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欄目主持人:錢超英
主持人語:流散研究是當前人文研究的前沿熱點,與全球化研究、后殖民批評和后現(xiàn)代思想相互激蕩,成為新世紀涉及歷史學、經濟學、社會學、文化研究、文學等廣泛領域的理論發(fā)展和批評研究的一大學術生長點。如果說,流散是人類文明一種古已有之、于今更顯重要的現(xiàn)象,而流散研究是對這種現(xiàn)象的回應,那么本期選題就是對我國新世紀以來興起的流散研究的積極介入。
值得一提,深圳大學是我國學界流散研究的重要策源地。1985年,深大承辦了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成立大會,同時舉辦一場與會人員多有交集的“臺港與海外華文文學學術討論會”,成為我國對華人流散研究的奠基性學術活動之一;2005年,在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成立20周年之際,深大再度承辦該學會的年會,并首設一個“流散文學”主題討論組。翌年,中國比較文學雜志流散文學專輯編發(fā)了深大劉洪一、錢超英兩人有關猶太流散、華人流散的論文,經多番轉引在全國形成了一定影響。目前,主要依托于比較文學研究所和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位點的教研平臺,深大流散研究形成了與猶太圣經研究、華文文學、印度和東方文化、諾貝爾獲獎作家批評、海外漢學、流散電影等眾多領域相互結合、關聯(lián)并進的格局。
本期三篇論文是這一格局的具體反映?!丁斑吔缡菫榭缭蕉O置的”——流散研究理論方法三題議》基于作者研究海外華文文學(華人流散文學)的經驗,擴及流散研究的多元理論,試圖在方法論上歸納出某些規(guī)律性的特點,或許體現(xiàn)出一種在非規(guī)范化領域的規(guī)范化努力,而其發(fā)現(xiàn)卻重在“跨界綜合和靈活處置”,其得其失,有待研究實踐的檢驗。
江玉琴致力于整理研究國外理論的新變,英國保羅·吉洛伊是一個在流散、身份認同等領域嶄露頭角的重要理論家,黑人藝術在西方影響很大,已成為流散藝術的重要標本(霍爾等人也曾論及)?!逗谌艘魳放c流散黑人的認同性意義:兼論保羅·吉洛伊的流散理論》分別從族群、意識、音樂藝術三個互相關聯(lián)的方面分析吉洛伊的思想觀點和方法,對我國研究界富有參考意義。
林艷致力于希伯來圣經研究,她的《國內移民與社會公義——希伯來圣經〈阿摩司書〉和〈彌迦書〉新釋》,以古經新讀的方式,并結合其個人的生活、學術體驗,把流散、移民問題(國際的和國內的)和社會權力的分布研究結合起來,說明自古以來,“客旅”,“寄居”、“暫居”者總是新的社會關系和新的思想觀念建構的活躍動力,這也令人聯(lián)想到薩義德賦予“流散知識分子”的使命:超越文化偏見、為更高形式的社會公正和人類解放而斗爭。
本欄目下一期還將繼續(xù)刊登流散研究的相關論文,這些論文涵蓋了古今中外的流散議題,體現(xiàn)了從理論、文本到歷史實踐等多方面的關注,期待學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