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艷 毛竹清
湖南省兒童醫(yī)院,湖南長沙 410007
小兒感染性腹瀉具有起病迅速、傳染性強、后遺癥種類繁多等特點,嚴重危脅患兒的健康與正常生活,適當地護理可以促進臨床治愈[1]。本組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小兒感染性腹瀉患者,現將結果分析匯報如下。
分析該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8例感染性腹瀉患兒,均符合感染性腹瀉的臨床診斷標準[2]。其中男31例,女27例;年齡在3~57個月,平均(16.7±2.8)個月;體溫37.9~40.5 ℃,平均(39.0±0.6)℃;病毒性感染性腹瀉50例,侵襲性病源引起的腹瀉3例,抗生素相關性腹瀉2例,腸毒素性的腹瀉3例;慢性腹瀉27例,急性腹瀉31例;病程1~13 d,平均病程為(4.7±1.5)d。紅細胞≥7×109/L的患兒45例,白細胞≥20×109/L 的患兒39例。臨床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惡心嘔吐,脫水,抽搐;大便次數為4~12次,平均(6.5±0.7)次。其中水樣便25例,稀便22例,粘液便6例,膿血便5例。
58例感染性腹瀉患兒全部治愈出院,無出現任何并發(fā)癥。平均住院時間3~8 d,平均住院時間(4.8±0.8)d。
嚴密觀察患兒生命體征的變化,包括患兒意識、體溫、心率、24 h心電監(jiān)護、血壓及生化指標變化,同時需監(jiān)測腹痛、腹瀉、大便情況。對于危重患兒必須日夜監(jiān)護,注意保持搶救中的呼吸道通暢?;純耗挲g小、病情不穩(wěn)定、免疫系統防御能力不健全、抗感染力差,因此對于重癥患兒要邊搶救邊檢查,搶救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詳細記錄患兒的意識、面色、呼吸、脈搏、體溫,大便的次數、顏色、氣味、性質、量,糞便標本及時送檢,為臨床治療時選擇輸液方案和進行臨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補液過程中要遵循先快后慢原則,詳細記錄出入液體量,評估脫水程度,為臨床搶救做好準備。觀察有無酸中毒表現,如患兒表現為口唇呈櫻桃紅色、嗜睡、精神不振、呼吸深大而快等,則需考慮酸中毒的可能[3]。
記錄患兒的大便次數顏色、氣味及量,根據情況及時報告醫(yī)師,高熱患兒按醫(yī)囑給予冰敷等物理降溫措施,及時擦干汗液和更換衣物,觀察有無低血鉀及代謝性酸中毒表現。告訴患兒家屬正確留取大便標本的方法,將標本及時送檢或培養(yǎng)。培養(yǎng)細菌的標本,則以黏液微帶血的部分陽性率最高,其次為膿血部分,因此標本應取黏液微帶血的部分或膿血部分,便于觀察病理成分。標本均在便后立即采集送檢,以免細胞成分破壞。
患兒每次大便后要立即用溫水沖洗肛周及會陰,勤換尿布,尿布應選用柔軟易棉質吸水尿布,保持會陰及肛周清潔、干燥,預防紅臀。若患兒出現紅臀,可于患處涂1%百多邦,并用烤燈照療15~30 min。
感染性腹瀉特別是病毒感染而引發(fā)的小兒腹瀉多由于飲食不甚引發(fā)[4]??茖W的、合理的飲食習慣可有效降低小兒感染性腹瀉的發(fā)病率。急性期暫時禁食,可通過靜脈輸注給予水、電解質和營養(yǎng)物質;患兒病情緩解后,可逐漸給予清淡易消化地流食;臨床嘔吐、腹瀉等各種癥狀基本消失后,可以給予患兒以少渣、低脂半流食和軟食。根據患兒病情制定合理、科學的飲食計劃,可促進患者的恢復。不吃腐敗、變質食物,不吃不潔瓜果,不吃生冷蔬菜,不吃未處理的剩飯,不飲生水及未消毒處理的牛奶[5]。
感染性腹瀉易引起流行,應嚴格執(zhí)行消毒隔離制度,陪護家長應該固定,限制探視人員,同時進行陪護的家長也應注意預防交叉感染。護理工作應分區(qū)域完成,護理人員消毒之前不允許進入清潔區(qū),在污染區(qū)的護士出入消毒區(qū)應更衣。按傳染病規(guī)范分類處置醫(yī)療廢物?;純旱呐判刮锾幚碜龅綄H藢M?,每次用過之后均需消毒清理。醫(yī)務人員做診療和各項操作前后均需洗手和消毒,同病室的患兒玩具和食物不可互換,用過的玩具注意清洗和消毒,以防出現交叉感染。其他接觸患兒的人員如患兒家屬等,也需認真規(guī)范洗手,并指導家屬和患兒飯前便后洗手。做好床邊隔離。每天對患兒活動區(qū)域行噴霧消毒,必要時隨臟隨消。患兒出院后,床單要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做好小兒傳染性腹瀉地預防工人,還要遵循補液原則,科學用藥,防止發(fā)生脫水、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做好感染性腹瀉患兒及家長的健康教育,避免病情發(fā)展,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防止交叉感染。
[1] 李珍鈺.28例感染性腹瀉患兒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14):44-46.
[2] 聶青和.感染性腹瀉病[M].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 3-4.
[3] 徐誠玲,袁寧,李鵬.小兒輪狀病毒腹瀉55例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26):6447.
[4] 劉志剛.36例感染性腹瀉患兒的原因分析及護理措施[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2):115-116.
[5] 張曉春,曹鳳宏,王淑云. 感染性腹瀉患者的健康教育和護理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8,11(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