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縮小貧富差距:效率與公平功能失位下的回歸

2012-08-15 00:45:44馬家喜
關鍵詞:貧富差距公平分配

馬家喜

(廣東松山職業(yè)技術學院 經(jīng)濟管理系,廣東 韶關 512126)

●經(jīng)濟學與管理學研究

縮小貧富差距:效率與公平功能失位下的回歸

馬家喜

(廣東松山職業(yè)技術學院 經(jīng)濟管理系,廣東 韶關 512126)

從分配過程的功能角度入手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在過去相當長時期內我國初次分配與再次分配功能失位是貧富差距擴大的一個主要因素。因此,為縮小貧富差距,應杜絕非市場化的不合理分配方式的存在,使初次分配回歸其效率功能;充分發(fā)揮稅收收入調節(jié)功能、扶貧維穩(wěn)功能、社會保障“安全閥”功能,使再次分配回歸其公平功能;并在此基礎上協(xié)調好初次分配與再次分配的關系,最終達成收入分配力量方面的對立性均衡。

貧富差距;初次分配;再次分配;效率功能;公平功能

一、問題的提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jīng)濟穩(wěn)步增長,人均GDP由1978年的381元提高到2009年的25 575元,GDP由1978年的3 645.2億元增長到2009年的340 506.9億元;[1]在短短30年的時間內,GDP和人均GDP分別增長了92.4倍和66.1倍。按照購買力平價進行比較,我國GDP于2009年末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綜合國力、軟實力不斷增強,城市化、現(xiàn)代化進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鎮(zhèn)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shù)與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shù)分別由1978年的57.5%、67.7%下降到2009 年的 36.5%、41.0%[1]。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伴隨著改革開放后經(jīng)濟的持續(xù)快速增長,我國的貧富差距也在急劇擴大,并有進一步加速的趨勢。據(jù)2009年世界銀行公布的一份數(shù)據(jù)表明,20%最高收入人口的平均收入和20%最低收入人口的平均收入之比,在中國是10.7,美國是8.4,俄羅斯是4.5,印度是4.9,最低的是日本只有3.4。更為嚴峻的是,作為客觀、直接反映和監(jiān)測居民之間貧富差距的基尼系數(shù)(Gini),在2000年我國就已達0.408 9,并從這一年開始全面超過國際公認的0.4警戒線,到2005年則接近0.45,并還在以每年0.1個百分點左右的速度提升[2]。多項研究證明,我國全國居民基尼系數(shù)目前已達0.5左右,達到了國際公認的收入分配嚴重不公的水平。我國貧富不均的嚴重程度,也顯示出近30年來經(jīng)濟高速增長的成果未能被社會各階層共享,而是絕大部分聚集在少數(shù)人手中,如早在2005年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一組數(shù)據(jù)就表明,我國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了全國財富的45%,而最貧窮的10%人口所占有的財富僅為1.4%[3]。面對我國貧富差距過大的現(xiàn)實及其加速擴大的趨勢,我國政府為此進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但效果難言樂觀。筆者認為,主要是在過去相當長時期內初次分配與再次分配的功能失位所導致的,即由于兩次分配過程沒有充分發(fā)揮各自的相應功能,為此,現(xiàn)亟需準確定位兩次分配的功能,并在此基礎上對分配過程中的效率與公平之間的關系進行重構。

二、初次分配分析

(一)初次分配功能分析

我國近三十年的社會主義發(fā)展歷程充分證明,市場經(jīng)濟機制作為當代發(fā)展生產力的一種良好方式,它與政治制度、社會生產關系之間并不存在必然的對應或隸屬關系,它既可以服務于資本主義制度,也可以很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制度。但若要市場經(jīng)濟機制發(fā)揮最佳作用,在分配方面,特別是初次分配方面,必須由市場主導而自發(fā)完成。這種由市場安排和決定的初次分配可以發(fā)揮其效率功能,實現(xiàn)市場公正。因為市場存在的那只“看不見的手”,可以根據(jù)各種資源自身的稀缺程度予以其對應的價格進行配置,在不存在壟斷等外部因素干擾的前提下,最終可以達成資源配置的帕累托狀態(tài)。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fā)展及對市場經(jīng)濟機制特性的了解和認識的加強,我國政府也逐漸意識到初次分配應該由市場決定,由市場說了算。黨的“十六大”明確確立了“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黨的“十七大”報告則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這一分配原則的確立和完善,是對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xiàn)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chuàng)造的尊重,有利于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fā),讓一切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現(xiàn),最大限度地調動各種生產要素參與經(jīng)濟發(fā)展的積極性,提高生產效率。應該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初次分配方面逐步建立和健全以按要素分配的改革與我國經(jīng)濟能夠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就是息息相關的,也是與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初所確立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構想相匹配的。

(二)初次分配應該回歸其效率功能

按照西方經(jīng)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提出的“四位一體”的生產要素分配過程而言,獲得利息的資本和地租的土地,從來源上看,屬于先天性因素,擁有者之間會存在相當大的數(shù)量差異;獲得利潤的企業(yè)家才能和工資的勞動屬于后天性因素,在形成過程中由于個人稟賦和機遇會產生相當大的質量差異。生產要素的這些差異會通過市場上存在的“看不見的手”,在資源的配置過程中以初次分配的形式加以表現(xiàn)及放大,從而造成收入差距和財富差距的“馬太效應”。不過,羅伯特·諾齊克就表示,現(xiàn)實中財富占有的結果不平等雖然“令人遺憾”,但他同時認為只要符合“獲得的正義”和“交易的公平”,無論是國家和社會都沒有必要和理由濟貧抑富,否則就違反了分配的正義[4]。此外,美、日、德、英等市場經(jīng)濟機制發(fā)展成熟的西方國家目前的基尼系數(shù)均遠低于我國,說明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初次分配選擇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機制所帶來的貧富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按要素分配機制之外其他分配形式的存在,如腐敗、尋租行為、公共資金流失和壟斷性收入等。

針對腐敗、尋租行為、公共資金流失和壟斷性收入等不合理分配所產生的灰色收入,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jīng)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經(jīng)過統(tǒng)計后認為:中國2008年灰色收入規(guī)模達5.4萬億元。姑且不論數(shù)字與實際情況的吻合度大小,但起碼已從一定側面反映出我國灰色收入的存在,且規(guī)模不小。2007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我國社會轉型期的階層分化與社會心態(tài)問題研究”的相關調查表明,對于“通過非正當手段致富的人”,54.4%的被調查者表示不滿,27.2%的被調查者選擇了仇恨的態(tài)度,選擇其他態(tài)度的被調查者占很小的比例;但該研究的研究結果也同時表明:貧富差距本身并不是引起人們不滿情緒的根本原因,正常收入之外的不合理收入才是人們對于當前的貧富差距持否定態(tài)度的根源。雖然上述不合理分配形式在我國并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也并非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特有產物,但客觀而言,我國現(xiàn)階段初次分配過程中這些不合理分配形式的存在,對我國經(jīng)濟進一步的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及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已構成了直接沖擊。在這一方面,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獲得者威廉·阿瑟·劉易斯曾鄭重地提出了警告:“收入分配的變化是發(fā)展進程中最具有政治意義的方面,也是最容易誘發(fā)妒忌心理和社會動蕩混亂的方面”[5]。因為從本質上來說,初次分配中這些不合理分配形式的存在其實就是執(zhí)行按要素分配原則不徹底的產物,這種惡果實際上就是初次分配的效率功能失位、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的表現(xiàn)。為此,政府有義務、也有責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徹底杜絕可能產生灰色甚至黑色收入的來源,以免加劇初次分配所帶來的貧富差距及因此而可能產生的社會心態(tài)失衡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目前在我國社會中由貧富差距的擴大所引起的社會心態(tài)問題正在成為一個比貧富差距本身更為復雜的問題”[6]。所以,初次分配必須回歸其本身的效率功能,其分配過程必須由市場決定,按照生產要素的貢獻進行分配,而決不能允許非市場化分配方式的存在和干擾。

三、再次分配分析

(一)再次分配功能分析

按生產要素的貢獻、由市場決定的初次分配,本身就是一次存在差距、不公平前提下的分配,必然產生一定的貧富差距,這實際上是市場經(jīng)濟機制的先天性缺陷之一。不過從正面意義而言,這種正常范圍內的貧富差距會產生富者對貧困者的社會示范性,也是市場經(jīng)濟效率的重要力量來源;況且,初次分配所產生的差距,還可以通過再次分配的公平功能得以一定程度的修正。約翰·羅爾斯就認為應當注重分配結果的平等,認為“社會經(jīng)濟利益應當合乎最多受益者的最大利益”[7],主張通過國家這只看得見的手對社會經(jīng)濟利益實行再分配。

再次分配由政府主導完成,主要通過稅收、扶貧及社會保障統(tǒng)籌等方式進行第二次分配,其目的是克服市場公正的自然性和局限性,力求實現(xiàn)社會公正。我國政府在再次分配的過程中,付出不可謂不多,努力不可謂不大,但效果并不見樂觀,因為,再次分配過程對政府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要求作為治理主體的政府具有高超的調控技巧,恰到好處地對財富分配格局施加影響”[8]。參照這一定性標準和要求,我國政府在再次分配的具體手段運用中,尚存在不小的主觀與客觀方面的差距;這些差距其實就是再次分配功能失位的原因。

(二)再次分配必須回歸其公平功能

1.稅收收入調節(jié)功能。2009年我國個人所得稅全年稅收總額為3 949.35億元[1],占各項稅收收入的6.64%,而發(fā)達國家則大約占一半左右。這并不表明相對人們的收入而言我國的個人所得稅稅負較輕,也并不意味著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就已準確定位于國際通行的收入差距調節(jié)功能,因為,中低收入的工薪階層扮演著我國個人所得稅的主要繳納力量。統(tǒng)計資料表明,2010年工薪貢獻的稅收占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的89%,而包括財產轉讓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生產經(jīng)營所得等其他征稅項目僅占11%。顯然,“其他項目所得”中,恰好匯集了大量高收入人群。據(jù)瑞士寶盛銀行2011年8月發(fā)布的首份亞洲財富報告顯示,中國大陸地區(qū)2009年高資產凈值人士(擁有100萬美元或以上可投資資產、并不包含他們主要居住物業(yè)的人士)已達50.2萬人之多[9]。可見,我國個人所得稅目前主要還是定位于財政收入功能而非收入差距調節(jié)功能,這可能與分稅制下個人所得稅收入屬于地方稅收有關。

關于個人所得稅應該回歸至其收入差距調節(jié)功能,政府通過2011年9月開始實施的新個人所得稅法做出了直接的回應:自2011年9月1日起,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減除費用標準由每月2 000元提高到每月3 500元。按照這個規(guī)定,納稅人數(shù)將由原來的約8 400萬人減至約2 400萬人。其實,關于稅收調節(jié)收入差距的功能回歸的具體手段,除現(xiàn)有的個人所得稅改革外,我國政府還有著更多的選擇,如開征遺產稅、贈與稅、物業(yè)稅等,都是不錯的有效調節(jié)社會貧富差距的方式。

2.扶貧維穩(wěn)功能。一般而言,貧困者無論在經(jīng)濟地位還是政治地位上都處于社會的最底層,可以比較肯定地預言,我國社會如果出現(xiàn)不穩(wěn)定,這部分人群將提供其中破壞力量最直接的來源,因為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倉廩實才知禮節(jié),衣食足才知榮辱,一個連最基本的生存權利都得不到保障的個體,是不可能產生對社會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的。這種破壞性力量的出現(xiàn),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建設所不能承受的,因為如果沒有一個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一切工作都無從談起,甚至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將付之東流!

為了將這一不穩(wěn)定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我國政府于2011年起開始執(zhí)行農村(人均收入)為1 500元的新貧困線標準,這一標準相對原有的農村(人均收入)貧困線為1 196元的舊標準,已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按購買力平價換算,我國新執(zhí)行的貧困標準約為人均每天消費1.12美元的水平,尚略低于印度(1.2美元/人·天),與世界銀行的全球標準(1.25美元/人·天)的差距就更明顯了。面對新貧困標準下我國貧困人口或將破億的現(xiàn)實,政府的相關財政支出的確壓力不小,所以,政府應該在扮演扶貧主力的同時,發(fā)動一切可以發(fā)動的社會力量,從輸血式扶貧和造血式扶貧兩個角度、有針對性地重點解決這一問題。

3.社會保障“安全閥”功能。社會保障的意義在于保證所有社會成員在困難境遇下的基本生活,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安全閥”。社會保障主要包括失業(yè)保險、醫(yī)療保險、養(yǎng)老保險、社會救濟以及社會福利等方面。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社會保障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一般在30%以上,瑞典甚至接近50%[10],2009年我國國家財政總支出為76 299.93億元,其中僅有7 606.68億元,即不到10%用于社會保障和就業(yè),相反卻有3 203.25億元用于所有正常支出外的其他支出。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政府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不夠,對社會保障系統(tǒng)所起到的社會穩(wěn)定“安全閥”功能的重視不夠。為此,政府需要進一步重視社會保障系統(tǒng)所起到的社會穩(wěn)定“安全閥”功能,并在此基礎上,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大對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

四、協(xié)調好初次分配與再次分配的關系

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最終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本質——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實現(xiàn),并不反對依法、合法致富,并且還必須建立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的市場效率基礎上。沒有一部分人的先富的共同富裕,只是市場低效率、無效率的表現(xiàn)。在市場無效率的前提下,所實現(xiàn)的也只能是低水平、低質量的社會公平,距真正的社會繁榮、經(jīng)濟昌盛與國民經(jīng)濟的現(xiàn)代化相去甚遠。但社會最終的共同富裕,也不能指望依靠市場經(jīng)濟的運行過程來自動實現(xiàn),必須由政府主導、充分發(fā)揮再次分配的公平功能。因為若沒有社會公平,市場也不可能實現(xiàn)持續(xù)效率。也就是說,在社會不公平的前提下,所實現(xiàn)的也僅僅是短期的、局部的市場效率,社會的不公平一定會損害市場效率的進一步提高并最終危及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

就已有的社會分配調節(jié)而言,初次分配的效率功能和再次分配的公平功能目前更多地表現(xiàn)為一種力量上的一致,這種一致性加劇了分配過程和結果的差距。面對我國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要想取得理想的分配效果,政府在分別對初次分配與再次分配的功能進行準確定位的基礎上,還必須對分配過程的效率和公平的關系進行重新定位,以協(xié)調好初次分配與再次分配的關系,使得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達成力量方面的對立性均衡而非一致性均衡。這種重構,并不是對之前的分配原則推倒重來,而是對現(xiàn)有初次分配與再次分配的關系進行重新認識和構建,力求實現(xiàn)“效率中有公平,公平中有效率”的分配效果,這樣才能有利于維護政府的公信力,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建設向更高層面推進。

五、結束語

當前,我國正處在人均GDP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過渡的特殊時期,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的經(jīng)驗表明,這個時期是社會矛盾集中且多發(fā)的敏感期。貧富差距過大,已不僅僅是一個經(jīng)濟問題,也不僅僅是一個政治問題,而是一個很重大的社會問題。我國貧富差距的解決,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這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時間,也需要耐心。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在對當前形勢有了清醒的認識后,在對分配過程中的兩種分配形式進行準確定位和分工的基礎上,進一步協(xié)調好兩者的關系,使得每種分配形式各司其職、各安其位,這樣才能不致于因分配功能紊亂而陷入改革困局,從而有利于問題的最終順利解決。

[1]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中國統(tǒng)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10.

[2]馬家喜.基于公平理論對我國基尼指數(shù)偏大現(xiàn)象的深層思考[J].長春大學學報,2011,(7):4.

[3]我國居民收入六大差距 10%居民占有45%城市財富[EB/OL].http://xinhuanet.com,2005-06-17.

[4]武曉峰.諾齊克的分配公正思想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經(jīng)濟問題,2003,(2):11.

[5]【美】阿瑟·劉易斯.發(fā)展計劃[M].北京:北京經(jīng)濟學院出版社,1989:186.

[6]馬廣海.貧富差距背景下的社會心態(tài)簡析[J].東岳論叢,2009,(5):115.

[7]【美】約翰·羅爾斯.正義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8]曹東勃.當前貧富差距的五大成因及治理對策[J].現(xiàn)代經(jīng)濟探討,2007,(12):18.

[9]王進雨,黎史翔.再過四年 我國百萬富翁數(shù)將破140萬[N].法制晚報,2011-09-01.

[10]張文禮,王達梅.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與縮小貧富差距[J].甘肅社會科學,2007,(6):43.

Narrow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Poor:the Regression of Loss-of-function of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Ma Jiaxi

Analyzing from the angle of distribution process's function,we found that it was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caused a widening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for losing the function of the primary distribution and re-distribution in the past long period of our country.Therefore,in order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we should put an end to the nonmarketization irrational distribution,make the primary distribution return to their efficiency function;give full play to the adjustment function of the income tax,the steady func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social security"relief valve",make the re-distribution return to the fair function;and on this basis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primary distribution and redistribution,and finally reach the opposition equilibrium of income distribution power.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poor;primary distribution;redistribution;efficiency function;the function of fairness

F014.4

A

1673-1573(2012)01-0080-04

2011-10-03

馬家喜(1977-),男,湖南常德人,廣東松山職業(yè)技術學院經(jīng)濟管理系講師,研究方向為經(jīng)濟學、工商企業(yè)管理。

責任編輯、校對:艾 嵐

猜你喜歡
貧富差距公平分配
不公平
公平對抗
怎樣才公平
應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級探討
遺產的分配
一種分配十分不均的財富
績效考核分配的實踐與思考
公平比較
在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中縮小我國貧富差距的幾點思考
報告
南風窗(2014年24期)2014-09-10 07:22:44
连南| 永春县| 天峻县| 收藏| 蒙阴县| 绍兴市| 民乐县| 宝山区| 焦作市| 海原县| 灵寿县| 敖汉旗| 嵊泗县| 墨竹工卡县| 阳谷县| 大竹县| 凌云县| 镇平县| 宁阳县| 土默特右旗| 台南市| 台安县| 宁河县| 蓝山县| 成武县| 承德市| 碌曲县| 正阳县| 江源县| 渝北区| 松阳县| 泸州市| 吉木乃县| 广宁县| 洛隆县| 行唐县| 锦州市| 徐水县| 承德市| 民和| 新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