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財經學院會計與審計學院 池昭梅 周 知 劉燕菊
高校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及就業(yè)質量直接與學生未來職業(yè)發(fā)展前景、學校的進一步發(fā)展密切相關,因此,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就成為各高校最為關心的問題。高校第二課堂作為第一課堂的補充,通過設置豐富多彩的活動,能很好地開拓學生的專業(yè)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鍛煉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就業(yè)質量。筆者以廣西財經學院(以下簡稱我校)會計與審計學院第二課堂建設為調研切入點,通過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全面分析我校第二課堂現(xiàn)狀及成因,并對今后地方本科院校第二課堂如何與地方經濟發(fā)展相聯(lián)系,提高第二課堂建設質量提出建議和意見。
本次調查問卷對我校會計與審計學院23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fā)放問卷230份,回收230份,回收率100%,著重了解我校學生對第二課堂活動的認識情況、參與情況、滿意程度以及學生對第二課堂的期望等方面的相關問題,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
(一)學生對第二課堂的了解和認識程度 一是對第二課堂的了解程度。調查結果顯示僅有少部分學生對我校第二課堂活動完全了解,占調查人數(shù)的10.00%,55.22%的學生了解不多,34.78%的學生不了解。對于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關系,認為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同等重要的學生占54.35%,認為第一課堂重要的占14.78%,認為第二課堂重要的占5.65%,不清楚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關系的占25.22%。由此可見,學生對第二課堂的目的和意義沒有明確了解,學校對第二課堂的宣傳力度不夠,沒能實現(xiàn)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互通互動、互補互融的目的。二是學生通過第二課堂活動的收獲情況。對于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項目的收獲,學生普遍認為通過參加各項活動,自身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業(yè)能力、就業(yè)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社交能力和專業(yè)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其中實踐能力和社交能力獲得提升的比例最大,達到90.43%和81.74%。這說明我校第二課堂的活動項目能夠充分彌補第一課堂的不足,為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為學生提前適應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程度、途徑和目的 一是學生的參與情況。以我校會計與審計學院為例,今年以來開展的第二課堂活動項目有“菁英會計”系列活動、黃絲巾社團活動和愛心基金會活動等,這些活動內容新穎、形式靈活,也是老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學生與學生相互學習的平臺。調查顯示,學生對學校開展過的第二課堂活動幾乎都有所了解,尤其以與專業(yè)課程掛鉤的、注重學生專業(yè)理論與實際工作相結合的“菁英會計”系列活動了解最多,占調查人數(shù)的96.52%。與此同時,學生真正參與過的,認為對自己能力提升幫助最大的也是“菁英會計”系列活動。這反映出學生有選擇性地參加各類活動,在時間和精力有限的情況下,會挑選與專業(yè)更相關的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活動,這就要求學校充分利用各項資源,通過開展更多更好的第二課堂活動來引導學生,實現(xiàn)學生探索和實踐的需求。二是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途徑。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項目的途徑主要有三個,分別是學院指定第二課堂活動項目,學生自主參加;學院指定第二課堂活動項目,要求學生必須參加;學院不設置第二課堂活動項目,學生自主參加學校的項目。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80.00%的學生選擇的是“學院指定第二課堂活動項目,學生自主參加”,而只有6.09%的學生選擇“學院指定第二課堂活動項目,要求學生必須參加”。由此可見,學生對第二課堂活動的選擇自主性較強,通過讓學生自主參與活動,學生的積極性更高。三是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目的。關于學生參與我校第二課堂活動的目的,21.74%的學生選擇被迫參與,67.39%的學生是根據(jù)興趣愛好自行選擇,6.52%的是通過老師推薦,另外4.35%是其他原因。由此可見,大多數(shù)學生是根據(jù)自身情況和興趣愛好選擇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但由于規(guī)模需要或者人數(shù)限制,我校在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存在強迫參與的情況,這一方面浪費了學生的時間精力,另一方面也無形中降低了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
(三)學生對第二課堂活動的滿意程度 調查中學生對我校舉辦的第二課堂活動項目滿意和基本滿意的占48.26%。滿意的原因包括挖掘潛能培養(yǎng)特長,有利于各學科學習,促進身體健康,豐富課余生活,增長知識和培養(yǎng)其他能力等。同時問卷調查反映出,對我校第二課堂滿意的學生主要在挖掘潛能培養(yǎng)特長和豐富課余生活這兩方面收獲最大,分別占30.00%和33.04%。而對我校第二課堂活動不滿意的學生占51.74%。不滿意的原因主要包括有認為活動形式化,真正學到的東西不多的占36.96%,被強迫參與占27.83%,活動內容形式枯燥無趣占34.35%,某些活動專為個別活躍分子設置占15.22%。超過半數(shù)的學生對我校開展的第二課堂活動不滿意,可見學校在總體上做得還不夠好。雖然部分學生通過參加第二課堂活動有很多的收獲,但更多的學生沒有真正從中受益。這就要求學校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時要花更多的心思,改變活動形式化、內容枯燥的現(xiàn)狀,舉辦一些重質量、有內涵、形式多樣的活動,真正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
(四)學生對第二課堂活動的期望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學生感興趣的第二課堂活動。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感興趣的、希望學校多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的類型依次為社會實踐活動76.96%,技能訓練活動74.35%,文化活動49.13%,科研創(chuàng)新活動37.83%,體育活動32.17%,學術、學科競賽活動31.30%。由此可見,學生希望通過參加第二課堂活動,培養(yǎng)自身的實踐能力,提高專業(yè)技能,這與第二課堂的目的是完全相吻合的。所以,學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活動,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把理論知識轉化為相應的知識技能。
(2)第二課堂活動開展的時間安排。半數(shù)以上學生認為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應該貫穿大學四年全過程,占受調查人數(shù)的52.17%,而選擇大類階段的占32.17%,專業(yè)階段的占15.65%。筆者認為,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并且能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使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避免沉重的學業(yè)壓力和“三點一線”的生活方式,所以貫穿大學四年全過程的第二課堂活動是很有必要的。
(3)教師在第二課堂活動中的作用。80.87%的學生認為在第二課堂活動中教師應該起到指導帶隊作用,但有8.70%的學生認為教師有全程參與作用。同時,在第二課堂的績效考核方面希望計入總學分進行考核的占9.13%,希望通過申請創(chuàng)新學分的形式進行考核的占36.09%,希望在入黨、推優(yōu)和評優(yōu)等活動中作為重要依據(jù)進行考核的占31.30%,認為不需要考核的占31.74%。由此可見,學生第二課堂的自主性有一定的要求,大家希望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參與來獲取第一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而不是像第一課堂一樣,有嚴謹?shù)慕虒W計劃,有教師的全程引導,有考核的條條框框。這也適應了第二課堂的要求,通過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和學習內容,為培養(yǎng)應用型本科人才提供更多的支持。
針對本次調查問卷反映出來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地方本科院校第二課堂活動的建設。
(一)第二課堂活動形式:趣味性與多樣性相結合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第二課堂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在開展活動過程中一定要以學生為本,對于活動的內容及形式要多考慮學生的感受,多征求學生的建議。一方面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師生互動,這樣第二課堂才能被充分利用起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達到學生張揚個性、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完善的目的。如學院可安排一些畢業(yè)三五年、事業(yè)剛起步的校友來作報告,與學生交流在學業(yè)、工作甚至人生其他方面的心得體會,這樣的報告結合現(xiàn)實社會,演講人與學生的距離很近,往往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又如三下鄉(xiāng)等服務社會的活動,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服務意識,更讓學生通過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提高適應社會能力,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第二課堂活動的內容:專業(yè)性與綜合性相結合 第二課堂的目的在于彌補第一課堂的不足,這就要求學校在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時,必須注意加強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的銜接,消除第二課堂只是純粹的娛樂活動等錯誤觀點,在第二課堂活動內容的設置方面要注重專業(yè)性與綜合性相結合,不能完全脫離學生的專業(yè)學習。上述調查也表明,目前大學生更重視與專業(yè)課程相關的第二課堂活動。因此學校在組織第二課堂時,應立足本專業(yè),依據(jù)本專業(yè)特點及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來確定第二課堂的具體內容及活動形式,更好地彌補當前教育模式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空缺。通過參與活動,不僅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專業(yè)知識,而且使學生學會與人溝通交流與合作,提高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第二課堂活動的參與:宣傳性與廣泛參與性相結合 調查顯示我校學生對第二課堂沒有清晰明確的了解和認識,這首先需要學校在舉辦各類第二課堂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宣傳,更要將第二課堂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唯有這樣,學生才能把握好每個參與活動的機會,讓第二課堂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在活動過程中明確活動的目標和意義,這樣的活動才會有所收效,讓學生獲益。其次,第二課堂活動應該注重學生的廣泛參與,不能因為資源場地有限而限制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也不要以學習成績來衡量學生的能力,而是應該鼓勵所有學生參與其中,充分發(fā)揮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和思考,在實踐、思考和動手的過程中有所收獲。最后,學校在組織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低年級學生因缺乏專業(yè)知識而高年級課余時間有限等問題,整合好年級梯度問題,爭取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第二課堂中來。
(四)第二課堂的建設:制度化與品牌化相結合 調查顯示學生對我校第二課堂的開展情況不太滿意,認為這些活動大部分都是走過場,形式化嚴重,這主要是學校對第二課堂建設的相關制度不完善所致。因此,學校需要逐步完善相關制度,加強對第二課堂的監(jiān)督管理,注重第二課堂品牌建設。首先,學校應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由學生工作的部門負責或者由學生組織自行管理,由專門的組織機構來綜合協(xié)調和整合各種資源,為第二課堂提供軟件和硬件設施的保證。其次,可以建立切實可行的規(guī)章制度,促使學生第二課堂活動向規(guī)范化發(fā)展。如將第二課堂納入學院整體授課計劃統(tǒng)一管理、形成創(chuàng)新學分或者對取得成績的師生予以獎勵等。最后,重視第二課堂品牌建設,借助第二課堂平臺培育精品活動項目,讓學生在精品活動項目中受益和成長,以此來創(chuàng)建第二課堂活動品牌,提升第二課堂的社會影響力。
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延伸和提升,也是大學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第二課堂活動不但可以使大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培養(yǎng)自身的興趣愛好,提高大學生的應變能力,而且有助于大學生鞏固第一課堂所學知識,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地方本科院校通過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地方經濟服務,更應高度重視第二課堂的建設,通過學校第二課堂的建設與發(fā)展、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的積極參與,使學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得到相應的提高,為社會“生產”出更優(yōu)秀的人才,為地方經濟發(fā)展提供智力支持。
[1]許淑琴:《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yè)實踐教學內容改革的思考》,《教育探索》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