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介慧麗
電視新聞是通過電視記者對事件發(fā)生現場進行采訪和攝錄,以同期聲、解說詞、熒屏字幕,經過編輯而成的新聞報道。一篇好的電視新聞,除了流暢清晰的畫面,簡練深刻的解說詞,簡潔漂亮的字幕之外,如果恰當地運用同期聲,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畫面,同期聲,文字解說是負載電視新聞的三大元素。
電視畫面中可見聲源與畫面同步的聲音叫同期聲,即聲畫合一,畫面上出現了發(fā)聲體,也出現了該發(fā)聲體的聲音,聲音和發(fā)聲體的出現保持一致。新聞同期聲來自于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用攝像機記錄現場畫面時同時錄下的各種聲音。隨著廣播電視事業(yè)的發(fā)展,同期聲在電視新聞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同期聲的運用使新聞的聲音更為真實自然,能夠更好地配合補充畫面,進一步增強新聞的現場氣氛,突出現場參與感。但在編輯過程中發(fā)現,一些電視新聞因為同期聲的運用不當,影響了新聞的整體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目的。那么,如何運用好同期聲使其更好地為電視新聞服務,以達到畫面、解說詞、同期聲的最優(yōu)結合,拍攝編輯出高質量的電視新聞呢?
同期聲多用于現場采訪中記者的口頭播報和對人物的采訪,以及錄制的同期效果聲。由于同期聲與畫面同步出現,同畫面所表現的聲源保持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二者相互配合,就能使觀眾通過熒屏既見其形,又聞其聲。在電視新聞中恰當運用同期聲,讓畫面人物直接面對觀眾講話,或再現新聞現場的聲音,無疑使電視新聞更具真實感和可信性;更能生動、自然地表現出被采訪者的個性,使采訪更具感染力,更具現場感。聲畫合一的同期聲效果,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用聲音加強視覺形象,增強畫面感染力,起到渲染氣氛,加深主題的作用。
為了能夠使同期聲在電視新聞中更好地發(fā)揮作用,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記者在采訪前,要仔細檢查攝像機,調整好話筒音量,避免出現突發(fā)事件時,手忙腳亂,耽誤工作。把握好開機時間,要有一定的預見性,把握事件發(fā)展的脈絡,采錄下關鍵的內容。對于需要采訪同期聲的新聞,如果不是突發(fā)事件,記者需要事先有計劃,將拍攝內容進行總體構思設計,如果需要主持人出鏡頭采訪,需事先告訴主持人采訪計劃,以便協(xié)調一致,錄下所需要的同期聲。
在同期聲采訪中,采訪對象的選擇以新聞事件為核心向外輻射開來,當事人或事件發(fā)生現場的目擊者能提供最接近事實的信息,相關專家、政府官員等能提供相對權威與獨立的見解。當事人作為事件的參與者,可以詳細地提供事件的前因后果。從他那里可以得到第一手的準確的事實資料?,F場目擊者由于事發(fā)的當時正在現場,目擊了事件發(fā)生的過程,尤其對于突發(fā)性的新聞,記者往往拍不到新聞事件的主體發(fā)生過程,采用現場目擊者的口述事實進行報道是一種較為令人信服的報道形式。要盡量選擇善于表達、愿意配合記者采訪的對象。
同期聲采訪是否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在于記者的提問上。記者所提問題是否切中實質,能否引導采訪對象敘述新聞事實真相,說出自己的切身感受、公布自己的觀點,這需要記者有較高的業(yè)務素質和提問功夫。美國新聞理論家約翰·布雷迪說:“成功的采訪多半取決于提出恰當的問題”。那么記者如何把問題提得全面、深刻呢?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記者提問的內容要具體明確。提問要圍繞談話主題,提問時要開門見山,言簡意賅,以便采訪對象可以迅速反應,便于回答。同時,提問還要圍繞報道中心,及時正確、合理地啟發(fā)采訪對象說出具有實質性的新聞事實。
由于在同期聲采訪過程中,攝像機記錄了記者對采訪對象的整個采訪過程,記者和采訪對象的神態(tài)全部傳遞給觀眾。因此,記者要特別注意自己鏡頭前的形象,塑造一個觀眾喜歡的屏幕形象。記者要知書達理,穩(wěn)重大方,和藹可親,與采訪對象平等相待,禮貌相處,最大限度地使采訪對象產生愿意與記者融洽交往,親近交流的愿望;著裝整潔樸素,莊重大方,不卑不亢,維護新聞發(fā)布者的權威性。
要注意話筒采錄聲音的自然與清晰、要注意聲畫合一,聲畫同步。使用單項話筒錄音時,應把話筒對準并靠近生源,確保錄到優(yōu)質的聲音。要分清主體聲和非主體聲。主體聲是用來表現主體的聲音,主體聲之外的各種聲音就是非主體聲。比如,在工廠車間里采訪人物,人物的講話聲是主體聲,機器的運轉聲就是非主體聲。在現場采訪時要盡量排除或減弱非主體聲,不能讓他影響,壓倒主體聲,破壞錄制效果。話筒盡可能不要干擾采訪對象與記者交流。
電視新聞在后期編輯過程中,要同時調動圖像、聲音、文字和畫面景別角度、等手段傳播信息,以達到真實、全面、生動地反映事件真相。要注意文字稿和同期聲的配合,做到心中有數。只要畫面和同期聲表現過的東西,文字稿就不能再重復。配合同期聲可以適當運用字幕。這既可以避免因同音字詞帶來的聽知困難和理解歧義,又可以彌補同期聲可能存在的缺陷,文字可以做必要的說明和補充。如錄音質量不好或講話人物方言太重(聽不懂)等,使觀眾通過視聽讀三位一體,更確切地理解內容,提高同期聲的表現效果。
電視新聞貴在視聽兼?zhèn)洹⒙曄窕?、聲畫同步,只有它們緊密配合,電視新聞才能獲得聲畫并茂的效果。在電視新聞中,同期聲剪輯也是一個重要方面,只有使畫面、同期聲、文字有機結合,才能夠使電視新聞更具有表現力。同期聲的剪輯方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直接剪輯法。聲音隨著畫面內容的轉換而轉換。這在電視新聞中是一種常用的方法。比如,拍一場文藝表演,上場的有表演小品的,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說相聲的,每一個內容的鏡頭都錄有相應的同期聲,編輯時需要將每一段內容選出一個片段,然后組接在一起。當畫面內容進行更替的時候,聲音也隨之一道轉換。畫面是唱歌的,聲音就是歌聲;畫面上是相聲,聲音也轉為相聲,以及觀眾的掌聲、笑聲。
第二,延伸剪輯法。即將前一鏡頭的聲音延長,直至后一個鏡頭。這種方法可以避免由直接剪輯造成的尾音不全,能夠使前一鏡頭的情緒或氣氛不至于因為鏡頭畫面的轉換而突然中斷,使兩個鏡頭之間更為連貫,和諧。比如,前一鏡頭是聽眾熱烈鼓掌的場面,后一鏡頭則表現先進工作者上臺領獎。后一個鏡頭沒有鼓掌的人,但掌聲卻一直延續(xù)下來。
第三,預示剪輯法。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在發(fā)聲體出現之前先發(fā)出聲音就是預示剪輯法。預示剪輯法可以渲染氣氛,引人注目,暗示下一鏡頭將出現什么。比如在墻外就可以聽到院內孩子的嬉鬧,鏡頭轉進院里,畫面上出現幼兒園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做游戲的鏡頭。又如人物專訪,先出現其工作鏡頭,配以其接受采訪的同期聲,再出現他接受采訪的畫面,這是新聞中常用的手法。
第四,匯合剪輯法。如果相連的幾個鏡頭表現的都是發(fā)聲體,各種需要配合畫面的聲音又都比較長,不能剪斷時,就應該用混合剪輯法進行剪輯。比如,電視新聞需要表現巨大的勞動場面的效果聲,一系列短鏡頭表現的是建筑工地的運料、攪拌、澆灌、砌墻、汽車和升降機工作的各種場面,聲音可以將每個鏡頭的效果聲延長,與下一個鏡頭本身的效果聲混出,這樣,各種發(fā)聲體發(fā)出的聲音都很完整,形成建筑工地特有的聲音氣氛。使觀眾通過畫面、聲音、文字之間的緊密配合全面地了解新聞事實真相。
恰當運用和編輯好同期聲,可增加電視新聞的深度和感染力,為電視新聞錦上添花,畫龍點睛。達到電視新聞最好的輿論宣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