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梁
(大連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大連 116023)
語言經濟學方法論的回顧與批判
孫梁
(大連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大連 116023)
語言經濟學一方面作為經濟學的一個新興分支而存在,同時又作為經濟學與語言學相交叉的一個跨學科而存在。在迄今為止的近四十年發(fā)展時間里,學科研究范圍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擴大。論文首先定義了何謂語言經濟學,旨在通過討論經濟學基本研究方法論在語言經濟學研究成果中的投射,來揭示語言經濟學的學科性質和研究內容;同時,進一步發(fā)掘語言經濟學有別于傳統(tǒng)經濟學的獨具研究方法,以發(fā)掘語言經濟學的豐富內涵和廣泛的實踐意義。最后,對語言經濟學的方法論進行一定的批判和反思,指出現有研究方法的局限和缺陷,并對語言經濟學的未來發(fā)展方向作出一定的預測。
語言經濟學;方法論;批判
“一切理解都是解釋,而一切解釋都是通過語言的媒介而進行的。這種語言媒介既要把對象表達出來,同時又是解釋者自己的語言?!钡聡軐W家伽達默爾的這句話充分展示了語言在人類文明發(fā)展過程中所起的核心作用。自然語言的產生、發(fā)展和變遷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其中的原因也很復雜,但就是這樣一種文明的傳承工具和人類認知的核心工具,卻總是被社會學者所忽略,原因在于,語言就像我們每天呼吸的新鮮空氣一樣不為我們所察覺,當然這也包括社會學家。隨著人們對于語言屬性的進一步深入了解,語言作為經濟行為的一部分,或者說經濟行為中使用語言的重要性被語言學家和經濟學家知曉以后,一門新興的跨學科——語言經濟學便走入了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史學家、語言學家等的研究視線。自1965年Jacob Marschak在進行信息經濟學研究時發(fā)現語言的經濟學本性至今,已經過去近四十年,其間語言經濟學可謂發(fā)展迅速,研究的課題涉及語言學、經濟學、倫理學、語用學、詞匯學、修辭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敏感問題,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這些我們將在下文詳細地討論到。
當今語言經濟學的蘊含較學科誕生之初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也不可同日而語。但到底何謂語言經濟學,目前也無確定的定義。然而,正如內維爾·凱恩斯曾說過的那樣,我們不能先砌起了圍墻,再去蓋樓房,即先確定了學科的研究疆界和方法,再進行學科的研究。學科的成熟與發(fā)展都是在動態(tài)的權衡與取舍中漸漸確立起來的,語言經濟學也不能例外。鑒于學科發(fā)展的時間有限,我們應該對于語言經濟學到底該研究哪些內容、到底用什么方法研究、欲取得什么樣的結果等問題持較為開放的態(tài)度。所以,對于語言經濟學的準確定義,我們也只能根據既有的研究情況來做出。
筆者認為,語言經濟學的蘊含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語言經濟學通常和大多數讀者的想法一致,即語言經濟學是理論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也是語言學和經濟學的相結合的一門新興跨學科。它使用經濟學中常用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及其工具,把語言作為自變量,不僅研究語言本身的產生、發(fā)展、演化和變遷的規(guī)律,而且考查語言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以及語言和經濟活動之間的關系。根據語言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可將語言作為自變量,經濟相關內容等作為因變量,對語言進行理性的分析。簡言之,就是使用經濟學的分析范式,對語言方面的優(yōu)化問題進行相應的分析并取得預期的結論。這也就是通常被人們所認為的經濟學帝國主義對語言學研究的跨界。然而,廣義的語言經濟學不僅要涵蓋狹義語言經濟學的蘊含,而且要包括經濟學自身存在的語言問題和經濟學理論在現實中的語言應用。就猶如我們開篇引用伽達默爾的那句話所指的那樣,經濟學的特殊語言也該包含進語言經濟學的研究范疇,如經濟學的修辭、經濟學理論闡述中的語用策略等等。顯然,廣義的語言經濟學較其狹義的定義更具有抗挑戰(zhàn)的韌性,對于學科研究問題的求同具有更好的指導性。所以,筆者認為廣義的語言經濟學的含義更加準確。下面,讓我們在廣義的語言經濟學的蘊含視野下討論此學科的具體研究方法。
在廣義的語言經濟學視野下,基本可以將現有學者的所有研究成果囊括其中,包括主流的語言經濟學和非主流的語言經濟學。但如果按學者逐一論述,必然會有重疊的研究領域和冗長的篇幅。所以,筆者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學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來闡述語言經濟學的方法論問題,未提及的學者往往都是效仿這些代表人物所做的進一步研究,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
1.傳統(tǒng)經濟學研究方法在語言經濟學研究中的投射
Jacob Marschak在研究信息經濟學時順帶發(fā)現了語言的經濟學特性,即語言在信息交互的過程中是影響信息接納質量的一個明顯因素,語言的使用存在成本、收益等經濟學特性。但他并沒有對語言的經濟學特性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
F.Grin等人在2000年通過電話采訪的方式收集了瑞士整個國家掌握英語對于收入影響的數據,這項研究旨在揭示語言與收入之間的關系。為了更精確地估算出第二語言對于收入的影響,F.Grin等人采用最小二乘法先假設這樣一個函數。lnY是收入的自然對數,E是受教育水平(以年來度量),X是經驗(以年來度量),L是第二語言水平,F是其他相關變量,ε是常數。數據分析的結果表明,擬合優(yōu)度R2=0.36。在瑞士這個國家,英語對其收入的影響是顯著的。另外,Grin還在John和Yi等學者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人們決定在不同環(huán)境中使用何種語言時,分析模型是靜態(tài)的一階導數,而除此以外的是動態(tài)的模型。在動態(tài)的模型中,Grin引入了時間T的維度,且認為T時刻使用的語言會影響T+1時刻的語言使用,依次遞推。這一嘗試使得經濟學模型為語言動態(tài)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闡釋視角。2000年以后,Grin的研究多關注在語言政策研究上。他的研究不僅僅通過嚴格地測量語言的貨幣費用和價值來討論一國語言的經濟效用,而且可以全面地測度語言政策的社會成本和個人成本以及預期的社會收益、文化收益和個人收益,從不同語言的總成本和總收益的比較來指導國家語言政策。
Chiswick和Miller在1995年所作的美國移民和當地白人收入的實證比較,采用了和F.Grin類似的方法。Chiswick在其語言經濟學的講義中還有一個特別惹眼的例子,他用數字舉例的方法證明了語言障礙使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所發(fā)生的變化。在Chiswick的論證中,假設世界上有兩種語言,一種優(yōu)勢語言,一種劣勢語言;資本分為優(yōu)勢語言資本(用KD表示)和劣勢語言資本(用KM表示),勞動也分為優(yōu)勢語言勞動(用LD表示)和劣勢語言勞動(用LM表示)。通過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計算,可得出結論語言對生產的影響是顯著的,即兩種語言在完全語言障礙和無語言障礙兩種情況下產量有明顯的差別(優(yōu)勢語言兩者的產量差別為0.048,而劣勢語言兩者的產量差別為0.113)。
Hocevar在1975年及Sabourin在1985年在分析語言對經濟活動的影響方面的影響也是相當深遠的。前者分析了把語言作為影響生產的一個單獨變量后生產成本函數發(fā)生的變化,后者考察了具有一定外語能力的雇員和要求有一定外語能力的工作崗位之間的匹配過程。二人的研究成果至今也是研究語言與經濟發(fā)展方面的基礎理論。
Ariel Rubinstein在其《經濟學和語言》中指出,經濟理論作為人們對在人類相互作用中的常規(guī)性進行解釋的一種嘗試,而人類相互作用中最基本、非物理性的常規(guī)性即是自然語言。經濟理論仔細地分析了社會體制的設計,語言從部分意義上來講也是一種交流的機制。經濟學試圖將社會制度解釋為從某些函數的最優(yōu)化過程中衍生出的常規(guī)性,這一點對語言也是適用的?;诖耍诖藭牡谝黄^為完整地論述了如何運用經濟學來分析語言的理論基礎。
也有學者試圖把經濟體內工人的語言能力和經濟體外部貿易聯(lián)系起來,或是通過量化特定的語言來反映其對區(qū)域經濟的影響。這些研究多為敘述性的,實證研究的成分較少。
通過上面敘述的具體學者所采用的語言經濟學研究方法,我們可以梳理出這些方法的一個共性,即都是采用了經濟學的傳統(tǒng)研究方法來分析語言對象。現階段研究者大多采用的是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計量方法、統(tǒng)計方法等經濟學常用分析方法來進行語言經濟學的研究。顯然,這些語言經濟學家是把語言視作一種資源,甚至一種商品,且在特定情境下是稀缺的。傳統(tǒng)經濟理論和分析方法可分析商品的相關問題,而語言作為資源或商品中的一個具體特例而存在,那經濟學的傳統(tǒng)方法當然也適用于分析語言。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理解的經濟學分析的帝國主義遠征軍對語言學的“侵略”。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經濟學的分析框架和頗為理性的工具解決掉了語言學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譬如語言的動態(tài)發(fā)展等。
2.語言學研究方法在經濟學研究中的投射
語言經濟學的發(fā)展進入21世紀以后,語言經濟學的研究出現了比較明顯的轉向,也就是之前提到的在狹義語言經濟學定義基礎上擴充的部分。語言經濟學的研究熱點變得集中于經濟學之上,開始發(fā)掘經濟學中的語言特性。
Ariel Rubinstein在其《經濟學和語言》中指出,因為經濟人本身就是人類,而對人們而言,語言是制定決策和形成判斷的核心工具。而且還因為經濟理論中其他重要的“局中人”,即經濟學家們,使用規(guī)范的模型闡述經濟問題。而這樣的模型并不是單純的數學模型,其重要性還在于對模型的解釋,這必然寄予日常語言的表達。所以,語言經濟學有必要對經濟學理論本身的語言問題進行探究。書中主要論述了決策過程中語言的意義及博弈論中的修辭運用,論述的視角嶄新而清晰,論述的內容讓人們重新反思經濟理論的適應性和合理性,甚至真實性。國內學者韋森的研究思路也基本沿著此方向推進,他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語言與經濟的關系,主要關注于語言與社會結構、生活形式等的關系。韋森的研究部分從語言學的角度來思考制度分析,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是繼續(xù)擴大了語言經濟學的研究范圍。
部分學者認為這是語言經濟學的轉向,而筆者認為,這是語言學對經濟學帝國主義的一次“反遠征”,實則是用語言學的視角來看經濟學理論。這種語言經濟學研究的新方法提醒了經濟學家在考慮經濟學模型時是否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即語言這種無形卻重要的交互工具。
語言無所不在,充斥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寸空間,影響著每個人的思維和決策。語言和制度有著天然的聯(lián)姻關系,語言的選擇和習俗、道德規(guī)范、制度、生活方式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所以,語言經濟學作為語言和經濟學的交叉學科,作為和社會學科廣泛融合的跨界學科,將有廣泛的發(fā)展前景,同時也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和挑戰(zhàn),尤其是方法論方面。下面,筆者對于語言經濟學的方法論進行一定的批判和反思。
首先,語言經濟學的研究到底是實證的還是規(guī)范的?針對研究方法的劃分原則,我們可以大致分為實證研究和規(guī)范研究。眾所周知,實證研究主要借助于現代的數學方法,通過計量、統(tǒng)計等工具求得針對“是什么”的客觀解答。而規(guī)范研究則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依據,力求回答“應該是什么”或是“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旨在找到面對問題時可以尋求的最優(yōu)行為方案。顯然,在現有的研究成果中,語言經濟學在實證研究和規(guī)范研究都有涉及,而且很大一部分的研究成果集中于實證研究上。然而,語言經濟學家對于語言經濟學的學科性質和研究范圍等方法論問題還沒有得到清晰和統(tǒng)一的定論。很多學者都曾表述過,語言經濟學的目的應該在于解釋現象,筆者也比較同意這樣的判斷,語言經濟學應該作為一門實證的社會科學而存在。至于面對語言該如何做或是怎么做才是最優(yōu)策略,確實沒有必要做過多的研究。自然語言的產生、發(fā)展、選擇與消亡是個漫長且動態(tài)的過程。短暫的語言政策指導可能對于長期的語言發(fā)展而言是滄海一粟,靜態(tài)的語言指導與預測對于動態(tài)的語言發(fā)展而言也可能只是杯水車薪。
其次,語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否過于局限?經濟學學科的方法論研究在其發(fā)展歷程中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唯一且權威的方法論對于經濟學已經行不通。正如內維爾·凱恩斯所說的那樣,合理的方法既是抽象的也是現實的,既是演繹的也是歸納的,既是數學的也是統(tǒng)計的,既是假說的也是歷史的,而且筆者還覺得,應該加上既是靜態(tài)的也是動態(tài)的??梢赃@樣講,經濟學的學科發(fā)展正面臨著一次開放的方法論的融合。語言經濟學作為理論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也同樣面臨著方法論選擇的問題。通過前一部分關于語言經濟學方法論的探討我們不難發(fā)現,語言經濟學的方法多是采用經濟學現有較成熟的研究方法來推演語言這一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問題,自身的獨有研究方法很少。甚至相對于經濟學現在采用的眾多研究方法,語言經濟學采用的方法還是比較粗淺的。所以筆者認為,語言經濟學在面臨開放的方法論選擇時可進行一定的突破,不僅僅局限于經濟學和語言學的有限方法,而是要廣泛地關注其他學科的合理的可利用的方法為語言經濟學所用。目前,實用主義、話語和情境已成為方法論中一個重要的研究導向,語言經濟學在這方面理應有更大的發(fā)揮空間。
再次,語言經濟學研究中對于假說的懷疑和肯定。語言經濟學中猶如經濟學一樣,使用了很多假說來便于自身的研究。比如在Rubinstein的《經濟學與語言》中,開篇就提出了其論述的假設,通過自然語言的二元性假設來一般化欲討論的話題,繼而推導出語言的友善指示性、信息性、語言線性等重要前提。類似于這種方法的采用,我們不免會懷疑這樣的假設可靠嗎?如果假設不可靠,那在此假設之上建立起來的恢弘結論還可靠嗎?當然,我們有權利和理由去懷疑我們得出的每一個結論,但我們也要客觀合理地看到理論研究中假設的重要性和合理性。社會學科的研究必然是人類充分自負于自己的智慧,對紛繁的人類行為進行解釋的理性嘗試,經濟學是,語言經濟學也是。所以,對于這種嘗試,我們需要允許瑕疵的存在,即允許假說和假設的存在,以便學科可以取得階段性的進展。因為語言經濟學的發(fā)展年限較短,現存的研究成果必然存在著不少值得商榷的問題,但相信隨著學科的進一步發(fā)展,這些假說的約束條件會慢慢被一個個放松。雖然確定性的結論可能少了,但人類認識語言的經濟學本質或經濟學的語言本質卻更加深刻了。
最后,語言的本質能多大程度上通過語言經濟學來解釋。無論經濟學還是語言學,從文本或是話語的維度上來說都是一種語言的運用,所以,語言經濟學能將兩者有機地融合到一起也順理成章。然而,語言的本質卻是多方面的,且目前也沒有確切的結論。經濟學傳統(tǒng)的分析方法對于語言的解釋只能反映出語言具有經濟學性質的問題,卻不能涵蓋語言額外的本質特征。較之狹義經濟學而言,廣義語言經濟學的研究內容反映出的最大不同就是研究了經濟學文本或經濟學相關問題在現實中實踐的語言使用問題。語言作為人類行為交互的重要工具而存在,哪一種行為都或多或少地需要語言,所以,廣義經濟學的定義拓展成分無非是語言研究對象的極少一部分實例而已。所以,當前的語言經濟學的研究對語言本質問題并沒有達到一個令人們滿意的程度。相信今后語言經濟學的發(fā)展還會進一步拓展研究內容,如詞匯、修辭、句法、語用策略,甚至對語言學的部分核心定義通過經濟學的范式進行修正和拓展等等。
在閱讀語言經濟學的諸多著作和研究成果時,“語言轉向”一詞不止一次出現于腦海。21世紀,哲學出現了語言轉向,社會學出現了語言轉向,經濟學也出現了語言轉向。之所以研究者把眼光投射于語言這一問題,筆者認為,應該是源于研究者對于語言認識的迸發(fā),很大程度上應該是來源于靈感和直覺。因為語言雖平常到無法引起使用者的好奇心,但卻是一種不可見卻以真實方式影響人類認知的重要約束,無論如何運用抽象模型也不能被簡化掉的約束和交互媒介。缺少了語言,諸多的研究領域都將無法進行。語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fā)展必將會對其他學科的發(fā)展提供一個新的優(yōu)化維度。按照廣義的語言經濟學蘊含,今后的語言經濟學必將會在語言的經濟學和經濟學的語言兩個方向上同時推進,但推進的難度可想而知,第三部分對于現今語言經濟學方法論的批判就可佐證這一點。
語言經濟學相比于其他成熟學科的發(fā)展來看,學科還處于較為稚嫩的初級階段,故筆者也不愿以確定的結論來結束論文,而是選擇了更具開放性的余論作為論文的結尾??陀^而言,語言經濟學是人們研究更深層次的人類行為而借助理性手段進行的一次主觀嘗試。邏輯學家本森曾說過:“我們不能‘解釋’人類歷史,為什么我們應該能‘解釋’語言呢?”繼而我們會進一步給自己提問:“語言經濟學真的能解釋語言的經濟學或是經濟學的語言問題嗎?”無論結論是可以還是不可以,語言經濟學家們還是會自信于自己的智慧,以人類天生的好奇心作為驅動力,來推進語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fā)展。
[1]貝爾.經濟理論的危機[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2-32.
[2]貝克爾.人類行為的經濟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15-55.
[3]陳嘉映.語言哲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15-100.
[4]道格拉斯G諾思.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20-132.
[5]D韋德.漢茲.開放的經濟學方法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35-65.
[6]費爾迪南·德·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155-257.
[7]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100-155.
[8]魯賓斯坦.經濟學與語言[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100-135.
[9]邁克洛斯基.經濟學的花言巧語[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75-86.
H08
A
1673-0046(2012)6-0186-03
本論文為2011年大連市社會科學研究年度項目《語言經濟學視閾下大連BPO產業(yè)發(fā)展對策研究》階段性成果,立項單位為大連海洋大學,主持人孫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