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劉基思想的儒家定位

2012-08-15 00:44:23張宏敏
關(guān)鍵詞:劉基朱元璋儒家

張宏敏

(浙江工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 人文系,浙江 溫州 325003)

劉基思想的儒家定位

張宏敏

(浙江工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 人文系,浙江 溫州 325003)

對于劉基及其思想的學(xué)術(shù)定位是我們研究劉基及其著作亟待解決的問題。劉基作為傳統(tǒng)儒者,博覽全書,涉獵廣泛,對經(jīng)史子集、諸子百家皆有研究,可以說是一位“通天地人”的“通儒”之士。劉基的儒學(xué)思想主要包括對孔孟之道的推崇,對儒家君臣之道、孝道、交友之道的思考;通過對劉基儒學(xué)思想的梳理,我們有理由得出如下結(jié)論:劉基是一位“古典的儒家與學(xué)以致用的儒家”。

劉基;孔孟之道;古典儒家;儒學(xué)

劉基(1311—1375),字伯溫,號犁眉,封誠意伯,謚文成,浙江溫州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思想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軍事謀略家。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yè)、開創(chuàng)大明王朝而馳名天下。主要學(xué)術(shù)著作有《郁離子》、《覆瓿集》、《犁眉公集》、《寫情集》、《春秋明經(jīng)》等。本文擬對劉基的儒學(xué)思想進(jìn)行一番理論鉤沉,其中主要包括劉基對孔孟之道的推崇,對儒家君臣之道、孝道、交友之道的理論思考。這里,筆者力求通過對劉基儒學(xué)思想的梳理,從而對劉基及其學(xué)術(shù)思想得出如下定位:劉基是一位“古典的儒家與學(xué)以致用的儒家”。

一、劉基與孔孟之道

孔子儒家有“仁”、“智”、“勇”三達(dá)德的論述,《禮記·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dá)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蛏?,或?qū)W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虬捕兄蚶Ф兄?,或勉強(qiáng)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仁”、“知”、“勇”作為儒家倫理范疇,主要強(qiáng)調(diào)完成傳統(tǒng)儒家“修己以治人”的理想目標(biāo),道德主體踐行者所應(yīng)具備的理論品格;智、仁、勇是用來調(diào)節(jié)上下(即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間關(guān)系的指針,智、仁、勇的培植要靠誠實、善良的品德意識?!睹献印す珜O丑下》:“學(xué)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也?!痹诿献涌磥恚鬃映蔀椤笆ト恕保ā俺扇恕保┑臉?biāo)志就是“仁且智”理想追求的達(dá)成。

“仁且智”的理想人格是儒家的一種理想追求,而“勇”則是達(dá)成這一理想的重要手段與方式。劉基就認(rèn)為,“勇者,仁、智之卒徒也”。詳而言之,“勇”的具體表征是什么呢?“仁智帥乎中,堅挺乎其不回,于是選鋒勁騎,聽指麾而疾馳,如雷如霆,不可遏也,夫是之為勇?!盵1]128可以看出,“勇”是在“仁”“智”包括“中庸之道”指引下所體現(xiàn)的一種大無畏精神?!叭省?、“智”與“勇”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蓋仁、智不能自行,而駕勇以行,及其成功,則勇亦參乎仁、智,同為達(dá)德?!盵1]129也就是說,仁智駕勇,勇佐仁智,相互關(guān)聯(lián),不可分割,并稱三達(dá)德。

然而,“勇”作為“三達(dá)德”即諸德之一,其實踐操作甚為不易,“勇,天下之達(dá)德也,而圣人有時乎弗德”,因為“德之蔽,惟勇為多”。如何踐行“勇”之“德”,實屬難事??梢钥隙?,“勇”不是一味的蠻干沖動,更不是要求無謂的犧牲。關(guān)于“勇”的經(jīng)典出處,劉基也有考證,“蓋出自《孟子》”,主要有兩處:一是孟子“對齊宣王之問,而勸之以周文王、武王之事”,突出強(qiáng)調(diào)“勇之時義”,[1]129也就是說,“勇”應(yīng)則“時”而行;二是引“曾子謂子襄之言”,“自反而不直,雖褐寬博,吾不惴焉;雖千萬人,吾往之矣。”這里,劉基認(rèn)為,儒家“勇”而無蔽的典范就是“傳孔子之道”的曾子。

劉基在《大勇齋記》文中對曾子之“勇”予以盡情發(fā)揮,并援引孔子論行三軍語:“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币籽灾又爸薄睘椤把叛浴?,“稱吾友而不?!保恕坝隆睉?yīng)該效應(yīng),“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與此同時,劉基還稱頌了顏淵的行“仁”之“勇”,“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薄翱思骸?,對常人而言是一種艱難的修養(yǎng)方式,“而顏子躍然任之”,“君子之大勇蓋如是!”總之,曾子、顏回為了實現(xiàn)乃師孔子提出的“仁且智”的理想人格,敢于擔(dān)當(dāng),勇于“克己”,“見義勇為”,這就是儒家的“大勇”。

關(guān)于孔子儒學(xué)的核心觀念“仁”,以及“仁者,人也”的仁學(xué)命題,劉基有《郁離子·西郭子僑》文論及?!拔鞴觾S與公孫詭隨、涉虛,俱為微行?;枰观u其鄰人之垣,鄰人惡之,坎其往來之涂而置溷焉。一夕,又往。子僑先墜于溷,弗言,而招詭隨,詭隨從之墜,欲呼,子僑掩其口曰:‘勿言?!矶嫣撝粒鄩?。子僑乃言曰:‘我欲其無相咥也?!眲⒒琛熬印敝?,即“西郭子僑非人也。己則不慎,自取污辱,而包藏禍心以陷其友,其不仁甚矣”,[1]58對西郭子僑自取其辱卻包藏禍心,陷害朋友以獲得心理平衡的可恥行徑予以無情鄙視。由此,劉基征引孔子“仁者,人也”命題為理論依據(jù),從而得出“西郭子僑非人也”、“其不仁甚矣”的結(jié)論。

劉基了解《孟子》的主要渠道是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孟子》學(xué)說對劉基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比如“若夫吉兇利害之所趨避,則吾聞之《孟子》矣”。《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的至理名言,也成為劉基致仕、出仕的基本法理依據(jù),并將其成功地運用于自己的政治生涯實踐之中,在朝為官則兢兢業(yè)業(yè),悲天憫人;不為當(dāng)政者所容,則主動致仕,但是匡世濟(jì)民之職志、為民請命之淑世情懷則一生秉持。在這一點上,劉基的官場之道頗似范仲淹《岳陽樓記》所記“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以天下萬民之憂樂為己任。

關(guān)于儒家“氣節(jié)”,孔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孟子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眲⒒鶎Υ松鯙榉摺V琳辏?352)四月,劉基自慶元至臺州,恰好發(fā)生了柯遂卿“抗言釋誣囚”事,劉基用“甚異而偉之”來稱頌柯遂卿的舉動,“夫天下之大,豈無慷慨激烈之士見義而勇為之者哉?其作也非有私,其進(jìn)也非有求,觸于其心,形于其言,發(fā)于其言,信于其事,可不謂之大丈夫哉!”[1]348對于柯遂卿敢于堅持真理、維護(hù)正義、犯顏進(jìn)諫、見義勇為的舉止,劉基佩服之極,用大無畏的“大丈夫”精神來表述之。“壯哉柯夫子,義氣沖九旻”,就足以說明劉基的儒者立場。對于“大丈夫之心”的精神實質(zhì),劉基有是論:“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禮以立之”,[1]103這是對傳統(tǒng)儒家以“仁本禮用”為模式的道德人文主義精神的完美詮釋。劉基對于孟子學(xué)說的服膺與引鑒,還見諸于《郁離子》多篇之中,如在《靈丘丈人》文中,對《孟子·公孫丑上》文“術(shù)不可不慎也”的稱道;[2]72在《羹藿》文中,對《孟子·梁惠王上》文“數(shù)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時入山林”理論的發(fā)揮。[2]222

二、劉基的君臣觀

一般以為,道家提倡的“歸隱”、“隱居”的目的在“全身而遠(yuǎn)害”。儒家入世的隱逸觀是一種積極有為的行為方式,主要在于完成自身所擔(dān)當(dāng)?shù)氖姑爸尽???鬃釉唬骸半[居以求志?!眲⒒诖朔N立場,以為:“夫君子之有道也,遇則仕,不遇則仕與隱雖兩途,而其二其志哉!”[1]123這就是說,儒家倡導(dǎo)的君子之“隱”于道無害,“賢者遭時之不然,或辟世或辟地,或耕或漁,或居山林,或處城市,或處抱關(guān)而擊柝,無所不可,而其志則不以是有易焉”。[1]124賢人君子因時際而遭厄,辟世而隱,并非消極不作為,而是不易志業(yè),等待時機(jī),以求有為。即是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所論“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寬宏胸襟與政治抱負(fù)。

這里,按照劉基的隱逸觀,我們對劉基數(shù)次致仕蒙元王朝的真實用意自然可以合理解讀之,因為傳統(tǒng)儒者劉基此舉與儒家立場是一致的。值此元明嬗代之際,目睹蒙元王朝腐朽不堪、國祚即逝的慘敗景象,儒者劉基只能發(fā)出“無人以救之,天道幾乎熄矣”的感慨;盡管如此,劉基對傳統(tǒng)儒家道統(tǒng)依舊充滿希望,立志以“圣人之道”挽救衰頹之勢,“講堯舜之道,論湯武之事。憲伊呂,師周召,稽考先王之典,商度救時之政,明法度,肆禮樂,以待王者之興”。[2]242這就是古典儒家的“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的淑世情懷。

“以道事君”,作為傳統(tǒng)君臣觀要義之一,不僅揭示臣子對國君有條件的義務(wù)關(guān)系,而且張揚了臣子的人格獨立性?!墩撜Z·先進(jìn)》:“以道事君,不可則止。”[3]對此,朱熹的疏解為:“以道事君者,不從君之欲;不可則止者。必行己之志。”[4]《孟子》一書對君臣倫理之道的論述最為精彩,比如《公孫丑下》:“內(nèi)則父子,外則君臣,人之大倫也?!薄峨x婁上》:“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二者皆法堯舜而已?!薄峨墓稀罚骸敖桃匀藗悾焊缸佑杏H,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薄峨x婁下》:“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苯?jīng)過科舉考試而對儒家“四書五經(jīng)”有深刻領(lǐng)悟的劉基,對上述之“道”不可謂不熟知。

盡管歷來代有學(xué)者對劉基起始為官元朝、爾后輔佐朱明的“一臣侍二君”的行事方式予以批評,然而應(yīng)該指出,劉基此舉并不違背儒家綱常倫理及政治信條。理由如下:第一,“嚴(yán)華夷之辨”、“尊華攘夷”一直以來是傳統(tǒng)儒家道統(tǒng)的一條主線,主要體現(xiàn)在《春秋》經(jīng)、傳之中,師習(xí)《春秋經(jīng)》而成《春秋明經(jīng)》的劉基擯棄腐朽無道的蒙元夷族王朝也有一定的“法理”依據(jù);再有,孔孟儒家“以道事君”的君臣倫理觀與“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出仕價值觀也可以為劉基再次“出山”輔佐朱元璋提供了“學(xué)理”依據(jù)。第二,劉基出山輔佐朱元璋也符合儒家“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的君臣倫理原則,一方面,朱元璋派遣總制官孫炎數(shù)次誠邀“禮聘”劉基(包括宋濂、章溢、葉琛等)以輔佐自己一統(tǒng)天下,建邦立業(yè),所以說朱元璋做到了“君使臣以禮”,劉基沒有理由回絕;另一方面,“臣事君以忠”系劉基本人一貫所奉行的“臣道”原則,仕元期間,無論是任職高安縣丞(1336—1338)、辟為江西行省職官掾史(1339—1340)、起用為江浙行省儒學(xué)副提舉(1348—1351)、轉(zhuǎn)任浙東元帥府都事(1352)、行省都事(1353、1356)、行省樞密院經(jīng)歷(1357)、行省郎中(1358),劉基都一心侍奉并忠于元朝國君;“良禽擇木而棲”,劉基佐明主定天下之時,更是忠心耿耿,任勞任怨,實踐并恪守了“臣事君以忠”的臣道原則。然而,“貳臣”的心理負(fù)擔(dān)也使得劉基在生命的晚年備受煎熬,尤其是洪武政權(quán)建立之后,劉基就時常受到朱元璋的奚落與侮辱。諸如,據(jù)《明太祖實錄》卷五十三載,洪武三年六月,朱元璋命禮部榜示:“凡北方捷至,嘗仕元者不許稱賀。”[5]1040這足以使劉基陷入“貳臣”地步,難以自處。《明太祖實錄》卷八十四載,洪武六年八月,“遣御史大夫陳寧釋奠于先師孔子。時丞相胡惟庸、誠意伯劉基、參政馮冕等不陪祀而受胙,上聞之曰:‘基等學(xué)圣人之道而不陪祀,使勿學(xué)者何以勸……’命?;?、冕俸各一月?!盵5]1498朱元璋對劉基等儒臣的侮辱可見一斑,“臣事君以忠”的儒家信條使得人臣的獨立人格不存。

盡管如此,作為臣民的劉基在輔佐朱元璋開創(chuàng)并鞏固朱明封建王朝國家政權(quán)之時,時時刻刻注意以傳統(tǒng)儒家德政思想勸諫國君要施仁心、行德政。據(jù)《明太祖實錄》卷二十九載,劉基向朱元璋諫言:“生息之道,在于寬仁”,“以仁心行仁政,實在今日,天下之幸也?!盵5]496洪武四年,已告老還鄉(xiāng)的劉基在奏復(fù)朱元璋“問天象事”時,有言“霜雪之后,必有陽春,今我國威已立,自宜少濟(jì)以寬”。[6]270劉基死前命次子劉璟所上奏之遺表,以為國家治理應(yīng)當(dāng)奉行的準(zhǔn)則為“修德省刑,祈天永命,且為政寬猛如循環(huán)耳”云云。張時徹《劉公神道碑銘》紀(jì)有朱元璋評劉基語:“居則每匡治道,動則仰觀乾象,以至讞獄審刑,罰之中議,禮新國朝之制,運籌決勝,功實茂焉?!盵6]263《弘文館學(xué)士誥》文稱:“(劉基)每于閑暇之時,數(shù)以孔子之言道予,是以頗知古意?!盵1]659所以說,朱元璋本人也承認(rèn)劉基、宋濂等儒士文臣的規(guī)諫之功:“天下甫定,朕愿與諸儒講明治道?!盵7]朱元璋在洪武初年所采取的一系列與民休息、輕徭薄役、督修水利、發(fā)展農(nóng)耕等經(jīng)濟(jì)措施,無不與劉基、宋濂的進(jìn)諫有關(guān)。

謝廷杰在《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序》文中,以為劉基(臣)事朱元璋(君)之舉就是對孔子儒家“以道事君”原則的完美詮釋:“公(劉基)剛毅慷慨持大節(jié),留心經(jīng)濟(jì)。既遇真主,期以王道致太平,卻小明王御座諸正論,義形于色,危行危言。高皇帝天威嚴(yán)重,惟公抗辭,不以利害怵其中,振綱紀(jì),斥奸慝,雖李善長亦忌譖之,況胡惟庸乎??脊臍v,豈孔氏所謂‘以道事君’者非耶?”[6]273確系正論。此外,劉基在《郁離子·好禽諫》文中提出了臣為君、為民辦事的職責(zé)論,“邦君為天牧民,設(shè)觀分職,以任其事”。[1]73

然而,從劉基晚年在朱明王朝所經(jīng)受的悲慘遭遇之中,我們應(yīng)該看到傳統(tǒng)儒家知識分子的悲劇命運。自孔孟以降,“內(nèi)圣外王”便成為儒家知識分子畢生為之奮斗的理想信條,以儒家圣道為宗的劉基也不例外,任職元廷的動機(jī)就是為民請命、忠君報國;然而,病入膏肓的蒙元王朝遠(yuǎn)非一介書生的劉基所能拯救,迫不得已,只能“棄官歸田里”,銳意著書立說,“以待王者之興”。當(dāng)朱元璋義軍崛起于群豪之時,“有道則見”的劉基毅然出山輔佐之,在一定程度之上扮演了“帝師”、“王佐”的角色。然而,一介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取得國家政權(quán)、成為專制皇帝之后,為維護(hù)“一家一姓之天下”,“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天下之害盡歸于人”,心態(tài)完全失衡,排除異己,大肆殺戮開國功臣。劉基雖然幸免于難,然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君為臣綱”教條已經(jīng)嚴(yán)重束縛了劉基本人的手腳,“談洋事件”所引發(fā)的悲劇就說明了這一點,劉基只能成為“淮西官僚集團(tuán)”與“浙東文人集團(tuán)”之間宮廷斗爭的犧牲品。在此,我們必須看出傳統(tǒng)儒家理想信條與政治訴求的致命缺陷,比如無限膨脹的皇權(quán)沒有一定體制、制度的約束,這都是造成傳統(tǒng)儒家知識分子悲劇命運之源。

三、劉基的孝道、友道

“孝”是傳統(tǒng)儒家的懿德,“孝為百善之首”。孔門弟子以孝行而為后世稱道者僅有閔子、曾子,但是曾子略有瑕疵,即未能言傳身教孝道于后世子孫,這也充分說明為孝之道不易。時俗社會以為,“飲食供奉至足”即為子女的“養(yǎng)親”之道;然而,劉基《養(yǎng)志齋記》文以為不是子女恪守孝道的真諦與要義。

《孟子》:“事親莫大于養(yǎng)志?!眲⒒詾檫@才是孝道的本質(zhì)內(nèi)涵,“孟子之言至矣”。 [1]114“養(yǎng)志”才是儒家孝道的最高境界:“人知愛其身、不愛其親為不孝,而不知愛其親、不愛其身亦為不孝。”這就是說,行孝之道不是子女對父母單方面的絕對的道德義務(wù)律令,“愛其親”系片面之舉。為人子者在愛親、事親以盡孝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通過自己的“謹(jǐn)身”、“養(yǎng)志”行為而使“父母之心不以我為勞”、“父母之名不以我而污”,“父母之澤流于子孫而不墜”,這才是為人子者應(yīng)當(dāng)恪盡的義務(wù)與本分。在劉基看來,“養(yǎng)志”的具體途徑為:“時言慎行,由義履禮”,“尊賢友仁,修慝辯惑”,“和其兄弟,親其姻族,睦其鄰里鄉(xiāng)黨”。[1]115總之,既“愛其親”,又“愛其身”,才是儒家孝道的理論品格與完美詮釋。

在《壽萱堂記》文中,劉基用會稽山陰富室余邦用(生卒年不詳)置“壽萱堂”以侍養(yǎng)長壽老母的真實案例,突出強(qiáng)調(diào)了為人子者加強(qiáng)自身的德行修養(yǎng)對恪盡孝道的重要性?!拜妗?,一種能使人忘卻憂愁的草本植物,余邦用特取有“既壽矣,又無憂焉”義的“壽萱”二字來命名為老母親修置的堂室。常人看來,“子之奉母,不過欲其如是”。[1]120

然而,劉基在褒揚余邦用此般孝舉的同時,又援引出《尚書》“五福”之“吉”、“壽”、“富”、“康寧”、“考終命”來探討“修德”的重要性。“余君豐于家,而得壽母以養(yǎng)之,其所受天者厚矣?!庇喟钣糜凇拔甯!敝姓计淙?,即“壽”、“富”、“康寧”,“五福四系于天,而一系于人,攸好德也”。[1]120孔子儒家以為天佑懿德之人,提倡“修德以俟命”,而《易傳》有“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之論,所以唯有“修德”、“積善”之士才有可能享受天命的眷顧,實享“五?!?。申而言之,為人子者只有正在加強(qiáng)自身道德修養(yǎng)上,“積德如水”,“壹皆以修身為本”,才能恪守并踐行儒家孝道。此外,劉基對身邊的孝子舉動,樂用序文贊譽之,比如有孝子梁天民在父母雙親病故之后,甚為思念,就結(jié)廬于墓,“將終身焉”。對此,劉基作《梁孝子廬墓詞(并序)》文以稱道。[1]213

唐代韓愈為維護(hù)儒家道統(tǒng),有“抵排異端,攘斥佛老”之論,其中認(rèn)為佛教出家修行理念乃是“無父無君”、破壞綱常倫理的罪魁禍?zhǔn)住⒒鳛槿寮倚叛?、追隨者,仍然未能跳出“道統(tǒng)”窠臼,在《書劉禹疇〈行孝傳〉后》文中以為佛教“福禍之說”對傳統(tǒng)儒家孝道有破壞性之沖擊,結(jié)果就是“大不孝”、“不孝不公”。[1]134這里,我們認(rèn)為,由于劉基所秉持的狹隘的儒家“道統(tǒng)”意識,盡管劉基在元季與眾多佛家子弟有詩文唱和式交游,但對佛教常識理論知之甚少,比如《送順師住持瑞巖寺序》文:“予(案:劉基)嘗聞浮屠氏言《大穢跡金剛》事,……今又聞佛能以武猛服魔鬼?!盵1]90“嘗聞”、“又聞”的字眼足以說明劉基對佛典的研讀嚴(yán)重匱乏,可以說不懂佛理。其實,佛家最重孝道,佛典《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就是明證。

《論語·顏淵》:“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薄墩撜Z·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边@是孔子儒家對“友道”的思考,繼承了孔孟儒家傳統(tǒng)的劉基自然對于“五倫”之“友”即“朋友有信”十分看重,在《尚友齋記》、《友梅軒記》文中闡述道:“天下之大倫五,友居其一,人不可無友也?!苯挥阎赖氖滓獪?zhǔn)則就是“益者三友”,“人而尚友,天下之友以類來矣。”[1]100-101劉基還指出,“益友”就是“良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這些古人言訓(xùn)就是對“尚友之道”規(guī)范的疏解。此外,朋友之道得以維系的基本準(zhǔn)則就是“義”,劉基有《結(jié)交行》的樂府詩:“朋友以義合,久要貴不忘?!湃酥亟Y(jié)交,晏子真其人?!盵1]226建立在“義”之上且“不忘”之“友道”才是真正的君子之交。

四、結(jié) 論

劉基作為傳統(tǒng)儒者,博覽全書,涉獵廣泛,對經(jīng)史子集、諸子百家皆有研究,可以說是一位“通天地人”的“通儒”之士。難能可貴的是,劉基將這些學(xué)說、理論基本上成功地運用于元明之際的政治實踐與國家政權(quán)建設(shè)之中??傊?,劉基的儒學(xué)思想有明顯的“師古”、“復(fù)古”傾向,《連江陳子晟師古齋詩》:“所以尚志士,慷慨思古人。造行擬淵騫,吐辭追孟荀。”“焚香對六籍,耆味知雋永。”[1]389詩文之字里行間所透露的信息,說明先秦儒家孔、孟、荀及“六籍”(“六經(jīng)”)就是劉基儒學(xué)思想生成的文本依據(jù)。正是因為傳統(tǒng)孔孟之道的熏陶,使得劉基盡管羨慕道家、道教的修道方式與神仙生活,并同情地理解佛教信仰,然而“予學(xué)孔氏者,不能作浮屠語”[1]72,足以道破劉基的“儒本位”立場。易言之,蕭公權(quán)作出的劉基學(xué)術(shù)理論“本之儒家”而“上復(fù)先秦古學(xué)”的論斷是言之有理的。[10]成中英把劉基界定為一位“古典的儒家”的命題也是成立的。[11]

[1]劉基.劉基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2]劉基.郁離子[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3]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117.

[4]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128.

[5]明太祖實錄[M].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1972.

[6]裴世俊.劉基文選[M].蘇州:蘇州大學(xué)出版社,2001.

[7]張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21.

[9]張宏敏.劉基《擬連珠》哲學(xué)思想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xué)學(xué)報,2010,(2).

[10]蕭公權(quán).中國政治思想史[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481.

[11]成中英.如何理解及評價劉伯溫的歷史與學(xué)術(shù)地位、政治、思想、文學(xué)與傳說[A].劉基與劉基文化研究[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3.

On Confucianism Position of Liuji Thoughts

ZHANG Hong-min
(Humanities Depoirtment, Zhejiang Industry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Wenzhou, Zhejiang , 325003, China)

The academic orientation of Liuji and his thoughts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when we study Liuji and his works. As a traditional Confucians, Liuji is an erudite scholar who was well-read, dabbled widely, and studied Jin Shi Zi Ji and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s as well. Liuji’s Confucianism thoughts mainly involves his respects of the thoughts of Confucius and Mencius,and his refl ects of views of Monarch-Offi cials ideas, fi lial piety, and friendship.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Liuji’s Confucianism, we could make a conclusion that Liuji is a “classical Confucians who always used what he had learned”.

Liuji; the thoughts of Confucius and Mencius; classical Confucians; Confucianism

I206

A

1672-0105(2012)01-0079-06

2012-1-16

2011年浙江省社科聯(lián)研究課題(2011B014);2011年浙江工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教師科技創(chuàng)新課題(S110102)

張宏敏(1982—),男,河北邢臺人,浙江工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人文系社科部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哲學(xué)史。

陳守文)

猜你喜歡
劉基朱元璋儒家
劉基隱居考述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朱元璋殺牛
論現(xiàn)代新儒家的佛學(xué)進(jìn)路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12
朱元璋背后的女人
海峽姐妹(2019年8期)2019-09-03 01:00:58
朱元璋與叫花雞
躁人之死皮皮豬卡通
劉基的隱與顯
儒家視野中的改弦更張
天府新論(2015年2期)2015-02-28 16:41:23
從“以直報怨”到“以德報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論儒家的仁與恕
古代文明(2013年2期)2013-10-21 23:20:50
新干县| 霸州市| 枣阳市| 耒阳市| 龙江县| 杨浦区| 桃园市| 高密市| 河曲县| 贡山| 长葛市| 简阳市| 古交市| 建阳市| 普洱| 浮山县| 鄂托克旗| 岳阳县| 江永县| 厦门市| 前郭尔| 天镇县| 通河县| 兴化市| 龙游县| 平和县| 交口县| 崇州市| 达日县| 石渠县| 盖州市| 浦北县| 吴桥县| 诸城市| 白朗县| 天津市| 资溪县| 香格里拉县| 乌兰浩特市| 尤溪县| 屏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