P<0.01)。結論:HHcy是青年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田小艷等[15]對輕癥、重癥腦卒中患者各50例進行血漿Hcy檢測,發(fā)現(xiàn)重癥組Hcy明顯高于輕癥組。張健等[16]檢測了45例復發(fā)性腦梗死(RCI)、84例初發(fā)性腦梗死(FCI)患者的血漿同型半胱氨酸,RCI組的Hcy水平高于FCI組(P<0.05)。
5.1 飲食與運動干預 高動物蛋白攝入過多易引起Hcy升高,蔬菜和水果中葉酸和維生素B含量高,通過進食蔬菜和水果有助于降低Hcy水平。運動對Hcy水平也有影響,李亮等[17]對蛋氨酸飲食大鼠進行8周游泳訓練,發(fā)現(xiàn)適宜的有氧運動可以明顯提高高半胱氨酸血癥大鼠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血漿Hcy水平。
5.2 藥物干預 國外曾進行預防卒中的維生素干預(VISP)試驗[18],對3 680例無后遺癥腦梗死的成年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大劑量組接受每日維生素B625 mg、維生素B120.4 mg和葉酸2.5 mg治療;小劑量組每日給予維生素 B6200 μg、維生素 B126 μg、葉酸20 μg。結果表明大劑量組Hcy平均下降值比小劑量組更加明顯,維生素B6、維生素B12和葉酸可以降低患者血漿Hcy水平,但并未降低腦卒中的再發(fā)率。李清等[19]治療9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還予葉酸5 mg,2次/d,維生素B610 mg,2 次 /d,甲鈷胺 500 μg,2 次 /d,治療 2 周。結果顯示患者Hcy水平明顯下降。林玉全等[20]應用依達拉奉治療104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結果顯示Hcy水平也明顯下降。
5.3 中醫(yī)干預 中醫(yī)藥物、針刺等對治療腦梗死有確切療效,研究結果亦提示能降低腦梗死患者血漿中的Hcy水平。王長德等[21]為了觀察息風化痰通絡法配合針刺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將6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鎮(zhèn)腦平肝丸口服及針灸治療,對照組30例采用常規(guī)治療,療程均為15 d,結果治療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Hcy水平、血液流變學指標改善均優(yōu)于對照組。張思為等[22]選擇發(fā)病3~48 h的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0例服用中藥芪棱湯;對照組50例服用中藥補陽還五湯。治療前及治療后第28天分別進行神經缺損評分,并測量血中Hcy濃度,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神經缺損評分和Hcy濃度都降低,芪棱湯組優(yōu)于對照組。陽期望等[23]用“四海之腧”針刺法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結果提示“四海之腧”針刺法同“醒腦開竅”針刺法一樣,都能降低血漿中Hcy濃度。
綜上所述,同型半胱氨酸與腦梗死的關系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醫(yī)學界對此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尚有以下問題需進一步研究:(1)Hcy的生物化學基礎有待明確,Hcy的發(fā)病機理是多因素的,如果能在MTHFR基因其他位點突變的研究取得突破,基因治療當大有前途。(2)Hcy測定一般應用高壓液相色譜技術(HPLC)檢測,正??崭寡獫{總Hcy水平為5~15 μmol/L。但影響Hcy水平的因素有很多[24],如性別、年齡、藥物等,男女有性別差異,年齡越大其高半胱氨酸水平越高。避孕藥、氨甲喋呤、三乙酸氮尿苷、利尿藥、抗癲癇藥等可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而青霉胺可降低血漿Hcy水平,在評價Hcy水平與腦梗死的關系時應注意這些情況。(3)HHcy不僅跟腦梗死密切相關,也與很多疾病相關。如慢性腎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低下、肝病、牛皮癬、血液透析、環(huán)境中毒性物質(如二硫化碳)、風濕性關節(jié)炎、營養(yǎng)不良、腫瘤等也可引起血漿Hcy升高[25]。因此,檢測Hcy與各種疾病的關系和治療檢測將需進一步探討。(4)雖然有大量的文獻報道證實,給予葉酸和B族維生素治療可以達到降低血漿Hcy水平的目的,但能否降低卒中的再發(fā)率尚有爭議,還有研究者認為葉酸與維生素聯(lián)合治療可能會增加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26]。因此,目前尚無統(tǒng)一的B族維生素治療方案,對其治療劑量、療程、遠期療效及停藥后Hcy是否反復等情況尚需進一步研究。
[1]秦震.我國缺血性腦卒中防治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華醫(yī)學,2000,80(2):85-86
[2]Eikelboom JW,Hankey GJ,Anand SS,et a1.Association between high homocyateine and ischemic stroke due to large and small artery disease but not other etiologic subtypes of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00,31(5):1 069-1 075
[3]Dayal S,Aming E,Bottiglieri T,et a1.Cerebral vascular dysfunction mediated by superoxide in hyperhomocysteinemic mice[J].Stroke,2004,35:1 957-1 962
[4]Eikelboom JW,Lonn E,Genest JT,et a1.Homocysteine and cardiovasculardisease:a criticalreview ofthe epidemiologic evidence[J].Ann Intern Med,1999,131:363
[5]王冬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致腦梗死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08,10(6):765-768
[6]Thambyrajah J,Townend JN.Homocysteine and atherombosis mechanisms for injury[J].Eur Heart J,2000,21:967-974
[7]陳健,張金枝.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心腦梗塞的獨立危險因子[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0,21(2):75-77
[8]王楊.同型半胱氨酸的致病機理及臨床應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06,27(2):137-138
[9]王利軍,牛小媛,琚小紅.MTHFR基因多態(tài)性及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中青年腦梗死的關系 [J].中風與神經疾病,2006,23(4):478-481
[10]葉輝,嚴江濤,邵嬌梅,等.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基因突變與腦卒中關系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25(11):958-961
[11]黃一寧,趙宇嵐,李舜偉.同型半胱氨酸和MTHFR基因多態(tài)性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關系[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2,82(2):119-122
[12]張偉麗,祝立薪,孫凱,等.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腦卒中患者心腦血管事件再發(fā)風險的關系[J].臨床內科雜志,2009,26(10):666-668
[13]阮少川,肖衛(wèi)民,苗海峰,等.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不同類型腦梗死的關系[J].廣東醫(yī)學,2006,44(8):111-112
[14]孫寄,彭小飛.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青年腦梗死的關系[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1):158-159
[15]田小艷,盧燕,賈雋喬,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重癥腦卒中的關系及維生素干預治療[J].中華實用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6,19(1):20-21
[16]張健,孫昌友,李小宇.復發(fā)性腦梗死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相關因素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9,8(3):7-8
[17]李亮,楊渡,張鈞,等.有氧運動對蛋氨酸誘導高半胱氨酸血癥大鼠抗氧化應激能力的影響[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6,25(3):282-284
[18]謝榮,李金賢,牛曉珊.血漿同型半胱氨酸與腦血管病相關性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8,23(11):1 056-1 057
[19]李清,陳玉華.高同型半胱氨酸與缺血性腦卒中的關系及干預治療[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08,3(3):215
[20]林玉全,王升武.依達拉奉對腦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0,9(2):99-100
[21]王長德,杜青,陳麗萍,等.息風化痰通絡法配合針刺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1,20(1):3-4,7
[22]張思為,鄧世芳,何綱,等.芪棱湯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濃度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9(7):823-824
[23]陽期望,張東淑,王升旭.針刺四海之腧為主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29例[J].陜西中醫(yī),2011,32(2):206-208
[24]汪國宏,朱幼玲.血漿高同型半胱氨酸與腦卒中的相關性及其干預研究進展[J].山東醫(yī)藥,2011,51(25):109-111
[25]丁欽慕.急性腦梗死與血漿同型半胱氨酸關系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病學雜志,2010,13(3):39-40
[26]石義永,余宏,林傳鴻.同型半胱氨酸與缺血性卒中[J].中國現(xiàn)代神經疾病雜志,2011,11(4):464-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