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娜
(沈陽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遼寧 沈陽 110159)
試析《偷書賊》的敘事視角
賈 娜
(沈陽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遼寧 沈陽 110159)
馬克斯·蘇薩克在小說《偷書賊》中采用了復視視角的敘述技巧。小說中作者選擇死神的聲音,既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又顯示出戰(zhàn)爭的殘酷無情。本文擬分析《偷書賊》的敘事視角,從而展示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敘事視角;第一人稱敘述;第三人稱敘述
《偷書賊》出版于2005年,是馬克斯的第五部作品,已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讀者廣泛。本書在澳大利亞和海外都有獲獎,在亞馬遜圖書網站得到過排名第一的位置,登上了紐約時代雜志的暢銷書榜單,同樣也出現(xiàn)在巴西、愛爾蘭和臺灣的暢銷書榜單上。這本書在英國、西班牙、以色列和韓國都進入過暢銷書前五名,而且會在更多的國家和地區(qū)出版。這部小說之所以如此成功,特別是受到各國青少年讀者的青睞,其引人入勝的敘事特色可以說功不可沒。本文擬通過分析《偷書賊》敘事視角,進一步挖掘這部小說的藝術魅力。
“敘事視角”,修辭學和文學術語;作為敘述故事的方法,敘事視角可以是作者采用的表達方式或觀點,也可以是作者將自己的觀點通過小說中某個人物之口進行表達的方法。同樣的主題,同樣的情節(jié),同樣的喜劇沖突,以不同的視角進行敘述,效果可以千差萬別。從以往分析敘事特色的論文中,可以概括出常用的兩種敘述視角:第一人稱視角和第三人稱視角。在現(xiàn)代作品中,越來越多的作者傾向于第一人稱視角。但是,即使同樣是選擇了第一人稱視角,每一位作者還是會將第一人稱的敘述重任交給不同分量的角色去承擔。據(jù)此,第一人稱敘述又被分成主要人物敘述,次要人物敘述和旁觀者敘述三種。第三人稱的視角分成全知視角,全知有限視角和客觀或喜劇視角。《偷書賊》的作者將第一人稱視角和第三人稱視角很自然的融合在一部作品中。其第一人稱視角選擇了旁觀者的敘述視角。而與其他作品不同的是這部作品的旁觀者是一個不會受時間局限,超越生命真實的“死神”。表面上看,這個敘事視角單一,而結合故事的主題和宏觀背景,作者選擇這個極具個性的旁觀者,實在是再恰當不過。
分析《偷書賊》的敘事特色,必須先介紹一下作者的背景情況。作家馬克斯·蘇薩克,出生在澳大利亞,生活在澳大利亞,卻是聽著母親講述自己兒時親生經歷的納粹德國的許多“故事”長大的。對于成長中的小馬克斯,像父親那樣成為一名房屋油漆工曾經是他想做的職業(yè)。但這種需要耐心而又缺乏想象力的有空間局限的工作小馬科斯很快就厭煩了。他的腦袋里塞進了太多媽媽講給他的真實的“故事”.; 他的腦海里不自覺的就會出現(xiàn)慕尼黑爆炸的慘景,或是大批的猶太人被押著經過他媽媽兒時居住的德國小村莊的畫面。對于馬科斯的同齡人來說,一提到納粹德國,大多數(shù)人腦海里浮現(xiàn)的可能都是長長的筆直的年輕納粹軍人的行進隊伍和那句搭配著夸張動作的“希特勒萬歲”。未經歷過這件事的人及他們的后人理所當然的認為當時的每一個人都支持并參與了納粹的罪行。然而,馬科斯從媽媽的“故事”中了解了這樣的真象:即使在那樣的大環(huán)境中,仍然有一部分叛逆的孩子甚至是大人(盡管他們清楚這意味著什么)拒絕隨波逐流,即使以身犯險,也要選擇對的事情去做—把猶太人藏在自己的房子里。這樣的“故事”是馬克斯想與大家分享的,他想把這樣的“故事”寫出來。
然而,學爸爸刷房子的枯燥和聽媽媽講故事的神奇還不足以幫助馬克斯決定自己一生愿意為之努力的事業(yè)。最為關鍵的,將馬克斯完全帶入寫作的世界的因素是他少年時期所讀過的書籍。在他接受訪談的時候,他提到:“一本是大衛(wèi)·海明威的《老人與?!?,另一本是彼得·赫奇斯的《不一樣的天空》”“我也同樣受到S.E. Hinton小說的啟發(fā),起初是他的作品《局外人》,隨著之間的推移,他的《斗魚》給了我更大的啟發(fā)。當我讀這些書的書的時候,我覺得,那(寫作)就是我一生要做的事情。”(random house)同許多懷揣作家夢的青年一樣,馬克斯的處女作不斷的被出版社拒絕。但是與只有激情而沒有恒心的熱血青年不同的是,七年后馬克斯的書終于得以出版。而這條通往出版之路是無數(shù)封拒絕信所鋪就的。在馬克斯看來,所有的失敗和拒絕都是好事,因為正是這些失敗和拒絕讓他意識到他寫的還不夠好,他需要推動自己繼續(xù)進步。
《偷書賊》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可謂新穎而周到。結合自身的成長經歷和寫作經歷,蘇薩克希望更多的人可以通過自己的作品更客觀,更全面以及更深刻的了解歷史中的一個片段。作者選擇“死神”這一敘事視角,讓作者本人超脫于簡單的評價歷史對與錯的道德層面,而讓人們更多的關注二戰(zhàn)背景下的歐洲慘景。在死神的眼中,被動的死亡,主動的死亡,個體的死亡亦或是大規(guī)模的死亡都是七色板上的一抹亮色。死神的無情即是戰(zhàn)爭的無情。而作者沒有選擇萬能的“上帝”而只選擇聽命于上帝的“死神”作為故事的敘述者,更是無聲的傳達給讀者這樣的感悟:人類標榜自身的偉大,無所不能,通過戰(zhàn)爭來滿足自己無限擴大的欲望。然而,當戰(zhàn)爭開始,人類又驚恐的發(fā)現(xiàn),戰(zhàn)爭是人類所無法掌控的;它既可以毀滅戰(zhàn)爭發(fā)起者想要毀滅的,同樣也可以毀滅其想保留的。這是人類貪欲的悲劇。然而,作者沒有在作品中提一個字,而是借“死神”的所見所聞,讓讀者自己去感受,去反思。
《偷書賊》第三人稱的敘事視角與“死神”的第一人稱視角分工明確,運用自然。“死神”不緊不慢、遠遠的靜觀一切的口吻在故事的開篇足以吊足讀者的胃口,推著有獵奇心理的讀者認真的讀下去,以免遺漏任何細節(jié)。由于小說每個部分都以故事的主人公塞利爾偷到的書的名字中的一個來命名,讀者很快就有了自己的閱讀向導。然而,作者在敘述中別出心裁的給死神一個特權,在每個部分的開始給心急的讀者透露一下后面的結果。讀者不會因為謎底被提前的被公布而掃興,反而會更加認真的去體會故事情節(jié)發(fā)生的過程。很多優(yōu)秀的作家都會在自己的作品中為故事的發(fā)展埋下伏筆,如《紅樓夢》中判官的判詞,大觀園中各位姑娘的花名,等等?!锻禃\》中死神對所有人類一視同仁,他的冷酷無情是對上帝的命令的絕對服從。然而,他卻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塞利爾的隱形的守護者。當死神看到塞利爾的小弟弟在她眼前歪過頭去,當塞利爾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和她一起成長的小男友魯?shù)?,并在一場爆炸中毫不知情的與自己所熟悉的所有人,包括躲在她家地下室的猶太人馬克斯,縱容她的偷書行為的鎮(zhèn)長夫人,甚至是一直自私自利,爭吵不斷的鄰居們,生離死別。死神看到一個人死亡,無動于衷;看到一批人死亡也還是無動于衷;但是,在忠實的執(zhí)行上帝的命令的漫長歲月中,死神留意到了塞利爾。這個活著的普通人,甚至是有道德瑕疵--偷書的小女孩怎么會受到死神的關注呢?塞利爾九歲到十四歲這段時間,對于死神來說并不長,但這個小姑娘卻在還來不及長大之前失去了所有的親人,所有認識的人。作者的敘事視角的選擇,使得戰(zhàn)爭的殘酷不僅僅躍然紙上,更加的敲打每一位讀者的心靈。還有什么比讓一個未成年的小女孩被動的失去所有親人,甚至所有她認識的人來的更殘酷呢?無需作者直言,無需“死神”開口。死神對這個普通的生者的不同尋常的留意正說明了這一點。
綜上所述,《偷書賊》這部作品對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的復視角應用,從某種程度上使小說的主題深化,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成功的敘事視角的應用讓這部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夠讓更多的讀者真正認識到戰(zhàn)爭的殘酷與無情。
[1] 馬克斯·蘇薩克. 偷書賊[M]. ??冢耗虾3霭嫔?,2007.
[2] 漢娜·阿倫特. 人的境況[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 安東尼奧·葛蘭西. 葛蘭西文選[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I106.4
A
1008-7427(2012)07-0086-01
2012-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