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怡 張志奇 姚月剛 邵明朋 嚴傳蘭
(光明種業(yè)有限公司,江蘇 大豐 224153)
?;ㄒ惶?(原花05-01)是2002年以“花30”為母本,“99050”(育種中間材料)為父本配置雜交組合,經花藥培養(yǎng)后選育出新品種,該品種表現(xiàn)分蘗性強、抗倒、產量較高,適宜在江蘇、上海地區(qū)種植。
為探討海花一號最適宜的高產栽培技術,在光明種業(yè)海豐基地核心試驗區(qū)開展了不同氮肥運籌及不同播種期、不同播種密度對?;ㄒ惶柈a量的影響試驗,為將來大面積推廣提供理論依據。
氮肥的用量按基蘗肥與拔節(jié)孕穗肥的比例為5∶5分配。設五個水平:F1:空白;F2:純氮12 kg/667 m2;F3:純氮14 kg/667 m2(同大田生產);F4:純氮16 kg/667 m2;F5:純氮18 kg/667 m2。小區(qū)面積 160 m2,按基本苗 20萬/667 m2采用機條播的方式播種。耕前量好面積,后按隨機區(qū)組設計小區(qū)順序,重復三次,施入基肥,后耕田、旋田、播種,播種后按事先量好的面積把每個小區(qū)量出來,小區(qū)間開0.3 m的排水溝。進入倒4葉時施拔節(jié)孕穗肥。成熟后每小區(qū)取樣5株進行室內考種,收中間13.2 m2的面積進行測產。
采用兩因素隨機區(qū)組試驗設計,播期設四水平:B1、10月28日,B2、11月1日,B3、11月5日,B4、11月9日;播種密度設五水平:D1、10萬/667 m2,D2、16萬/667 m2,D3、18萬/667 m2,D4、20 萬/667 m2,D5、22 萬/667 m2。計20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10 m2,8行區(qū),根據發(fā)芽率、千粒重和預期基本苗逐行定量播種,人工開溝條播。成熟后每小區(qū)取樣5株進行室內考種,收中間5 m2的面積進行測產。
試驗與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在光明種業(yè)海豐基地核心試驗區(qū)進行,前茬為水稻,土質屬沙壤土,地勢較平坦,肥力中上等。播期、密度試驗肥料運籌參照大田生產,氮肥試驗與播期密度試驗的病蟲草的防治均參照當地大田生產。
調查各小區(qū)的出苗期、始穂期、齊穗期、成熟期、高峰苗、有效穗及倒伏情況。采用Excell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處理。
2.1.1 不同施肥量對?;ㄒ惶柛叻迕缂坝行氲挠绊憽D1,隨氮肥用量的增加高峰苗、有效穗呈現(xiàn)先增加 (F3:390.00萬、61.82萬/667 m2)后降低 (F4:73.03萬、49.04萬/667 m2)最后又增加 (F5:5104.55萬、79.70萬/667 m2)。而成穗率呈現(xiàn)先降低 (F4:67.63%)后又增加。
2.1.2 不同施肥量對?;ㄒ惶栟r藝性狀的影響。由表1知,株高隨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高,以F5為最高。而穗長與穗實粒數均以F4為最大。千粒重則呈先減小后增加再減小的趨勢,以F1為最高,F(xiàn)3次之,F(xiàn)5為最低。
隨著肥料用量的增加,全生育期在加長,F(xiàn)3與F4全生育期相同,均為196 d。隨著肥料用量的加大,倒伏程度急劇增大。
圖1 氮肥試驗高峰苗與有效穗對比
表1 氮肥試驗各處理農藝性狀匯總
2.1.3 不同處理對?;ㄒ惶柈a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隨著氮肥使用量的增加,小區(qū)產量先增加后降低,以F4(8.61 kg)為最高,F(xiàn)3次之,未施肥處理最低。經方差分析知,F(xiàn)處理間=62.16>F0.01,說明本試驗的5個處理在產量上存在極顯著差異 (表3)。
經新復極差測驗,F(xiàn)3和F4的產量間差異不顯著,而F3、F4與F5、F2和F1的產量間存在極顯著的差異 (見表4)。故施氮量應控制在14~16 kg/667 m2為宜。
表2 氮肥試驗各處理小區(qū)產量匯總
表3 氮肥試驗各小區(qū)產量方差分析
表4 氮肥試驗各小區(qū)平均產量顯著性檢測
2.2.1 不同處理對海花一號高峰苗及有效穗的影響,見表5。由表5制成圖2,圖3。由圖2可看出,播種期相同,隨著播種密度的增加,高峰苗與有效穗變化基本同步,呈先增后減再增的趨勢,除早播D5為增加。
如圖3,在播種密度相同的條件下,隨著播種期的推遲,高峰苗與有效穗的基本變化趨勢是先增加后減少,除播種密度為22萬/667 m2的處理,其它處理高峰苗與有效穗呈遞減趨勢。
2.2.2 不同處理對?;ㄒ惶柈a量結構的影響。由表6知,隨著播種期的推遲,株高基本不變;千粒重、結實率則隨著播種期推遲而增加;實粒數受播種期的影響較大,以B2播期為高點呈倒拋物線趨勢;全生育期隨播種期延遲而縮短。
株高受播種密度影響不大;隨著播種密度增加,實粒數降低,結實率變化不大,隨著播種密度增加,千粒重降低;全生育期隨播種密度增大而減少。
2.2.3 不同處理對?;ㄒ惶柈a量的影響。對小區(qū)產量進行方差分析知,播種期間存在極顯著的差異,播種密度間存在顯著差異,而播種期與播種密度間的互作差異不顯著 (見表7)。
以各小區(qū)的產量平均數,經新復極差測驗知,處理B2、處理B1和處理B3、B4間的小區(qū)平均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而B3和B4處理間的小區(qū)平均產量差異不顯著。以B2處理的小區(qū)平均產量為最高,B1處理的小區(qū)平均產量次之 (見表8)。就播種期的平均效應而言,適當早播較易獲高產。
表5 不同處理的高峰苗及有效穗 萬/667 m2
圖2 不同處理的高峰苗、有效穗柱形圖
圖3 相同密度不同播期的高峰苗、有效穗柱形圖
表6 不同播種期對?;ㄒ惶栟r藝性狀的影響
表7 不同播種期、不同播種密度試驗各小區(qū)產量方差分析
而處理D3、D4、D5與D1、D2處理的小區(qū)平均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D1、D2處理間的小區(qū)平均產量差異不顯著。以D3處理的小區(qū)平均產量為最高,D4次之、D5為第三 (見表9)。就播種密度的平均效應而言,適當增加播種密度較易獲高產。
表8 各播種期平均產量顯著性檢測
表9 不同播種密度平均產量顯著性檢測
大麥籽粒產量除受內在的遺傳因素影響外,還受種植時間、種植密度、氮肥施用量等栽培措施的影響[1-3]。
就本試驗而言,在一定范圍內,增施氮肥有增加高峰苗和有效穗的作用,但超過一定的量后,又有抑制作用。再進一步增加氮肥用量又有增加高峰苗與有效穗的作用,導致植株高度增加,千粒重下降,但同時帶來嚴重的倒伏,這與陳志偉[4]的研究較一致。與沈會權[5]的過量施氮會導致蘇啤4號穗數下降,千粒重變小的觀點不太一致。說明海花一號對氮肥的施用量較敏感。故海花一號以施用14 kg/667m2純氮為最經濟有效的用量。
隨著播種期的推遲和播種量的增加,?;ㄒ惶柕娜谠诳s短。?;ㄒ惶柕倪m宜播種時間為11月1日左右,播種密度為18萬/667 m2;如較早播種,播種密度控制在18萬/667 m2為宜;如遲播,播種密度應在20萬~22萬/667 m2。
[1]李喜煥,常文鎖,張彩英,等.引進秋播啤酒大麥不同播期、密度與產量關系的研究[J].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8,31(1):6-11
[2]劉玉春,沈會權,陳小霖,等.施氮量對不同大麥品種產量和蛋白質含量的影響[J].大麥與谷類科學,2007(4):43-45
[3]沈會權,陳曉靜,陳 和,等.氮肥用量及運籌對不同啤酒大麥產量和啤用品質的影響[J].大麥與谷類科學,2008(2):29-32
[4]陳志偉,施曉鐘,陳銀華,等.不同播期、密度和施氮量對大麥新品種“花11”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J].上海農業(yè)學報,2009,25(4):18-21
[5]沈會權,陳 和,茆訓余,等.施氮量、密度和播種期對蘇啤4號經濟性狀的影響 [J].大麥與谷類科學,2007(1):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