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玲
(汕頭大學醫(yī)學院,廣東汕頭515031)
作為合作學習組織形式之一的小組活動是組織英語課堂教學時經(jīng)常使用的方法。有關小組活動的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表明,小組活動有助于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感氛圍,提供學生大量交互性的操練語言、實踐語言的機會,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率(Michael&Patricia 1985:207-208)。然而在實踐中,小組活動開展得并不成功(Case 2001)。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及課堂觀摩發(fā)現(xiàn)小組活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也還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低效現(xiàn)象。為此,本文試就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活動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就如何改善小組活動提出幾點對策。
小組活動即group work,也被稱為小組合作學習,是將班級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成若干學習小組,在教師指導下,小組成員通過合作性活動完成特定學習目標和任務的一種學習活動。小組活動的主要特點是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每個學生既是教學的主體,又以每個小組作為一個整體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這就打破了原有的班級格局。教師的主導作用則表現(xiàn)為指導學生如何運用已掌握的語言知識進行語言交際,協(xié)調好學生之間、小組之間的關系,并且觀察、記錄學生運用語言時所暴露的弱點,以便作為以后改進教學的依據(jù)。其次,小組合作學習使課堂教學方式發(fā)生了變化,它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互學。另外,小組合作學習使課堂評價體制發(fā)生了變化,它以小組的整體表現(xiàn)作為評價的依據(jù),而不再把個人成績作為唯一標準來評價和獎勵學生,在活動中大家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分工協(xié)作,這樣就形成了一種互助、合作、愉悅的課堂教學氣氛。
筆者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參與小組活動的積極性存在明顯差異。在活動過程中各小組成員本應通過各自的獨立思考,并在組內進行交流,經(jīng)過歸納總結后由小組的匯報員向全班匯報。但事實上部分學生特別是優(yōu)等生參與自由發(fā)言和小組匯報的次數(shù)明顯較多,他們由于語言基礎較扎實,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往往容易成為小組的代言人。而部分學生特別是學習困難的學生,由于基礎薄弱,擔心在同學面前出錯遭到嘲笑,為了掩蓋自卑的心理,干脆置身事外,漸漸地對一切語言活動都漠不關心。部分性格內向的學生,他們有能力說,但由于不善于爭取機會發(fā)表意見,即使聽到與自己不同的見解也不加辯駁,多數(shù)時候在合作中緘默不語。還有一些學生對自己的想法和觀念不夠自信,不愿當眾坦露自己的真實思想和心理,因而保持沉默。除此之外,小組之間的融洽程度、成員之間的凝聚力、話題和學生生活的相關性等也會影響學生的參與程度。
筆者課堂觀摩時發(fā)現(xiàn)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時,通常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思考和討論的時間。往往是學生才開始合作討論或對話幾分鐘,剛進入狀態(tài),或是個別小組先完成了,教師就急于讓各小組匯報成果,然后匆匆進入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合作學習形式化,變成了走過場。究其原因是大學英語通常大班教學,教學內容較多而課時有限,因此教師大多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匆忙組織合作學習,由于擔心完成不了教學任務,不敢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討論。由于沒有充足的時間思考、協(xié)商,傾聽和交流,學生無法進行充分地進行小組活動,這樣的合作學習的效果自然不佳。
從錄音、觀察和訪談中還可以看出,學生們在小組活動中的交互修正比較少。不少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只是在說話,而不是進行交互。交互是雙向的,而小組活動中同學之間的協(xié)同很少。有些同學明顯存在著沒聽懂其他同學的情況,而他們多數(shù)又不會提出疑問。還有些同學各說各的,不專心聽組內別的同學在說什么,他所關注的是匆忙準備輪到自己時該講什么。結果造成發(fā)言者沒有聽眾,也就不可能充分發(fā)揮,進而嚴重影響小組活動的正常開展。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在于中國學生都習慣于被動接受,聽課過程中有問題從來不問,主動探求和參與的意識較為淡薄。另外有的學生表示提出自己不懂就等于告訴別人你的水平差,認為這樣很丟面子,寧可不懂裝懂。
筆者通過課堂觀摩還發(fā)現(xiàn)有時小組活動場面熱鬧,收效卻甚微,學生的興趣常停留在較低的表層上面,對于活動目的的深層挖掘不夠,往往只重結果,而忽視語言交流的過程,對于語言知識的準確性、流暢性更是不以為然。部分學生甚至不能或很少用英語表達,遇到書本上沒有的觀點時就用母語來表達,沒有真正達到用目的語來交流的目的。
Nunan(1991:279-195)曾指出:學生選擇學什么、怎樣學和何時學的能力需要在不斷的活動中得到教師的幫助和引導。因此教師的精心設計和組織是小組活動成敗的關鍵。據(jù)筆者觀察,教師在小組活動中一般會出現(xiàn)以下問題:
1.組織不當:教師設置的任務或話題沒有探討價值、過難或過易;教師沒有給予清晰明確的指示,使得學生不明確任務的要求;教師在分組時采取放羊式方式,任由學生自己執(zhí)行分組任務;教師沒能根據(jù)學生個性特點有意識地對學生的分組進行干預;教師沒有參與到小組活動中了解學生的活動現(xiàn)狀,捕捉學生的創(chuàng)新閃光點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進行點撥、引導;教師對小組活動中持消極態(tài)度的學生沒能及時加以鼓勵指導;教師認為對課堂活動的開展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對小組活動持消極態(tài)度的學生不聞不問等,這些現(xiàn)象都會影響小組活動的順利開展和有效進行。
2.評價不科學:一些教師在對小組活動進行評價時往往只注重小組整體的評價,忽視個體評價;只重視對合作成果的評價,忽視對小組活動中成員的參與性、合作程度、合作技巧、態(tài)度的肯定。這種片面的、不科學的評價體現(xiàn)不了小組成員的個人努力,逐漸會使一些學生失去參與合作的興趣,降低合作的積極性。
出現(xiàn)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師缺乏對小組活動的科學認識,缺乏對小組活動設計和組織的研究,對小組活動中自身角色的認識和把握不到位。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教師要扮演好“組織者”、“參與者”、“監(jiān)督者”、“指導者”、“評價者”等的角色。
H.D.Brown(1994)說過:活動如果不經(jīng)仔細安排、有序執(zhí)行、自始至終地調控,就容易偏離方向。針對上文提到的問題,要想切實有效地開展小組活動,筆者認為應該采取以下對策:1.準備階段對策
1)精心設計小組活動內容:話題的選擇及任務的設置要難易適度,要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語言能力,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具有一定的探究和討論的價值。
2)合理分組,明確分工:小組人數(shù)一般以2~6人為宜。教師應根據(jù)小組活動的任務類型靈活采用不同的分組方法,如按座位就近組合、學生自由組合、以宿舍為單位進行分組或根據(jù)學生的性別、成績、活躍程度和性格特點進行分組等。另外,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如組長、記錄員、匯報員等,并輪流擔任。這樣可以避免少數(shù)學生由于基礎差或性格內向等原因推脫責任或沒有機會鍛煉的情況。
3)學生培訓:小組活動前教師要明確布置任務,包括任務要求、匯報方式和完成時限等。另外,教師要給學生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提供一些與討論話題相關的詞匯和討論問題的要點、及傳授資料搜集的方法和分析、討論問題的技能等。這樣做可以讓學生知道他們要做些什么,該怎么做,提高小組活動的效率。
4)引入公平競爭的機制:“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格局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成就動機和學習興趣,提高小組活動效率和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精神。2.實施階段對策
1)教師參與活動,給予引導提示,激發(fā)學生思維:在小組活動過程中,教師不應坐在講桌旁批改作業(yè)或離開教室休息片刻,而是要參與到各小組之中觀察和了解每個小組的討論情況。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受閱歷、思維方式或生活經(jīng)驗及性格等的限制會出現(xiàn)很大的差別,教師應指導學生把話題引向深入及全面思考問題;學生有困難時要給予必要幫助;關注各小組中每個學生的表現(xiàn),尤其關注困難學生的表現(xiàn),讓他們有多一些的發(fā)言機會;學生做與小組活動無關的事,要及時制止并提出要求。
2)正確處理語言的流利和準確之間的關系:交際教學法強調意思的相互傳遞、語言的自由選擇和交際目的的實現(xiàn)。它要求學生用目標語進行交流,促進其語言的流利度。但學生在進行交際活動的過程中完全有可能會需要使用已經(jīng)學過但尚未掌握的語法或詞匯,因此犯錯是必然的。對于學生的錯誤教師要正確處理。在談論話題、交流信息時,教師一般不糾錯,只記下學生常犯的錯誤,以便活動后進行總結?;顒雍螅處煂W生在活動中出現(xiàn)的語音錯誤進行糾正,對典型錯誤進行講解,提高學生使用英語的準備性。當然,在糾錯時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而應用鼓勵、寬容的語言幫助他們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
3.總結、評價階段對策
1)采用公平競爭和獎勵機制相結合的方式挑選兩三組學生進行結果展示,必要時可請其他組學生進行提問。這樣可激發(fā)學生的成就動機,提高學生參與活動和展示自我的積極性。
2)建立合理健全的評價機制:首先讓學生了解評價要素,如語音標準、語言流暢、表情到位、思維創(chuàng)新、內容意義、完成情況等。其次要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結合起來,既關注活動中學生的參與程度和合作情況等,又要對完成情況和效果進行評定。另外,要將小組集體評價與小組成員評價結合起來,既要關注小組整體在合作中所運用的方法、得出的結論、合作的態(tài)度等,也要關注每個小組成員在合作中所表現(xiàn)出的獨特見解、參與程度、情感態(tài)度等。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開展組間互評和學生互評。這樣多種評價方式靈活使用,使學生更關注小組活動過程,認識到小組活動的價值與意義。
小組活動是外語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活動形式。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不斷反思和提高,促使課堂小組活動更加有效地開展,更好地發(fā)揮其對英語教學的促進作用。
Brown,H.D.(1994).Teaching by Principles[M].New Jersey:Prentice Hall Regents.
Case,E.et al.(2001).Making It Work:Peer Response Group in the Chinese Context[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3).
Michael,H.Long&Patricia,A.Porter(1985).Group Work,Interlanguage Talk,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TESOL Quarterly(2).
Nunan,D.(1991).Communicative Tasks and the Language Curriculum[J].TESOL Quarterly(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