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增輝
(華能福州電廠,福建省 長樂市,350200)
華能福州電廠三期工程采用基于西門子技術的660 MW超超臨界、一次中間再熱、四缸四排汽、凝汽式汽輪機,配套發(fā)電機為QFSN-660-2型660 MW汽輪發(fā)電機。汽輪發(fā)電機組共8個軸承,汽輪機由5個軸承支承,發(fā)電機和集電環(huán)軸由3個軸承支承。本文分析了華能福州電廠5、6號汽輪機安裝過程可能影響振動的細節(jié),給出了相應的振動控制措施,確保了機組一次沖轉成功并且各個軸瓦振動均達到優(yōu)良水平。
(1)提高廠內動平衡精度。汽輪機的廠內動平衡精度標準是2.1 mm/s,由于現(xiàn)場安裝可能出現(xiàn)偏差,尤其是靠背輪連接前后的晃度偏差,電廠要求動平衡精度為1.0 mm/s,發(fā)電機-勵磁機轉子滿足廠內動平衡時,6、7、8號瓦軸振動不大于27 μm,動平衡過程由專業(yè)監(jiān)造單位監(jiān)造驗收。高精度動平衡為汽輪機正常運行時振動保持在優(yōu)良范圍提供了基礎。
(2)在制造廠內研磨軸承與瓦枕的接觸面。安裝5號發(fā)電機時,發(fā)現(xiàn)6、7號瓦與瓦枕球面接觸情況較差,現(xiàn)場研磨了近20天時間,研磨效果勉強合格。安裝6號發(fā)電機時,要求廠家研磨合格后才發(fā)貨,雖然發(fā)貨時間推遲了幾天,但是比現(xiàn)場研磨節(jié)省了大量時間,而且研磨效果很好,6、7號瓦與瓦枕球面接觸面積超過90%,完全符合驗收質量標準。
基礎二次灌漿前,要認真檢查基礎鑿毛狀況及清潔度,如果基礎清理不好,二次灌漿與基礎結合就差[1]。灌漿前,按照圖紙要求,在軸承座筋板處粘貼泡沫,給軸承座膨脹留出空間。在基礎二次灌漿后,應去除多余水泥至軸承座側面相平齊。其目的為:(1)觀察基座混凝土是否有空洞。由于軸承座面積比較大,二次灌漿時,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氣孔。(2)防止多余的灌漿料影響汽缸膨脹。由于西門子機組結構緊湊,如果軸承座基礎混凝土凸出太多,就可能阻礙汽缸的膨脹。(3)美化基礎外觀。
水氫冷發(fā)電機組底腳下墊片,必須嚴格按照設備說明文件,鋪設平墊片和階梯墊片。600 MW以上的水氫冷發(fā)電機組,須進行定子底腳負荷分配試驗[2]。
軸瓦與瓦枕的接觸情況對振動影響很大,如果接觸不好,則瓦的支撐差、穩(wěn)定性差,容易導致振動,或者軸瓦卡澀導致燒瓦事故[3]。軸瓦與瓦枕的接觸面大都需要現(xiàn)場修刮、研磨。驗收時,一定要按照汽輪機廠的交底要求。對于圓柱面軸承,要保證20 mm寬的接觸面,做接觸試驗時,應采用前后擺動軸承。對于球面軸承,應該保證圓形接觸面[4]。
良好的動靜間隙控制可以避免動靜碰磨,降低振動的風險。汽輪機廠要求低壓缸相對于轉子抬高0.40 mm,這是因為凝汽器抽真空后,低壓內缸進汽管的投影面積上面存在大氣壓力,而下面是真空,這個差壓給低壓內缸一個向下的力,使得4個貓爪變形。將4個貓爪架簡化為φ250 mm、長500 mm的懸臂梁,低壓內缸貓爪簡化為φ250 mm、長600 mm的懸臂梁。當凝汽器抽真空后,低壓內缸進汽管的投影面上、下的壓差引起的作用力約254.340 kN,每個貓爪受力63.585 kN。鑄鋼的彈性模量為202 GPa[5],根據懸臂梁的繞度計算公式[6],得到貓爪及貓爪架的變形量約為0.17 mm,該計算值在頂缸過程中得到驗證。亦即汽缸會下沉0.17 mm,加上轉子運行時油膜高度約0.20 mm,即得到約需0.40 mm的抬高量。
轉子找中心控制的主要任務是合理分配各個軸承的載荷。轉子載荷盡可能由最近的2個軸承承擔,減小轉子的額外彎矩。軸承載荷過小,則該軸承處轉子抗干擾性能就差,運行時轉子振動容易爬高。載荷過大,則運行時瓦溫容易爬高。
由于西門子汽輪機采用固定式軸承座,軸承座直接與基礎通過二次灌漿連在一起,無法再次調整,轉子找中心時只能通過軸瓦墊片做少量調整,所以軸承座標高必須在灌漿前精確調整。軸系調整時,必須考慮軸與各個軸承座油擋洼窩的同心度。由于“從前往后”或“從后往前”找中心均有可能導致最后調整的軸瓦中心與軸承座中心偏差過大,導致油擋安裝困難甚至軸承蓋無法蓋上,為此提出“綜合考慮各油擋洼窩與轉子中心偏差的一次性計算快速找中心算法”。該方法的主要思路是:一次性測量所有靠背輪的張口偏差、圓周偏差,以及各個軸承座油擋洼窩與轉子同心度偏差,以各個軸承座油擋洼窩與轉子同心度偏差均方根最小作為標準,列出方程組,一次性計算出各個軸承的調整量,而不是調1個軸承后再計算下1個軸承的調整量。在實際應用中該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基本上1次調整即可以達到標準。
用塞尺測量靠背輪張口時,由于有抬軸器的限制,用塞尺無法測量到軸承中分面處的數(shù)值。以塞尺能夠測量得到的位置的數(shù)值乘以一個系數(shù),計算出靠背輪張口,這是1次調整到位的關鍵。用塞尺測量結果計算得到的張口值,是以a為直徑的假象靠背輪張口值,真正的靠背輪張口值必須乘以b/a,即9/7,如圖1所示。
圖1 抬軸器對測量張口的影響Fig.1 Effect of shaft device on gauge hatch
振動故障診斷統(tǒng)計結果表明,引起振動過大的激振力中95%是轉子不平衡力[7],而汽輪發(fā)電機組安裝過程中,最容易引起轉子不平衡力的情況有以下2種:
(1)靠背輪螺栓配重情況。安裝汽輪機時,發(fā)現(xiàn)制造廠提供的靠背輪螺栓質量偏差較大、而且沒有匹配標記,現(xiàn)場檢查螺栓質量偏差最大60 g,螺母質量偏差最大達165 g,如果隨意匹配,則最大質量偏差可達到225 g。DL/T 5210.3—2009《火電施工質量檢驗及評定標準(汽輪機組篇)》要求對稱螺栓質量偏差在10 g以下[8],而其現(xiàn)場控制偏差為0 g。對于發(fā)電機勵磁機螺栓及螺栓套筒,發(fā)電機廠家在工廠安裝了螺栓、完成動平衡,并且已經做好了匹配標記,現(xiàn)場不稱重,完全按照螺栓的鋼印及螺栓孔的鋼印匹配。
(2)發(fā)電機風扇安裝。由于發(fā)電機穿轉子前,必須把發(fā)電機汽機側的風扇葉片拆下,待轉子穿好后,重新安裝風扇葉片。由于每片風扇葉片的質量不一樣,葉片的安裝也必須按照發(fā)電機廠做動平衡時的安裝位置進行安裝,即按照發(fā)電機廠家打好的鋼印裝發(fā)電機風扇葉片。
轉子連接前后靠背輪晃度變化量,即運行時旋轉中心與制造廠內動平衡時的旋轉中心的偏差,直接決定了安裝偏差引起的質量偏差所附加的離心力,對振動影響非常大。DL/T 5210.3—2009《火電施工質量檢驗及評定標準(汽輪機組篇)》要求靠背輪連接前后轉子晃度的變化不超過0.02 mm[8-9]。但是,許多人不考慮晃度的方向,而是理解為連接前的最大晃度與連接后的最大晃度之差不超過0.02 mm,這是不正確的。如果連接前、連接后最大晃動度在對角,則實際上晃動度變化為連接前、連接后最大晃度之和,所以晃度必須考慮方向。測量時,靠背輪晃度用矢量表示,然后用矢量相減計算晃度的變化量。由于西門子機組是單支承軸承,靠背輪連接時,無支承的轉子,應該用在制造廠做動平衡時的晃動度作為原始晃動度,但是制造廠都不提供該數(shù)值,這一點對安裝質量有不利影響?,F(xiàn)場只好用靠背輪的絕對晃動度來控制,確保有軸承支撐的一側靠背輪連接前后的圓周晃動度變化不超過0.02 mm,而無軸承支承的一側靠背輪用連接后的絕對晃度不超過0.02 mm來控制。
由于汽機島周圍建筑物情況復雜,如果隔離不徹底,周圍的振動將傳遞給汽機島,引起汽輪機額外的振動。另外,周圍建筑與汽機島隔離不徹底,將會改變汽機島基礎的固有頻率,甚至引起基礎共振。在6號機試運過程中,發(fā)現(xiàn)汽機島與周圍建筑結構之間有水泥塊等異物,將這些異物清理之后,汽機的振動進一步下降。
經過以上8個方面的精心控制,6號汽輪發(fā)電機首次沖轉成功,各瓦振動水平均在優(yōu)良范圍??肇摵珊蜐M負荷下的振動數(shù)據如表1所示[9]。
表1 機組振動數(shù)據Tab.1 Vibration data of turboset μm
汽輪發(fā)電機組振動的原因很多,在其安裝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每個環(huán)節(jié),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疏忽,都將導致汽輪發(fā)電機組振動偏大。文章列出了關鍵性的環(huán)節(jié),并且提出了注意事項,嚴格按照這些要求執(zhí)行,可確保汽輪發(fā)電機組的振動處于受控范圍。
[1]王再田,趙學賓,柏昌毅,等.135 MW機組軸承振動偏大的處理經驗[J]. 電力建設,2002,23(12):20-28.
[2]曹美全.水氫冷汽輪發(fā)電機的振動與底載試驗[J].電力建設,2005,26(6):17-19.
[3]單宏威,張敏,張丹.1 000 MW超超臨界汽輪機軸承可傾瓦燒瓦及改造[J]. 電力建設,2010,31(12):119-121.
[4]申如國.N660-25/660/600型660 MW 超超臨界中間再熱凝汽式汽輪機安裝說明書[M].上海:上海電氣電站設備有限公司上海汽輪機廠,2008:25.
[5]張絲雨,馬維田,馬雁冰,等.最新金屬材料牌號、性能、用途及中外牌號對照速用速查實用手冊[M].北京:中國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146.
[6]許本安,李秀治.材料力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88:229-230.
[7]施維新.汽輪發(fā)電機組振動及事故[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1998:1.
[8]DL/T 5210.3—2009電力建設施工質量驗收及評價規(guī)程[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69.
[9]尹學軍,王偉強,沙曾炘.汽輪發(fā)電機組和汽動給水泵組彈簧隔振基礎振動實測的討論[J].電力建設,2005,26(8):37-40.
[10]葛祥.華能福州電廠6號機組新機調試中軸系振動測試報告[R].西安: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2010.