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禮寧,吳樂樂
(1.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法學院,河南鄭州450011;2.鄭州大學法學院,河南鄭州450001)
西方學者論貨幣憲法
吳禮寧1,吳樂樂2
(1.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法學院,河南鄭州450011;2.鄭州大學法學院,河南鄭州450001)
面對歷史上的惡性通脹以及貨幣發(fā)行機關的恣意行為,西方學者提出了貨幣憲法概念,希望通過立憲來規(guī)范貨幣發(fā)行權。布坎南、弗里德曼等是這一領域的杰出代表。也有學者如哈耶克、霍維茨等,則希望建立開放的、競爭性的貨幣機制。就目前而言,貨幣憲法學尚未形成獨立的學科,也未能建立起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從而為相關的研究留下了巨大的空間。
貨幣憲法;布坎南;弗里德曼;波恩霍爾茲
貨幣憲法乃是由規(guī)范貨幣體制的正式法律組成的規(guī)范體系[1](P5)。它旨在調(diào)整貨幣發(fā)行主體與人民之間的公法契約關系。貨幣憲法學的核心議題乃是貨幣發(fā)行權,這是一項具有終極意義的財政權,而又與通貨膨脹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貨幣憲法學的研究在國內(nèi)尚未展開,筆者希望通過對幾位重要的貨幣憲法論者的觀點加以梳理,為我國相關研究的展開提供某種理論線索。
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是芝加哥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貨幣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有學者提出,弗里德曼曾經(jīng)提出制定一部貨幣憲法的設想,以約束貨幣供應當局,防止其濫用貨幣發(fā)行權[2](P23)。事實上,弗里德曼并未直接使用“貨幣憲法”這一表述,不過他在1959年出版的《貨幣穩(wěn)定方案》以及1962年出版的《資本主義與自由》和《獨立的貨幣當局是否必要?》等著作中,都表達了制定貨幣規(guī)章(憲法)的主張。他認為應當通過立法建立法治政府來執(zhí)行貨幣政策,并通過規(guī)章來限制貨幣當局的權力[3]。在1967年發(fā)表的《亨利·西蒙斯的貨幣理論與政策》一文中,弗里德曼否定了在貨幣發(fā)行過程中推行自由放任主義的觀點,而主張構(gòu)建規(guī)范貨幣發(fā)行的憲法規(guī)則[4]。
弗里德曼的許多論述都是為了反駁凱恩斯主義而展開的,通貨膨脹則是相關論述的主線。尤其在二戰(zhàn)以后,凱恩斯主義雖然帶來了短暫的繁榮,但致命的后果隨即發(fā)生。20世紀60—80年代,西方國家的財政經(jīng)濟受到“滯漲”的嚴重困擾。面對彌漫西方世界的通貨膨脹,弗里德曼堅持自由主義的立場,強調(diào)貨幣政策和經(jīng)濟自由,向凱恩斯主義提出挑戰(zhàn)。在他的多部著作中,都對貨幣發(fā)行與通貨膨脹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弗里德曼認為,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xiàn)象,貨幣的過度發(fā)行必然引起價格上漲。但當局總是有著增發(fā)貨幣的沖動,因為政府要增加開支,就必須增加財政收入,但是征稅顯然是一件不得人心的事情,而通貨膨脹則是一種隱蔽的、不需投票通過的征稅方式,增加的貨幣本身就是政府的財政收入[5](P182-187)。針對政府的這一特性,弗里德曼認為應當建立一種制度安排,促使政府負擔起貨幣責任,同時又能限制政府的權力,防止這種權力削弱自由社會的基礎。要達到這一目的,則應通過立法制定關于貨幣存量的規(guī)則,使政府在發(fā)行貨幣時的沖動和任意受到嚴格控制。不過弗里德曼的論述存在很大的局限,雖然他也認為不兌換貨幣是一種罪惡,但是卻沒有提出消除這一罪惡的思路,反而將自己的理論建立在承認既存貨幣制度的前提之下,因此他所主張的貨幣憲法規(guī)則只能是現(xiàn)存制度框架內(nèi)的權宜之計。
與弗里德曼同時代的公共選擇學派的代表人物布坎南(Geoffrey Brennan),在發(fā)表于1962年的《可預見性:貨幣憲法準則》一文中,首先使用了“貨幣憲法”一詞。在《民主財政論》、《赤字中的民主》等眾多著作中,布坎南都表達了對貨幣和通脹問題的看法。他說:“我完全贊成通過外在的憲法準則明確界定貨幣當局的權限?!保?]他認為,憲法秩序的真正目的有兩個,一是杜絕個人崇拜,一是防止由政治上的不負責任帶來的危害。憲法規(guī)則意在防范政治家的冒險主義,特別是經(jīng)濟上的冒險,諸如凱恩斯主義的財政赤字、通貨膨脹。同時布坎南還提出了與弗里德曼極為接近的觀點,即政府為了在選舉中獲勝,便會不遺余力地討好選民,承諾種種福利,并制造財政幻覺欺騙選民,結(jié)果是高支出、高赤字、高通脹。
在初版于1980年的《征稅權》一書中,布坎南曾用專章探討政府如何通過發(fā)行貨幣征稅的問題,并認為貨幣憲法是由“一組涉及貨幣擴張程度之規(guī)則”組成的,它比一般的財政憲法更為嚴格。布坎南認為,縱然人們認識到通貨膨脹是一種征稅手段,但是通貨膨脹并不是政府發(fā)行貨幣的惟一結(jié)果,即便在零通脹的情形下,授予政府發(fā)行不兌換貨幣(fiat money,即法定貨幣)的壟斷權,它仍然能夠以接近于零的成本創(chuàng)造具有經(jīng)濟價值的財產(chǎn)。但是由于政府的“利維坦”特性,它不會滿足于零通脹的目標,而現(xiàn)實中的人民必須繼續(xù)持有現(xiàn)存的全部不兌換貨幣,所以就不存在逃脫通貨膨脹稅這一負擔的絕對出路,于是貨幣發(fā)行權在更大范圍內(nèi)對所有納稅人進行了盤剝。面對利維坦政府對納稅人財產(chǎn)權所造成的威脅,僅僅依靠外在的貨幣規(guī)則并不能改變貨幣發(fā)行的性質(zhì),不如剝奪政府的貨幣發(fā)行權,或者是以“憲法性質(zhì)的征稅規(guī)則”取代貨幣政策的自由裁量空間[7](P153,133,155,159)。然而,布坎南相關論述的前提是貨幣發(fā)行權為政府所有,即中央銀行屬于公共部門,但是在美國等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貨幣發(fā)行權為私人所掌控,對于私人是否擁有征收通脹稅之權,以及如何通過一部貨幣憲法對該權力加以規(guī)范的問題,被他有意無意地回避了。
同前述經(jīng)濟學家一樣,哈耶克(Friedfrich A.Hayek)的許多觀點也是針對凱恩斯主義提出的,不同之處在于,他力主通過實現(xiàn)貨幣的私營化來解決通脹問題。哈耶克關于貨幣問題的論著極為豐富,早在1931年出版的《價格與生產(chǎn)》和1933年出版的《貨幣理論和商業(yè)盛衰周期性》等著作中,他就表明了自己關于貨幣的看法。哈耶克一直不太看好政府在貨幣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他說,對于20世紀前半個多世紀內(nèi)貨幣體系的混亂而言,政府的控制既是貨幣混亂的結(jié)果,也是造成不穩(wěn)定的原因,政府控制貨幣政策的主要隱患就是通貨膨脹。由于我們選擇了不可兌換貨幣,由于政府對貨幣的干預,依靠市場調(diào)節(jié)貨幣供應的條件已經(jīng)喪失了[8](P95-97)。
哈耶克極力反對政府壟斷貨幣發(fā)行權,面對政府發(fā)行貨幣的沖動,他主張廢除政府對貨幣發(fā)行權的壟斷,實現(xiàn)貨幣的私有化。他認為,由于私人之間存在著競爭關系,貨幣發(fā)行主體為了在競爭中獲勝必然會保持幣值的穩(wěn)定[9](P114,135-136,36,148)。因為它們要考慮到自身的信用、競爭力以及可盈利的空間。當然,哈耶克實現(xiàn)貨幣私營化的主張引起了激烈的爭論,并且這一觀點本身有著極大的危險性。他把英國歷史上的貨幣貶值歸罪于英格蘭銀行的國有化,同樣值得推敲。因為如果確如他所說的,實現(xiàn)貨幣發(fā)行的非國家化,則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金融寡頭。但是無論如何,哈耶克還提出了一種不同的主張,自然有其理論上的價值。
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名譽教授彼得·波恩霍爾茲(Peter Bernholz)和美國圣勞倫斯大學的史提芬·霍維茨(Steven Horwitz)教授,是當前較有代表性的貨幣憲法論者。二人對貨幣發(fā)行權的態(tài)度基本一致,不過在限制該權力的路徑選擇上有所不同,前者主張恢復金本位,后者則主張將自由競爭機制引入到貨幣發(fā)行領域。但他們都認為貨幣憲法是一種次要的選擇,如果能夠?qū)崿F(xiàn)上述兩種機制,貨幣憲法存在與否便無關緊要。
波恩霍爾茲是歐洲貨幣經(jīng)濟學的重要領軍人物,更被布坎南譽為“世界范圍內(nèi)研究貨幣通貨膨脹問題的集大成者”。他在1986年發(fā)表的《貨幣憲法的執(zhí)行與遵守》一文中,沿著一條不同于布坎南的路徑展開了自己的論述。他認為機構(gòu)改革只能在政治活動過程中發(fā)生,因此,應當研究如何通過憲法文本,設置一套用來約束憲政選擇過程中政府貨幣權力的機制。2000年,波恩霍爾茲在《新蘇黎世報》上發(fā)表了題為《高通貨膨脹的世紀》的文章,發(fā)展了自己的理論。該文對1914年以來頻繁、極端的惡性通貨膨脹案例進行了分析,認為歷次通貨膨脹都是由政府龐大的預算赤字所導致,根源還在于金本位制的廢止,貨幣發(fā)行量不再受到貴金屬儲量的限制。而現(xiàn)代民主政府又有著對通貨膨脹的偏愛,這是因為,在民主政體下,選民最關心的是就業(yè)、安全、收入和住房保障等問題,而習慣性地忽視貨幣政策及其相關的遠期影響和后果。于是政客們便通過制造如布坎南所說的財政幻覺的方式,騙取選民的支持,其結(jié)果只能是財政赤字的積累。面對通脹,最有效的辦法是恢復金本位,然后才是通過貨幣憲法確保獨立的中央銀行可以抑制通貨膨脹。
2010年9月,在慶祝布坎南榮膺終身成就獎的會議上,史提芬·霍維茨教授提交了《我們是否需要一部專門的貨幣憲法?》一文。該文針對布坎南和布倫南對競爭性貨幣機制的懷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貨幣是市場的血液,離開正常運作的貨幣制度,分工、交流以及社會合作都會被削弱。只有在自由競爭的銀行制度下,才能通過憲法對私人財產(chǎn)、契約和交易自由進行保護,確保貨幣的中立性,確保價格穩(wěn)定。他以憲法為依托,對布坎南和布倫南所說的“政府壟斷貨幣是罪惡的根源”這一問題進行了補充。在這里,霍維茨的觀點同哈耶克的貨幣非國家化理論已經(jīng)非常接近了。
在上述幾位論者之外,也有不少論者對貨幣憲法加以關注,如在《貨幣憲法與價格穩(wěn)定》一文中,芬恩·基德蘭德(Finn Kydland)和馬可·懷恩(Mark Wynne)兩位作者分析了政府和中央銀行為確保長期價格穩(wěn)定所采取的各種手段。他們認為,當法定貨幣取代金屬貨幣后,貨幣政策制定者獲得了更大的自由裁量權,結(jié)果導致價格長期不穩(wěn)定。許多國家正試圖恢復金本位制,從而建立通過限制中央銀行權力來維持價格穩(wěn)定的機制。在《通往歐洲貨幣聯(lián)盟之路:皇帝、國王和精靈》一書中,意大利經(jīng)濟學家,曾擔任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主席的托馬索·帕多阿-斯基奧帕(Tommaso Padoa-Schioppa)就“財政協(xié)調(diào)與貨幣憲法”問題進行了論述。限于篇幅,筆者無法就各位論者的觀點一一介紹,而只能對幾位較有影響的學者的觀點進行概述。
[1]Peter Bernholz.Monetary Regimes and Inflation-History,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lationships[M].Cheltenham,UK/Massachusetts,USA:Edward Elgar.Paperback,2006.
[2]劉蓉,劉為民.憲政視角下的稅制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3][美]弗里德曼.資本主義與自由[M].張瑞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4]Friedman,Milton.The monetary theory and policy of henry simons[J].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67,(10).
[5][美]彌爾頓·弗里德曼.貨幣的禍害——貨幣史片段[M].安佳,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6]Buchanan,J M.Predictability:The Criterion of Monetary Constitutions,in L B Yeager(Ed.),In Search of a Monetary Constitu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2.
[7][澳]布倫南,[美]布坎南.憲政經(jīng)濟學[M].馮克利,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8][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鄧正來,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7.
[9][英]哈耶克.貨幣的非國家化[M].姚中秋,譯.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Research on Monetary Constitution of Western Scholars
WU Li-ning1,WU Le-le2
(1.Law School,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 450011,China;2.Law School,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Faced with the malignant inflation and wanton behavior of currency authority,western scholars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monetary constitution.Buchanan,F(xiàn)riedman is the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is field.There are also scholars such as Hayek and Horwitz who hope to build an open and competitive monetary regime.Currently,an independent and systematic discipline has not taken shape,which leaves a huge research field on monetary constitution.
Monetary constitution;Buchanan;Friedman;Bernholz
F121
A
1008—4444(2012)02—0130—03
2011-12-20
教育部2010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央地財政權限配置與規(guī)范的憲法學研究》(10YJA82007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河南省教育廳2011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國特色財政體制的憲法學研究》(2011-2x-027)的階級性研究成果
吳禮寧(1981—),男,河南民權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法學院講師,博士。
(責任編輯:宋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